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张晓晶:中国智库发展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2014-01-15

调整字号:
    2014年1月12日,《科技日报》第二版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晶研究员的文章《中国智库发展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全文如下:

    要让中国智库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球智库排名中,排名越靠前的智库,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越大,国际话语权就越强。有人提出,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智库评价机制。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智库排名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推出的新排名恐怕难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我们要走向国际,不能游离在国际社会认可的规则之外。因此,要通过务实的方法找到掌握话语权的路径,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
    第二个问题:智库的独立精神。智库是思想库。良好的思想市场环境是智库得以生存、发展,孕育独立精神的土壤。在这个思想的市场上,应该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思想产品。在开放的环境下,大家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集中大量的思想资源,激发思想产品不断产生。
    第三个问题:服务决策,适度超前。服务决策是官方智库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对于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智库并未超前研究,如职工持股计划、国企改革、资产负债表等。缺乏超前性的智库是否还能为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应当思考,智库应当怎样做到服务决策,适度超前。
    第四个问题:智库的经费从哪里来。等着、靠着国家对智库大幅增加财政投入是不行的。那么,是否可以吸引其他领域的资金投入智库?我认为,在坚持研究不受投资方利益影响的准则下,智库应当积极拓展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第五个问题:组织架构和人才。有人提出,我国没有一流的智库人才。事实上,我们有充足的存量人才资源,但是这些人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调整存量人才资源是解决我国智库人才问题的有效途径。当然,我们也可以借用“外脑”,无论是外单位的、外地区的,还是国外的。中国智库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比较碎片化、分散化。我们需要利用各方资源,整合各方资源。
    第六个问题:智库建设的“一窝蜂”。现在,很多地方、很多行业“一窝蜂”地提出智库发展目标和计划。如果都向政府要钱,用财政资金支持他们搞“一窝蜂”,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按照市场规律,由市场资金支持这种“一窝蜂”行动,就并不可怕。因为,通过市场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能够让真正产生价值的智库在市场中立足,并且发展壮大。


(原文刊载于:《科技日报》,2014年1月12日,第二版)

关键词:智库发展  话语权  独立精神  服务决策  智库人才  智库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