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若干研判(2021年09月)

2021-10-11

调整字号:

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7月下旬全国多个省份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8月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进入9月,境内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全球供需缺口推动的对我国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给工业生产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对全球供需缺口变化做出准确研判的基础上,需处理好长期资源环境约束与短期保供稳价之间的平衡。

 

  一、8月份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恢复的基础未变,但恢复受影响程度加深

  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稳,但增速仍在低位。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9%;比2019年同期增长8.2%,两年平均增速4.0%,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8月份,在制造业投资仍有韧性和基建投资跌幅收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上月的下降0.4%转为上升1.2%;从各分项近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制造业投资由2.8%升至6.1%,基建投资由-1.6%转为接近零增长,房地产投资则由6.4%降为5.9%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在前期出口和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仍具韧性;二是极端恶劣天气较上月减少,基建赶工期抑制了投资下跌,地方专项债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虽略有加快但作用还相对有限,形成实物工作量仍需等待一段时间;三是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降温较为明显,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面积下降限制了房地产投资增长,但房企为增加销售回款缓解资金端压力,使得竣工面积加快对房地产投资又形成了一定支撑。

  消费复苏步伐进一步放缓,部分服务消费跌幅加深。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速3.9%,比1-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过上期。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两年平均增速1.5%,较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低于1-2月份受疫情影响时两年平均增长3.1%的水平;其中,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由正转负,增速从上月的0.9%降至-5.8%,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速由3.9%下降到2.4%。在境内新冠肺炎日新增确诊病例、密接人数均达20203月以来最高值的情况下,居民出行和需要人员密接的活动受到很大抑制,8月中旬,百度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已降至年初水平,较7月疫情前下降近一倍,且到8月末仍未见明显好转。8月份,全国观影人次仅为5480万,较上月和上年同期下降40%43%

  8月份消费复苏进一步放缓主要有以下原因和特征:一是疫情在8月持续时间较上月更长、影响范围更广;二是消费复苏放缓幅度较大并不单纯由餐饮消费下滑造成的,餐饮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仅占一成,影响程度有限,暑期出行受限是造成消费全面下滑的重要原因,在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6.0个百分点中,餐饮消费和商品零售分别贡献了1.94.1个百分点;三是受东南亚疫情快速蔓延造成芯片供应吃紧以及消费周期影响,8月份我国汽车类商品零售下降幅度较大。

  部分出口份额回流我国,外贸出口创下历史新高。1-8月份,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3.7%,近两年平均增长14.1%,较1-7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外贸进口同比增长34.8%,近两年平均增长13.2%,比1-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624.9亿美元,同比增长28.9%,近两年平均增长19.2%,较1-7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8月份,我国实现外贸出口294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为25.6%,近两年平均增长17.0%,较上月提高4.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33.1%,近两年平均增长14.5%,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为583.3亿美元,较上月有所扩大。

  推动我国8月份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东南亚等竞争出口国的订单回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好。8月份,我国箱包、服装、鞋帽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家具、玩具仍然保持在两位数增长。二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8月份,我国家电、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配件、液晶显示器的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左右。三是防疫物资需求出现反弹。德尔塔变异毒株使得疫情反弹并向全球蔓延,使得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加。8月份,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纱线制品、医疗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7.9%,较7月回升11.935.0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遭遇供给约束,服务业复苏继续放缓。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6%,虽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疫情前3年同期平均6.3%的水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5.4%,较7月下降0.1个百分点,较疫情前3年的同期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6.5%,较1-7月份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疫情前3年同期平均7.7%的水平。8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4.4%,比7月下降1.2个百分点,降幅较上月加深。

  8月份工业增速放缓,除受境内疫情影响外,还受到缺芯拉闸限电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在全球经济总体复苏进程中,供需缺口问题一直存在。去年以来,与部分发达国家过分强调从需求侧推动经济复苏的做法不同,我国主要从维护市场主体经营稳定、最大程度保障就业来实现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实际效果看,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复苏,特别是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恢复,这不仅保障了国内供给,也满足了激增的全球防疫物资和众多消费品需求,从而为保持全球物价相对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向其他国家提供所需的大量工业制品过程中,占我国用电量近70%、单位产值耗电量较高的第二产业用电出现了较快上升。2020年下半年,我国第二产业用电量较2019年同期上升9.2%,比2017-2019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3.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5%,即使考虑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近两年平均增速也有7.3%,较2017-2019年同期平均增速高出了2.0个百分点。在我国电力供给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近70%,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剧了我国煤炭供需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1812日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能耗强度降低方面,广东、江苏等9个省(区)能耗强度为一级预警,浙江、安徽等10个省为二级预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5个省(区)为二级预警;能耗强度降低或能源消费总量处于一、二级预警的省级行政区多达20个。当前,全球供需缺口推动的对我国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已触及能耗双控等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硬顶。同时,东南亚国家近期疫情快速蔓延,加剧的全球芯片短缺,使我国8月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跌幅进一步加深。这些因素都对我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形成一定的限制。

  按目前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变化来看,8月份的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速恢复尚不及疫情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的60%,降幅超过上月。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对道路和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9月份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较8月明显好转,同时,开学季的如期到来也有利于服务业的复苏。在工业生产增长受限,服务业增长触底回升的情况下,工业复苏与服务业复苏之间的差距客观上会有所收缩。

 

  (二)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但表现弱于往年

  8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与上月持平;其中,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5.3%,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938万,完成全年目标的85.3%,进度较2020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较疫情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8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通常会低于上月,从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的2018年开始,每年的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较上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因此在疫情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变化弱于往年。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在疫情暴发前两年的8月均较7月有所下降,今年8月份的下降幅度与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较为接近。服务业复苏遭受疫情影响较大是25-59岁城镇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人员密集和服务业发展相对充分的大城市,疫情造成的人员流动下降和聚集性活动减少都增加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三)PPI上行、CPI下降,两者剪刀差继续拉大

  8月份,全国PPI环比上涨0.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9.5%,涨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剔除翘尾因素影响,今年新涨价因素贡献7.7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CPI环比上涨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8%,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剔除翘尾因素影响,今年新涨价因素贡献0.6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CPI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拉大。

  在带动PPI环比上涨的各分项中,受需求旺盛和供给偏紧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6.5%;前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向国内中下游工业品价格传导,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同时,在能耗双控和环保等约束之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2.2%1.4%,较上月分别扩大2.4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涨幅的各商品类别中,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8%,这是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上升;非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这是去年12月以来的首次下降。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升,主要受到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和季节性因素造成的鲜菜、禽蛋价格上涨所致。非食品价格环比由正转负,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暑期出行受到抑制造成出行服务类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震荡向下,国内汽油、柴油价格8月份由升转降。随着境内疫情好转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再次上涨,非食品价格环比会重新趋于上涨,猪肉价格下跌仍是缓和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发达国家经历的二战以来经济最大幅度的衰退和快速的复苏渐入尾声,全球供需缺口的矛盾因此也将逐步缓和。与通常内生于经济系统中的问题引发的危机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带有明显的外生冲击特征,各国防疫采取的封锁措施使经济骤然降温。2020年二季度,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力度远超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救助下,发达国家居民的需求得以维持,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和经济的重新开放,2021年二季度,发达国家GDP已小幅超过或接近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目前,美国财政刺激的影响正在消散,通胀升温使欧洲央行放缓了购债的步伐。发达国家由政策刺激和经济重新开放推动的强劲复苏已渐入尾声,经济进一步的复苏需要依赖就业的增长和经济自身内生动力的增强,这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从近期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看,美国消费者信心和就业市场恢复表现不佳;9月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预测将美国2021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0.9个百分点至6%,同时,美联储也将美国今年的GDP增长率预测从6月的7%下调为5.9%;同样,英国在7月实行全面解封后经济表现也未见明显变化。随着发达国家更加依靠就业市场的改善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以及疫苗在全球的推进,全球供需缺口将逐步收窄。一些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央行近期均预计通胀会在明年有所缓和也部分说明了全球供需缺口的变化趋势。

  在封锁造成的巨大经济压力面前,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带病解封,但其产业链完全恢复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短期内仍有利于我国出口,但随着其供给能力的恢复,全球供需之间的缺口将收窄。近年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制造业正在崛起,越南的纺织业和手机制造、马来西亚的芯片、泰国的汽车工厂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疫苗接种率较低的情况下,强传染性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使一些以制造业出口见长的东南亚国家新增确诊病例激增。7月初以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日新增确诊病例快速攀升,当地防疫措施升级,许多工厂被迫关闭和难以满负荷运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严格封锁之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遭受严重打击,面临产业链外迁的风险,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面临一些挑战。9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1年亚洲发展展望》将东南亚经济体今年的平均增速从4.4%调降为3.1%。在此情况下,一些东南亚国家不得不转向与病毒谨慎共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疫措施、加快疫苗接种并重启经济活动。在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生产逐步恢复后,全球供需之间的紧张局面会再次得到缓解。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一般较海外疫情蔓延晚1个月,因此东南亚防疫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和工业生产也会产生相应的滞后影响。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如期到来,推动国内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更好抵御外来冲击的基础。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释放的信号表明,美联储极有可能在今年底宣布缩减债券购买计划并在明年中完成,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前,美联储正极力拉近公众预期、经济现实与自身政策行为之间的偏差,然而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美解决的难题。美联储官员们之间也充满分歧,而且货币政策调整本身也是在两难困境中做出权衡取舍。持续的宽松可能使通胀走高并助推资产泡沫;如果利息率提高,在债务水平已处破纪录高位情况下,则可能引发违约、破产和金融市场风险。发达国家央行尤其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实体经济增长、生产率和劳动者收入难以实现真正的持续提高。在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冲击过程中,我国应采取政策手段,推动生产性投资、技术研发和保障就业,夯实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基础。

 

  三、下一步我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

 

  (一)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承压

  受汛期和疫情的等多重因素影响,78月份我国多项经济指标走弱。7-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为5.4%,固定资产投资降为0.4%,以人民币计价的净出口下降11.3%。进入9月,虽然局部省份疫情仍在持续但总体已见好转,在开学季等因素的带动下,实物和服务消费将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可能缓步回升,房地产投资受新开工减少和加快竣工的综合影响,投资增长可能趋缓,制造业投资虽有出口增长的带动,但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会对制造业投资形成制约。外贸出口方面,从近期我国8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来看,9月外贸出口表现可能弱于8月。综合来看, 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可能介于一、二季度环比增速之间,同比增速在5.0%左右。

 

  (二)失业率有可能趋于下降

  随着汛情和疫情影响的减弱,服务业复苏加快将带动就业情况的好转,在高校毕业生陆续就业后,全国16-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望延续进一步下降的势头。同时,服务业复苏加快会使人员相对密集和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从而形成多项失业率指标转好的局面。疫情影响减弱也会促进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增加,这可能使20211-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目标的进度赶上去年同期水平。

 

  (三)PPI可能继续冲高、CPI仍将在低位徘徊

  从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价格走势来看,国际原油价格重回升势;有色金属中,铜价格与8月基本持平,铝价格涨势与上月基本相同;黑色系价格走势分化较大,铁矿石延续了8月以来的跌势,动力煤则因供需矛盾加剧,8月价格在高位波动后,9月又转为快速上涨,螺纹钢价格在9月有所提高,而焦煤、焦炭价格则停止了快速上涨的势头,转为高位震荡。环比来看,9PPI涨幅应该与8月相当,考虑翘尾因素影响,同比读数可能在10.0%左右。从近期国内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价格走势来看,9月份,禽蛋价格在节后出现下跌,同时猪肉价格仍处于持续下跌过程中。非食品价格中,工业品价格上涨向下游消费品缓慢传导仍将持续,开学季的到来则会推动相当一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综合考虑,9CPI同比读数应该仍在1.0%以内。

 

  (四)应高度重视政策叠加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尚未完全回归正常。随着一系列跨周期的调结构、反垄断、控排放的政策实施,再加之出口需求增加的外部冲击,可能出现各类政策正确但叠加后对增长产生“合成谬误”的效应,这对第四季度乃至全年增长可能产生较大冲击,当前限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是很好的例证。限电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高企、煤电不能联动、电厂开工不足,低碳目标控制约束,制造业出口需求大幅增加等各方面原因叠加造成的供需严重失衡。宏观调控要高度注意各个不同部门政策同时出台对经济增长的同向叠加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回归正常状态,要更加注意负向影响经济增长的政策叠加。这里的政策不仅仅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还包括跨周期调结构的政策协同,尤其是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同。

 

  课题负责人:黄群慧

  执行负责人:杨耀武

  课题组成员:刘洪愧、李天健、孙小雨、贺颖、周慧珺

  本报告执笔:杨耀武

  (编辑: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