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男,1959年1月生于天津,2016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1978年至1985年,高培勇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此后执教于天津财经学院凡九年;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又九年;2003年至2016年12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现财经战略研究院),历任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年6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7年,高培勇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第一、二层次),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高培勇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以及二十余所高校特聘或兼职教授。
他曾先后3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学习担任主讲人:1997年4月16日,为国务院领导和各部委办负责同志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作专题讲解;2010年1月8日,为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就《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作专题讲解;2010年9月29日,为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作专题讲解。
高培勇的学术领域以财政经济学为主,主攻财税理论研究、财税政策分析等。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房地产与住房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压力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财政部财政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成就及下一步建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委托项目《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等多项重要或重大课题。
高培勇曾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财政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税务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奖等奖励。
高培勇的主要学术专著有《国债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公共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财政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等。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学术刊物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百余篇代表性论文,主要有《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1996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1997年)、《公共财政:概念界说与演变脉络》(2008年)、《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到匹配国家治理体系》(2014年)、《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2014年)、《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2018年)等。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特别是应用性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高培勇服膺治学之“最根本的或最高境界的目的,无非是将自己的思想——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否则,不论我们的论述有多么精辟,不管我们的研究有多么深入,如果只是停留于纸上谈兵状态,多多少少总是我们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