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二选一必答题

2019-06-11

调整字号:

2019年第38期(总第1926期)    2019年6月3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美联储的二选一必答题 日本经济增长期还能持续多久? 印度经济增长率时隔5年跌破7% 中国内外需走弱压力复现 中美能源主导权竞争是技术之争

    美联储的二选一必答题

    [摘要:10年前大衰退的给美联储留下了一道划时代的选择题:究竟是应该设法推高美国民众的通胀预期,还是让印钞机为下一次经济下滑做好准备?]

    10年前的6月,大衰退结束了。但大衰退的后果给美联储(Fed)留下了一道划时代的选择题:究竟是应该设法推高美国民众的通胀预期,还是让印钞机为下一次经济下滑做好准备?

    这一决定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是两种旨在阻止未来经济衰退、但却富有争议的策略,一种策略是强行推销:竭力让当选官员和千家万户相信,今天的物价上涨能够带来明天更稳定的就业。另一种则是保持美联储现行通胀策略不变,但也意味着下一次衰退时可能需要像上次抗击衰退那样,动用购债和非常规措施,而效果还不那么确定,对联储来讲颇有政治成本。“他们面临两种可能的结果,两者都是困难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负责人、其中一个小组的主持人Adam Posen说,“从政治方面,而非经济方面来看,较难的一个是设法让通胀高于目标水准。”“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陷入下一轮衰退,而手中又没有弹药了,你已经将利率降至零,而且已采取了量化宽松,”Posen说,“这是一场噩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他希望借经济增长之机来评估美联储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双重使命。用专业术语来说,这是对美联储运行“框架”的评估,参与者包括很多最顶级经济学家和政策专家。这些专家经常参与美联储的重大活动。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于,美联储是否应把2%定为一个平均达成的通胀目标。这将意味着,可以容忍较高通胀水平够长的时间,以抵消多年的价格上涨疲软情况,使利率比起其他情况下来得低,且作为一个附加好处,失业率也可维持在较低水平。事实上,这种努力是完善10多年前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开始的工作,他当时提出,如果央行公开承诺一个具体的通胀目标,货币政策会发挥最佳效益。这个承诺如果在政策决定中持续得到支持,则将会塑造公众的预期和选择,并有助于产生理想的通胀水平。这导致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在2012年采纳“灵活的通胀目标”,正式的通胀目标为2%。

    此后几年的情况对伯南克的政策框架并不友好。通胀、经济增长和利率一直陷于低位,这是有违决策者预测的“新常态”。决策者原本预期,通胀在采取刺激措施之后将会上升,特别是在购买数万亿美元的公债之后。美联储的政策利率也难以脱离低位,目前处于2.25-2.5%且不太可能升高。这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使得美联储在不触及零下限的情况下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空间较小,并不得不再度考虑购买公债和其他用于对抗2007-2009年经济衰退的措施。

    通胀“补偿”策略被认为存在风险,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未经过检验。这种策略目的是要刺激通胀预期升高,由此获得伯南克所期待的全部好处。在某些人看来,这就是要更好地实施美联储已经会做的一些事情,如果它更认真地对待当前的2%目标的话。

    在伯南克担任联储主席期间,一些官员担心,如果美联储在不界定“就业最大化”的情况下明确通胀目标,他们将倾向于控制通胀,使其不可避免地低于目标水平。当时达成共识的措辞是设立官员们所称的“大帐篷政策”,对担心高通胀的决策者和担心高失业率的决策者都有吸引力,从而达成共识。但这个帐篷可能太大了些。“问题实际上是美联储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尚未拿出大家希望看到的积极性,”前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柯薛拉柯塔称。他在任期后期的部分会议上反对升息,因为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

    实际上过去两年就连最在意通胀的官员也开始重新思考。失业率下降幅度超出决策者预期,却没有出现物价上涨迹象,这表明经济中的一些基本动能已经改变。对包括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内的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更加侧重就业最大化的目标,对通胀上升不那么关切。芝加哥会议七个研讨小组中,有两个将研究就业最大化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显示美联储可能承认,通胀开始上升之前,就业水平有可能大幅提高。有关决定或将在明年做出,有可能是在1月美联储公布长期目标和策略年度声明时。“这不是纯粹的智力练习,”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前美联储顾问Andrew Levin称,“美联储不应满足于过去10年的情况。”“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复苏过程。对于很多美国家庭来说,这非常艰难,所以你不应该自满于能再次做相同的事情。”

    另据报道,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5月30日宣布,将从今年10月起通过二级市场将联邦机构债券和机构类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到期本金再投资于美国国债。纽约联储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执行机构。当天发表的声明说,美联储将从10月起开始购买包括名义利率债券、通胀保值债券等在内的11种美国国债,每月再投资上限为200亿美元,任何超出限额的部分将再投资于机构类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首批购买计划将在10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美联储共持有1.56万亿美元机构类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3亿美元联邦机构债券和2.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1月达到4.5万亿美元。为了使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美联储于2017年10月起开启渐进式缩表计划。不过,美联储今年3月宣布,从5月起将每月减持美国国债上限从300亿美元下调至150亿美元,以减缓缩表步伐,并预计在9月底结束缩表计划。

(综合消息)

 

    日本经济增长期还能持续多久?

    日本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强。受中国经济减速影响,日本的景气动向指数的基调判断时隔6年转为“恶化”。1-3月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换算环比增长2.1%,出现超预期的增长,但观察具体内容会发现,内需出现隐忧。日本经济新闻考察出现异变的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今后进行展望。

    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半导体零部件出口较多的日本东部和西部的基地正在发生变化。大阪港的出口额自2018年11月至今年4月连续6个月低于上年,横滨港也连续5个月下滑。体现经济实际情况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显示出出口环境的恶化。

    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出口减少。由于智能手机需求告一段落,半导体市场自2018年下半年起处于调整局面。日本水处理设备企业奥加诺(ORGANO)的执行董事须田信良表示,自2018年年底以后,“中国的半导体厂商等提出‘希望推迟投标’”。受到最新智能手机用半导体的设备投资停止的影响。半导体的减速从年初至初春变得鲜明。日本长野县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山田尖端科技(APIC YAMADA)的高管透露,中国大陆和台湾等的客户不断推迟设备投资的判断。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10多个客户的新生产线推迟投产。

    英国调查公司IHS Markit 于5月7日发表预测称,2019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将比上年下降7.4%,降至4462亿美元。该公司2018年12月曾预测会增长2.9%,但目前转为下调。除了行情恶化之外,中国经济减速也产生影响。降幅创出2009年以来的新高。

    由智能手机需求告一段落开始的生产异变因中美贸易摩擦激化而日渐加剧。世界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博世在5月9日的记者会上透露,2019年世界汽车产量预计比上年减少3%。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Volkmar Denner)表达担忧,表示“中美贸易战有必要早日平息”。

    美国自2018年7月以后多次对中国的工业产品启动惩罚性关税。使用不锈钢板的工业机器人等的对美出口疲软,中国国内的钢板需求正在冷却。过剩的不锈钢板流向东南亚和日本。

    在日本,截至3月底的不锈钢板流通库存超过雷曼危机前的水平。日本一家钢材商社的营业负责人抱怨称,“库存没有减少的情况比预期更严重”。

    此外,包装材料所必需的瓦楞纸的需求也在放缓。面向中国的废旧瓦楞纸的4月装船出口价格为每公斤约12日元,不到5个月前创出的历史最高点的一半。日本关东地区的废纸批发商组合连续两个月放弃了6月的出口。

    日本、中国和欧元区的PMI(出口指数)均低于50的荣枯线。虽然没有2008年雷曼危机和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那么严重,但目前的出口环境正在恶化。

    与生产指标相比,市场指标降幅较小。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股价指数正在下跌,但并未形成跟风抛售。显示市场不安情绪的美国VIX恐慌指数5月创出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投资者的心理并未冷却。

    希望获得增长所需的长期资金的企业正在积极发行公司债。4月日本国内的公募公司债发行额达到1.55万亿日元,创出时隔2年零7个月的最高水平。大规模发债相继涌现,例如武田药品工业计划最多发行5000亿日元的公司债。

    认为即使逆风加强,到2019年下半年期间经济将好转的看法根深蒂固。三菱电机的常务执行董事皮笼石齐认为,“下财年超高速通信5G相关等的设备投资将复苏”。此外,纯电动汽车(EV)相关的投资也将成为增长的火车头。

    不过,日本经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的动向。美国不仅提高对华关税,还对华为技术实施了事实上的禁运措施。这些动向的影响波及日本企业。

    华为2018年从日本企业采购了约7000亿日元零部件。索尼和东芝存储器等很多日本企业与华为有交易。中美摩擦对日本来说已经不是隔岸观火。被视为日本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期面临的逆风正在加强。

(日经新闻,2019.5.30)

 

    印度经济增长率时隔5年跌破7%

    印度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18年度的实际增长率为同比增长6.8%。在世界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印度的农业和制造业表现不振,经济增长率时隔5年低于7%。一方面,第2届莫迪政权于同一天公布新一届内阁名单,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提振经济似乎成为当务之急。

    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自2016年度达到8.2%的顶峰后连续2年出现下降。从不同产业的季度增长率来看,2019年1-3月农业陷入负增长。制造业和建筑行业自2018年7月之后下滑明显。可能受到2018年夏季起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由超过20万家当地企业组成的印度工商会联合会就经济增速放缓表示,“贸易摩擦升温导致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当前的消费和设备投资也表现不振”。该协会预计,印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均为7%左右,与当前持平。

    第1届莫迪政权执政5年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7.5%。但仍存在不满声表示,“在竞选中承诺的创造就业等经济政策并无进展”等。第2届莫迪政权有必要提高经济增速。莫迪本次任命曾担任过印度工商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西塔拉曼担任财政部长。

    莫迪承诺今后将推进约160万亿日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用于建设道路、机场和地铁等。此外,他还在竞选承诺中提出把农户的收入翻一番,并承诺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问题是莫迪并未提出确保财源的具体措施,西塔拉曼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确保财源。

    针对军事紧张气氛升温的巴基斯坦,第2届莫迪政权还宣布加强国防。对于印度来说,在中美贸易摩擦激化的背景下,如何与周边国家开展外交和合作也成为重要课题。

(Reuters,2019.6.3) 

 

    中国内外需走弱压力复现

    受生产、新订单尤其是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较大拖累,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重返50下方的萎缩区域;从业人员指数的持续回落,也表明稳就业难度不小。内外需走弱压力再现,工业生产已经出现放缓,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减弱。

    不过非制造业PMI环比持稳,助力当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仅呈现微幅回落。分析人士指出,在中美贸易谈判风云突变导致外围不确定性明显升高之际,中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着力点将落在扩大内需、加大减税降费的落实力度,以稳消费和提振制造业投资。

    “5月份PMI指数继续下降,且降幅扩大,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称,“在3月份提高到荣枯线以后,5月份PMI指数重新回落到荣枯线以下,表明经济企稳基础尚未建立。”他指出,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较大幅度下降,反映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出口下行压力较大;生产、采购量、进口、对未来生产的预期指数下降,反映企业信心有所减弱,生产经营活动景气度较低。“综合研判,当前形势下行压力较大,宏观经济需求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应该进一步做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着力扩大内需,尽快提高应对外需波动冲击,稳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能力。”张立群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公布,宏观经济先行指标5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4,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9.9,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5月生产指数为51.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5,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PMI跌破荣枯线...受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战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拖累了整体需求,同时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上升,产成品出厂价格回落,企业经营效益承压。”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在数据点评中称。

    统计局新闻稿显示,5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7.0,为至少过去一年来最低水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则降至54.5,为1月以来最低水准。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8.8和47.8,分别比上月下降0.3和2.0个百分点。

    弱于预期的中国制造业PMI,令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叠加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声称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消息冲击,亚洲股市周五下挫、债市上涨,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跌0.2%,月线大跌7.7%。

    中国股市沪综指亦续升乏力,盘中涨幅一度接近0.6%,随后逐步下滑,最新报上涨0.13%;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9134,5月30日收报6.9051。

    5月初中美贸易谈判磋商风云突变,美国宣布5月10日起启动对2,00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25%。中方随即亦宣布反制措施,决定自6月1日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中美之间突然翻脸恐怕令大多数外贸企业措手不及,将直接拖累中国5月进出口增速。作为先行指标的5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下降2.7个百分点,对当月制造业PMI构成重大拖累,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5月制造业进口指数也降至47.1的四个月低点,表明内需亦乏力。国内大型投行--中金预计,中国5月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降幅可能从4月的下降2.7%扩大至下降6%,进口同比预计会下降4%。“随着加征关税影响的进一步显现,预计6月的出口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下滑,但受低基数效应的推动、6月进口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回升。”中金称。

    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度的逐步提升,服务业的向好发展对稳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国5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稳在54.3,助力中国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仅呈现微幅回落,环比下滑0.1个百分点至53.3。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6,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扩张。“从市场预期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全部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银行等13个行业高于60.0%,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持乐观态度。”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数据时称。

    不过,5月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环比亦下降0.5个百分点至50.3,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亦持续下行,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47.9。而受市场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影响,销售价格下行,就业增速也有所放缓。非制造业5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回落0.4个点至48.3,创年内新低。“市场需求持续放缓,带动销售价格下行和就业增速放缓,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积累。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等手段实现消费升级,是巩固内需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物流信息中心的武威评价称。

    中金也表示,在目前外需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宏观环境下,更有必要保持国内金融条件平稳、甚至合理宽松,才能稳定私营部门的预期。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财政继续为企业和居民部门减税降费,可以为中国企业对抗外需不确定性提供更多的支持。

(Reuters,2019.5.31)

    中美能源主导权竞争是技术之争

    美国和中国的摩擦能看出根源之深。如果从能源的角度来观察,可以看作是世界最大生产国美国与世界最大消费国中国的攻防。

    目前的格局是美国寻求以激增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为武器,获得“能源支配”地位,而中国则通过掌握能源方面的新一代技术,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美国2018年的原油产量比上年增加17%,达到日产量1095万桶,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推高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页岩革命,这一点无需多言。美国掌握了开采蕴藏于深处的地下基岩层中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原油产量在短短10年里增至2倍。

    能源的确保和国际政治互为表里。经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石油的确保成为国家安全保障的关键,围绕石油的地缘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着眼点。在第2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确定战后世界框架的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先去的地方是中东。在漂浮于苏伊士运河的美舰上,罗斯福与沙特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进行了会谈。

    页岩革命单方面破坏了这种关系。不容忽视的是“页岩革命将美国从依赖进口的心理阴影中解放出来。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心从应对不足转向应对过剩”(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小山坚)。

    将20世纪称为“石油世纪”的美国研究者丹尼尔·尤金表示,“按棒球来说,页岩革命刚刚进入第5局”。高水平的生产还将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力争实现“能源支配”,即以页岩革命带来的优势为武器,推动美国的影响力扩大。

    中国也不得不应对这种变化。据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高级研究员竹原美佳统计,包括经由管线的进口和液化天然气(LNG)在内,中国天然气进口量2018年达到955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规模。

    按消费量来看,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而且差额正在逐年加大。在能源消费量中,原油已有7成依赖进口,天然气则为4成。而确保能源稳定是经济增长的绝对条件。

    在中美的结构性问题磋商中,中国扩大美国产液化天然气进口与谷物、飞机等共同作为消除贸易逆差的手段而被提及。中国想买能源,而美国想卖,表面看来,两国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但美国想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石油天然气支配局面中,而中国不想被纳入,双方的想法相背离。

    “一带一路”是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目标与将势力范围扩大至沿线区域的安全保障目标相结合的国家战略。中国希望借此确保资源、能源以及实现稳定运输的海上通道。

    如果力争通过一带一路向亚洲、中东和非洲扩大地理影响力的做法是遵从传统的能源地缘政治,那么新一代能源技术方面的领跑则可以说是超前的战略。

    不仅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纯电动汽车(EV)、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等技术,还包括蓄电池所必须的锂和钴等的资源和设备生产、引进、使用后的回收利用,中国希望掌控供应链整体。

    在2017年的光伏面板供货量世界前10家企业中,9家是中国企业。同年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有5成是面向中国。政策带来的强有力援助措施有助于形成基础雄厚的企业群。

    纯电动汽车优于发动机汽车,风力发电优于燃气轮机,中国着重发展的不是落后于日美欧的现有技术,而是借助新一代技术掌握主导权。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产业战略中,能源是重点领域,是争夺技术主导权的中美攻防的最前线。

    中国消费着世界近1/4的能源,中国所推动的能源转型有可能具备决定世界潮流、支配未来能源秩序的力量。这正是美国所害怕的局面。

    先进和创新技术的保持将决定能源主导权的走向。随着中美摩擦升温,在美国的能源研究者当中,被称为地缘科技学(Geo-Technology)的概念正在被倡导。

    当今时代,能源地缘政治的重心不在于资源的多寡,而是由技术的优势地位决定在中美攻防的夹缝之中,日本应何去何从呢?重要的是作为不可或缺的存在参与进去,而不是反抗中国主导的能源秩序,或者束手无策。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高级专家泷口信一郎表示,“即使光伏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等个别的设备技术难以挽回,但在控制多个设备的系统技术和驾驶技术方面,也能发挥日本的优势”。如何培育这些技术?日本的能源战略也需要转移重心。

(Reuters,2019.5.29) 

   经济走势跟踪报告每周1、5发布。报告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代表本课题组观点与倾向,仅供参考。 

  (编译、整理:李彦松、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38期(总第1926期)          2019年6月3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