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20年第6期

2021-02-25

调整字号:

1. 隋唐手工业与城市建设之进步

……………………………………………………魏明孔

 

内容提要:隋唐两代城市建设的进步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比较突出的,其中原因很多,尤其与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直接相关。该文通过对隋唐实行工匠培训制、城市建筑中实行技术工头负责制、建筑中制订了技术标准与材料标准、管理机构比较健全等方面进行考察,初步论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隋唐  手工业  城市建设

 

[作者简介]魏明孔,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2. 近代广东地席外销美国研究

……………………………………………………叶农、李鼎

 

内容提要:清末,美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刺激了广东蒲草种植和地席外贸的发展,东莞、连滩和广州珠江南岸成为地席主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广州和香港则是地席的出口转运中心。各地分工明确,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格局。地席外贸的出口主要经香港中转,运至美国。其使用的航线有东西两条:苏伊士运河航线(西线)和太平洋航线(东线),其中以按容积计算运费的苏伊士运河航线为主。从广东地席出口发展过程来看,19世纪下半叶大致为增长过程,1903年达到顶峰。1906年,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双面提花地毯业,提高进口地席的关税,再加上本身的质量问题等原因,广东地席业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近代  广东地席  美国市场

 

[作者简介]叶农,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教授。

李鼎,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

 

3.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煤铁资源开发初探——以煤铁资源开发技术为中心

……………………………………………………雷丽芳、潜伟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被迫在西南地区建设新工业基地,人才、资本、设备等齐聚后方,推动了西南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地质矿冶工程师在抗战时期对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展开了系统调查与勘探,并根据当地煤铁资源特点进行重点技术的试验研究,在土法洗煤炼焦技术、小型炼铁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后方煤铁工业的建设和顺利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动了西南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支援前线抗战做出了贡献。但受抗战时期中国政治、宏观经济发展的制约,矿冶工程师虽然不懈努力,依然无法改变西南地区煤铁工业在经历了19381942年短暂繁荣后迅速走向衰落的局面。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  煤铁资源  技术  工程师  西南地区

 

[作者简介]雷丽芳,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

潜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4. 清代徽州基层社会的里书

……………………………………………………刘道胜

 

内容提要:在明清徽州,里书一类的书役长期存在于基层社会。里书之役系明代里甲在承役实践中衍生而来,实属里甲组织在适应社会实际中分化出的新的专业性书役。清代徽州基层里书作为里排重要职役,在钱粮体制恢复和赋役实际运作中仍发挥重要功能。明清徽州里书充任采取阖族朋充或贴役雇充成为常态。清代里书包揽或多代把持现象日趋多见。徽州里书尽管在赋役运作中存在舞弊,但受到宗族的约束和朋充的牵制,亦难以假公济私。遗存的大量丁产信息复杂和内容详实的抄本、写本性质的赋役册籍,不少当出自里书之手,里书实乃基层钱粮征收中“文书行用”“数字在乡”的实践者和代书人。

 

关键词:清代  徽州  里书  基层社会

 

[作者简介]刘道胜,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5. 外销——晚清财政的另一面相

……………………………………………………陈勇

 

内容提要:外销是对应于内销(正项)的一个财政概念。外销财政,是指晚清时期游离于奏销制度之外、由地方政府掌握、不受户部核销的那部分财政收支。外销作为地方之公用,在晚清财政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财政形态先后经历了从军事财政到善后、洋务财政再到民生财政的三个渐进阶段。外销财政形成的根源在于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全性。

 

关键词:外销  内销  奏销制度  财政收支结构

 

[作者简介]陈勇,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暨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

 

6. 根本重地的饷需:晚清东三省俸饷初探

……………………………………………………刘文华

 

内容提要:清前期,东三省俸饷本由京城户部直接拨给。自咸丰初年开始,因太平天国战事影响,东三省俸饷(光绪元年以后称为“东三省的饷”)由户部直拨改为由各省、关协拨,东三省亦成为受协省份。根据清代档案资料,晚清的东三省俸饷,其来源主要采取就近原则,大部分由山东、直隶二省及长芦盐政承担,以东南江苏、安徽、福建等省的地丁、关税、厘金作为辅助。同光年间,东三省俸饷的最终解饷率约在70%左右。对比之下,创建于光绪六年(1880)、同样应用于东三省的东北边防经费的解饷率就要高得多,达到94%,这与东北边防经费被视同京饷考核有关。但是,清末新政期间,两种饷项的解饷率都大幅下降。东三省俸饷解饷率的高低,反映了晚清协饷制度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晚清  东三省  俸饷东北边防经费  协饷  京饷

 

[作者简介]刘文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员。

 

7. 植物蛋白的引入:清代以来大豆在内蒙古地区传播与利用影响的新探索

……………………………………………………崔思朋

 

内容提要:人体所需蛋白质主要有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两大类,大豆作为由中国最早驯化且富含植物蛋白的农作物,在中国农业生产与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以来,大豆在内蒙古地区被广泛传播引种,除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等发生变迁外,也为人类获取更多的植物蛋白提供了可能,缓解了清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人口数量激增情况下摄取动物蛋白的不足,并促使当地人们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牛、马、羊等畜类动物蛋白的高度依赖,对内蒙古地区的日常生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清代  内蒙古地区  大豆  传播与利用

 

[作者简介]崔思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8. 清代嘉道时期河工捐纳及其影响

……………………………………………………潘威、李瑞琦

 

内容提要:清代治河顺应赋役货币化发展趋势,白银成为治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清朝重要的财政筹措手段,捐纳也成为河务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河工捐纳始于康熙末年,定型于乾隆时期。嘉道时期,随着河务开支不断上涨,清廷的常规财政已经难以支持治河事务,河工捐纳成为河务财政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逐渐由临时性措施转为常态化。这一转变改变了河工用款的支付方式,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维持了河务运作,成功应对了道光时期黄河水文环境突变造成的大规模水灾。但河工捐纳也造成了河务官员专业素质整体下降、河务部门由治理黄河转为防堵黄河的事实,对清代黄河治理产生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嘉道时期  黄河  河工捐纳  国家财政

 

[作者简介]潘威,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瑞琦,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9. 清代东南地方小市场中的凭票与信用

……………………………………………………曹树基、杨启明

 

内容提要:在清代中叶以后的东南乡村地方小市场中,通行一种具有金融工具性质的“凭票”。其中既有立票人承诺在未来某一日付谷或付款给持票人兑付的本票型凭票,也有立票人向第三方发出命令,令其在未来某一日付谷或付款给持票人的支票型凭票;还有一种立票人向第三方发出命令,令其在未来某一日付谷或付款给确定的持票人的汇票型凭票。三种凭票皆以立票人的偿付能力为信用基础,融资期限较短,流通范围有限。凭票的流通导致了凭票市场的形成。凭票市场就是乡村的信用市场。

 

关键词:凭票  信用  地方小市场  民间文书  清代

 

[作者简介]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启明,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10. 近代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商业信用票据:以巴县与江津为例

……………………………………………………娄敏

 

内容提要:至少从清代中叶开始,长江上游地区商人之间从事银钱借贷或者赊货交易,均以商业本票或商业汇票为信用媒介进行支付。这两类商业票据是以商人或商号为信用载体,并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流通的有价凭证,贯穿于近代商人之间的非现金交易、相互存款、贷款与再流转的来往过程。本文证明,以非正规金融为主的近代区域性商业票据之产生机制、基本特征与运作机制,与现代正规金融有异曲同工之处。

 

关键词:近代中国  长江上游  商业信用票据  非正规金融

 

[作者简介]娄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11. 政府与市场作用视角下的近代外国银元在华竞争研究

……………………………………………………熊昌锟

 

内容提要:15世纪以来,重商主义盛行于欧洲各国。西班牙占据美洲后,开始铸造机制银元,并将其运入中国。美洲独立后,墨西哥银元在英、美领事以及中国地方政府推动下,逐步替代西班牙银元。为了同鹰洋争夺市场份额,英国、日本、法国以及美国先后铸造贸易银元投放中国市场,并通过外交手段推行本国银元。从流通范围来看,各国银元流通区域与该国的势力范围有较高的重合性,但墨西哥铸造的鹰洋流通地域最广、数量最多,英、美国银元只在局部地区与之形成竞争。清廷和北京政府先后铸造银元以驱逐洋银,但成效不彰。近代中国市场上的银元竞争,既存在市场偏好、商民使用习惯等因素,也掺杂了政治和外交的博弈。从银元竞争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国家干预虽起到一定效果,但市场作用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近代中国  外国银元  竞争  政府

 

[作者简介]熊昌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12. 印茶侵藏?——基于中英档案与数据之研究

……………………………………………………冯翔

 

内容提要:包括四川、云南与西藏在内的西南地区茶叶贸易,是西南边疆史、社会经济史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研究因资料不足,相关档案未开放,新材料还未出现,普遍认为印茶倾销于西藏,甚至导致了边茶的衰败。文章运用大量中英两国档案,辅以报刊材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试图以多方位的视角、以数据分析的研究方式对印茶是否侵入西藏这一老问题进行新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问题背后所体现出的、在整体的国家视野下西藏地方与内地的深层次政经关系。

 

关键词:印茶  边茶  滇茶  西藏

 

[作者简介]冯翔,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13.新中国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的演进阶段与特征

……………………………………………………张连辉

 

内容提要:本文以发展观的演变为主线,分“城市本位色彩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城市视角为主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城乡统筹视角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城乡融合视角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等四个阶段,系统考察了中国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的演进历程及阶段性特征。本文的考察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具有显著历史性和发展性特征,这要求我们应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与评价每一时期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本文认为,应重点从有意识地将协调城乡经济关系作为协调城乡环境关系的手段来看待、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构建更具独立性的城乡环境关系协调思想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协调城乡环境关系。

 

关键词:城乡  环境  发展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作者简介]张连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4.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英文版序

……………………………………………………柏金斯、扬·路易腾·范·赞登、菲利普·霍夫曼、李伯重

 

15. 第三届中国经济史青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国壮、李慧芳

 

[作者简介]赵国壮,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慧芳,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