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研究员学术专栏
个人学术专栏
个人简介
吴延兵,1975年12月生,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汉族,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通讯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6
电话:010-68050128(O);010-65463319(H)
手机:13681561256
E-mail:wyb1229@163.com

教育背景
2003.9-2006.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9-2003.7:      山东经济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1995.9-1997.7:      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

工作经历
2008.11-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7-2008.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课题研究
1)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青岛港调研”,2010-2011年。
2)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广西柳州五菱集团调研”,2008-2009年。
3)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年研究”,2007-2008年。
4)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函数实证研究”,2007-2008年。
5)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贵州省青岩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2007-2008年。
6)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批准文号06&ZD004_01),2006-2009年。


杂志审稿人
《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南方经济》、《产业经济评论》
 
学术专著

1)       吴延兵、刘霞辉、张平,《贵州省青岩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月。

2)       吴延兵,《R&D、创新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65月。

 
学术论文
 1)           吴延兵,《中国工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第13-21页。

2)           刘小玄、吴延兵,《企业生产率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第45-54页。

3)           吴延兵、刘霞辉,《人力资本与研发行为:基于民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8卷第4期,第1567-1590页。

4)           吴延兵,《知识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第2期,第57-73页。

5)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财经研究》,2008年第10期,第4-14页。

6)           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第51-64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7)           吴延兵,《用DEA方法评测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第67-79页。

8)           吴延兵,《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3期,第869-890页。

9)           吴延兵,《创新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2期,第46-58页。

10)        吴延兵,《R&D与创新: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7年第3卷第3期,第30-51页。

11)        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第125-138页。(《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摘要转载)

12)        吴延兵,《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R&D: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7年第5期,第67-75页。

13)        吴延兵,《中国工业创新水平及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第5卷第2期,第155-171页。

14)        吴延兵,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第60-71页。

15)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卷第4期,第1129-1156页。

16)        吴延兵,《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模式:从博弈角度进行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74-79页。

17)        吴延兵,《创新、溢出效应与社会福利》,《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第23-33页。

18)        吴延兵,《企业联合理论综述》,《经济纵横》,2002年第9期,第60-63页。

19)        吴延兵,《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决策探索》,2002年第7期,第36-37页。

20)        吴延兵,《如何赢得竞争优势市场定位要素、策略与程序分析》,《市场与发展》,2002年第7期,第35-36页。

21)        吴延兵,《委托代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者》,2002年第7期,第41-42页。

22)        吴延兵,《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决策借鉴》,2002年第4期,第72-76页。

23)        吴延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设计》,《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第37-40页。

24)        吴延兵,《谨防激励陷阱》,《人事管理》,2002年第3期,第36-37页。

25)        吴延兵,《CI战略的文化本质》,《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第11期,第47-48页。

26)        吴延兵,《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人才开发》,2001年第8期,第40-41页。

27)        吴延兵,《虚实结合:虚拟企业成功之道》,《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第6期,第46-50页。

28)        吴延兵,《虚拟企业的价值分析》,《价值工程》,2001年第6期,第13-16页。

29)        吴延兵,《劳动力市场特征与中国就业政策选择》,《经济界》,2001年第5期,第26-30页。

30)        吴延兵,《管理模式的收益规律初探》,《现代企业》,2001年第1期,第18页。

 书中章节

1)          吴延兵、刘霞辉,《民营企业“走出去”与竞争力提升:从国内到国际》,载刘迎秋、徐志祥主编《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月,第28-54页。

2)          吴延兵、刘霞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载刘树成、吴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49-267页。

3)          刘霞辉、吴延兵,《人力资本与民营企业研发行为》,载刘迎秋、徐志祥主编《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No.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月,第132-152页。

4)          刘小玄、武力、赵世勇、吴延兵,《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总报告》、《企业分类篇》、《产业篇》,载黄孟复主编《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No.1(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月,第3-130页。

工作论文

1)          Yanbing Wu, “R&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2009. 

版权所有 © 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E-mail:wlzx_jjs@yahoo.com.cn    wlzx_jj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