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访日归来话扶桑——访问日本的一点体会

2011-03-25

调整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建国) 2010年12月6日至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统一组织下,我作为第三批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访日团能源安全保障分团的成员,访问了日本。尽管在日本的时间短暂,行程紧张,但此行对我而言还是受益良多,感受颇深。 一、初到日本的直观印象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12月6日早晨六点钟,我们整装从驻地出发,驱车前往首都国际机场。在飞机上俯瞰日本国土,一个被山和海包围的国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城市中密密麻麻的建筑物,依山脉走势分布在山谷中。看来,日本生存空间狭小果然名不虚传。当地时间1点多钟,我们经过近4个小时的飞行,抵达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出关的大厅很安静,只有很少的工作人员在忙碌。我们排起长队,陆续出关。在中日友好会馆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乘坐大巴前往东京市区驻地。一个真实的日本就这样慢慢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访问日本之前,我也多少作了一点功课。想象着日本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日本国民呈现怎样的风土人情?日本人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会是怎样?日本缘何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地理上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我只是想知道,真实的日本究竟是怎样而已。对于我这个第一次走出国门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见到的任何海外图景都觉得有那么一点新鲜,也总是骨子中有些作祟地把见到的真实与中国的城市进行着不自觉的比较。 12月的东京依然绿树成荫,高速公路上的车没有北京机场高速上的车多。我们中途路过一加油站,停车休息十五分钟。这个加油站似乎与我们国家的加油站别无二致,大家都跑到便利店里,对中日商品的价格做一直观比较。然而,更加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加油站的垃圾箱,分类箱有八个之多,日本对于环保和资源复用的重视可见一斑。 当地时间下午5点钟,我们入住东京品川王子酒店,从房间的窗子望去,充斥在眼帘的都是一栋挨着一栋的高楼大厦。据导游讲,日本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法定距离是不低于75公分即可,俗称亲嘴楼。据酒店不远处就是一个地铁站,更是一处繁忙的景象。 日方的欢迎晚宴七点半结束,所以我和团友走上日本新宿街头已是晚上。日本的轨道交通异常发达,不禁有些让人叹为观止。由于地名的日文和英文发音不完全对应,那些花花绿绿的轨道交通图线真是令人非常头痛。东京地铁线路分属不同公司,票价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公司,也要实行分段计票价。好在有人提前做了功课,下载了出行路线,还有一个日本研究所的同事同行,这才顺利到达了目的地。日本的商店关门都很早,当地时间八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七点就要关门了。据导游讲,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习惯问题,另一方面是商业工会的力量较强,为了保护员工的利益,工会力主缩短工作时间。当然,即使八点后,商店也不会轰赶商场内的顾客,直到顾客结账走人为止方能正式打烊。 回到酒店后,我和同伴方才仔细打量所住的房间。房间空间十分有限,两人居住,已是十分拥挤。早就听说东京房价奇高,房间狭小,看来是名不虚传。我们所住的品川王子饭店在当地已属不错,其他宾馆饭店的住宿情况也可想而知。尽管房间稍显拥挤,但其间的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住起来也还方便。 二、参观访问日本机构、设施及与日本专家的交流 从12月7日起,我们正式访问日本东京的一些机构,与一些官员、专家学者展开交流,并参观了一些与能源有关的设施。访问日本的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每一次参观和考察,大家都有言犹未尽之感。毕竟交流时间有限,再加上翻译和语言方面的其他问题,交流所涉及的内容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的收获。 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与当下中国的境遇相类似。在谈到日本的能源环境时,日本外务省经济局首席事务官(我们原计划访问赤松课长,当时恰逢其出差,由首席事务官替代)向我们介绍了日本的能源构成情况。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是日本的主要能源。其中,原油中90%依靠中东地区。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加,例如中国、印度等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使得日本的能源供应问题面临一些问题。同时,石油供应国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为此,日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力图使能源供应多样化、与国际机构保持联系,增加能源供需透明度的信息披露,与产油国展开积极对话等。 总的来说,日本专家学者在能源合作问题上,对中日双方的合作前途持乐观态度。认为中日双方作为能源进口国,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他们对于中国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可能是属于集体的半官方访问,被访问的人或者演讲者多少显得有些谨慎,思想放不开,我们听起来也感觉有些不解渴的感觉。有些问题也是答非所问。记得在访问中日友好会馆时,演讲完毕大家提问的时候,有一个团员提出如何看待中俄石油管线的问题。报告人说中俄石油管道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也许在当时的场合下,演讲者有他自己的难处,但这样的回答显然缺乏诚意,避实就虚,不能令我们满意。 当然访问交流中也有一些惊喜和感动。记得在访问京都大学能源理工学研究所时,尾行所长亲自上阵,每人发了讲义,还用PPT讲解演示。由于专业的限制,对于技术性的东西我们并不是很懂,但所长讲的非常认真。最后,讲演结束后,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他还特意邀请了在此所学习和访问的四名中国留学生参加见面。访问原定计划是中午12点钟结束,由于大家踊跃提问,所长和他的同事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访问结束时间一再往后推迟。由于下午还有日程,所以12点半的时候只好结束了。期间,所长还自费掏腰包,为我们在座的几十个人买了绿茶饮品。 在几天的时间里,我们还参观了日本的一些与能源有关的设施。其中在日本电气史料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日本电气化的发展历程。馆中陈列了各种发电设备,包括火电、风电、水电、核电。我们为日本电气起步之早,追赶之迅速而震惊,也为当下中国在发电和输电某些技术领域赶超日本而油生自豪和骄傲之感。 在参观设施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京附近的一个垃圾处理厂。这个垃圾厂通过技术处理,将垃圾物焚烧,然后将有毒物质和气体过滤掉,再用产生的热量发电。焚烧后的废渣可用作建筑材料、硬币、衣服、卫生纸等等。整个生产车间,安静而有序,垃圾处理坑道与参观通道仅一层玻璃之隔,但一点异味都没有。整个车间只有十几个工人在操作,紧张而有序。 通过交流和参观,我们感受到,日本在能源问题上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开源和节流。开源意味着在核能、热能、风能等多方面的开发,其中也包括先进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节流则在民生领域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建筑材料、能源汽车等日本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研发力量,同时在制度和思想意识各方面引导国民节约能源。 三、访日归来话扶桑 关于日本国民。从自己已形成的印象中,日本国民是忠诚与秩序的体现者。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一切都井然有序。记得在参观日本国会的时候,恰巧碰到日本农协在国会门前示威游行。示威的人数不多,游行车上的高音喇叭反复播放一些口号,现场有警察指挥交通,秩序井然。同时参观国会的还有日本的很多小学生,他们嬉笑打闹,小孩子的天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老师管束的很严。随着老师一次次的口令,孩子们也很快暂时归于安静。如此看来,日本国民的内敛和沉默大多是后天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并非天性如此。在日本的地铁上,人们很少彼此交流,大多数是听音乐或者看漫画。也很少有让座之类的现象出现。在购物或者去餐馆的时候,日本的营业员、服务员都很热情,尽可能帮助顾客或者满足顾客的需求。记得一天早上,我们从驻地出发,巴士需要从酒店的路口左转至主路上,当时是早上的交通高峰期,酒店停车场的一位年龄很大的工作人员挥舞交通棒,并不断鞠躬,示意主路来车停下,以便巴士转弯,从拦车开始直到巴士转弯成功,这位满头白发的工作人员一直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直到最后挥棒示意车辆通行。看到这一幕,我们车上的团员为日本国民的敬业精神所震惊。当然,日本国民也有喧闹和开放的一面。日本的居酒屋很著名。在那里,男人们高谈阔论,觥筹交错,展现出另一种形象。这可能是白天工作压力太大,晚上喝酒高谈是宣泄的一种途径吧。 在同日本外务省年轻官员的交流中,我为他们汉语的流利程度所震撼。当我把这一看法讲给东京大学的一个日本朋友时,他却平静的答道: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们在访问日本学术机构时,发给我们的日程表,清晰地表明了演讲、提问、参观的实践,甚至连走廊行走几分钟时间都标记的一清二楚。看来,日本人敬业精神也并非虚传。大家知道,日本的小商品和食物都做得非常精细,有时候都精细的不可思议。尽管价格不菲,但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关于日本社会。日本社会和谐而有序。在日本的几天里,我没有看到交通肇事、或者打架斗殴、偷盗之类现象的发生。尽管东京的人口密度居全球前列,但东京街上的行人却并不多。街道上行驶的汽车也多为小型的经济适用性汽车,很少有大排量的越野车或者高级轿车,反倒是出租车基本上是属于国内高档轿车的皇冠轿车。十字路口红绿灯处,人车井然有序,鲜有嘈杂的喇叭声。 居民区的街道也十分干净,居民住家的门口一般有花草,收拾的也很干净。楼与楼之间间距颇窄。道路也多仅容一车通过,所以车道也多为单行。在商业或者风景区内,间或看见化缘的和尚,双手合十站立在街边,头戴蓑笠,成为一道风景。也有身穿和服的结伴年轻女子行走。据导游讲,在日本,如果身着和服的女子到餐馆用餐,一般都享受打折的优惠。至于其原因,导游说是尊重传统文化的体现。 日本城市尤其东京的房价很高,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根本买不起房,大多选择租房。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但鲜见违法犯罪的情况发生。 关于日本文化。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把日本的文化归结为耻感文化,同时非常注重道德约束力,正如菊花与刀的矛盾性格在日本人身上体现的很明显。日本是经济强国,但同时自杀率很高。原因在于他们的道德教育中非常强调个人不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担和麻烦,所以当他们觉得面对生活困境不能自己解决时,往往会选用自杀的方式了解一切。日本有很多失业者,但是诚信度却很高,不会出现抢劫或者偷盗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正所谓饿死是小,失节是大。 我们知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经历了近20多年的经济低迷时期,在此时期,日本国民的经济福利亦增长有限,尽管政坛斗争频仍,政府更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但日本却成功的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稳定。日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在探求未来日本新的发展方向,迄今已经探索了二十年,但仍未找到突破口。据长期驻东京公干的一个朋友讲,对于刚刚结束不久的广州亚运会,一旦有日本队运动员在某个项目上夺冠,日本媒体和举国民众就热烈庆贺,这在过去是根本没有的事情,因为这个国家已经找不到兴奋点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成功的借鉴了日本工业化、城市化的许多经验。日本现在对中国的心理有点纠结,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开拓了日本的海外市场,让日本政府和国民高兴;另一方面中国对于世界资源的需求量及其话语权的增加,又使得日本需用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琢磨这件事。 尽管中日双方在经济等各领域存在一些矛盾,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合作共赢是趋势,希望我们能够在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中,为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