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凯,女,1944年生于上海,1978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董志凯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名誉会长;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唯实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
1978年,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随即开始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史的研究。这项研究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嘱托的。1974年,周恩来总理交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齐燕铭一项重要任务,让他组织力量研究新中国经济史。因为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新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要从革命根据地经济史研究起步。董志凯参加了经济研究所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合作研究项目,为收集、研究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财经史料,她到广东、广西、山东、江苏等省查阅、抄写了大量的土地斗争史料。在此基础上,1979年至1984年,她又到中央档案馆收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改资料。她相继出版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史料,完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学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研究中曾受教于陈翰笙、薛暮桥、杜润生、李友久等前辈、亲历者。她参加了《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的土地改革》的研究,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学者探讨土地改革历史,完成了杜润生主编的《中国的土地改革》写作。
1987年,董志凯到中央档案馆收集“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档案材料,开始与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自1979年起,她在中央档案馆收集各类档案史料,一干就是40年。她担任常务副主编,主持编辑了大型学术资料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资料选编》,出版了1949年到1965年的档案资料选编31卷、3100万字。她亲自编辑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卷、部分金融卷、部分外贸卷。选编档案枯燥繁杂,要在汗牛充栋、字数以亿计的档案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和研究工作都需要精深的学术功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资料选编》系列丛书,凝聚了她的心血。这部学术资料出版后,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被称为功德无量的学术贡献。
在研究、编辑档案资料的过程中,董志凯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1993年,她出版了《跻身国际市场的艰辛起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她组织研究的《中国经济分析(1949—195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与吴承明共同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2004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她的专著《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她的著作《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反映156项建设的研究成果,受到各方面关注。之后,董志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8)》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2014年,她撰写的《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优秀成果奖。
董志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的主要主持人之一。1996年,受荷兰教育与科学部的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启动第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她参与课题的组织工作,并参与撰写了《中国村庄经济――无锡、保定22村调查报告(1987~1998)》总报告和《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统计分析报告(1997)》,分别于1999和2006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两部著作是自1929年陈翰笙发起无锡、保定农村调查七十余年间四次调查中唯一正式出版的全面调查成果。《中国村庄经济―无锡、保定22村调查报告(1987~1998)》一书全面反映七十年间无锡、保定22个村千余农户各方面的变化,《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统计分析报告(1997)》对详细的农户统计数字从各个角度做出了统计分析,是研究我国农村难得的宝贵资料。
她还是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领路者之一。她曾多年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首任主任、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对推动中国现代经济史学及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董志凯先生独著的代表作主要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