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苏金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 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4期
摘 要:大地湾是我国黍种最早的发现地之一,仰韶时期逐步由黍粟为主转为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马家窑文化时期,形成了粟黍为主,水稻、大麻、麦类、豆类为辅的多种作物种植体系。齐家文化时期,促进了粟黍等旱作农业多样化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大地湾、马家窑、齐家文化原始聚落都表现出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野生动物狩猎和植物采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形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种植和饲养比重逐步提高,狩猎和采集比重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原始农业的产生得益于自然环境的优越,全新世大暖期相对湿润的气候促进了农业种植的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占主导作用的食物获取方式,促进了人口增加和聚落规模的扩大。锄耕工具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制造技术的不断精细,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结构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进步。甘肃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交流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态环境 新石器时代 甘肃 原始农业 生产工具
附 件:自然生态环境演变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原始农业发展——以环境考古学为视角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