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经济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青年理论学习会。会议主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前拟定《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五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著为本次学习的主文献。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泓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旭教授领学,多位青年科研人员交流发言,经济所20余位青年同志参加学习会。
宋泓在致辞中强调,青年人在建设中国学派、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肩负重要使命。他指出,经济所学科体系完备、历史积淀深厚,为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提供了优势平台,对青年群体寄予更高期望。青年阶段正是科研事业的起步期,更需要牢固树立学术视野与研究立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研究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核心指引。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队,我所科研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重大方针政策走向,将学术研究置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中思考和推进。他回顾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经济理论发展脉络,指出中国道路是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有益经验形成的,当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必须紧扣新时代背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他勉励青年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术研究中融入对“两个大局”的理解与担当,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张旭以《从马克思的生产力观点到新质生产力理论》为题进行领学。他认为,探讨新质生产力必须回到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是将生产力作为历史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来分析。在经典著作中,生产力既包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也涵盖科学技术、分工协作、交通工具、市场拓展等社会因素;因此,生产力既是物质层面的劳动过程,也是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体现。他强调,不能将生产力简单等同于效率或科学技术,更不能片面化理解。结合当下对新质生产力讨论,他认为应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出发,理解劳动过程现代化与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之间的关系。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6位成员进行交流发言。《经济研究》编辑部刘洪愧从阅读经典文献著作出发,强调生产力具有动态性和历史性,认为其深刻改变经济形态、社会变迁和国际分工格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张弛探讨了新发展理念与生产力理论的逻辑关系,指出生产力理论可能是更深层次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标识性概念的重要理论线索,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经济研究》编辑部宋笑敏围绕国有企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展开发言,分析了其优势与挑战,并从理论逻辑、经验借鉴和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郝大鹏关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通过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化改革后的制度变迁,强调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经济研究室陈颖认为数据、算力、算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不仅拓展了生产要素的内涵,也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塑。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室张人中指出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产业形态和发展动力,应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参会的多名青年同志进行热烈研讨,大家表示,此次青年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加深了青年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为青年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共同成长。接下来,经济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持续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推动青年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交流研讨中提升工作能力,不负经济学研究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张人中、张弛)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