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史网站

汤象龙:对冶方同志的片断回忆

作者:汤象龙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

我和冶方同志相识很晚,但我们之间的了解较深,这种了解是通过工作上的多次接触而加深的。他是我敬佩的一位学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我怀着悲恸的心情在寄去的唁电中说:“孙冶方同志是党的正直无邪、有骨气和群众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他的浩气长存!”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在成都召开的西南地区经济科学规划座谈会的前一天晚上,他是来西南主持这次座谈会的。他一见到我就说:“老汤,我刚到经济研究所的时候,就知道你是搞经济史的。解放前你搜集的大量资料现在仍然保存在经济研究所里!”这两句热情洋溢的话,说明他对我是有了解的,对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关心的,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感情。我激动地说:“这太好了,在这次座谈会上我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请大家研究。”

在座谈会的第二天谈到科研规划时,我说我仍然从事经济史的研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财政史,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把收藏的十多万件清代抄档资料赶紧组织人力整理出来,其中许多资料已是半成品,是可以列入规划的。冶方同志十分认真地说:“整理资料工作很重要,会后我们专门开个会,仔细研究一下。”在座谈会第三天的会后,冶方同志特别嘱咐经济研究所的经君健同志邀请有关方面的同志对合作整理资料问题进行了研究,冶方同志表示要将各方面的意见带回北京再研究。他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研究负责的精神,给我很大的鼓舞。后来只是由于经济研究所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在全国规划会议上四川又没有人参加经济史方面的规划,这个意见没能付诸实现。

在座谈会结束的第二天,与会的二十几个同志一同游都江堰。冶方同志精神饱满,健步当车,畅游了这一名胜古迹。在二王庙前他紧紧地拉着我的臂膀照相,他风趣地说:“我们都是七十左右的人啦!”我也悄悄地对他讲:“你坐了七年多牢,我被关禁刚好一百天,被迫劳动长达三年,你的精神和身体都还这么好,我得向你学习!”怎么也没想到当国家实现四化还需要他贡献才智的时候,他却离我们而去了。

从都江堰回来的次日,冶方同志到省委党校作报告,地点在四川财经学院学生食堂,财院的师生都参加了。他的讲话是以纯朴的学者风度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的,原则性很强,主要讲了他研究的心得,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要用最少的劳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并强调提高利润指标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等等。这是他在十年动乱开始时被康生、陈伯达一伙围攻的重大“罪状”,实际上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他襟怀坦白,观点明确,这次讲话深受到会的几千名师生和干部的热烈欢迎。

这位深情的学者在这次报告的次日又专程从城里来财院看我。可太不凑巧,那天我因事不在家,他对我的女儿说:“请你父亲给我写信,去北京时一定来我那里,”不久,我给他写了表示歉意的信。

一九七八年九月中旬,我去北京搜集科研资料,在一个晚上我和我的爱人一同去看望冶方同志。谈不到三句,他从书桌抽屉里翻出半年前我给他的信重念了一遍,十分亲切。在这次会见中我们亲切地谈了一些问题。他对整理经济研究所的抄档仍然十分关心,认为这批档案资料不整理是个损失,建议给乔木同志写信谈谈这个问题。我把我和另一位同志合编的《毛泽东关于财政的基本理论》(一本资料性的汇编)请他审阅,他毫不推辞,立即答应十天后给我看完回复。我又把带去的一件拉丁文历史资料请他找一位懂拉丁文的同志翻译一下,

这是一九三八年我在伦敦一家古书店买的,是清乾隆皇帝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信。他也热情地满口答应了。我们告别时他一直送我们到我们住处的大门口,他诙谐地说:“我就到此止步了,手中拿着个撮箕,进大门会被误会的?”原来我们离开他家时,他顺手端了一撮箕垃圾倒在楼下垃圾桶里,又送我们走的。这时冶方同志夫妇只住两间房子,一间卧室,一间书房兼会客的地方,挤得满满的,听说当时分给他一套很好的房子,他不要。老夫妇俩的生活完全靠自己劳动,自己料理,孙老说:“我是劳动惯了的,我什么都能做。”

十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和我的爱人再去看他。一见面他就说:“你编的东西,内容比较丰富,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央还有的没有公开发表,以后发表了,你那本东西要加以补充。”又说:“我从你编的资料中摘抄了一些,很有用处,省了我不少的工夫。”他还告诉我那篇拉丁文史料已托人翻译去了,有了回信就告诉我。后来这篇资料托北大外文系钱崇树教授译成中文,由李文治同志转交给我了。

以上这些片断只是我和冶方同志在成都和在北京几次平凡的接触。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有过多次会晤,这里就不多回忆了。但仅从这几次接触,冶方同志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如下的深刻印象:

他是一个对共产主义有坚强信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深湛造诣、对国家经济建设关心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

他是一个正直无邪、光明磊落、有骨气、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风格的革命家。

他是一个风格高洁,鄙视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和搞家长作风,同时艰苦朴素、不追求个人私利又平易近人和关心同志的领导干部。

总之,冶方同志的各方面都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