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8年第3期

2018-09-14

调整字号:

1.论唐、五代所见的“一田二主”与永佃权*

……………………………………………………杨际平

 

内容提要:学者普遍认为,自明中叶以后,永佃权和“一田两主”开始流行于东南地区,至清代和民国时期已蔓延全国。就当时所见资料而言,此论无疑言之成理。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十六国至唐代吐鲁番出土租佃契约文书的陆续刊布,以上结论就要修正。笔者发现,中唐《乾元二年(759)或上元二年(761)朱进明转租田土契》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田二主”租佃契实例。后周广顺三年(952),诏罢户部营田务时,首次从法律层面正式承认户部营田务原佃户对其所营田的永佃权。唐、五代“一田二主”与“永佃权”实例的出现,并非纯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背景,亦是其时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租佃制度与契约租佃制度长足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之一。

 

关键词: 五代 契约租佃制 一田二主 户部营田务 永佃权

 

[作者简介]杨际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2.明清太湖流域植棉业的时空分布——基于环境“应对”之分析*

……………………………………………………钱克金

 

内容提要:有关明清时期太湖流域植棉业的扩大,已有研究主要从市场角度出发,较为一致地认为是农业商品化发展的结果。本文指出,农业发展不仅是生产技术提升的过程,亦是建设性“应对”环境的过程。所谓环境“应对”,是适应性地利用自然和积极治理环境的统一。植棉业的扩大,得益于市场作用毋庸否认,但亦与水环境治理不足、时人只能于既定环境中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密不可分。“易稻种棉”等过度发展旱地作物的现象,不仅削弱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亦使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关键词:明清 太湖流域 时空分布 环境“应对”

 

[作者简介]钱克金,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3.外国金融资本与地方金融势力的兴起——以奉天官银号的设立为中心*

……………………………………………………燕红忠

 

内容提要:日俄战争后,日本金融资本进入我国东北,试图掌控东北地区的货币发行权。面对日本的金融入侵,盛京将军赵尔巽出资设立奉天官银号,铸造和发行小洋为主的金属铸币和小洋票,从而引发中日双方围绕东北货币发行权的较量。日本通过合资银行提案和横滨正金银行的竞争对官银号的设立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东北地方政府则与日本殖民势力进行了持续斗争。因此,近代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的设立和最初发展过程,也是日本金融资本、东北地方政府和民间商业行会之间对货币发行权的争夺和博弈过程,并对清末和民国时期东北地方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日后军阀割据提供了经济基础。

 

关键词:奉天官银号 合资银行案 横滨正金银行 货币战争

 

[作者简介]燕红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4.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考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汪海波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依据我国改革的五个阶段依次叙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概括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就。依据改革过程在各个阶段的特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过程 成就

 

[作者简介]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5.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香港经济功能(1978—2007)*

……………………………………………………蔡赤萌

 

内容提要: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窗口、桥梁功能。研究、总结香港在对外开放战略中经济功能的演变历史,对加深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外向型发展战略阶段(1978—1997),香港的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主要窗口、最主要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桥梁以及市场机制及管理经验的引入者、香港同步转型为服务型经济等方面。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阶段(1998—2007),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功能从传统的中介功能向平台经济和全球城市功能转变,服务贸易和服务业投资速度加快,承担着“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服务平台、国家金融开放的缓冲带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参照系以及对接国际规则的转换器等角色。两地经济关系从初期的香港优势单向带动转为两地双向互动。

 

关键词: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 香港 经济功能

 

[作者简介]蔡赤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经济室研究员

 

6.清代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户口地探析——以档案为中心*

……………………………………………………梁潇文

 

内容提要:清朝统治者否认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是“带地投诚”,并将土地恩赏于土默特众人“以资赡养”,而大范围开垦致使该地区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官属地与土默特户口地。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满、汉文档案和土地租典契约,认为尽管土默特蒙古户口地的所有权归清朝统治者所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默特蒙古能够支配其土地,以致相关禁垦、禁典政策成为一纸空文。与此同时,随着大量内地民人进入蒙古地区,带动了土默特蒙古人土地私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清代 归化城土默特 户口地 地权

 

[作者简介]梁潇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7.庚子赔款中央与地方争论补议*

……………………………………………………张建斌

 

内容提要:《辛丑条约》签订日到第一个还款日的近5个月时间里,以刘坤一和张之洞领衔的各地督抚接连致电西安行在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少还款金额,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予以折免三成,随后以还款方式由按半年改为按月偿付为由,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本次争论牵涉行在军机处、在京谈判全权大臣、地方督抚、总税务司等多方关系,反映了庚子事变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政局变化。

 

关键词:庚子赔款 中央 地方 刘坤一 张之洞 李鸿章

 

[作者简介]张建斌,文化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职博士生

 

8.20世纪40年代钱庄业的复兴与改制——以永嘉县为例的考察*

……………………………………………………林矗

 

内容提要:随着近代经济的转型和新式金融业的兴起,以钱庄为主的传统钱业日益衰微。20世纪40年代初,面对财政部的严苛监管,各地钱庄陆续重新登记入册,并在地方游资的带动下逐步增加资本、扩大经营范围,以寻求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银行竞争的压力下,钱庄试图以“银行化”自救,将组织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战后钱业的颠踬奋起,主要取决于各庄股东对于“银行化”复兴之路的清晰认知,以及通过搭建紧密的关系联络网而形成“地方钱商业同业组织”的利益保护体系。然而,钱庄为其根深蒂固的不良经营习惯与制度缺陷所羁绊,终无法改变传统钱业衰落颓败的必然结果。在战时偏安一隅的浙江省永嘉县,其辖属33家钱庄的增资与改组过程恰反映了地方钱庄在衰落绝境中的上述资本扩张与制度调适,为近代钱业衰落与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钱庄衰落 金融管制 增资改组 永嘉县

 

[作者简介]林矗,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

 

9.从基层集市演变透视农村发展路径——以民国以来定县为例*

……………………………………………………郑清坡

 

内容提要:民国以来,定县集市数量逐渐增多。集市的演变深受政治环境和市场化程度影响,也与农民的市场行为紧密相关。农村改革以来,基层集市呈现出定期消费集市和专业化市场的多元化演变,由集市向城镇发展的趋势并不明显,集市功能也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转变。从定县的实践来看,集市演变更多的是农民适应农村市场化的主动应变。农村本身的发展仍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不必等到城市化的实现。

 

关键词:基层集市 定县 演变

 

[作者简介]郑清坡,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10.从典当到小额质押贷款营业所:1949—1966年上海典当业的变迁*

……………………………………………………赵伟

 

内容提要:典当业以物质钱,是调剂平民经济的传统金融机构。上海解放后,失业贫苦市民数量较多,他们普遍依赖典当借贷度日。有鉴于此,人民政府允许典当业存在,并从利息、资金两个方面对其加强管理,使之符合新社会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典当业“基本取缔”的政策最终确立。1956年上海私营典当业被改造为小额质押贷款营业所,成为向上海贫困市民提供临时低息生活贷款的服务机构。从“当”到“贷”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小额质押贷款营业所如同旧典当一样为上海市民所称便。小额质押贷款营业所不仅是人民政权对传统金融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结果,也与近代以来各地“公典”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一脉相承。

 

关键词:典当业 小额质押贷款营业所 公典

 

[作者简介]赵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

 

11.制度变迁视角下新中国救灾主体的演变*

……………………………………………………陶冶冯开文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救灾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自1949年以来我国救灾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出由中央政府包揽到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到最后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力量逐渐参与的特征。这一演变过程符合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即逐步融合原有救灾制度运行特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从而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演变过程。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救灾主体演变的政策法律等因素,并对不同模式救灾主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救灾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路径依赖所产生的各级机构沟通不畅及“搭便车”等不足,在今后的救灾主体建设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关键词:救灾主体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政府 民间力量

 

[作者简介]陶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冯开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2.古代于阗的一种织物——白氎*

……………………………………………………毕波

 

内容提要:根据汉文传世文献记载,古代于阗的衣物用料种类多样,如丝、毛等均在和田出土的汉文、于阗文及其他胡语文书有所印证。不过,玄奘所记于阗棉织物“白氎”,在出土文书中却一直未见其踪。本文指出,“白氎”可能对应的就是于阗语文书中的peminai thau。根据其词源为*pasma-“羊毛”,学者最初将这一于阗语词汇释作“毛布”,即一种毛织物。近年来又有学者将其释作“絁紬”,即一种丝织物。本文指出,尽管该词源自于“羊毛”,但可能并不能按通常情况理解为毛织物,“毛”可能是用以表示棉织物毛茸茸的特征,正如“氎”构字虽然亦有“毛”,但可以确定是指棉织物。现有材料表明,于阗在7世纪中叶前后似乎尚未开始种植棉花,当时的于阗很可能和汉地相类似,称棉布为“毛布”,故而采用词源为“羊毛”的词造出了和汉文“毛布”同样的词peminai thau。

 

关键词:于阗 织物 白氎 出土文书

 

[作者简介]毕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13.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基于“货物税”(almojarifazgo)文献的数据分析*

……………………………………………………李庆

 

内容提要:16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海上贸易迅速兴起,中菲航线随之成为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伴随交易额的递增,马尼拉当局在1581年开始向中国商船征收一定比例的“货物税”。虽几经变革,但直到明代终结,货物税制度仍得到有效施行。因而通过对勘分析不断发现的档案材料,就可以较为完整地统计出历年的货物税数额,澄清晚明中菲贸易发展的历史走向和货物总值,进而估算经此输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数量。

 

关键词:晚明中国 西属菲律宾 货物税 贸易数据

 

[作者简介]李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14.武训的理财兴学之道*

……………………………………………………龙登高、王苗

 

内容提要:武训兴办义学而被载入正史,因其特殊身份与不凡功绩而成为备受赞誉的历史人物。但武训并非通过行乞所得兴办义学,他是一位理财高手。他靠出卖祖产进入金融市场,在商业放贷、小微放贷、代理人放贷中有效控制风险,成功获取金融收益;并以“义学正”法人产权主体来合法募捐和投资土地,以土地未来收益支撑义学的长期发展。他在资本与土地收益之间腾挪转换,在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之间有机组合,得益于在兴办义学的目标下,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工具、地权市场和法人产权制度整合市场及社会资源。

 

关键词:武训 义学 理财 行乞 法人产权

 

  [作者简介]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王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