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知名学者
专题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驳错误思潮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研究机构
在职学者
荣休学者
所务工作
通知公告
党群建设
所内活动
教育培训
图书资料
图书馆
特色资源
所史资料
联系我们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09
2025.05
张小溪 史毛馨丨FDI与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关联视角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增长的背后是否加剧了碳排放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03-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基准检验发现,FDI有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2)异质性检验证实,城市发展程度和城市集聚程度越低,FDI的碳减排效应越弱,甚至可能出现负向影响。(3)机制检验显示,...
作者:
张小溪 史毛馨
来源:
《中国物价》2025年第3期
08
2025.05
杨耀武 等丨数字素养、数字鸿沟与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
以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降低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主要作用机制为积累社会资本、增加信息获取途径、促进就业和激励创业;数字素养的减贫效应随时间减弱,但对相对贫困边缘群体的防返贫作用仍然显著;数字素养...
作者:
杨耀武 张一帆 彭刚
来源:
《统计学报》2025年第2期
07
2025.05
黄群慧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
黄群慧
来源:
《学习时报》2025年5月7日第02版
07
2025.05
杨虎涛丨数实深度融合:不容忽视的多重制度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从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数字经济从计算机化、互联网化的1.0时代向智能化、泛在化为代表的2.0时代的发展。随着数据要素生产、流转和存储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2.0正在进入加速扩张时期,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将数字经济视为未来技术竞争高点的主要原...
作者:
杨虎涛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2025年第3期
06
2025.05
张自然 海梅红丨数实融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在构建数实融合影响绿色发展的数理模型基础上,利用2012—2022年全国28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系统评估数实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通过激励技...
作者:
张自然 海梅红
来源:
《经济纵横》2025年第3期
29
2025.04
孙小雨丨美国反贫困计划是如何失败的:基于明斯基的贫困问题研究
二战后黄金年代期间美国贫困率显著下降,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贫困率在波动中回升。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明斯基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首先区分了美国反贫困计划的狭义和广义范畴,指出了明斯基不仅作为结构主义学者反对狭义反贫困计划背后的文化贫困理论,而且作为后凯恩斯主义学者系统批判了...
作者:
孙小雨
来源: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4年第4期
28
2025.04
秦蒙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私有化”迭变律:逻辑、现实与趋势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化趋势往往和私有化改革交替出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波兰尼”理论视角,构建一个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私有化交替演变规律的理论框架,总结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私有化”的迭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
作者:
秦蒙
来源:
《当代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25
2025.04
刘新波 等丨普惠金融供给与流动人口迁入意愿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实证研究普惠金融供给对流动人口迁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供给显著增强流动人口迁入意愿,其中数字化普惠金融的积极效应相当突出,而传统普惠金融的推拉效应也不容忽视。从微观角度看,普惠金融供给主要影响低学历、非务工和农业户口...
作者:
刘新波 杨佳楷 刘轶芳
来源:
《财政科学》2025年第1期
24
2025.04
裴长洪丨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建设,不能不考虑和探索中华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中国的重要意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它能够在激荡的论争中得到迅速传播并最终占主导地位,让我们不能不思考中国文化土壤这一深层因素。同情...
作者:
裴长洪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2025年第3期
23
2025.04
张小溪 蹇玉格丨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产业功能区建设视角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力量,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探索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新路径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实施“建圈强链”战略,产业功能区迎来提升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发展机遇,包括建设先进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协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这些举...
作者:
张小溪 蹇玉格
来源:
《应用经济学评论》2025年第1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
|
邮编:100836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