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成,男,1945年10月20日生于上海,1981年8月进入经济所工作,1982年5月调出,1998年10月再次调入。
刘树成祖籍河北省武强县,1956年9月-1962年8月,在天津市南开中学学习。1962年8月-1967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本科学习。1967年8月-1970年1月,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待分配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595部队农场锻炼。1970年1月-1975年7月,在中共山西省偏关县委工作。1975年7月-1978年8月,在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1年8月-1982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2年5月-1998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其间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在美国克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10月-200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2006年8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1996年、1998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年、1996年、2007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1996年),俄罗斯康德拉季耶夫金奖(2008年)等。
刘树成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调控。从1984年下半年起开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当时,为纪念《经济研究》杂志创刊30周年,与乌家培合写了一篇题为《经济数量关系研究三十年》的文章(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6期),首次在我国公开的经济理论刊物上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这一命题。接着,1985年下半年,针对我国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起伏波动,特别是针对当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几年膨胀,并显露出下降趋势这一现象,撰写了第一篇具体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论文,题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初探》,刊登于《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这期间,中国学术界也有一些学者相继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讨文章,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被开拓出来。
刘树成的主要专著有:《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运行与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中华民族复兴的经济轨迹——繁荣与稳定IV》,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任务是,要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刘树成曾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还曾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政协常委会集体学习的主讲人。从1999年至2011年间,曾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
刘树成在担任经济研究所所长之后,花费时日较长和付出较大心血的,有两项重要的科研组织工作及其相应的集体性成果问世。一项是1998年至2004年持续了6年时间主编并完成了《现代经济辞典》,另一项是2004年至2010年持续了7年时间主持并完成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