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张旭:十九世纪晚期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

2020-12-11

调整字号:

作者: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求是网》2020年12月7日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完成马克思未竟事业的重担,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呕心沥血,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 

  1、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贡献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就希望第二卷也能很快出版。但是由于忙于刚刚成立的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和第1卷的修改再版等工作,使本来就病魔缠身的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二卷的修改时断时续,在其生前未能完成出版,而是留下了8个稿本。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加工第二卷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恩格斯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副重担。1884年,恩格斯在病中给伦敦社会主义报纸《正义报》的编辑菲兹吉拉德的信中,表明了他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高度历史责任感。恩格斯写道:“近半年来,我因病无法好好工作,现在体力稍有恢复,使我能执行我最紧迫的任务——把我的亡友马克思的遗稿准备好以便付印。我有责任为此献出自己的全部时间。”1885年3月8日,恩格斯因病不能自由走动,他给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拉法格写信表示:“我要把整理摩尔的书的工作坚持下去。这部书将成为他的一座纪念碑,这是他自己树立起来的,比别人能为他树立的任何纪念碑都更加宏伟。” 

  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加工整理,自1883年3月至1885年上半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由于马克思写作的手稿字迹特殊、潦草,其他人很难辨认,为了保证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恩格斯一个人完成了对马克思手稿全部的字迹辨认工作。1884年6月20日,恩格斯在致贝克尔的信中说:“如果我没有完成这些工作就去世的话,那就没有其他人能够辨认这些手稿,这些手稿连马克思本人也往往在事后认不出来。” 

  恩格斯加工整理后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是在手稿草稿的基础上完成的。恩格斯从8份手稿中挑选出最适合作为正文出版的部分,共利用了其中的7份手稿,经过恩格斯的精心挑选、编排,使之成为一部既能忠实表达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又具有系统性的完整的科学著作。马克思8份手稿的写作时间跨度大,从1865年至1881年17个年头,而且各份手稿在内容上也不连贯,而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并无重复、间断或相互矛盾,足见恩格斯加工整理的精心。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全书分为三篇(而不是原来的三章),将原稿中的11项17小项,划分为21章66小节和小项,为许多篇、章、节、项新加了或改变了标题。因此,《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层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恩格斯定的,正是由于恩格斯的巨大的创造性劳动,才使1885年7月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第1版,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 

  尤其重要的是,恩格斯对第二卷在内容和文字上作了重要补充、订正和修改。由于马克思的手稿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他写摘要时的惯用语句,不讲究文体、夹杂着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同样重要的另外的部分只作了一些提示,等等。为了“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恩格斯把这些手稿尽可能逐字地抄录下来,在文体上改动了马克思本人也会改动的地方,只是在绝对必要而且意思不会引起怀疑的地方,才加进几句解释性的话和承上启下的字句。意思上只要有疑难的句子,恩格斯就“宁愿原封不动地编入”。恩格斯说自己改写和插入的文句“总共还不到10个印刷页,而且只是形式上的改动。”但是有学者对照马克思手稿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恩格斯谦虚地说成“只是形式上改动”的地方,很多都是有重大意义的。1893年恩格斯还亲自修订、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2版。鉴于恩格斯在整理、加工《资本论》第二卷中所做出的创造性劳动和重大贡献,我们有理由将恩格斯视为《资本论》第二卷的实际上的第二作者。 

  2、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三卷的编辑和创作 

  恩格斯在1885年将《资本论》第二卷编定、付印后,紧接着开始着手第三卷的编辑工作。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恩格斯表达了编辑工作的难度,他说:“当1885年第二册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册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那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这些障碍首先是恩格斯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长期视力衰退,因此,我多年来不得不把写作时间限制到最低限度”,还有就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以前各种著作的重新出版和翻译,这就要进行订正、作序和增补。但是最大的困难在于“但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因此,恩格斯只能先按照原文把全部手稿口授一遍,弄出一个易读的抄本,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加工,同时还需要对手稿进行大量的补充。由于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使得《资本论》第三卷的编辑和整理用了整整9年多的时间,直到1894年才编定出版。 

  恩格斯不仅编辑加工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三手稿,而且为了帮助读者排除对第三卷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把一些重要的但原稿中没有充分强调的观点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他本人还直接为第三卷增补了两篇重要的论文作为附录,即“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和“交易所”。在附录Ⅰ“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中,恩格斯批判了洛里亚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资本论》的错误认识,以及把价值混同于交换价值和价格等一系列错误观点,从多方面补充、发展和深化了马克思有关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在附录Ⅱ“交易所”中,恩格斯将马克思写就《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稿以来30年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变化,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写作了带有提纲性质的7个方面。尽管这个增补是在恩格斯去世前3个月完成的,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在恩格斯去世后的纪念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恩格斯编辑整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功绩,他说:“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二、创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的分析。在19世纪70年代出版的《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就明确提出,要彻底地、全面地研究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不太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较。”在批判杜林的“暴力论”的时候,恩格斯详细阐述了原始公社瓦解和奴隶制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必然性,指出相对于原始社会来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后,恩格斯对人类古代社会历史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1884年3月底到5月底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1890年,由于积累了有关原始社会史的新材料,恩格斯在研究了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最新文献后,对原文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订正。1891年底,经过恩格斯修改和补充的《起源》第4版在斯图亚特出版。这也是恩格斯生前最后一个他亲自修订的版本。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种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在第1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指出,他的著作是以两种生产的思想为基础的:“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正是从两种生产论出发,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和演进规律,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恩格斯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材料,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早期历史,详细阐明了原始氏族制度解体、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在探索家庭关系的演变时,说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他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家庭构成形式的专偶制代替对偶制,“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这种代替之所以能够实现,则是因为财富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需要被继承。于是,家庭的这种发展瓦解了氏族组织,“由子女继承财产的父权制,促进了财产积累于家庭中,并且使家庭变成一种与氏族对立的力量;财产的差别,通过世袭贵族和王权的最初萌芽的形成,对社会制度发生反作用”。当财富被看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的时候,“所缺少的只是一件东西,即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保障单个人新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不仅使以前被轻视的私有财产神圣化,并宣布这种神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而且还给相继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从而不断加速财富积累的新的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使正在开始的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而且使有产者阶级剥削无产者阶级的权利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统治永久化”。这个机关就是“国家”。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家庭的作用逐渐减弱,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就被受所有制支配的社会所代替。 

  恩格斯从人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相结合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私有制产生的过程。这就推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关于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私有制的观点,证明了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到处存在着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氏族公社所有制,人类在这种制度下生活了几千年。而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联系的。《起源》描述了私有制的出现怎样导致财产不均,人对人的剥削,导致对抗阶级的形成。恩格斯证明了这个过程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私有财产的出现以至于私有制的形成,出现了社会因为利益而导致的对抗。“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所以毫无疑问,2500年来私有财产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只是由于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原始社会的公有财产权——引者注)的缘故。”伴随着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氏族制度被国家取代了。恩格斯强调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因为这一权力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而人民大众作为无产者,是无需保护的。恩格斯在分析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特征和实质时写道,国家“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恩格斯说明了现代的代议制国家也没有改变国家的阶级实质,它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正如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一样,也必然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引者注),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马克思晚年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之谜的探索,坚持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科学地说明了史前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同时,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修正了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观点,纠正了自己关于阶级斗争理论时限过宽的失误。恩格斯据此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中,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加了一个注释:“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后来,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公有制是一切条顿族的历史起源的社会基础,而且人们逐渐发现,农村公社是或者曾经是从印度到爱尔兰的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 

  对于科学阐释人类起源这一重大问题,其功绩完全是属于恩格斯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论文中证明: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它使手脚并用的“猿手”变为劳动的器官即“人手”(人手自身也是劳动的产物),论述了基于劳动需要而产生的语言,以及肉食、火的发明、动物驯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从而第一次解决了连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达尔文也未能解决的人类起源问题。 

  三、对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研究 

  19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一系列新变化,恩格斯在1890年代初就敏锐地意识到,马克思在1860年代写作《资本论》时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分析得出的某些结论需要进一步阐发。 

  1、对垄断代替竞争趋势的认识和阐发 

  早在19世纪5、60年代,马克思就注意到信用和股份资本的出现及其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60年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进一步论述了股份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意义等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相互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三卷时,决定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事态对1865年写成的原文做个别重要的补充,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进行了概括。恩格斯通过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企业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自1865年以来,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竞争的结果是生产的日益增长和市场扩大的缓慢,以至于经常性的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和利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资本家不得不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但是生产社会化的这个形式也不能解决生产过剩以及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的破产。”从而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的必然走势。“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新特征的这一科学认识,无疑为他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列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恩格斯“抓住了对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理论评价中最主要的东西,即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 

  但是,垄断取代竞争,股份公司取代单个资本,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调节生产,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或如恩格斯当年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无论向股份公司的转变,还是向国家财产的转变,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但是股份公司和信用的发展,不仅会使垄断代替竞争,而且会随着股份制度的发展消灭私人企业,因此,垄断资本主义以及股份制度的发展,“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 

  2、对交易所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新阐发 

  恩格斯认为,在1865年以前,交易所还只是进行债券交易的场所,而且数量也比较小。股份银行和铁路股票也比较少。那个时候,交易所还是资本家们相互夺取他们积累的资本的地方。也就是说,交易所还只是一个单纯的投机场所,对于生产以及生产关系还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到了1890年代,随着股份形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交易所的作用大大增加了,“这种变化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有一种趋势,要把全部生产,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以及全部交往,交通工具和交换职能,都集中在交易所经纪人手里,这样,交易所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最突出的代表”。事实上,恩格斯所说的当时的交易所,已经不是单纯进行债券买卖的场所了,而是以“交易所”这种信用制度为媒介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新变化,而且是对于垄断代替竞争之后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导向因素。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看,恩格斯的预判可以用“精确”来评价。 

  3、对资本输出及其后果的新阐发 

  在19世纪90年代,“一切外国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殖民地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殖民地“纯粹是交易所的附属物”。这种情况表明,资本主义在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向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其产生的原因,是交易所在经济生活中的新作用向一国之外扩展的结果。 

  联合起来的垄断资本,必然以联合的资本的形式(股份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垄断就从一国扩展到他国,从一国扩展到多国,以至于最后全世界都被垄断资本所控制。垄断资本输出的后果,就是在经济上对落后地区的瓜分。“欧洲列强为了交易所的利益在几年前就把非洲瓜分了。法国人征服了突尼斯和东京(越南北部的旧称——引者注)。非洲已被直接租给了各个公司。” 

  4、对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新阐发 

  恩格斯指出,随着积累的增长,食利者的人数增加了。“这种人对营业上经常出现的紧张已感到厌烦,只想悠闲自在,或者只揽一点像公司董事或监事之类的闲差事。”这些大企业的所有者资本家,“实际上没有别的事可做,只是把半年一期的息票兑换成现款而已。资本家的社会职能在这里已经转移给领工资的职员”。资本家从“业务管理”职能中“引退”,然后就只能去执行另一个职能:拿他们的股票到交易所去投机。“这种‘引退了的’握有股票的资本家的存在,确实不仅变得多余,而且成了一个十足的祸害。”可见,资本积累的增长,尤其是通过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的资本积累,使得资本家刚刚产生时对社会发展进步作用完全丧失了,他们成了“多余的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本身的发展,资本家也被代替了,结果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集中,趋于生产的社会化,使生产成为不能再由单个资本家来管理的大企业。……我们再一次对他们说:‘走开!让工人阶级来干一干吧!’” 

  总之,恩格斯虽然没有对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特征进行更详尽的阐述,但已经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些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科学分析。这不仅是对《资本论》第三卷有关理论的发展,又在实际上揭示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后来列宁创立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上的重要启示。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economy/2020-12/07/c_1126830837.htm

  关键词:十九世纪;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