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重构的日本视角

2018-11-05

调整字号:

2018年第73期(总第1870期)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中日关系重构的日本视角

  [导读: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中日两国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合作新时代。从日本媒体连续密集的报道来看,日本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重构,安倍首相提出的“希望围绕符合新时代的新层次的日中合作方式,通观全局,敞开胸襟展开讨论”显示了日本对重构中日关系的主基调。两国在合作领域,尤其是围绕经贸关系的合作,也正在向着协调合作的方向探索发展。]  

  进入新时代和新层次的中日合作时代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25-27日访问中国。日经新闻指出,这是除了国际会议之外,日本首相自2011年以来时隔7年正式访问中国。安倍抵达北京后,在人民大会堂与李克强进行了畅谈。李克强指出,中日关系回到正常轨道,持续显示出改善趋势,希望进一步促成新的进展。双方就新设置磋商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中日创新合作机制”达成了一致。确认重启货币互换协议,将上限定为2000亿元人民币。

  安倍还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的纪念活动。针对日本的对中国政府开发援助(ODA)指出,“中国现已发展为世界第2的经济大国,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提及26日的首脑会谈,安倍表示:“希望围绕符合新时代的新层次的日中合作方式,通观全局,敞开胸襟展开讨论”,显示出积极的态度。

  安倍2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长约1小时零20分钟的会谈。两位首脑针对新时代的中日关系确认了“从竞争走向协调”等3个原则。习近平在会谈伊始针对中日关系表示,必须迈向新的历史方向。安倍提出了3个原则,(1)从竞争走向协调;(2)中日互为伙伴,互不构成威胁;(3)发展自由公平的贸易体制。两位首脑就在第三国推进基础设施投资达成了一致。

  中日关系经过长期停滞,如今进入了探索合作的局面。日经新闻中国总局局长高桥哲史在评论文章中写道,1978年10月,邓小平为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而访问日本,自那过去40年,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超过了日本。阿里巴巴集团和华为技术等高科技企业巨人诞生,甚至威胁到了美国的优势。在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之际,安倍首相呼吁,“日中关系从竞争进入协调的时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安倍认为两国关系从日本援助中国到激烈对立,最终站在了协调时代的入口。正如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结束所象征的那样,日本单方面帮助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中日有时相互竞争、有时相互合作的时代。

  《纽约时报》10月26日报道,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有8年的时间,但日本政府依然继续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次访华期间表示,日本将结束向中国提供援助,以此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安倍同时表示,日本愿与中国加深经贸与政治合作。外界普遍认为日本的做法是应对特朗普复杂多变、坚持“美国优先”政策的选择。

  中日摸索从“竞争”转向“协调”

  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经过了40年的发展,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经新闻指出,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越来越自信的1980年代之后,中日两国的对立愈发突出。不过,也如日经新闻的高桥哲史所言,如果犹豫不前,两国关系不会取得进展。40年后好不容易再次迎来中日“协调”的良机,不要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因此,在安倍晋三首相和习近平主席的主导下,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势头加强,正在摸索从“竞争”转为“协调”的时代。

  这40年来,从对国际社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中日两国形成鲜明对照。日本在1990年代初遭遇经济泡沫破裂,经济萎靡不振,至今仍未能摆脱通货紧缩。而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在1990年代之后步入正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2017年中日的GDP之差扩大至约2.5倍。另一方面,日本在2007年停止了对中国提供日元贷款。

  随着经济增长,中国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加速开展海洋战略,与邻国日本产生了对立。2012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后,两国的对立激化,未能举行首脑会谈。2014年借助在北京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合(APEC)峰会之机,安倍晋三与习近平举行了会谈,以此次会谈为转机,最终形成了现在关系改善的趋势。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2012年达到73亿美元,达到顶峰之后持续减少,到2016年下滑至31亿美元。另一方面,欧盟则增加了对华投资,2012年是61亿美元,而2016年增加至96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美国也从31亿美元增加至38亿美元,韩国从30亿美元增加至47亿美元。可见欧美韩弥补了日本投资减少的部分。

  中日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无法忽视。2017年中日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9.8%,达2968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日本是中国的第2大贸易对象(仅次于美国)。在人员往来层面,2017年访日中国游客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36万人次。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对中国经济关系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以QUICK FactSet的数据为依据计算,从在华业务占日本企业全部销售额的比例来看,有可比数据的前100家平均为12.9%(2017财年)。2015年以后徘徊在12%左右。2017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为96亿美元,低于对东南亚5个主要国家的投资(120亿美元)。

  中日将在两国间推进的经济合作扩大至第3国,推动关系改善。安倍晋三与习近平会谈时指出,“世界第2和第3大经济体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今年5月份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时强调,“在日中关系重新扬帆起航时,双方有责任把竞争转为协调,从今天开始进入协调的时代。”

 

  中日经济合作的新框架

  日经新闻指出,此次中日首脑会谈,双方围绕新技术和知识产权建立新的对话机制。中美贸易战已经发展为主导权之争,中国期待与日本开展合作来起到牵制效果。两国政府已基本确定共识内容的大致框架。包括设立“中日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对话”、金融危机时中日货币交换额度恢复到最高3万亿日元规模、尽早签订确定海难救助合作的海上搜索、救助协议等。

  新对话将建立在部长级“中日高层经济对话”的框架下,最早将于年内召开首次会议。除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之外,还提议设立数字经济、产业间交流、企业间交流等7个小组会议。

  中国担心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难以实现尖端技术产品的零部件采购。日本向中国表示出合作姿态,为改善双边关系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中日对新技术公开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向外部传递中日关系亲近的信息,象征性地达成共识。

  日本媒体还指出,中日关系改善的持续性成为课题。观察在此次中日首脑会谈中达成协议的内容,似乎能看到中国方面为接近日本而选择了议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对话就是典型。意在通过日本感兴趣的领域扩大合作,拉拢日本。对日本来说,没有理由拒绝改善与中国关系。2017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96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9.8%。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只能和具有同盟关系的美国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在经济方面则希望与中国合作。

  中日关系此前曾一直受到中美关系的左右。目前以贸易战为开端的中美抗衡正日趋激化,前景难以预料。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在中长期战略指导下与中国对峙仍不明朗,如果中美突然靠拢,中日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在中美之间,日本的外交能力比以往更加受到考验。

  中日间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日两国政府已经把在第三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定位为经济合作的支柱。日本政府认为如果中日两国企业发挥彼此的优势,可以扩大订单。安倍首相表示将“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定为合作的前提。日本将锁定符合确保财政的健康性和透明性等条件的项目,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在中日两国政府9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关于在第三国开展经济合作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上,日方提出了顾及对方国家的财政健全性和确保透明性等4个条件,即政府推动的案件必须满足(1)顾及对方国家的财政健全性;(2)开放性;(3)透明性;(4)经济合理性这4个条件。

  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第三国市场合作论坛”有约1500名中日企业相关人士出席,包括大型金融机构和商社。以日立制作所会长兼日本最大的经济团体“经团连”会长中西宏明为代表,日本知名企业的高层联袂出席。日企本次以500人的规模参加海外活动实属罕见。中国正在第三国加强影响力,日企也寻求在这些国家争取商机,但向中国靠拢有可能刺激美国,日企也确实存在难以“全身心”推进与中国合作的状况。日立会长中西针对开拓第三国市场强调称,“期待在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领域取得进展,不断打造日中和第三国实现共赢的项目”。

  双方的合作项目中,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领域的项目十分引人注目。松下与百度签署了共同开发新一代车载系统的备忘录,将利用百度的云技术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术,开发通过语音控制的车载音乐和视频系统等。

  三井物产决定与中国能源相关企业GCL集团就共同投资项目推进协商。协商项目包括纯电动汽车、液化天然气、智能城市、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中日企业达成共识的主要项目还有:日立制作所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就在第三国的电力系统项目进行合作,富士胶片与浙江海正制药就抗流感药品的临床开发进行合作,JXTG能源与中国石油化工合作在第三国展开加氢站业务,日本通运与中国外运共同开拓“一带一路”相关物流需求,伊藤忠商事与中国中信集团共同投资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住友商事与北京首创共同在欧洲和东南亚展开水相关业务等。

  此前,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的领域,中日展开竞争,相互争夺项目,日本企业在成本竞争方面遭遇失败的情况突出。

  日经新闻指出,在东盟,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相继启动。城市开发涉及环保技术、住宅、汽车和城市交通等广泛领域,带给日本企业的益处巨大。中日之间将具体达成协议的项目,核心是泰国春武里府的城市开发。日本JFE工程公司等参加的横滨市相关企业团体“YUSA”与中国的建筑企业JSCC将展开合作。还将与泰国最大工业园区开发和运营企业安美德(Amata Corporation)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YUSA提供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环保技术。JSCC在低成本建筑方面具有优势。

  在金融和财产保险领域,着眼于投资的扩大,中日将确定10项以上合作。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将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银团贷款框架。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将以本年度的新增项目为终点终止。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可能成为今后中日合作的样板。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将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就第三国营销合作展开一揽子合作。中国的财产保险企业在海外的营业牌照取得方面落后,日本财产保险企业持有的第三国的牌照很有吸引力。如果使两者的营业牌照相互补充,进驻海外将变得更容易。

  一些国家指责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有可能让对方国背负过剩债务。中国在这方面与日本合作,希望能缓解关系。

  数字里的中日关系40年

  2018年是中国和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日经中文网通过整理和汇总来自《日本经济新闻》、各类民间及政府机构反映中日间人文及经贸交流的“数字”,勾画了两国关系的变化状况,在思考中日关系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1、经济实力

  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日两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地位或者说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两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地位的逆转。

  GDP: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版)的数据,1978年,中国的GDP为3678.7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85元。另一方面,从用于国际比较的名义GDP来看,日本自1968年起一直保持着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地位。根据联合国的数据,1978年日本的名义GDP为1.01万亿美元,而中国仅为0.22万亿美元。

 

  状况的根本性改变发生在2010年。据日本内阁府(GDP的国际比较)公布的数据,2010年日本的名义GDP为5.70万亿美元,而同年的中国名义GDP按美元换算达到6.10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一方面,日本时隔42年从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地位上跌落,退居第3。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随后的几年里也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中国名义GDP达到了10.48万亿美元,扩大至日本(4.85万亿美元)的2倍以上。另外,从同年两国在全球GDP中所占比率来看,中国为13.2%,日本则为6.1%。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算,2018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14.09万亿美元,而日本为5.17万亿美元,中国已达到日本的2.7倍左右。

  人均GDP:从IMF统计的2009年至2016年度的中日美3国人均名义GDP的数据来看,日本在1997年以前甚至超过美国位居世界前列,不过日本在2012年达到4万8633美元以后整体出现了下滑,2017年为3万8449美元,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25位(美国第8)。一方面,中国虽已从1990年时的349美元增长了近24倍,达到8643美元,但比较1990年和2017年人均名义GDP的中日差距(1990年差额为25031美元,2017年差额为29806美元)可以发现,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稍有扩大。一方面,中国2017人均名义GDP在192个国家和地区中也仅排在76位。可见,中国虽然从整体GDP来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按人均来看,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企业实力:除了经济总量,在各个经济或产业领域,中日之间的实力也在发生了巨变。这从中日两国企业的股价总市值变化中可以略见一斑。

  据日经新闻2010年1月的报道,截至2009年底,世界股价总市值排名前50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含香港)达到54家,超过日本的40家,仅次于美国(165家)位居第2。从个别企业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甚至超过美国埃克森美孚和微软等,排名世界第1,在前10位企业中,3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而日本企业排名最高的丰田汽车也仅27位。

  而从截至2018年8月底的较新排名来看,在世界股价总市值10强几乎被美国企业占据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第7)和腾讯(第8)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实力。相比之下,丰田作为排名最高的日本企业也未能挤进前20。

  2、科研力量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上也出现了实力的差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8年3月21日公布的2017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显示,中国超过日本,首次升至全球第2。中国的专利申请数从2003年起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13%,达48882件。日本也增长了7%,增至48208件,不过还是被中国夺走了自2003年起一直占据的第2的位置。首位的美国申请数达到56624件。从企业来看,通信设备厂商华为技术等中国企业继上年之后,再次包揽第1和第2位。日本企业方面,三菱电机排名最高,位居第4,索尼排在第9位。

  大学的实力方面,从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9月26日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来看,亚洲的大学中,清华大学排名最高,居第22位,北京大学为31位。日本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是东京大学,但仅第42位,京都大学仅第65位。

  另外,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及学术政策研究所2017年8月发布的一份国内外研究动向的分析报告,在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受关注论文所占份额方面,中国从10年前的第6位跃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份额达到15.4%。一方面,日本从10年前的第4位降至第9,份额也降至3.1%。该报告还统计了各国发表的论文总数,日本排在美国、中国、德国之后位居第4。报告指出,在研发投入方面,日本2015年为18.9万亿日元,排在美国的51.2万亿日元、中国的41.9万亿日元之后。研究人员数量也是排在美中之后。

  3、经贸往来

  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1978年也是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年。在之后的40年里,中日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被推进和发展,诸多日本企业进驻中国,而近年来,逐渐增强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日本市场。

  双边贸易:首先从中日双边贸易额来看,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1978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79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1年达到了峰值的3461.41亿美元,在33年间增至约68倍。此后中日贸易额逐年下滑,2017年时隔6年同比增长,达到2972.81亿美元。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对2017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从日本对世界各国的贸易来看,中国自2007年以后连续11年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也自2002年以后连续16年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对象国。另外,据日经新闻2018年4月的报道,日本2017年的对华出口额创出历史新高,同时时隔6年超过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可见,作为日本的出口对象国,中国的存在感也在增强。

  日本对华投资:再观察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据中国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2017年版)的数据,1987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额为2.2亿美元,占外资整体对华实际投资额的9.5%。25年后的201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增长至历史最高的73.5亿美元。从截至2016年的数据来看,这一投资额之后连续4年减少,2016年减至约31亿美元,仅为最高时的约42%左右。日本对华投资占外资整体的比重也降低至2.32%。

  另一方面,据日经新闻的报道,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网点数2015年下半年达到33390个(日本外务省数据),恢复至与2011年的33420个几乎相同的水平。进入2016年后,网点数继续增加。

  4、民间交流

  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人员往来和民间层面的交流。这也反映在很多具体数据上。

  在对方国长期居住或加入国籍人数:据日本法务省的《在留外国人统计》和外务省《海外在留邦人调查统计》,在日中国人人数在1988年仅为12969人,2017年达到了73.89万人。相反,日本人在华人数1994年为13675人,2012年增至最多的150399人。之后逐渐减少,截至2017年已减少至124162人。虽然呈减少趋势,但从在海外长期居住的日本人的整体情况来看,日本人在华人数仍位居第2,仅次于在美国的日本人(2017年为426206人)。

  另外,据日本法务省的《归化许可申请者数的推移》,1978年时,在日本申请加入日本国籍并获得批准的中国人为1620人,2009年达到最多的5392人。之后整体出现减少,2017年为3088人。从10年的平均数据来看,1984年到1993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为1431人,而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里平均每年为4081人。

  中日间国际婚姻: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调查》有一项对在日本结婚的夫妇中,某一方的国籍为外国人的国际婚姻状况的调查。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丈夫为日本人,妻子为中国籍的国际婚姻为5730件,妻子为日本人,丈夫为中国籍的为748件。也就是说,2015年在日本登记的中日国际婚姻的件数总计达到6478件。与20年前的1995年的数据(总计为5943件)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赴对方国留学:再观察中日两国赴对方国留学的人数变化。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截至1998年5月的统计,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为22810人。到了2017年5月(2003年以后数据来自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已增加到107260人,9年里增至4倍以上。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在日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的占比也高居首位。

  日本人赴中国留学方面,日本文部科学省以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为基础汇总的“日本人赴海外留学状况”显示,2015年,在中国的大学就读的日本留学生达到14085人,仅次于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日本留学生(19060人)。

  赴对方国旅游:自2009年日本正式对中国解禁个人旅游签证后,以跟团和自由行的方式到访日本的中国大陆游客不断增加,2017年增至735.6万人,在访日外国人中占据第一。不仅是人数,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17年访日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占外国人整体消费的近4成,人均消费也达到2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无论是整体还是人均都在外国游客中居首。

 

 

  另一方面,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的统计,2012-2016年到访中国大陆的日本人人数在2012年为351.8万人,2013年大幅下滑了18.2%,减少至287.8万人,2016年进一步减少至258.7万人。

  据日本经济新闻2016年的报道,2015年访华的日本游客约为250万人,较2010年减少了100万人以上,且连续5年呈减少趋势。相反,访日的中国人却出现大增。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人数反超了访华的日本游客人数。

(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8年第73期(总第1870期)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