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2025年10月29日下午,经济研究所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学习(扩大)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交流研讨会。党委书记龚云主持会议,纪委书记、副所长张鼐作重点发言。六位专家学者围绕本书中的重要章节,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纪委书记、副所长张鼐发言的主题是“深刻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他结合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内容的初步收获和体会,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等重大时代命题的重要论述,重温了院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力推动全院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工作举措。强调要持续巩固全所大力加强政治建设、统筹开展以案促改和巡视整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断强化全所人员政治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为进一步推动科研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旭教授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题,强调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他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将成为我国未来五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拓展发展空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要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杜创研究员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和《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进行对照学习,并就“为什么要发展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问展开阐释。杜创认为,应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制约因素角度,深入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特别注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谢谦研究员在发言中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开放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谢谦认为,要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开放环境。
公共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范建鏋副研究员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惠民生”这一主题,聚焦第九部分内容,结合财税领域研究,提出要深刻认识公共服务保障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的基础性作用。他分析了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下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呼吁学者聚焦“七个有所”,为民生保障提出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付敏杰研究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系统阐释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发展。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塑造中国经济社会持久动力的关键,而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研究室副主任张小溪研究员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制度型开放”四个维度分享了学习体会。她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提供了“金钥匙”。“中国式现代化”是从理论到战略的深刻转变,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主动塑造能力。
党委书记龚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上各位学者的发言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充分展现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明确了新时代经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重大课题;三是促进了跨学科交流,推动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四是为构建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他强调,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推动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全所共识,深化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核心要义的理解,为推动经济所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供稿:经济研究所人事处)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