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启,男,1942年7月生于甘肃清水,原籍江苏如皋,1978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冒天启1966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先后种地、做工近10年,但其间没有间断过读书、写作。1975年底在于光远的关注下,参与由邓小平指示筹办的《思想战线》杂志经济学编辑。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即调入《红旗》杂志在经济组任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成立后,冒天启于1977年8月调回院部,在院写作组参与有关重要文章的写作。1978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从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同年底,随孙冶方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并兼读他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孙冶方病逝后,按照他的遗嘱参与整理了大量遗稿。1984年初,调入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咨询。在追随孙冶方以及在宏观经济部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认知过程中,逐步摆脱了经济学研究的僵化与教条模式,理解了敬畏客观经济规律的精髓。
1985年9月—1987年9月通过了教委出国俄语考试,并经苏联专家语言强化后,去塔什干大学、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1995年9月—1996年4月,重返莫斯科大学,从事中国和俄罗斯转型经济的比较研究。在国际经济社会转型比较研究中,坚持综合新制度经济学体制变迁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比较经济学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以及马克思生产关系变革理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苏联) 俄罗斯的过渡或转型的实践进程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追踪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一是国有产权重新配置和企业制度建设的比较研究;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调控机制改革的比较研究;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社会安全网建设比较研究。在对俄罗斯高校有关经济学教学考察中,对两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做了比较,对长期流行并影响束缚过渡或转型进程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观点进了系统的澄清。在国际比较中推进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转变和稳定发展。
1988年9月—1994年4月,冒天启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同时兼任《经济学动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任等职,同时兼有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以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高校兼职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第一、二届著作、论文(合)奖。撰写有孙冶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研究著作和文章多部(篇),如《价值规律内因论与商品生产外因论》(《经济研究》2017年第9期);《坚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新体系》(《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思想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报》2007年4月19日);《转型国家不同制度安排和价值取向—中俄转型理论和实践比较》(《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等。
主笔或参与撰写的著作有多部,如《转型期中国经济关系研究》(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本东京大学、台湾大学用作经济学教材);《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199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五十年巨变:从集权计划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199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等。
另撰有多篇外文论文,如《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я в Китае и России(论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彼得格勒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з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в китае и россии методы и основные вопросы сровнитель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论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转型比较研究的方法与问题)》,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а 2003(俄罗斯科学院 2003 年编);《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развит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форм(中国与俄罗斯 :经济发展与改革)》,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а 2003(俄罗斯科学院 2003 年编)等。
2006年退休后,继续读书思考、笔耕不辍,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工作,撰写大量的读书笔记,如:《费用与效用的关系、所有与占有的区别——对〈资本论〉学习再学习的体会》(《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不读导言,莫谈宣言——对马克思、恩格斯“三言”的读书笔记》等。并为《孙冶方文集》十卷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出版)撰写序言《孙冶方:以自己的生命敲击改革开放大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