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知名学者
专题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驳错误思潮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研究机构
在职学者
荣休学者
所务工作
通知公告
党群建设
所内活动
教育培训
图书资料
图书馆
特色资源
所史资料
联系我们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05
2025.02
裴长洪丨现代化进程中统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和理论
当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既通过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和现代化,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经验具有了世界性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探索自主渐进式开放...
作者:
裴长洪
来源:
《财贸经济》2024年第9期
14
2025.01
张卓元丨将理论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施展才能最广阔的舞台。中国经济学者要始...
作者:
张卓元
来源:
《人民日报》2025年1月13日第09版
03
2025.01
龚云 孟虹丨发展城镇集体经济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城镇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城镇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关系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服从国家顶层设计,实现...
作者:
龚云 孟虹
来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年第9期
30
2024.12
刘洪愧丨与时俱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要求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体现了党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经济建设路线、坚持...
作者:
刘洪愧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25日第A01版
16
2024.12
陈雪娟 张旭丨论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建设
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仅是“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全会还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系统观念,不仅是重要的实践指导原则,对于深入总结以往的...
作者:
陈雪娟 张旭
来源:
《经济纵横》2024年第11期
13
2024.12
付敏杰 管智超丨国家治理十年:从顶层设计到市场动力
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时期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路径。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全面深化改革为界,把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基础,第二阶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匹配国家治理。随着中国制度...
作者:
付敏杰 管智超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
21
2024.11
张旭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在未来五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关键时期擘画了系统化蓝图。全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作者:
张旭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08
2024.11
胡怀国丨“两个毫不动摇”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确立的一项重大方针,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
作者:
胡怀国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04
2024.09
张旭、张彦泽丨GPT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机器大生产理论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GPT-4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在数字经济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悄然引起一场深刻变革,重塑甚至颠覆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其具有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明效应”表现为“一般智力”的数字化与精神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新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会导致“数字异化”...
作者:
张旭 张彦泽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4期
02
2024.07
郭冠清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形态,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而且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基...
作者:
郭冠清
来源:
《经济纵横》2024年第5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
|
邮编:100836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