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黄群慧: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4-08-29

调整字号:

作者: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29日第A01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角度进行了系统部署和谋划,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围绕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高质量发展动力方面看,当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发展新动能亟待加快塑造,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因此,针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要求。

  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市场活力。《决定》提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看,要强化国有企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导向,细化分类改革,着眼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重点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看,要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专门立法,聚焦民营经济面临的市场准入、融资、拖欠账款等突出问题,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决定》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最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推动地方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新模式。同时要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持续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信用监管等制度,夯实市场经济的法治保障,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提升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质效。

  三是健全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首先,《决定》创造性地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技术成熟度为维度,要求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其次,《决定》明确要求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以及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再次,《决定》提出要完善发展服务业、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最后,《决定》还强调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针对能力缺失型、能力破坏型和能力响应型的产业安全问题,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四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决定》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育模式,形成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五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培育以开放促改革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求我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推动改革与开放互促互进,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体制机制,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决定》围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重点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深化外贸体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2023YZD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

  (编辑:刘益建;审校:熊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