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知名学者
专题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驳错误思潮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研究机构
在职学者
荣休学者
所务工作
通知公告
党群建设
所内活动
教育培训
图书资料
图书馆
特色资源
所史资料
联系我们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21
2025.05
龚云丨深化改革推动“三农”实现三增
农业稳则天下安。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健开局,为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情况下,强化底线思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重要性越发凸显。
作者:
龚云
来源:
《经济日报》2025年5月21日第05版
20
2025.05
郝大鹏 等丨绿色金融政策的污染减排供应链传导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改革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逐步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使用中国2007—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其上游供应商所在城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上游企业处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下游企业污染...
作者:
郝大鹏 李炳辰 王小禹
来源:
《产业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16
2025.05
赵伟洪 王山 张旭丨新型举国体制研究的热点动态与话语构建
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制度保障和优势体现。近年来,新型举国体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热点。CNKI、SSCI库收录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持续提升。中国在新能源、绿色发展及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中国政府主导的创新政策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但“新型举国体制”...
作者:
赵伟洪 王山 张旭
来源:
《海派经济学》2025年第1期
14
2025.05
王宏淼丨投资于人,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全民共享的“消费社会”模式。从主体看,它是消费者偏向的,要通过持续的消费升级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从机制看,消费的提振既表现为持续的消费能力(有稳定收入保障),更多样的消费选择(良好的消费品供给和消费体验感),还表现为强劲的消费信心(...
作者:
王宏淼
来源:
《广州日报》2025年5月12日第A12版
13
2025.05
缪德刚 胡星雨丨张培刚农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学术史的考察(1934—194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发展问题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得以发轫。纵观当时问世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著述,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培刚农业发展思想成为彰显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思想演进的典型事例,《农业与工业化》也是目前学界探...
作者:
缪德刚 胡星雨
来源: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4年第4期
12
2025.05
张鹏丨更大力度挖掘内需潜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从2025年第一季度内需市场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与宏观经济同频共振,延续了...
作者:
张鹏
来源:
《河南日报》2025年5月9日第13版
09
2025.05
张小溪 史毛馨丨FDI与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关联视角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增长的背后是否加剧了碳排放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03-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基准检验发现,FDI有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2)异质性检验证实,城市发展程度和城市集聚程度越低,FDI的碳减排效应越弱,甚至可能出现负向影响。(3)机制检验显示,...
作者:
张小溪 史毛馨
来源:
《中国物价》2025年第3期
08
2025.05
杨耀武 等丨数字素养、数字鸿沟与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
以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降低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主要作用机制为积累社会资本、增加信息获取途径、促进就业和激励创业;数字素养的减贫效应随时间减弱,但对相对贫困边缘群体的防返贫作用仍然显著;数字素养...
作者:
杨耀武 张一帆 彭刚
来源:
《统计学报》2025年第2期
07
2025.05
黄群慧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
黄群慧
来源:
《学习时报》2025年5月7日第02版
07
2025.05
杨虎涛丨数实深度融合:不容忽视的多重制度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从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数字经济从计算机化、互联网化的1.0时代向智能化、泛在化为代表的2.0时代的发展。随着数据要素生产、流转和存储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2.0正在进入加速扩张时期,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将数字经济视为未来技术竞争高点的主要原...
作者:
杨虎涛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2025年第3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
|
邮编:100836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