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刘克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租佃结构变化与佃农贫农雇农化

2016-10-31

调整字号:

 

作者:刘克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05期,第16-42

 

摘要: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和本身终结前夕的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除了租佃范围继续波浪式扩大,突出表现为三“化”: 一是租佃形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卖(典)田留耕”租佃、押租衍生租佃和地主提供生产资料的“帮工式”租佃最为引人注目; 二是租户佃户结构多元化。租户、佃户遍布农村各个阶层,租佃关系错综复杂,不过原有的封建租佃格局和基本性质并未改变;三是“佃农贫农雇农化”,不仅“佃贫农”取代“佃中农”成为佃农的主体,而且相当数量的佃农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生产者沦为只剩劳力的产品分成制雇农。这意味着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租佃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关键词:封建租佃制度;租佃形式多样化;租户佃户结构多元化;佃农贫农雇农化

 

基金: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9391949( 批准号: 10ZD074) 阶段性成果之一。

 

附件:刘克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租佃结构变化与佃农贫农雇农化

 

(编稿:张佶烨     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