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孙小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 源:《经济思想史学刊》2024年第4期
摘 要:二战后黄金年代期间美国贫困率显著下降,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贫困率在波动中回升。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明斯基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首先区分了美国反贫困计划的狭义和广义范畴,指出了明斯基不仅作为结构主义学者反对狭义反贫困计划背后的文化贫困理论,而且作为后凯恩斯主义学者系统批判了广义反贫困计划背后的大政府制度及作为基础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展现了将贫困问题和金融不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独特视角;其次,批判性地指出明斯基所推崇的最后雇主政策虽然在成本收益核算上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消除贫困和维护金融稳定,且得到了后凯恩斯主义学者和制度主义学者的继承和拓展,但囿于充分就业的内在制度限制,其在宏观经济政策史上并未从政策选项转化为预算和行动,而且在经济危机的推动下有反过来被新自由主义俘获和滥用的可能;最后通过与美国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共产党领导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延续性,使中国更具制度优势创造性地借鉴明斯基提出的包括最后雇主政策在内的反贫困方案,为消除贫困、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向贫困宣战” 充分就业 金融不稳定 制度优势
附 件:美国反贫困计划是如何失败的:基于明斯基的贫困问题研究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