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知名学者
专题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驳错误思潮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研究机构
在职学者
荣休学者
所务工作
通知公告
党群建设
所内活动
教育培训
图书资料
图书馆
特色资源
所史资料
联系我们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29
2025.05
于蒙蒙 张旭丨金融资本的概念演进、经济地位与发展趋势: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考察视角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本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支配性地位,其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新。因此,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系统考察金融资本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学界关于金融资本的论述呈现阶段性、历史性、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列宁之后“金融...
作者:
于蒙蒙 张旭
来源:
《长白学刊》2025年第3期
28
2025.05
黄群慧丨高质量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正在开创全新局面,形成“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作者:
黄群慧
来源:
《经济日报》2025年5月28日第05版
27
2025.05
张鹏丨人口老龄化与地方债券信用利差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也对地方财政运行产生普遍影响。人口老龄化会不断扩大地方债券信用利差,提高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成本。那些个人所得税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的省份、人口净流出省份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省份,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为突出。人口老龄化导致生产性人口减少...
作者:
张鹏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
26
2025.05
王庆丨租房人群公共服务消费对租金的影响——兼论保租房政策改革完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现有制度下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受户籍制度制约,尤其是无常住地产权住房的租房群体,其基本公共服务权益保障问题成为改革难点。当前政策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实现该群体“住有所居”的目标。以住房支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共服务...
作者:
王庆
来源:
《经济与管理》2025年第3期
23
2025.05
杜创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奠定了民营经济相关制度政策的“四梁八柱”。
作者:
杜创
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5月22日第02版
22
2025.05
黄群慧 郝鑫泓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
将实体经济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R0)——制造业,主体层(R1)——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整体层(R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除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外的第三产业。根据实体经济的三层分类框架,全面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两个维度对我...
作者:
黄群慧 郝鑫泓
来源:
《经济纵横》2025年第2期
21
2025.05
龚云丨深化改革推动“三农”实现三增
农业稳则天下安。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健开局,为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情况下,强化底线思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重要性越发凸显。
作者:
龚云
来源:
《经济日报》2025年5月21日第05版
20
2025.05
郝大鹏 等丨绿色金融政策的污染减排供应链传导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改革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逐步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使用中国2007—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其上游供应商所在城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上游企业处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下游企业污染...
作者:
郝大鹏 李炳辰 王小禹
来源:
《产业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16
2025.05
赵伟洪 王山 张旭丨新型举国体制研究的热点动态与话语构建
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制度保障和优势体现。近年来,新型举国体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热点。CNKI、SSCI库收录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持续提升。中国在新能源、绿色发展及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中国政府主导的创新政策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但“新型举国体制”...
作者:
赵伟洪 王山 张旭
来源:
《海派经济学》2025年第1期
14
2025.05
王宏淼丨投资于人,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全民共享的“消费社会”模式。从主体看,它是消费者偏向的,要通过持续的消费升级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从机制看,消费的提振既表现为持续的消费能力(有稳定收入保障),更多样的消费选择(良好的消费品供给和消费体验感),还表现为强劲的消费信心(...
作者:
王宏淼
来源:
《广州日报》2025年5月12日第A12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
|
邮编:100836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