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7年第10期

2018-01-26

调整字号:

1.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制约——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增长理论与实践分析

…………………………………………………… 郭克莎 杨阔(4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现代增长理论的缺失问题和增长阶段转变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政策选择。现代增长理论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现实缺乏解释力和应用性,面临实践过程日益突出的挑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后长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扩张拉动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内需增速的变化,影响需求长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给结构问题也有需求结构问题,长期增长政策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长期经济增长 需求因素 增长理论 国际经验

 

2.开放经济下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

…………………………………………………… 程惠芳 陈超(21

  内容提要: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文中把国内知识资本分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创新设施资本和技术资本以及国外知识资本分为进口和FDI溢出知识资本,以130个经济体198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依据系统聚类法将130个经济体划分为创新领导型、创新追赶型和创新缓慢型三类俱乐部样本,运用宏观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知识资本和国外知识资本的溢出都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知识资本要素对不同创新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发资本、技术资本和FDI渠道对创新领导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追赶和创新缓慢俱乐部;人力资本和进口渠道对创新追赶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领导和创新缓慢俱乐部;创新设施资本和技术差距对创新缓慢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领导和创新追赶俱乐部。我国正处在创新追赶型国家向创新领导型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创新政策的重点应促进国内外各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知识资本投入产出能力,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知识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发展 创新政策

 

3.中国省际资本回报率与投资过度

…………………………………………………… 柏培文 许捷(37

  内容提要:本文在现有宏观层面测算资本回报率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风险因素纳入基本模型探索消除不确定性的资本回报率的测算方法,并进一步分两个层次考察我国是否存在投资过度。通过采用1993—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1)消除不确定性的资本回报率指标优于资本回报率指标;(2)省际的消除不确定性的资本回报率处于8%到15%的区间范围;(3)区域间消除不确定性的资本回报率的时间趋势一致,但绝对大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断上升其表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4)中国的投资过度问题亟需重视,其中河北等9省已出现第二层次投资过度,北京等12省已接近第二层次投资过度的临界水平,余下8省没有达到第二层次的投资过度。

  关键词:消除不确定性 资本回报率 投资过度

 

4.预算软约束、融资溢价与杠杆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机理与经济效应研究

……………………………………………………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周学东 李宏瑾 李康 苏乃芳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鲁晓东 刘京军(53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我国部分企业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及其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错配的现实背景,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嵌入预算软约束的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债务契约优化问题,得到预算软约束企业的融资溢价方程,阐述预算软约束造成价格扭曲及资源错配的内生机理。然后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对经济变量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参数调整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削弱预算软约束,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以及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和经济效应,进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预算软约束 融资溢价 杠杆率

 

5.隐性存保、“顺周期”杠杆与银行风险承担

…………………………………………………… 汪莉(67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出发,在D-L-M模型(2010)基础上通过引入隐性存保异质性、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考察了货币环境改变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当银行资本高于临界水平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可以通过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效应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隐性存保的存在会进一步放大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隐性存保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取决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顺周期"杠杆效应的相对强弱。此外,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纪律约束的增强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则取决于"顺周期"杠杆调整效应与"风险转嫁"效应的相对强弱。为了支持理论机制的合理性,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基本吻合

  关键词:货币环境 政府隐性存保 “顺周期”杠杆 银行风险承担

 

6.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否抑制股市泡沫?

……………………………………………… 袁越 胡文杰(82)

  内容提要:本文理论部分结合资产泡沫理论的贡献,将资产价格分解为基础价格和泡沫价格两部分,具体指出了泡沫价格存在所需要的条件,并进一步证明货币政策冲击对资产价格的这两个部分理论上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价格之谜"现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理论推导并运用构建的可变系数SVAR方法,研究并刻画我国货币政策对于股市资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印证,表明当股市存在一定泡沫、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时,中国股市泡沫驱动型资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基础资产价格的下跌幅度,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起到进一步助长泡沫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冲击 股市泡沫 可变系数SVAR

 

7.垂直生产结构、利率管制和资本错配

…………………………………………………… 陈小亮 陈伟泽(98

  内容提要:政府补贴、自然垄断定价权和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导致中国产生了以上游国企垄断、下游非国企竞争为特征的垂直生产结构,并引发了企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本文构建了含有垂直生产结构和利率管制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资本错配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垂直生产结构之下,国企尤其是亏损国企不仅凭借垄断地位挤占了非国企在上游行业的投资空间,而且通过抬高中间品价格削弱了非国企在下游行业的投资动机,导致资本明显错配,而利率管制则强化了垂直生产结构的影响。借助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国企改革(核心是消除行政进入壁垒),当经济体达到新的均衡时,国企和非国企资本错配的问题将会显著改善,总产出将增加24.2%,居民消费将增加66.9%。本文研究还表明,两类改革不应该先后进行,而应该同时推进。

  关键词:宏观经济 垂直生产结构 利率管制 资本错配 利率市场化改革

 

8.免征额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 田志伟 胡怡建 宫映华(113

  内容提要:免征额一直以来都是个人所得税改革与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通过构建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拟模型,证明了免征额的大小与单一税率以及多级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平均有效税率大小呈反比,与累进性的大小成正比,并且随着免征额的增大,单一税率以及多级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字型分布。这对于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的理论体系,以及指导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现阶段的工薪所得税与未来综合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免征额 收入再分配效应 单一税率 多级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

 

9.地方政府预算是以收定支吗?——一个结构性因果关系理论假说

……………………………………………… 郭婧 贾俊雪(128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一个结构性因果关系理论假说,阐释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2000—2013年3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自有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负的因果性影响,非自有财政收入则对地方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因果性影响,其中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的正影响尤为突出,这主要源于非自有财政收入的成本转嫁效应。地方政府存在较明显的支出偏向,尤其表现在增量支出上对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关注较弱,且与总支出相比,各类财政收入对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力度较小。与其他地区相比,非自有财政收入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对财政总支出的正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关键词: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支出 自有财政收入 非自有财政收入 因果性关系

 

10.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

…………………………………………………… 孔东民 徐茗丽 孔高文(144

  内容提要:虽然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仍未见到相关探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一,整体而言,研究结果支持锦标赛理论,即薪酬差距对创新产出存在正向影响。为了控制内生性,我们基于个人所得税率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构造工具变量,结论一致。第二,在薪酬差距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扩大薪酬差距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表明锦标赛理论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但在薪酬差距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扩大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有负向作用,表明比较理论开始呈现作用。第三,薪酬差距对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主要由管理层薪酬溢价驱动,员工薪酬溢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新产出。本文为监管和企业部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本文的结论对政府出台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薪酬差距 创新 薪酬溢价

 

11.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从产出结构优化和要素结构配套视角的分析

…………………………………………………… 史丹 张成(158

  内容提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既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之一,亦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学术界往往未能充分利用开放经济的相关信息和技术水平的贡献作用,并缺乏对要素结构进行相关配套分析。为此,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两位数行业为样本,对其进行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即先分析了2015年产出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及节能减排潜力,然后分析了各种要素投入的联动配套问题,并重点针对资本存量要素,测算并分析它的产能利用率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产出结构具备较大的优化调整空间,可以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实现提供支撑,能够让2015年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比原始值分别降低18.08%和17.42%。(2)为降低要素错配,制造业产出结构优化调整后需要各种投入要素进行联动配套,特别是资本存量水平需要有较大幅度的变动。(3)资本要素产能利用率水平的测算结果则进一步显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和投资惯性的影响,2015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56.14%)远低于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后期(2008—2010)的均值水平(73.27%),而投入要素联动配套后的产能利用率则可以回升至后一水平。

  关键词:产出结构 要素结构 产能过剩 节能减排

 

12.子女性别与父母幸福感

…………………………………………………… 陆方文 刘国恩 李辉文(173

  内容提要:中国的市场化深刻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女儿更有能力提升父母的福利;但同时由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尚未彻底完成,传统农业文明下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因此女儿是否给父母带来比儿子更多的幸福感,就仍然是一个有待检验的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数据定量研究子女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借助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本文发现,在子女的婴幼儿以及中小学读书阶段,子女性别对父母幸福感无显著影响;而到了子女的结婚生子阶段,儿子带给父母的幸福感比女儿显著更低。特别地,本文没有发现儿子通过"养儿防老"渠道给父母带来更高幸福感的证据:分析显示女儿带给老年父母的幸福感也比儿子更高,这对于有养老保险的父母尤为显著;但发现了父母因为"助儿买房"而损失幸福感的证据:城市里更高房价让男孩父母的幸福感更低。

  关键词:幸福感 子女性别 社会转型

 

13.有限理性、规范内化与利他行为:一个演化视角

…………………………………………………… 牛贺(189

  内容提要:本文沿着有限理性的理论进路,通过规范内化对利他行为做出一个解释。以往的理论通过规范提供的外在奖惩解释利他行为,但无法解释在外在奖惩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纯利他行为。本文认为,这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规范内化来解释,而后者则是有限理性的一个自然结果。为了阐明规范内化如何产生,本文给出了一个形式化的复制者动态,其结果表明,在考虑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社会交往越复杂,人类处理复杂性的认知能力越有限,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针对复制者动态模型的局限,本文还运用基于行为主体建模对规范内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人类理性计算能力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复杂程度越小,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与之前分析结论一致。本文的分析结果再次支持了Herbert Simon对利他行为的解释,即利他行为是人类有限理性的结果,虽然利他行为自身减少个体适应性,但由于它是规范内化所产生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利他行为因为规范内化所具有的适应性而留存。

  关键词:有限理性 规范内化 利他行为 烟雾探测器原理 基于行为主体建模

 

14.气候变化经济学学科建设及全球气候治理——首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薄凡 庄贵阳 禹湘 陈湘艳(200

  内容提要:2017年8月18日至20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汪同三,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15.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下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拓展——第三届地缘政治经济学论坛综述

…………………………………………………… 项义军 孙波 李丹(204)

  内容提要: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黑天鹅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国家间、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转向,以及双边、多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需要我们拓展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提升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增强对不断涌现的地缘新问题之解释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理论智慧。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常态”运行的大势下,各大国的博弈持续向纵深发展,如何处理好涉及国家核心战略利益的重大地缘经济政治事件,保证我们始终举重若轻地妥善解决好全局性地缘问题,也已成为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地缘政治经济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对于全面践行习近平主席“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深层次参与全球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畅实施,不仅具有强烈的政策启示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建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