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 名:国家发展的道路
作 者:杨虎涛
书 号:978-7-5228-2787-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 本:16开
字 数:294千字
版 次:2024年7月
定 价:9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政治经济学、演化发展经济学、比较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国家成功(国富)与失败(国穷)的道路。 国富国穷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累积的结果。本书以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成功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比较对象,在解读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深刻总结了成功国家必备的相关要素,如国家的建制性能力、与技术浪潮发展趋势相对应的高质量经济活动等。 理解中国道路,就需要理解中国国家能力的特质,需要理解从重工业优先到新质生产力的长期推进过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超越传统的发展型国家理论,从国家主体、制度和体制特征上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意义。
作者简介
杨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经济思想史学刊》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外国经济思想史与当代流派研究,近年来主要进行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能力等相关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前 言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为什么国家会有兴衰起落?这样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地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学科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如资源禀赋决定论、地理气候论、制度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等。迄今为止,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同时也方兴未艾。这既表明这一问题的持久魅力,也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复杂、宏大和系统性。
各种不同形式的决定论解释之所以层出不穷,或许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通过历史案例归纳法得出的各种形式的决定论被不断出现的“例外”(黑天鹅)所证伪,继而引起另一种角度的决定论解释兴起。例如,日韩等资源贫乏的国家的发展让资源禀赋决定论面临质疑,美国、加拿大等资源丰裕的国家又让资源诅咒论难以自圆其说,新加坡的发展使“热带不可能发展”的地理气候决定论有了例外,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又让诸如“华盛顿共识”之类的制度决定论面临破产。
第二,从解释对象的性质而言,任何一种单一因素的决定论都不足以解释国家兴衰这一宏大而复杂的问题。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的涨落,不仅有各种外生给定因素或随机冲击,而且由于人类社会系统具有主体内在的能动性,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极为复杂,难以预测。但这同时也说明,对一个开放的、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系统涨落的解释,本身就需要不同的因果观。
各种决定论的提出者,本意或许并不在于强调“决定性因素”,而只是试图提出某种角度的解释。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其观点在学术传播和解读中则往往被解读为强调某一因素,这种有意无意的决定论之所以出现,或许同样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某一类型的决定论,或称一元论,在某一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和特定对象上具有非常显著的解释力,以至于这种决定论始终在国富国穷问题的解释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从降雨不均衡和气候差异上解释欧洲农业和非洲农业的早期发展差异,始终是一个具有相当说服力的答案;而从气候和疾病因素去解释两地人口(劳动力)再生产的差异,也经得住推敲。
第二,决定论之所以成为决定论,是因为我们在国家兴衰问题上太需要得到一个“如果有A,就有B”式的答案。我们希望得到一种类似自然法则的律则性,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办”,才可能给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技术性建议。如果将各种不同的解释转换成“A对B的影响”,如宗教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种版本的决定论就要合理得多。但这既不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也不能满足研究者对因果关系及其机制的探求。
然而,这并不是说,在国富国穷问题上就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本书的要旨和目的之一,就在于试图超越各种形式的单一决定论,给出一个结构因果性的解释。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国富国穷尽管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结果,但各种复杂因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也并非不分主次,而是呈现一种结构因果关系,这种结构因果关系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多个因素的相互反馈所构成的系统因果关系,构成了影响国富国穷的决定性力量,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国富国穷。
第二,构成结构因果性的多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协同演化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但其中存在着最终决定这一结构性因果关系能否保持不可逆的决定性因素,也即如果失去这一因素,该结构因果关系将不复存在(“退出”)。
第三,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系统因果关系,经由多因素组成的国家富强的结构系统也有可能会走向崩溃或者衰落,因此不会必然存在一个始终富裕和强大的国家,一旦一个国家丧失了这种自增强的结构性系统因果力量,即使曾经富裕,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和贫穷。
必须强调的是,本书所指出的国家成功的原因解释,被严格地限定在工业革命以来的不到两百年时间里。更为准确地说,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更为适合的解释对象,是二战结束之后的七十多年时间里,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成功,有些国家则会走向失败这一明显的差异性事实。按照麦迪逊的统计,尽管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但世界收入差距的分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但即使是在差距不断拉大的时段里,亚洲却创造了经济奇迹,韩国、新加坡,以及今天的中国,都取得了不俗的经济增长成就,已经迈入或正在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亚洲的复兴已经表明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缩小同西方的差距是可能的。本书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国家走向富裕或滑向贫穷的背后,有着非常一致的“决定性”原因。
目 录
第一章 国家成败:不同的解释
第一节 国家的视角
第二节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质”是决定性的
第二章 循环累积: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政治秩序论与经济决定论的不足
第二节 回到唯物史观
第三节 循环累积:社会、经济与政治
第三章 国家与经济发展:李斯特的思想谱系
第一节 李斯特:斯密的另一极
第二节 被曲解的和需要修正的李斯特主义
第三节 一再被强调的国家和逐步被重视的社会
第四章 理解中国:国家能力与国家治理
第一节 中国国家能力的特质
第二节 国家治理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协同演化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良性互动
第五章 中国有何不同
第一节 发展型国家理论与中国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发展的特质
第三节 超越发展型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意义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特征与影响
第六章 从重工业优先到数字经济:高质量经济活动的选择
第一节 高质量经济活动的特定性
第二节 “从无到有”到“从大到强”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 样本观察:中国电网
第一节 电网: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样本
第二节 中国电网的成就、历史与关键特征
第三节 中国电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