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7年第9期

2017-10-30

调整字号:

1.价值规律内因论与商品生产外因论——《孙冶方文集》序

…………………………………………………… 冒天启(4)

 

2. 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解析

…………………………………………………… 欧阳峣 汤凌霄(11)

  内容提要:中国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怎样创造经济学的繁荣?我们应该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本文讲述了中国创新道路的故事,并试图提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用市场规模解释大国创新优势的形成,用后发追赶解释模仿创新优势的选择,用经济转型解释自主创新优势的培育。为了构建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总结中国经济史的经验,对接世界经济史的经验,并利用经济思想史的智慧。

  关键词:技术创新 市场规模 后发追赶 经济转型

 

3.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基于DSGE模型的三规则视角

…………………………………………………… 王曦 汪玲 彭玉磊 宋晓飞(24)

  内容提要:单一的利率规则或数量规则均不足以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具有并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特征的货币政策混合规则形式,并基于中型新凯恩斯DSGE模型,通过校准和贝叶斯方法分别估计了利率规则、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三个模型的参数。通过比较不同规则模型在提前一期预测值、预测值标准差和根均方误差上的实证表现,并与现实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新的混合规则能更好地拟合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基于等价消费稳态偏离等标准,我们对比了不同规则模型在遭遇外部冲击时的福利表现,发现央行使用具有并行选择特征的混合规则,可以提高调控效率,减少福利损失。概言之,无论在实证(是什么)还是在规范(应该是什么)的意义上,新构建的混合规则均优于利率规则或数量规则。

  关键词:利率规则 数量规则 混合规则 比较分析 DSGE

 

4. 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增长

…………………………………………………… 鲁晓东 刘京军(39)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近期中国出口波动幅度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出现“过度反应”的事实,利用中国对5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以及出口目标国的宏观经济变量,研究了外部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波动的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从数量关系上来看,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量级在短期内要远远大于传统上所考虑的供给、需求以及汇率因素所产生的影响;(2)使用灾难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增长存在着稳定的负向因果关系;(3)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这些发现意味着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之选,而企业要着力对未来的需求形成科学有效的预判,以期对冲不确定性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不确定性 出口增长 灾难 二阶冲击

 

5. 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陶锋 胡军 李诗田 韦锦祥(55)

  内容提要:地理距离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理距离抬升交易成本;二是信息不对称阻碍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协同选址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宏观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城市金融发展数据,本文区分金融中心和地方金融检验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所在城市及其周边邻近城市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不过,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如企业的规模、年龄和所有制形式。研究还发现,降低融资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是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渠道。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金融地理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推动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见解。

  关键词:金融中心 地方金融 地理距离 信息不对称 全要素生产率

 

6. 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研究

…………………………………………………… 张海洋 金则杨(72)

  内容提要:本文在运用全局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首次对2001—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行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及其数量效应变化和效率效应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低于TFP,中国工业TFP主要依靠老产品驱动;整体上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基本停滞;2008年后,TFP新产品动能的数量效应和效率效应双双提升,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动能实现了较快增长,技术效率的新产品动能有所下降;企业规模、非国有企业占比对于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没有显著影响,FDI有抑制作用,出口和R&D投入则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新产品 新动能 全局Malmquist指数

 

7. 财政压力、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

…………………………………………………… 席鹏辉 梁若冰 谢贞发 苏国灿(86)

  内容提要: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凸显,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但效果不符预期,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本文试图以地市增值税分成变化为切入视角,分析这一财力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市政府积极应对增值税分成减少所形成的财政压力,努力发展能够带来大量增值税的产能过剩行业工业企业。最后,本文发现也证实这种“压力式”的财政激励使历次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效果不佳。可以认为,财政压力是中国产能过剩形成和化解难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这对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增值税 税收分成 财政压力 产能过剩

 

8. 公共转移支付对再分配及贫困的影响研究

…………………………………………………… 解垩(103)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假设增加的公共转移支付有两种筹资方式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家庭和企业的直接税,另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间接税,并使用计量估计的微观模拟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评估公共转移支付增加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如果增加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GDP可能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直接税筹资只有很小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直接税筹资的不平等指标下降程度比间接税筹资下降程度大;如果增加1倍的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贫困发生率下降2%,采用间接税筹资方式,贫困发生率下降1%。

  关键词:公共转移支付 贫困 收入不平等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与微观模拟结合

 

9.医保政策精准扶贫效果研究——基于URBMI试点评估入户调查数据

……………………………………………… 黄薇(117)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并以家庭为考察对象,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对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居保)的扶贫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大病冲击下城居保对不同阶层的收入影响及其滞后效应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城居保政策对低收入城镇家庭具有明显的扶贫效果,尤其是对受到大病风险冲击的困难家庭,在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能够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续并通过影响家庭教育培训支出和劳动力健康状况还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其扶贫效果在不同收入家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高收入参保家庭的影响尤甚,出现了“目标上移”现象,扶贫的精准性与预期存有差距,这为未来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改进方向。

  关键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收入 精准扶贫 目标上移

 

10. 中国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大病保险补偿模式评价研究

…………………………………………………… 朱铭来 于新亮 王美娇 熊先军(133)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医疗服务利用对预期价格敏感性差异的面板门槛模型,发现我国灾难性医疗支出标准应为家庭年度医疗服务自负金额占收入的44.13%;继续建立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后,个人收入将降低0.1163个百分点,个人健康将降低7.9947个单位,个人医疗服务支出将增加0.6344个百分点;基于现行大病保险实 践经验提出三种大病保险补偿方案,均可显著降低我国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但从降低幅度和平稳性两个方面比较,以家庭为补偿对象、以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作为补偿标准的评估方案则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方案。

  关键词:灾难性医疗支出 大病保险 医疗服务利用 多层次医疗保障

 

11.人口结构与金融市场风险结构:风险厌恶的生命周期时变特征

…………………………………………………… 易祯 朱超(150)

  内容提要:金融市场中要更多考虑参与主体“人”的因素。经典理论模型通常设定风险厌恶系数为不随年龄而变的常数。本文构建模型并运用微观和宏观数据,刻画和验证经济主体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中的时变特征。微观视角下风险厌恶受年龄正向影响,宏观视角下金融市场和行为风险厌恶均随平均年龄上升而上升。少年人口占比负向影响风险厌恶;中、老年人口降低风险偏好,风险态度趋于保守。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内存在时变性,表现为年龄越大风险厌恶越强,可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对于后续建模中设定风险厌恶可变系数有借鉴意义。年龄改变风险态度和风险资产组合,使得人口年龄结构系统性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结构。因此,本文对于从人口学视角预判未来金融市场风险结构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险厌恶 生命周期理论 人口结构 金融市场风险结构

 

12. 代际流动性趋势及其分解:增长、排序与离散效应

…………………………………………………… 李任玉 陈悉榕 甘犁(165)

  内容提要:本文以两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在采用多重估计方法对流动性趋势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引入流动性分解方法对代际流动性趋势的构成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流动性呈现的“倒U型”趋势,在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中都同时存在;约20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子代,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在6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一代人,其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对代际流动性趋势构成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代际流动,主要来源于增长效应,即由社会阶层分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流动,是社会总量发展的结果;排序效应所引起的流动性水平次之;离散流动对总体流动性贡献不大。增长效应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代际流动性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将增长效应从总体流动中剔除后,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变得较为平稳。

  关键词:代际教育流动 流动性分解 增长效应 排序效应

 

13. 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

…………………………………………………… 林建浩 赵子乐(182)

  内容提要: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言距离对技术差距有显著影响,表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从前沿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制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即文化差异通过阻碍制度传播进而阻碍了技术扩散。进一步考察技术扩散壁垒的异质性,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清末开埠通商、西方传教以及近代工业发展等早期对外开放和采用新技术的历史经验,同样有助于削弱文化差异这一技术扩散的隐形壁垒。

  关键词:方言 文化差异 制度 技术扩散

 

14.中国经济变革与能源和环境政策——首届中国能源与环境经济学者论坛综述

…………………………………………………… 林伯强 孙传旺 姚昕(198)

 

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与企业创新——第十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暨《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综述

…………………………………………………… 刘冬姣 冀志斌 贾腾(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