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知名学者
专题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驳错误思潮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研究机构
在职学者
荣休学者
所务工作
通知公告
党群建设
所内活动
教育培训
图书资料
图书馆
特色资源
所史资料
联系我们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16
2025.04
张小溪丨新质生产力阶段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强调知识、技术和数据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特性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
作者:
张小溪
来源:
《文献与数据学报》2025年第1期
15
2025.04
王瑶丨马克思的内生货币思想——基于货币类型和理论结构的综合性探讨
马克思由于敏锐地洞察出货币数量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以致否定其价值理论前驱李嘉图的古典货币数量论思想,转而青睐银行学派以图克和富拉顿为代表的内生货币论观点。通过对马克思所处时代英国货币制度和货币类型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以英镑为代表的同一种货币由于在不同历史阶段既可以充当信...
作者:
王瑶
来源: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5年第1期
14
2025.04
刘学良丨“无力消费、无意消费、无法消费”——努力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是顺民心、从民欲的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促进消费一直是我国众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安排,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转换,消费在我国经济循环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促进国民...
作者:
刘学良
来源:
《大众日报》2025年4月8日第7版
10
2025.04
李一苇 沈博 王嘉乐丨明清—近代中国的市场、财政与金融——第二届中国经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年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十六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明清—近代中国的市场、财政与金...
作者:
李一苇 沈博 王嘉乐
来源: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5年第2期
09
2025.04
隋福民 吴天彪丨生存压力下的家庭农场:近代无锡农村的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
本研究基于第一、二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中的无锡农户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构建了成本利润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作为农场经营效率的指标。同时,以农场总使用农地面积和人均使用农地面积为衡量标准,从总量和人均两个维度分析农场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以成本利润率和劳...
作者:
隋福民 吴天彪
来源:
《中国农史》2025年第1期
08
2025.04
胡怀国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框架的理论考察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
作者:
胡怀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
07
2025.04
倪红福丨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产业链长、产业融合性强、产业主体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应用场景复杂、技术依赖性强等特征,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低空经济是连接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公共服务与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经济生态系统,为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倪红福
来源:
《经济界》2025年第2期
02
2025.04
杜创 李立卓丨商家异质性、竞争与线上声誉
本文研究了竞争对体验品线上声誉的影响。体验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确认质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体验到的产品或服务。在平台中介的市场上,为激励商家提供高质量体验品,存在一系列线上声誉机制,包括商家评级(星级/钻级)和消费者评论等。基于此背景,本文构建博弈论模型,分析了产品质量由可观察的商家异...
作者:
杜创 李立卓
来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5年第2期
01
2025.04
刘洪愧丨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预期改善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而改善企业预期。本文从制度环境演变视角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预期的影响及理论机制,并利用公司年报文本语调衡量企业预期,借助“沪股通”开通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
作者:
刘洪愧
来源:
《财贸经济》2025年第2期
31
2025.03
张鹏丨揠苗助长还是行稳致远:短视主义视角下业绩承诺的长短期效应研究
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常用的估值调整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并购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促进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使用2010—2023年中国A股市场开展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样本数据,详细研究了并购重组交易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和长期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主...
作者:
张鹏
来源:
《金融监管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
|
邮编:100836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