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高层论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在京举行

2018-05-23

调整字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时间:2018年5月21日;作者:郑成宏 张君荣

论坛现场。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朱高磊/摄

  5月17日,“经济研究·高层论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在北京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分别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高培勇致欢迎词。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周小川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做了很多正确的体制和政策选择,特别是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是开放型经济,形成了当前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持续对中国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周小川强调,金融界对经济学深度依赖,很多金融业活动都是基于为实体经济服务,基于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发展而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更是需要密切观察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借助经济学理论和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政策选择。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涉及危机的政策体制研究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例如,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带来哪些冲击,对收入分配及不同组别人群影响如何,决策者如何缓解、克服危机并促进经济尽早复苏。此外,金融危机已成为国际合作和国际博弈的新平台,产生了很多新内容,引发对一些传统概念提出质疑,比如最近连贸易理论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加强了对宏观经济周期性的研究,建立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经济行为研究和经济政策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也是扩大经济学和经济研究工作的“好时机”。中国应借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加强相关研究和总结。

  周小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环境发生很多变化,科技创新带来了很多新内容,IT行业给经济研究和数据应用等带来了很多新机会。经济研究面临很多新机遇、新挑战,必须有创新精神,有明确的愿望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信息科技,把经济研究推向新的高潮。举办“经济研究·高层论坛”非常有意义,一定能够取得令大家都受益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谢伏瞻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两年前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导思想、主攻方向和基本方针,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一年前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发来贺信,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发出了“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号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举办“经济研究·高层论坛”意义重大。

  谢伏瞻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改革的新鲜经验,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回答了向什么方向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深入学习研究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谱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壮美篇章。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杨伟民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研究》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和政策制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今世界也处于百年大变局之中,亟待经济理论的创新。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更高质量增长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丰富内涵可以归纳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包括了对经济形势怎么看的思想,也包括了对经济工作怎么干的思想;既包括了宏观调控的思想,也包括了长期发展战略的思想;既包括了发展的目的论的思想,也包括了经济发展的路径论的思想;既包括了经济思想,也包括了经济发展的政治保证思想;既包括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包括了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既包括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思想,也包括了超越国界的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蔡昉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经济学学者有责任从学理上梳理、思考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把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上升为中国智慧,进而提炼出中国方案。改革时期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其中超过40%的贡献来自于劳动力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进行的重新配置。改革则意味着消除这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越来越成为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源泉。而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通过进一步改革,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就能赢得改革红利,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链在圆桌论坛环节发言。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大的课题。这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内的经济学家已经做过相关理论研究。在吴敬琏看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库兹涅茨效应的结束,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来提高全要素增长率的作用减弱了。这正是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应该奋力解决的课题。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归根结底要通过改革。经济学界当前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推进改革,即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高培勇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高培勇表示,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不是简单罗列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而是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今年也是《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对《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也不是简单地罗列刊物自身成绩单,而是在全面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互为依托、良好互动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对世界经济学的应有贡献。

  此次论坛受到了全国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国内的财经院校、经济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企业界嘉宾共50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以“改革开放新征程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发展”为主题的两场圆桌论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高尚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等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圆桌论坛发言。

 

论坛现场二。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高磊/摄。

  此外,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校长论坛——知识价值、人事分配与创新激励”以及十个主题论坛,分别是:“主题论坛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理论与政策”“主题论坛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论坛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四: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主题论坛五:宏观审慎管理与风险防范”“主题论坛六:收入分配与扶贫攻坚”“主题论坛七: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主题论坛八: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故事”“主题论坛九:经济学教学与学科发展”“主题论坛十:新时代学术报刊发展的新思路”。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将把“经济研究·高层论坛”作为年会,每年5月17日在京举办,围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此次高层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研究;高层论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fAnS45o34eHzJ-6EauGvA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