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原智库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以“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凝智聚力、共谋发展,为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落实提供智力支持。
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红旗文稿》杂志社、同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及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20多家单位的专家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分别致辞,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学东主持开幕式。
论坛发言分为主旨报告、主题报告(一)、主题报告(二)和主题报告(三)四个阶段,分别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玲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鼐主持。
主旨报告阶段,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后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分别以《关于“十五五”河南发展战略的思考》《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体系的三维路径》《更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作报告。
主题报告(一)阶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学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马骏分别以《“十五五”时期中原崛起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金融、科技与产业循环:融入人本逻辑》《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将高质量数据生产体系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为题作了演讲。
主题报告(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同济大学教授刘兴华、《红旗文稿》杂志社副社长严海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分别以《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思考与建议》《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背景下的河南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金融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让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促进河南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演讲。
主题报告(三)阶段,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吕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玲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杜创分别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走向及河南路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逻辑与前瞻》为题作了演讲。
本届论坛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积极成果,深化了“十五五”时期河南发展战略与区域优势的认知共识,明晰了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逻辑,探索了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呈现出聚焦时代命题、彰显智库担当、汇聚顶尖智慧、展现高规格水准、服务区域发展、贡献中原智慧的突出特点。
论坛还收到40余篇会议论文,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以书面形式开展广泛研讨交流。
据悉,自2014年首届中原智库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发起主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8届,成长为享誉河南省内外的高端智库交流品牌。论坛紧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机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着重为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
(供稿:经济研究所科研处)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