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王立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017-10-27

调整字号:

作者:王立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7-10-27

 

  2017年10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十九大特稿”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的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向全国、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大亮点,可以说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这一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对当代中国历史方位做出新判断的基础上,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本质特征、领导力量等方面,通过“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且根本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三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其变革更是深层次和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它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还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对前进方向和任务的顶层设计,也提出了实现任务的基本方略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既包含重大的理论创新,有通过基本方略进行的政策指导。其丰富的内涵,明确的定位,清晰的步骤,构成了一个认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和政策相互支撑,任务书和路线图同向同行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继承和发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脉”就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全党同志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的生命力就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把握正确方向,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在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重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各项事业发展,又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对这个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包含的“8个明确”和“14个坚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十二大以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一以贯之的主题词。同时,每一次党代会都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例如,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全面概括科学发展观,并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归纳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基本内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可见,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有理论创新,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党。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也没有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接续探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例如,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强调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概括中,国家建设目标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增加了“美丽”,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全面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判断,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提出,显示出党和人民强大的决心和信心,振奋人心,激扬士气。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新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这一目标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作出发展战略设计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等新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标志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将转化为改造中国、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新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需要理论也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也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更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谋篇布局,搭建研究平台,组织攻关团队,争取完成一流课题,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培养一流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文见《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0月27日)

  关键词:习近平;王立胜;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原文链接:

  http://www.cssn.cn/zt/zt_xkzt/mkszyzt/zggcddsjcqgdbdhbdzt/sjdbwtg/201710/t20171027_3684143_1.shtml

  (编稿:张佶烨 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