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叶红:经济学界大事(2014年11月)

2014-12-15

调整字号:

   2014年11月1日,第五届中国商务发展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
        2014年11月1日,第五届中国商务发展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上海自贸区发展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张国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翔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等发表了主题演讲。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来自商务部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论坛共收到全国征文80余篇,共评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4篇,优胜奖8篇。本届论坛的举办,对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推进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增进社会服务能力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
        2014年11月1日,2014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4年11月1日,  2014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主题是“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由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主办。来自俄罗斯、印度等13个国家的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内60多个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30多人出席。来自墨西哥、孟加拉国、中国社科院、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等8位官员和学者作了主题演讲,着重阐述了俄罗斯、中国、墨西哥等金砖国家的发展状况、交流与合作、贸易区的新发展与战略平台的构建等问题。在分论坛上,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与挑战、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与竞争、丝绸之路建设与全球治理、新兴经济体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新兴经济体共赢性发展(外文论坛)等问题,来自新兴经济体的83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作了专题发言。会后,广东工业大学与东南非洲共同市场签署了在广东工业大学设立“东部与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研究院(中国)”战略合作协议。
        ----------------------------------------
        2014年11月1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2014年11月1日,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起、七家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该会的目的,一是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二是新常态是目前经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是为学术期刊提供交流的机会。学者们从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表现、动力、突破点、新常态下货币政策选择、对外开放新常态、新常态下资本市场发展、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范式、新常态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问题。《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就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一,新常态到底是增长的新常态还是发展的新常态?其二,这个常态将持续多长时间?第三,既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发展的道路上会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那么,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经济学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主任李卓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中国对外开放新常态,武汉大学金融系肖卫国在发言中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选择问题。
        ----------------------------------------
        2014年11月1日,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清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整合”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14年11月1日,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清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整合”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与会专家以“清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整合”为主题,主要围绕清以来中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育、整合和长期趋势;同一时期中西方金融市场发展和整合的比较研究;以及与金融市场整合相关的经济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Avner  Greif,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国亮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杜恂诚,分别做了演讲。《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高超群指出了经济史领域出现的变化:研究者开始更多地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中国的经验是全球历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需要被处理和拣选的材料,也不再只是一个被观察和解释的对象,它也是一个主体。《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在学术规范和研究范式上发生的变化,反映在论文的写作方式上,对于文献综述、问题意识、方法和理论的选择等方面都逐渐在形成一些新的规范,这次会议中,许多论文都是在与前人展开积极的对话中来展现自己研究的贡献和价值的。
        ----------------------------------------
        2014年11月1日,“2014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2014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为权威发布平台,发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专业服务力量,集结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代表,实现中国产业精英的高端汇聚。峰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推动和促进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监管机构负责人,以及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市的数百家中国企业高管汇聚一堂,以“深化改革突破创新”为主题,共商中国产业经济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计。六大论坛主题包括:趋势2015: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拥抱互联网、新媒体融合之路、新常态下的转型、并购大时代。峰会还发布《中国企业发展环境报告2014》、《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报告》、《中国董秘》微电影。进行了关于“混合所有制与企业竞争力”的高端对话。
        ----------------------------------------
        2014年11月1日,“第2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1日,由《中外管理》杂志主办的“第2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2015•谁颠覆谁”。各界精英对明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同时重点关注了这个颠覆时代的新投资机遇,提供了传统行业的成长新范式,并且在“众筹元年”,深入探讨了刚刚被众筹催生的新商业逻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发表了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数量”的演讲。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今年1到9月份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企业成本费用很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则剖析了“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市场已经从相对短缺转到了相对宽裕的阶段,但政府对于解决过剩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唯一的晴雨表,其对经济的影响是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替代的,中国经济本质上就是房地产经济。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向与会者分享了海尔在大爆炸时代的三大颠覆。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梁信军介绍了“从实体经济到资产管理再到保险金”的融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周国平阐释了“中国人的财富观与幸福”。
        ----------------------------------------
        2014年11月2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14)第12届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14)第12届中国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一周年”。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国家发改委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全国人大财经委付主任委员辜胜阻、重庆市人大副主任杨庆育、中国体改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上海市社科院院长王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等先后作了发言。中国体改研究会原名誉会长高尚全提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目前亟需解决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重大问题是:第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第二,积极稳妥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三,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第四,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到,“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要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关键在于服务业市场的开放。
        ----------------------------------------
        2014年11月5日,新预算法专题研读会在北京举办
        2014年11月5日,财政部中国财政杂志社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新预算法专题研读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作了题为“更好发挥法治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讲话。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高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出席会议并讲话。财政部条法司、预算司、国库司有关负责同志专题讲解了新预算法内容,回顾了修法与改革历程。代表纷纷表示“对新预算法逐条进行研读”的形式,加深了对新预算法各项规定的理解,提高了贯彻实施新预算法的准确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今后不断增强预算法治意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要主动做好新预算法的宣传阐释工作,让社会公众了解掌握预算法律知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做好新预算法实施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坚持用制度引领和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制度,使各项财税改革能够在法治轨道上蹄疾而步稳。
        ----------------------------------------
        2014年11月5日,《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
        2014年11月5日,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绿皮书全面介绍了华沙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围绕中国的排放峰值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该书选取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6个典型大城市站和附近的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6个小城镇站进行对比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之后,大城市霾日数明显较小城镇偏多,大部分年份偏多超过50天,而小城镇基本上是在21世纪初才开始有明显增加的。2013年,六大城市霾日数进一步攀高,平均霾日数达161天,与小城镇的差异超过100天。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50年代的英国伦敦,均出现过雾霾,但只是出现在某一个城市。而在中国,雾霾在城市群之间弥漫和移动,并且互相影响,对整个中国沿海城市带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可以出现一周以上成片的霾污染,城市环境堪忧。
        ----------------------------------------
        2014年11月6日,第12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在北京举办
        2014年11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12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主持,来自奥斯陆大学的Kjetil  Storesletten、芝加哥大学的宋铮以及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主讲人是苏黎世大学经济系教授Fabrizio  Zilibotti,演讲主题为“中国的崛起与超越”,他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最近30多年的发展,接着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金融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有所加重,特别是代际之间的收入不均等,需要合理的养老金体系,以便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好地被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所分享。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依赖技术创新,研发和人力资本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先贤的贡献,继承先人的志愿,推动中国现代经济学科的发展。首次讲座于2001年举行,每年会邀请一位国际知名经济学者进行演讲。
        ----------------------------------------
        2014年11月6日,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暨“金圆桌奖”颁奖盛典在南京举行
        2014年11月6日,由《董事会》杂志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暨颁奖盛典在南京召开。颁奖盛典共决出“最佳董事会”、“优秀董事会”、“最具战略眼光董事长”、“最具社会责任董事长”、“最具影响力独立董事”、“董事会建设特别贡献奖”、“杰出董秘”等权威公司治理奖项,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代表200余人出席。《董事会》总编辑佴永松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上市公司群体而言,优秀公司的价值更容易凸显,表现不佳的将会被淘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谈到,新常态对上市公司群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本方式就是完善公司治理及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表示,中国企业的创新使命在于发展思维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公司治理的创新。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暨金圆桌奖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九届,评选活动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透明性、公正性。成为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读数器及风向标,以前瞻、权威、客观、公正等特点赢得资本市场的普遍关注。
        ----------------------------------------
        2014年11月7日,第五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4年11月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金融学专业协作组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在广州举行,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主办,主题是“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的金融教育变革”,全国46所高等院校的111人出席。金融学家白钦先发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回顾与展望1978-2014》,《零售银行》杂志总编辑林巧红女士发表《以终为始,大学如何构建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实践》,佛山集成金融集团集利财富网CEO陈志东发表《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发表《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若干问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发表《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互联网时代金融投资交易发展趋势》,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邢天才发表《新形势下的金融教育改革问题》。中国金融教育论坛创立于2010年,经过五年的发展,年会与论坛已经逐步成为国内金融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交流的常规化平台。会员单位涵盖了国内金融重点学科点,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以及金融职业学院等在内的56家金融学科点。
        ----------------------------------------
        2014年11月7日,“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
        2014年11月7日,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期间,召开了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共同承办的“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平行论坛,有来自智慧城市领域官、产、学、研、用等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代表出席。论坛上,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吕卫锋发布了两项重要的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成果,即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编撰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2014)》,以及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编撰的《2014智慧城市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集》。报告(2014)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对我国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规划和建议。方案集则汇集整理了战略联盟成员单位36项技术成果、48项解决方案、7项顶层设计和标准报告,并纳入了2014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和案例评选项目20项,以及2014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大赛作品15项等成果方案,其将会为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
        2014年11月8日,“2014第一届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2014年11月8日,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省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2014第一届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学者、AFR研究员、浙江大学师生以及其他与会嘉宾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议题涉及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并购投资、期货期权等,并已经正式列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还得到了SSCI国际期刊的学术支持。会上,香港大学林晨和美国戴顿大学陈荣钦分别作了题为“Cross  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以及  “Is  Board  Diversity  Good?”的主题演讲,还有30余名受邀学者对其入选论文进行了现场发表,宣讲学者们围绕微观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利用国际主流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共同探讨国际及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次研讨会是国际上金融学者探讨微观金融前沿领域和最新动态的重要学术会议,也是相关学者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
        2014年11月8日,第三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2014年11月8日,第三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和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做了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增长新动力”为题的演讲,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要求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做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并需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从德国工业4.0战略出发,结合当前发达国家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视,以及我国当前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广东产业转型的几点建议。广州市委常委欧阳卫民认为学术研究要加快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更好地定位政府与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阙紫康指出,当前宏观政策与微观行为存在较多有价值的研究空间,建议今后应更注重直接从微观行为到宏观政策的研究,自下而上的展开研究、推动政策的制定。第四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
        ----------------------------------------
        2014年11月8日,“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在南京召开
        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在南京召开。论坛以“转型升级中的中国企业管理”为主题,涵盖四场主题报告、四场工作坊、十三场分论坛、十三场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诺丁汉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海内外130余所院校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以“案例研究的若干思考-理论贡献导向与路径”为题作了报告。本届论坛共收到234篇参会稿件,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届的投稿数增长了72.1%。最终收录论文集100篇。中山大学肖静华、谢康、吴瑶、廖雪华《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电商企业供应链双案例研》等九篇论文被评为本届论坛最佳论文。分论坛报告和圆桌讨论围绕战略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创业与创新、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七大主题展开。“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案例研究为依托,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的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
        ----------------------------------------
        2014年11月8日,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8日,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工商界的重要活动,现已成为APEC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共商区域经济事务,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本地区级别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会议。本届峰会邀请了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亚太地区工商界领袖和知名学者集聚北京,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以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议题分享了看法和建议,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多位APEC经济体领导人被邀请出席峰会,峰会主要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大主题,设置了多场正式讨论,许多会议章节还都设有提问环节,与会代表可与亚太经济体领导人和商界大佬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出观点和问题,有大约1500名来自亚太区工商界和学术界知名代表出席峰会,其中不乏财富500强最高层,东道主中国政府和北京政府积极分享并展示了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和热点。
        ----------------------------------------
        2014年11月8日,“2014’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层论坛”在广州举办
        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层论坛”在广州开幕。主题为“智慧与低碳”。全国人大常委彭森、中央网信办信息化推进局局长徐愈、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中科院院士周成虎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先后作主旨演讲。随后,论坛进行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对话。论坛还设置了“智慧低碳:规划先行”、“智慧低碳:企业协同”和“智慧低碳:实践与创新”三个开放性对话,国内外政府官员、城市决策者、知名企业家、专家、资深媒体人,共同研讨城市“智慧与低碳”的务实发展路径。在三个平行国际会议活动中,主办方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分别与日中经济协会、韩国国土研究员等就智慧城市、新城新区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
        2014年11月8日,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在广州举行
        2014年11月14日,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和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在广州举行。主题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管理创新”。共有800余位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家与会。年会围绕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如何把握机遇实施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美国迈阿密大学管理学终身教授陆亚东、2013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李新春、1号店董事长于刚以及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分别围绕主题,就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窘境与未来、家族企业的现代转型、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应用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整合创新等主题做了精彩演讲。在第三届院长论坛上,院长们围绕“管理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管理学院面临的新挑战”这两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年会还成功举办了“期刊论坛”和“女管理学家论坛”。
        ----------------------------------------
        2014年11月9日,《21世纪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4年11月9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1世纪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发表所引起的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及其如何治理;经济学研究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因素开展研究,以体现人文情怀所折射出来的回归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倾向;数学对于经济学研究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对“新古典综合经济学”过度玩弄数理技巧的研究范式的批判等主题展开交流。与会学者就该书所讨论的“资本”与“财富”概念的关系、所总结的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的两个定律、所集中整理的20多个世界主要国家300年左右的收入数据的统计资料工作所体现的重视统计计量实证研究的工作态度、所提出的如何治理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方案等进行了解读评论,发掘该书所带来的启示,特别是对于政治经济学学科创新在经济理论工作者所应该秉持的研究立场、掌握的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范式等方面的创新展开了对话交流。
        ----------------------------------------
        2014年11月13日,第十届创业与家族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2014年11月13日,以“传统文化与家族企业成长”为主题的第十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开幕。会议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主办。研讨会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Lloyd  Steier、意大利巴勒莫大学Salvatore  Tomaselli、中山大学李新春、储小平、欧洲工商理学院INSEAD罗小薇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做主题发言;特邀嘉宾哈佛大学的杜维明还发来了“儒家文化与家族企业”的视频报告。论坛涵盖主题报告、分论坛、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分享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成果。三个分论坛的主题包括创业与传承,家族涉入与公司治理与现代管理,家族企业创新、财务与制度环境。
        ----------------------------------------
        2014年11月13日,“新型国际开发机构的前景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13日,“新型国际开发机构的前景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举行。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菲律宾Uygongco公司董事Henry  Chan,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经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家张友怡、郭津、刘继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主持。Alfred  Schipke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IMF与其它国际开发机构的联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Henry  Chan阐述了新型国际开发机构发展的背景、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国经济着陆方案。他认为,新型国际开发机构的有效运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的政策要求行政部门有效处理政策创议、协调与实施。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决定了能否吸引重要的合作国,结构性改革对未来经济轨道有关键影响。在2014年APEC峰会期间,各国参会嘉宾表达了对“新型国际开发机构”议题的极大兴趣,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藉此契机,本次研讨会对“新型国际开发机构”如何面对挑战并在各国间开展全方位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
        2014年11月14日,《中国的奇迹》出版20周年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14日,《中国的奇迹》出版二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该书是1994年林毅夫、蔡昉和李周出版的专著,它以比较优势为核心,既解释了中国过去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为什么会失败,又解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该书预测,按PPP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会在2015年赶上美国。上述预测曾被广泛认为过于乐观,但历史证明最接近实际。该书以其惊人的预测力、强大的解释力成为最有影响的中国经济研究著作之一,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风行世界。论坛包括“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和“结构、政策与增长”两个主题。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指出,中国在过去35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后发优势。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就如何看待制度的重要性、如何看待产权和竞争的作用以及如何总结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国家发展研究院张维迎表示人类历史上真正创造经济奇迹的是英国和美国,中国不能过分自信。宋国青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资源可以支持10年的中高速增长,但是否可以支持20年存在不确定性。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金矿,应多加以研究并进行讨论。
        ----------------------------------------
        2014年11月14日,“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清华五道口•华平投资金融改革与创新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14日,“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清华五道口•华平投资金融改革与创新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主办。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柯卡生,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等,分别对金融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盘点了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转型趋势,并对未来金融格局进行了探讨。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介绍了家庭理财的教育平台“家财网”、依托校友企业发展的在线贷款平台“道口贷”、在线投资研究平台“投资邦”、在线教育平台“紫荆教育”以及三大互联网金融媒体平台——《互联网金融观察》杂志、“未央网”和拥有13万用户的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金融”。华平全球金融业务总裁迈克尔•马丁指出,在美国,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尝试跟证券、超市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业务相结合,合伙建设混合制银行,他认为这种银行最终将会胜出,那些服务于银行放弃的小客户的网络贷款公司将有机会存活下来,但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和大数据进行风控仍然是需要解决的课题。Zest  Finance  CEO道格拉斯•美林认为,对于中国未来消费信贷的发展,监管机构必须和消费信贷企业共同建立信用数据平台,并创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清华五道口•华平投资金融改革与创新论坛,是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系列论坛之一。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论坛。
        ----------------------------------------
        2014年11月14日,“2014第二届中国未来能源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14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与国际能源署共同主办的“2014第二届中国未来能源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能源产业的再升级”。IGEA应邀参加此次论坛,邓继海秘书长代表IGEA出席“新华社闭门调研——中国能源战略:存量的优化与增量的多元”及“案例三——绿色经济:能源发展与再平衡之策”专题会议。闭门调研环节邀请了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国务院参事徐锭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等能源产业相关的各方面的专家,以及各国际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等,参会人员多达20人,该环节主要围绕“世界能源格局下的中国油气供给革命”与“煤炭的革命与更清洁的煤炭”这两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  “案例三——绿色经济:能源发展与再平衡之策”会议上,IGEA邓秘书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
        2014年11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并购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14日,中国并购年会在北京举办。年会以“开启产业并购的黄金年代”为主题,邀请行业监管者、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围绕亚太经济、金融政策、并购热点、互联网金融等话题展开讨论。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等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指出中国的并购就是全球并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并购公会应该“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的重组,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参加世界经济的合作。中国并购公会设立于2004年9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盈利性民间行业协会。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与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山东、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并购公会成员均为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亚太地区专业人事企业重组改制、私募、融资、上市、并购及产业整合等领域的境内外业界翘楚。并购公会为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战略顾问、并购操作、管理咨询、资产评估、融资安排、法律及财务等投资银行服务,广泛联络各界精英结盟,致力于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规范与成熟,协助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
        2014年11月14日,“中国O2O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14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中国O2O高峰论坛暨中国绿色创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O2O模式的创新与落地。论坛发布了《中国O2O发展白皮书》,并邀请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司长李晋奇,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全球价值联盟理事会会长Klaus  Leisinger,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彤,海星会会长、锡恩集团董事长姜汝祥,酒仙网“酒快到”总经理贾婧峰等专家、企业家就“破局:O2O时代的企业转型升级之道”、“谋局:O2O模式创新与生态体系建设”、“O2O创业企业家的特别修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我国现存的O2O模式有三种:第一种,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如淘宝商场的爱蜂潮家居体验馆,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实体店看货付款。第二种,线下到线上的O2O模式。如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王府井百货。第三种,原生态的O2O模式。如大众点评、携程网。O2O模式赢得了迄今"最完美的商业模式"的桂冠。
        ----------------------------------------
        2014年11月15日,“2014中信书院前沿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4年11月15日,2014中信书院前沿论坛:“对话21世纪:回望与瞻顾”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信出版集团和中信发展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论坛主题横跨宏观经济、互联网科技、新历史、建筑与生活、教育到环境保护等领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梅建平,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就“21世纪的资本”的主题进行了对谈,五位嘉宾还就资本、收入分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主题为“世界将怎样连接?”的互联网论坛上,360董事长周鸿祎,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和易宝支付CEO唐彬进行了对话,针对当前互联网行业热门的“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运营商转型”和“企业盈利模式”等话题,王建宙和周鸿祎四度交锋,分别从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描绘了未来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
        2014年11月15日,“经济新常态与改革新开局——董辅礽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2014年11月15日,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经济新常态与改革新开局----董辅礽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对董辅礽先生教授提出的有关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益两者权衡做了详细阐述,为更好地解决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益问题给出了建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就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就国企与民企的地位问题、国企改革动力不足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就是先收租”,他建议按市场和国际价格征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要从需求端入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就慕课革命对经济学的冲击进行了阐述。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就创新和传承两者关系进行了解读。在中国经济改革与政策选择专题讨论中,专家们就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改革重点、难点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当前形势下经济改革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在金融与资本市场发展专题讨论中,就资本市场结构性制度性重大改革,互联互通战略、混合所有制等热门话题大家发表了意见。董辅礽先生最早提出并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经济理论多个领域有开拓性贡献,被誉为“一代经济学大师”。
        ----------------------------------------
        2014年11月15日,2014年“中国宏观金融调控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2014年11月15日,  由武汉大学金融系和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宏观金融调控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是基于黄宪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而召开的,黄宪首先汇报了社科重大课题三方联合研究的总体进展和前期成果,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研究进展并作了主题学术报告如下:核心通胀率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对食品价格作出反应、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与通胀预期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角色、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理与效果分析、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和时滞的测度、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地位、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分析、美日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之后,受邀的同行专家们对武汉大学金融团队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
        2014年11月15日,首届(2014)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
        2014年11月15日,首届(2014)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年会由上海市经济学会城市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管理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协办。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作了大会主题演讲,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冯利芳、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静五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大数据时代的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年会还举行了“金融产业与城市发展”、“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发展”等四场专题讨论。“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年会”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与上海市经济学会城市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共同发起,致力于研究“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领域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始终聚焦于探讨经济转期我国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格局、新态势和新问题。
        ----------------------------------------
        2014年11月16日,“2014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在深圳举行
        2014年11月16日,“2014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在深圳召开,大会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为议题,在促进产学研资有机结合、助推产业创新发展以及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更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演讲的嘉宾有:比利时联邦经济、中小企业、就业和能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德波尔特,匈牙利国家创新署署长安德烈•施帕勒,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政府商务创新部副部长纽丽亚•贝翠,深圳光启研究院创始人刘若鹏,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国际发展合作前景等最新讯息。论坛峰会包括: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绿色发展以及中国创业家。
        ----------------------------------------
        2014年11月16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8次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16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8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实现机制;构建市场与政府的新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厦门大学原党委书记吴宣恭、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等来自70多所高校的30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卫兴华、王广谦、李晓西、金碚、史正富、孙祁祥、吴宣恭、逄锦聚等依次作主旨发言。本次年会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规模大,参与面广、论文质量高,研讨深入;第二,会议提出了众多新颖的观点;第三,院长论坛的成功举行,为高校的协同创新和智库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该研讨会是在原国家教委的倡导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的老一辈经济学家组织发起的,1986年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年会经久不衰,蒸蒸日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
        2014年11月20日,2014国际绿色竞争力论坛在上海举办
        2014年11月20日,由《ECO-NOMY碳商》杂志主办的首届国家绿色竞争力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就未来能源的挑战、雾霾的治理线路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提出,国家的绿色竞争力首先应该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制度上,仅关注一些小细节,未必能够达到目的。德国慕迪国际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闻浩南分析城市规划对空气的影响时表示,中国城市市中心的绿地太少,而且绿地之间缺乏连贯性,而绿地具有连贯性既可以提供城市人步行、骑车的空间,还有利于风吹走污染。论坛专题包括:发展人力资本:解决未来环境挑战的方法、日本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政策、“从摇篮到摇篮”的创新实践、德国能源转型的现实性、中国绿色经济的维度等。
        ----------------------------------------
        2014年11月20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20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学术年会,主题为“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绩效和经营模式的影响。来自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审计署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做了主旨演讲,指出金融业“营改增”方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吸纳国际最佳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较为先进的金融业增值税税制,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征税等弊端。二是简化税收核算和抵扣操作,尽量降低政策实施成本和纳税遵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三是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演讲嘉宾还分别阐述了“营改增”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行业影响,以及对微观金融企业经营模式、绩效、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金融增值税的国际经验、我国金融业营改增的方式、增值税构成要件、与金融法规的协调、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银行业增值税改革等问题。
        ----------------------------------------
        2014年11月20日,中国保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20日,中国保险学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学术年会,主题为“新方位•新机遇•新未来——保险强国之路”。会议由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新常态和保险业”为题做主旨演讲,他指出,在新常态下,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时期,特别是在农业、养老产业、旅游业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以《全球公共产品建设的新潮流与中国保险业使命》为题演讲。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银成以创新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主题进行演讲。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缪建民以新形势下保险业的新跨越、大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国际保险学会主席迈克尔•莫里西应邀参加会议并演讲。年会议题广泛,涵盖财产保险、养老医疗保险产业链、保险中介、海峡两岸保险经验交流、省市政府与保险业对话、科技创新与保险、保险教育、智库建设与保险业发展等8个专题会场。
        ----------------------------------------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首届年会”在三亚市召开
        2014年11月21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三亚举行,它是国内首次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起并参与主办的国际性高端论坛,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家外专局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中国工商银行等共同举办。有三百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出席。论坛包含十六场分论坛、一场大型颁奖晚会、国内领先智库研究和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对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论坛的重要议题包括: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对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挑战;如何管理海外投资中的挑战与风险;到价值链的高端:收购与整合全球品牌,投资成熟的全球企业;寻找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机会;寻找在欧洲的投资机会;寻找在非洲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机会;全球并购的资金支持;向成功者学习:卓越企业是如何成功实现海外拓展的?;企业如何成功海外上市;企业文化及品牌国际化;前瞻:迎接2015,中国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会议定位精准,引起了广大企业踊跃参会。
        ----------------------------------------
        2014年11月22日,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
        2014年11月22日,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变革与决策”。论坛上,吴敬琏就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进行主旨发言,他认为新常态的出现是不争的事实,要以一个平常心的心态来对待GDP的减速,现在的减速发展有利于促成量变到质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高尚全、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以及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嘉宾,就“新常态、新决策”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就新金融时代的转型与挑战进行智慧碰撞。论坛还设置了“逐鹿互联网金融”、“论道大数据”、“房地产白银时代的路径”、“激荡保险新‘国十条’”、“掘金大健康产业:蓝图与路径”、“新媒体的大突围”等分会场讨论。新浪金麒麟论坛自2008年举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行六届,共邀请了政商学研经等各界312位专家在论坛发言。
        ----------------------------------------
        2014年11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2015)”在北京举办
        2014年11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2015)”在北京举办。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4—2015)》报告,报告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CPI为2.2%;预计在常态情形下,2015年GDP增速为7.2%,CPI为2.7%,投资增速为12.3%,消费增速为11.8%,出口增速为5.6%。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将步入“新常态”的攻坚期,宏观经济将面临六大挑战。一:2015年很可能出现第三产业疲软。二: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将面临突变的可能。三:借新还旧的“信贷-投资驱动模式”必然出现拐点,一些金融参数波动幅度加剧,甚至局部区域风险出现变异将是常态。四:就业状况不仅较为脆弱,同时也面临突变的可能。五:通缩压力也可能全面上扬。六:房地产业在局部区域和市场结构出现较为激烈的调整依然是大概率事件。报告建议政府应当抛弃“唯增长”与“唯改革”的取向,采取“均衡取向”,即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政府应当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采取“强监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的政策组合,并防止在实际操作中将“均衡取向”等同于“中庸取向”,使改革在“稳增长”中流于形式。
        ----------------------------------------
        2014年11月22日,《201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2日,《201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本报告的发布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在汇报中将我国工作时间的变化概括为8个方面:加班现象仍然严重;过度劳动伴随工时闲置;男性“长工时”与女性家庭“第二轮班”并存;城乡劳动者工作时间差异大;特大城市劳动者上下班时间长;雇主比雇员工作时间长;中国人假期时间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过度劳动所导致的劳动者职业病和过劳死现象比较突出等。他指出,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必须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因为缩短工作时间除了会有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之外,还有利于促进就业数量的扩大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有利于激励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而且闲暇时间的增加会潜在地促进创新的发生。
        ----------------------------------------
        2014年11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迪拜”在迪拜举行
        2014年11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在阿联酋迪拜召开。中国首席代表曾培炎等3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及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曾培炎就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五点建议:一要开展双边货币互换合作,二要探索基金和银行合作新模式,三要推动亚洲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四要促进金融和能源的互动,五要积极为亚洲实体经济融资。曾培炎强调,包容性发展、开放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次会议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在中东地区召开,与会嘉宾和代表将围绕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能源供需合作中的金融服务等亚洲国家所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为将来进一步务实合作打下基础。
        ----------------------------------------
        2014年11月23日,2014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发布与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2014年11月23日,由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的2014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发布与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李维安教授作《2014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发布被誉为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的2014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权威公司治理指数,自2003年发布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已连续发布了十二年,先后对18962个样本公司开展了治理评价。《2014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的主要对策建议有五点:国企深化改革可以从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始探索双轨制,深化国企改革还需要分类治理,证券监管部门推动治理创新势在必行,自律组织倡导非强制性规范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自主性治理,通过治理流程优化解决经理层治理的短板问题。
        ----------------------------------------
        2014年11月25日,“《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25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共同主办的“《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以及美国前总统戈尔、德国前总统科勒等众多中外嘉宾莅临并发表演讲。年会旨在研究世界与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审视和谋划中国的变革与突破,共同求解未来中国与世界公平发展、可持续繁荣之道。大会围绕“世界经济预测与变局”、“财富分配与社会公平”、“结构调整下的经济态势”等展开主题讨论,四场分论坛覆盖地产转型、新能源突破、京津冀愿景、财富管理等热点话题,年会还围绕金融改革路径与政策导向、反腐制度建设与依法治国、科技革命与竞争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展开了四场深度探讨。《财经》年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预测与战略”为命题,突出高层次、高品质、权威性、前瞻性的原则,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界最具权威度和前瞻性的年度盛会,“《财经》年会”被《中国会展》杂志社评为“2012年度中国品牌财经会议”,同时入榜的有“博鳌亚洲论坛”、“夏季达沃斯”。
        ----------------------------------------
        2014年11月25日,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结项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结项会在经济研究所举行,与会者有院科研局领导、所科研处负责人、鉴审专家、课题组成员等。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的进行和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最终成果,两位鉴审专家先后发言对课题成果进行了评价,院科研局领导也对课题成果进行了评价。该课题于2006年立项,原定于2010年结项。课题由王洛林先生主持,课题组成员14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克祥、陈廷煊、刘兰兮、史志宏、徐卫国、袁为鹏、徐建生等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亦邀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事经济史研究的部分同行合作。从2007年开始,课题阶段性成果有相关专著9部、论文49篇、其他形式成果11篇,总篇幅在1000万字左右。2010年后,由专题论文进入全书撰写阶段,并形成现有课题最终成果为80万字的专著一部。2014年11月课题完成结项。
        ----------------------------------------
        2014年11月29日,“第三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南昌举行
        2014年11月29日,由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产业经济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南昌举行。主题为“产业发展与要素配置”和“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各青年学子就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演讲,五位国内经济学界一流青年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陆铭、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斌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泽、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孟大文、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魏下海莅临论坛并做了精彩点评。另两场专场演讲,分别是陆铭的“Development  Zones  Effectiveness  and  Key  Ingredients”和陈斌开的“高房价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吗?”。陆铭从企业层面的TFP变动和要素配置效率下降的特征事实出发,在自然实验框架下,研究发现中国2003年关闭开发区政策恶化了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了TFP下降。陈斌开则从“房地产是否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个问题开始,探讨了高房价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
        2014年11月28日,第六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成为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大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资本账户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局面,也将逐渐改变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和治理框架。厘清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特点和国际影响,对于中国融入世界和世界理解中国都有重要意义。论坛主要议题包括:1、中国经济崛起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经济崛起对世界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4、资本账户开放;5、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6、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7、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及其影响;8、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及其前景;9、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转变;10、金融创新与金融业改革的新动向;11、公司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市场发展;1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13、其他相关议题。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是金融学院2007年9月发起成立的高层次论坛,旨在推动金融领域的学术发展,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五届,来自全国高校和国内外的学术机构近400位专家参加过历次论坛,论坛正在成为中外经济金融学者定期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
        ----------------------------------------
        2014年11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28日,由《英才》杂志、新浪网、北京青年报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共赢”,关注“混合共赢”、“跨界共赢”、“产融共赢”。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百余位政府官员、央企、跨国公司、民营巨头掌门人出席。“混合共赢”并非谁吞并谁,而是相互协作、创造价值的过程。打破所有制藩篱,从股权形态上进行融合共赢,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跨界共赢”的力量正逐渐彰显,新技术浪潮汹涌澎湃,互联网的动量正呼啸而来,相当数量的传统企业开始重塑业务模式、管理架构以及生产流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意欲喷薄而出;“产融共赢”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央提出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全社会资本在金融体系空转,实体企业嗷嗷待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探讨的大趋势,正方兴未艾。从2001年至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现已成为高层次、高质量、极具影响力的各界领袖思想互动、价值互动的平台,是寻找产业、国家竞争优势成长的路径,分享年度管理智慧、把握未来趋势的高端盛会。
        ----------------------------------------
        2014年11月28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8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2014《国际金融研究》论坛(秋季)在北京举办。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副行长任德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等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就全球新常态作了主题演讲,他从旧常态的回望、新常态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分析了全球新常态。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以“新常态下的中国金融业”作出演讲,指出中国金融业需要重新定位并加快五大转变,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演讲,提出未来人民币要进一步国际化,应加快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做到“走出去”、“留的住”、“回的来”。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
        2014年11月29日,“2014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4年  11月29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2014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要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冲击、点“时”成金  光耀未来、互联网的股权众筹、以新制度供给迎接新技术革命、新一代技术助力银行业务拓展、大数据&宝粉网:余额宝业务的深化与探索、移动互联技术普惠化驱动金融普惠化发展、互联网金融核心——大数据风控。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由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成立于2013年9月22日,旨在从供给侧研究“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以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秉承“求真务实融合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精神,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团队,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努力打造具有高学术品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
        2014年11月29日,“深化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全国研讨会暨《201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和《2014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2014年11月29日,“深化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全国研讨会暨《201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和《2014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高强、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武汉大学吴俊培、厦门大学张馨等专家学者针对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做了主题发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淑莲和郑春荣向大会分别报告了《201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和《2014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始于1999年的《中国财政发展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组织撰写,至今已有16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报告项目。始于2009年的《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组织撰写,已连续6年客观与全面地揭示和评价了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的状况,直接推动与推进了中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启动与进程。
        ----------------------------------------
        2014年11月29-30日,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在厦门召开
        2014年11月29-30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在厦门召开。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路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结构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研讨。设置了9场特邀报告和20余轮的分会场讨论,50多名与会学者在应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讨了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屹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中华经济研究院彭素玲,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等先后作特邀报告。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等来自中国社科院的学者,殷醒民、林曙、王永钦、章奇、张晏等来自复旦大学的六位教授,以及来自厦门大学的与会师生,围绕会议主要议题,将各自最新的研究在两个平行分会场进行分组报告与切磋探讨。
        ----------------------------------------
        2014年11月30日,第四届中国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
        2014年11月30日,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近150余人以“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为题展开研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分析了近年来民间金融的问题和弱点,并对政府关于保障监督民间金融规范运行的思路和举措做重点阐述。成都市委常委陈建辉表示,成都市将更加注重金融规范,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康霖指出,法治对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他鼓励法学金融学学者、实务工作者要增强对民间金融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会嘉宾围绕“民间金融监管与自律”和“民间金融创新与风险”的主题进行了发言,从各自研究视角就中国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编选:叶红    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