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左右经济 复苏断层扩大

2021-08-10

调整字号:

  IMF:疫苗普及差异导致复苏不平衡

  7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全球复苏的断层扩大”(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Fault Lines Widen in the Global Recovery),将202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定为6.0%,与上次4月的预测持平。复苏力度的差距扩大,在美国主导下,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改善,另一方面,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复苏速度放缓。IMF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普及的差异正在加剧世界经济的“断层”。

  IMF报告表示,自20214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发布以来,各国的经济前景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疫苗获取能力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断层。沿着这条断层,全球复苏形成了两组阵营:一组是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一步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国家(几乎都是发达经济体),另一组是仍面临感染病例再度激增、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的国家。然而,只要病毒还在世界上某个地方扩散,目前感染病例很少的国家也不能保证可以平稳实现复苏。

  疫苗不平等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IMF预计,全球经济2021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6.0%4.9%。与20214月《世界经济展望》相比,2021年全球增长预测没有变化,但对各组国家的预测作出了向上或向下的调整。预计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前景恶化,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与此形成对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测被上调。这些调整反映了疫情的走势以及政策支持的变化。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上调了0.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增长预测上调——这体现了美国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出台的额外财政支持立法,并且这组国家的健康指标普遍改善。

 

国家和地区

2021年增长

预测值调整

2022年增长

预测值调整

全球

6.0%

0.0%

4.9%

+0.5%

发达经济体

5.6%

+0.5%

4.4%

+0.8%

美国

7.0%

+0.6%

4.9%

+1.4%

欧元区

4.6%

+0.2%

4.3%

+0.5%

英国

7.0%

+1.7%

4.8%

-0.3%

日本

2.8%

-0.5%

3.0%

+0.5%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6.3%

-0.4%

5.2%

+0.2%

中国

8.1%

-0.3%

5.7%

+0.1%

印度

9.5%

-3.0%

8.5%

+1.6%

 

  2021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加快,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被下调,世界整体的增长率预期与上次相同。增长6%是可按现行IMF统计追溯的1980年以后的最高增速。以2019年的世界经济GDP1002020年降至96.8,到2021年将恢复至102.62022年扩大至107.6

  美国起到了拉动作用。由于财政刺激和疫苗接种的扩大,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比上次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至7.0%2022年提高1.4个百分点至4.9%。预计拜登政府的财政扩张路线将持续,美国国会将基本符合白宫的设想,批准总统拜登提出的约4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家庭支持支出计划。从欧元区的增长率预期来看,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上调0.20.5个百分点。

  相反,多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的日本的2021年增长率预期被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预计发达国家整体2021年增长5.6%2022年增长4.4%

  由于疫苗普及迟缓和财务实力较弱,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2021年增长率比上次预测降低0.4个百分点至6.3%IMF将其对印度2021年的增长预测下调了3个百分点,至9.5%,印度今年一直在与大规模疫情作斗争。它还将中国2021年的增长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理由是公共投资和整体财政支持的缩减。

  IMF还预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前景将下降,这些国家最近的疫情正在拖累其活动。低收入国家2021年的增长率预期被下调了0.4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相对于2020-2022年疫情前的趋势水平每年下降2.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每年的人均收入损失达6.3%

  IMF在报告中表示,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这种差异主要是基于发达经济体更好地获得新冠疫苗和持续的财政支持,而新兴市场在这两方面都面临困难。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在随报告一起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在发达经济体中,近40%的人口已充分接种疫苗,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这一比例为11%,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很小。”“高于预期的疫苗接种率和经济恢复正常带动增长预估上调,而一些国家(尤其是印度)缺乏疫苗和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导致了增长预估被下调。”

  变异病毒疫情扩大、通货膨胀长期化和美国财政刺激缩小等被IMF列为风险因素。报告分析了2021年下半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现新一波疫情、发达国家长期面临通货膨胀、早于预期实施货币紧缩等风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基线预测,2021年全球产出将下降约0.75%2022年下降超过1.5%。尽管产出在2022年之后开始复苏,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和明显收紧的金融状况导致更多破产出现,到2025年,全球产出将比基线预测低约1%,到2025年,全球产出损失的累计成本约为4.5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损失约3.5万亿美元。

  病毒变异风险造成不确定性

  IMF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的上调是以疫苗普及为前提的,不过,变异型病毒的疫情扩大等不确定性提高,报告指出,“如果疫苗普及速度慢于预期,则病毒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异。融资环境可能迅速收紧。”所以戈皮纳特在声明中指出“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很大”。

  戈皮纳特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我们仍处于这场疫情在世界各地造成严重破坏的境地。”她认为,虽然Delta变种很明显正在“迅速成为主要病毒株”,但很难判断富国受到的经济影响。“尽管我们看到病例在增加……如果你看看住院和死亡人数,你会看到影响要温和得多……我们不得不看看这是否真的会对消费模式、旅行、信心等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影响。”

  但即使是被上调增长率的美国和欧元区,目前新冠感染人数也再次增加,可能成为风险因素。美国高盛集团726日针对美国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以服务业复苏放缓为由下调。

  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通胀压力也是IMF列出的一项重大风险。IMF报告指出,最近的价格压力主要反映了与疫情有关的不同寻常的状况以及暂时的供需失衡。一旦这些因素充分传导到价格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胀水平预计将在2022年回到疫情前的范围,尽管不确定性仍然很高。预计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也将处在较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食品价格高涨有关。中央银行总体上不应过于担心暂时的通胀压力,在基础价格走势更加明朗之前应避免收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就未来的货币政策开展清晰的沟通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形成通胀预期并防范过早收紧融资环境。但暂时的通胀压力有可能变成更为持久的压力,中央银行可能需要提前采取行动。

  尽管世界各大央行预计价格涨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见顶然后回落,但从IBM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通胀最终可能会比它此前预期的更加持久。目前存在的一个风险是,如果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预期的上升速度快于预期,市场就会对这些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前景作出重新评估,而这可能引起融资环境迅速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受到疫情恶化和外部融资环境收紧的双重冲击,这会导致其复苏进程严重受挫,使全球增长低于本次展望的基线预测。

  美国的政策变化值得关注

  戈皮纳特在IMF官方网站的声明文章中提到,资产估值过高的环境下,如果市场突然重新评估货币政策前景(特别是在美国),则融资环境可能急剧收紧。美国的刺激政策支出力度也可能弱于预期。疫情的恶化和融资环境的收紧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双重打击,使复苏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本次报告中,IMF大幅上调了对美国的预估,这些预测的前提是,美国国会将基本符合白宫的设想,批准总统拜登提出的约4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家庭支持支出计划,这项支出计划将带来的积极溢出效应。但是美国基础设施和社会支出计划也可能被缩减,因为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严重分歧。IMF估计,拟议的支出将在2021年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率提升0.3个百分点,在2022年提升1.1个百分点。

  IMF报告指出,如果金融状况突然收紧,例如如果通胀压力持续时间长于预期并导致对货币政策前景的另一次重新评估(例如美国),经济增长也可能令人失望;企业破产数量显着增加;加密资产等细分市场的价格调整引发更广泛的抛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可能面临外部金融环境收紧和健康危机恶化的双重打击,进一步扩大全球复苏的断层线。增长放缓也将反过来进一步给债务问题带来不利影响并加剧财政风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core PCE)——预计将从目前3.4%的涨幅水平急剧加速,最终达到4%。但IMF预测,随着暂时的供应限制和其他与疫情相关的异常情况得到缓解,这些压力将会消退,2022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涨幅将下降至2.5%

  戈皮纳特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与明年通胀率下降的预测一致,”她还说,IMF对通胀和就业的预测似乎表明,美国利率将在2022年末或2023年初开始上升——比美联储官员预测的更快。然而戈皮纳特表示,她“并不担心”美国通胀螺旋式上升的风险;拜登政府的支出计划预计将推动经济复苏。

  ADB:下调亚洲新兴国2021年增长预期至7.2%

  亚洲开发银行(ADB,亚开行)720日发布预测数据称,2021年亚洲新兴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率为7.2%。和4月份的上次预期(7.3%)相比小幅下调。新冠变异型毒株正在印度和东南亚蔓延,下调预期反映出经济复苏进展缓慢。亚洲新兴国家指的是亚太地区的4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各国等。

  从具体地区来看,增长预期被下调的是南亚和东南亚。南亚的增长预期为8.9%,比上次预期下调0.6个百分点。因变异型毒株蔓延而受到打击的印度比上次预期下调1个百分点,GDP增长预期降至10%

  东南亚的增长预期为4%,比上次下调0.4个百分点。新冠感染人数猛增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的增长预期被下调。由于区域内最大经济体中国的增长预期为8.1%,与上次持平,因此亚洲新兴国家总体的修正幅度有限。

  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表示,“除了遏制疫情和采取疫苗接种措施之外,还要分阶段战略性地推进贸易、制造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预计2022年亚洲新兴国家的GDP同比增长率为5.4%,高于上次预期(5.3%)。随着疫苗接种工作取得进展,预计经济将会复苏。

  美国:增长可能见顶 警惕通胀

  美国商务部729日公布了20214-6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季节调整后)的快报值,按年率计算增长6.5%,比1-3月的6.3%有所加速,GDP规模恢复到了新冠疫情前201910-12月的水平,但低迷的私人投资使经济增速低于经济学家们预期的8.5%左右。

  路透报道指出,现在的GDP水平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峰值高出0.8%,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短的衰退和最快的复苏。在2007-09年的经济低迷之后,美国经济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才回到衰退前的峰值。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公布的根据对GDP数据的年度修正显示,2020年美国经济萎缩3.4%,而不是此前预计的3.5%。这仍然是自1946年以来GDP的最大降幅。同时,NBER判定,始于20202月的疫情衰退于20204月结束。

  虽然经济增长可能在第二季度见顶,但预计今年剩余时间的经济扩张仍将保持稳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GDP将增长7%左右,这将是1984年以来最强劲的表现。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美国经济随着财政出手和疫苗普及而恢复,但目前疫情再度扩大的风险再次增加。预计2021年全年增长7%的美国经济步入可持续增长轨道的不确实性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拜登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推动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使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产出首次重新站上疫情前水平上方。按照其他大型经济体所用的衡量标准,美国第二季度GDP与上一季度相比环比增长1.6%

  劳动力短缺、供应链扰乱、通胀,以及美国某些地区新冠疫情复燃,都被列为可能拖累经济活动的因素,尽管消费者支出一直保持强劲。

  个人消费是第二季度GDP数据中最稳健的组成部分,随着美国经济重启,个人消费支出的年化增长率达到11.8%,而第一季度为11.4%,拉动总体增长。但由于住宅价格明显大涨,住房投资大幅减少9.8%,加上企业减少库存,部分商品短缺,材料等供应受限制等原因,私人投资增长8%,增幅比上季度的12.9%缩小了3.5%

  路透报道指出,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刺激了旅游相关服务的需求,美国6月份消费者支出大增,但部分增长反映了物价上涨,通胀年率加速,进一步超过了美联储2%的目标。

  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薪资同比增速是13年来最快的。再加上家庭财富的增加和充足的储蓄,消费者支出应该会保持强劲。

  近一半的美国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这使得美国人可以旅行、频繁出入餐馆、上赌场和参加体育赛事,6月份的服务业支出增长了1.2%。在餐馆和酒店的消费带动了整体增长。

  尽管商品支出依然强劲,但由于汽车和部分家用电器供应短缺,消费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商品支出增长0.5%。耐用品支出下降1.5%,反映机动车购买量下降。非耐用品支出上升1.8%

  由于供不应求,通胀正在加速。第二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上涨6.4%,而第一季度上涨3.8%;美联储首选的用于衡量其2%灵活通胀目标的指标核心PCE物价指数(剔除波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6.1%,远高于第一季度2.7%的涨幅。

  月度数据显示,继5月份PCE上涨0.5%之后,6月份上涨0.4%。在截至6月份的12个月里,核心PCE物价指数大涨了3.5%,是自1991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5月份的数据是3.4%

  消费者注意到通胀加速,正在侵蚀消费者信心。7月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从6月的85.5降至81.2,但高于7月的80.8初值以及路透调查分析师的预估中值80.8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表示,全美储蓄率从5月的10.3%降至9.4%,但仍处于高位。在大流行期间,美国家庭积累了至少2.5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股价创纪录和房价加速上涨推动家庭财富增加。由于企业争夺稀缺的工人,薪资也在上涨。

  衡量劳动力成本的最广泛指标——就业成本指数(Employment Cost Index)继1-3月份上涨0.9%之后,二季度上涨了0.7%。同比增速从第一季的2.6%提高到2.9%,这是自2018年第四季以来的最大增幅。薪资继第一季度上扬1.0%之后,又上涨了0.9%,同比增长3.2%,是2008年第二季以来的最大增幅,第一季同比增长2.7%。休闲和酒店业带动了工资增长。

  美联储购债计划有可能急停为加息铺路

  路透报道,美联储正在就如何缩减购债计划展开辩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就业市场仍需“取得一些进展”,才是撤走经济支持措施的时候。不过,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730日公开表示,美联储应在今年秋季开始放慢每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步伐,并“相当迅速地”削减购债计划,以便让其在2022年头几个月结束,并为必要时在当年加息铺平道路。

  布拉德的此番发言基本相当于向美联储同僚发出警告,即如果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或将“匆忙”加息,并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他称,现在是时候开始考虑这一风险了。

  布拉德在对记者发表评论时称,“我们过于偏向鸽派,”他敦促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就20223月底前逐步结束购债的计划做出决定。他表示,“整个央行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鸽派模式。如果数据转向对我们不利,我们可能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这可能是破坏性的。”

  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就业市场复苏距离适合“缩减”购债的时间仍有“一段距离”,但布拉德称,他认为劳动力市场正在迅速复苏,并质疑美联储在经济快速增长和“房地产泡沫初现”的情况下继续通过购债来刺激经济的逻辑。

  布拉德的观点代表了美联储辩论中的一方,辩论的焦点是要多认真在看待这轮速度和持续时间都令人意外的通胀,以及应该给经济多少支持,以恢复疫情中失去的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市场分析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2022年初开始“缩减”购债计划,部分原因是为最终加息做准备。

  布拉德在为提前启动缩减进程辩护时指出,美国6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3.5%,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在他看来,足以中和过去疲弱通胀数据的影响,这正是美联储新政策框架所要求的。核心PEC物价指数是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

  布拉德表示,如果这样的通胀水平持续下去,需要加息才能让购买房屋、汽车和其他对利率敏感商品的热潮降温,美联储目前还未准备好做出反应。

  美联储曾表示,希望在加息之前结束债券购买计划,布拉德表示,现在是时候启动这一过程,以防需要提早加息。他说,“这一波通胀势头很强。我们必须有正确的风险管理,以便必要时在2022年遏制这种势头,”他表示,如果通胀像许多政策制定者预期的那样自行缓解,“我们会作出漂亮的回应,只要维持近零政策,并推迟升息时间。”

  美国经济的余量已经耗尽了吗?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兼职教授威廉姆·别特尔(Willem H. Buiter)在“Is the US Economy Running Out of Slack?”一文中说,美国经济究竟有多少余量?在经济学方面,“缺口版”的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排除通胀因素后)GDP增长率就会相对其潜在值下降2%。这个缺口相当重要,因为经济越接近其潜在值,我们就越应该担心通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20216月份的失业率为5.9%,而疫情前(20202月)则为3.5%。如果我们把后者作为自然失业率的估算值,那么就会得出一个4.8%的产出缺口。假设潜在产出会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则未来一年的非通胀性实际GDP增长将达到6.8%。鉴于美联预计今明两年将分别实现7%3.3%的增长,这就意味着美国距离通胀的门槛至少还有几年时间。但也有批评认为这种对产出缺口的猜测存在偏差。那些认为猜测值过低的人认为官方的失业数字——20216月为950万,相对于20202月的570万——低估了劳动力市场的富余程度。劳工统计局报告说,6月份,“目前想找工作的非就业人口数量为640万……自20202月以来增加了140万”。如果将这额外140万人计算在内,那么失业率就上升到6.8%,进而产生了6.6%的产出缺口。此外,自20202月以来因经济原因而兼职就业的人数增加了22.9万。将这一类人视为失业者将使失业率上升到6.9%,产出缺口上升到6.8%。劳工统计局还公布了对临时下岗工人数目的估算——这些本应被归类为失业的人都被错误划入了就业人口。算上这些,20216月(排除季节因素)失业率将达到7.1%,意味着产出缺口为7.2%

  而那些认为猜测值过低的人则坚持认为,经济中几乎不存在余量。他们反对上文中对失业率的全部三项修正。凭什么把不找工作或无法工作的人纳入劳动力?而兼职就业人员则应当被视做兼职失业人员。他们指出即使是劳工统计局也承认其对“伪就业”临时下岗工人数量的估算可能夸大了错误分类的规模。此外,他们主张自然失业率可能会高于3.5%。需要考虑的关键数字是未填补的职位空缺。在20215月有920万(占劳动力总量的5.7%)“非农就业总空缺”,这几乎与官方失业人数(930万)相当。全国各地也不断在涌现企业招工难的报告,表明劳动力供需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不匹配状况。如果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要大大低于名义供给,那么自然失业率就必然会上升。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错配当然是可信的。由于封锁和其他非医疗性干预措施,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在家工作的效率还是不如在办公室、工厂或其他非居住性工作场所那样高。

  即便官方取消了对就业相关活动的大部分限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担忧也导致人们无法完全回归到疫情前的工作安排。毕竟照顾子女的责任继续迫使许多劳动者(尤其是妇女)留在家中。由于日托服务供应有限,所以那些有子女劳动力的供应必然会受到影响。诚然,假设疫情不会再次失控,等到秋季孩子们开学时应该也会稳步恢复到危机前的常态。但即便那时候有些事情也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化,这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劳动力错配可能被证明是结构性的。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速采用——包括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爆炸——已经成为了新常态的一部分。随着这些新能力的落地,许多就业岗位——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都将变得多余。事实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动化已经全面铺开了。虽然疫情引发的技术革命无疑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它必然倾向于那些节省和取代劳动力的创新。由于疫情推动的自动化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没什么可靠数字可以估算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的最合理猜测是它可以轻易地将自然失业率提高1-2%,进而使产出缺口增大2-4%

  最后,我们必须考虑各项财政激励因素是否减少了劳动力的有效供应。除了将于20219月到期的强化型失业福利外,还有包括额外儿童福利在内的各种现金支付。这些措施能够舒解许多劳动者的预算困境,使其对就业岗位更加挑剔。但这也意味着9月份可能会有一个积极的劳动力供应冲击。虽然缺乏对“劳动力回归”效应的可靠估计,但我的最合理猜测是这将使自然失业率下降0.5%,使产出缺口增加1%。在扣除上述三项“较高余量”修正后,我对20219月之后产出缺口的初步估计是在1.8%-3.8%之间,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存在3.8-5.8%的非通胀性增长空间。但这一空间有可能在一年内被耗尽,使美联储面临落后于形势发展曲线的风险。

            (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