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深圳GDP超过香港

2018-03-0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8年第15期(总第1812期)    2018年3月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改革开放,深圳GDP超过香港 印度重获“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称号 美联储新主席承诺继续加息 世行新经济指标:揭示各国人均财富的变化 日本医院病床数过剩也烦恼 中国须向骆驼经济转型

经济热点

  改革开放40年,深圳GDP超过香港

  [摘要:1997年,香港的GDP占中国整体的18%,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占比下滑至2%左右。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香港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GDP首超香港。]

  据《日报经济新闻》报道,2月28日,香港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66万亿港币,首次低于与之毗邻的广东省深圳市的GDP(2.24万亿元)。香港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3.8%,高于2016年的2.1%,不过大幅低于深圳8.8%的增长率。在中国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之际出现的逆转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

  1978年12月,在时任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主导下,中国共产党决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中国政府将当时还是个小渔村的深圳划为经济特区,希望以在英国统治之下的香港为窗口,积极吸引外资。

  海外的制造业为了避税,使用香港法人向深圳法人提供原材料,委托深圳法人进行加工的“来料加工”模式,将深圳作为出口基地。作为“世界工厂”迅速成长壮大的深圳吸引了来自中国各地的劳动者,人口从1980年的33万增至2017年的1252万,猛增至约40倍。

  腾讯控股、华为技术和大疆创新等中国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也在深圳诞生。据深圳市统计局分析,IT和互联网相关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41%。

  在回归的1997年,香港的GDP占中国整体的18%,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占比下滑至2%左右,被上海和北京超越。

  作为中国企业上市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仍具有很强的存在感,不过,香港的产业结构偏重于金融和房地产,在初创企业培育方面落后于深圳。在人均GDP方面,香港约为490万日元,仍高于深圳的约300万日元,但是双方的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强化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经济协作的“粤港澳大湾区”构想。香港政府计划在与深圳的毗邻区建设高科技工业园,吸引中国的IT企业。

  2月28日,香港政府财政司长陈茂波在发表财政演讲时表示,“大湾区既有汇聚多家龙头创科企业的深圳,亦有多个正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城市,在创科产业上与香港互助互补,可以成就一个人才、科研机构与企业汇聚的国际创科中心”。

  对于这样的结果,香港舆论似乎早有预期。据《环球日报》报道,之前一般预测,深圳GDP将在2018年超过香港。2017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港区人大代表小组会议讨论。港区人大代表谭惠珠会后援引张德江的话称,深圳30年前仍是小渔村,当时香港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现在深圳两年内有机会超越香港,因此香港要抓紧机遇,不可泛政治化。2017年9月,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援引专家的话预测称,位于香港中环以北约30公里的深圳的GDP到2018年将猛增至3500亿美元,并将首次超过香港的3450亿美元。香港正处于目睹自己的经济规模被昔日渔村超越的边缘——内地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供应在很久以前就为这样的角色逆转做好了准备。文章认为,深圳已经在内地升级价值链的努力中有了出众表现,其产品已不再局限于塑料玩具类的廉价制造业产品和T恤衫之类的简单纺织品。这座城市现在已经是信息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包括腾讯、中兴和华为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于此——这种飞跃是香港难以企及的。

  一些香港舆论心里不是滋味。香港《经济日报》在谈到GDP可能被深圳超过时称,如果以衡量地区实际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做对比,香港仍远远抛离深圳。多项国际权威评选也反映,香港在金融、商贸领域的竞争力仍未削弱,已连续第23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领先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幅度进一步拉大。香港东方日报网称,“GDP超过香港真的这么重要吗?”GDP数字大过香港,并不意味深圳市民的生活质量好过香港。文章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城市,成绩斐然,确实值得自豪。但是经济数据不代表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法治、公平、福利、医疗和环境等。

  多数媒体则产生紧迫感。有分析称,深圳无论人口数量还是地域面积都比香港大,GDP超过香港并不奇怪;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好转,未来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仅深圳,内地其他城市也可能赶超香港。香港《文汇报》18日发表社评称,深圳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河之隔的香港却不温不火,难免令不少港人感到失望和失落。深圳GDP超过香港带出两点重要启示:一是要摒弃政争、避免内耗,以高度专注姿态将力量集中到经济社会发展事务上;二是不能固步自封,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拥抱新时代。文章说,香港必须急起直追,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印度重获“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称号

  去年末季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2%,超过同期中国经济增速。此前印度经济增长受到废钞令和销售税改革的负面影响。

  印度重获“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称号,此前数据证实,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个月内,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以上,再次跑赢中国。

  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末季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2%,延续从2017年年中大幅放缓的反弹。同期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8%。

  这些数据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是一个助力,他在明年大选之前由于经济放缓而受到压力。在经历了难熬的一周——其间他的政府受到指责,被指未能防止国有的旁遮普国家银行(Punjab National Bank)遭遇18亿美元欺诈——之后,这个消息也让莫迪政府欣慰地松了口气。

  被视为与莫迪关系密切的铁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对昨日的数据表示欢迎。他在Twitter上写道:“印度的GDP增长势头保持强劲且可持续——在2017-18财年的第三季度跃升至7.2%,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

  印度前首席统计师普罗纳布·森(Pronab Sen)形容这些数字“非常强劲——比预期强劲得多”。

  莫迪于2014年上台执政,承诺推行经济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每年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仅略低于印度每年需要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1300万年轻人提供的就业岗位。

  但在他于2016年突然决定废止印度的大部分纸币、随后又搞砸了对复杂的销售税制度的改革后,他的政绩受到抨击。

这两个举措带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印度经济去年骤然放缓,增速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9.1%降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5.7%。

  上月,印度财长阿伦·亚特力(Arun Jaitley)试图缓解经济放缓的一部分影响。他宣布一项预算,其中包括调高面向农户的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为1亿贫困家庭提供免费医保。

  经济放缓在去年第三季度发生逆转,昨日数据显示接下来那个季度的经济形势继续好转。

  最近一个季度的数据尤其受到建筑业复苏的推动,该行业扩张6.8%。此前这是遭受“废钞令”最沉重打击的行业之一,因为以往印度有很多房地产交易以现金支付,作为一种避税手段。与此同时制造业增长8.1%,而印度重要的农业部门增长4.1%。

  当日早些时候,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表示,预计2018年印度经济将增长7.6%。

  该机构称:“有迹象显示,印度经济正开始从一段疲弱增长期复苏,这段疲弱时期可归因于2016年废钞举措的负面影响,以及与去年出台商品和服务税有关的扰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8年印度经济将增长7.4%,2019年将增长7.8%。

(FT中文网,2018.3.1)

  美联储新主席承诺继续加息

  鲍威尔首次对国会作证,对美国经济前景做出乐观评估,令人猜测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4次,而非此前预测的3次。

  美联储(Fed)新主席杰伊·鲍威尔(Jay Powell)在第一次对国会作证期间对美国经济前景做出明显乐观的评估,令人猜测,随着经济加速,他可能会加快提升利率的步伐。

  鲍威尔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表示,今年以来美国经济表现比他在去年12月的预期更为强劲,他承诺要继续逐步提高利率,防止“经济过热”。

  鲍威尔表示,今年3月他和同事们制定利率预测时,将考虑到比预期更强劲的数据,此言促使美元升值,一些分析师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有更高的几率在2018年加息四次。

  “自去年12月以来,我个人对经济的预期有所增强,”鲍威尔在听证会上说。“在衡量未来几年货币政策的适当路径时,FOMC将继续在避免经济过热和使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持续达到2%之间取得平衡。”

  鲍威尔的乐观情绪推高了美元对其它10国集团(G10)货币的汇率,而美国国债有所下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升至2.9%上方。标准普尔500(S&P 500)指数收盘下跌1.27%,同时市场隐含的加息几率表明:投资者认为今年加息4次的可能性从10%升至30%。

  另外,周二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明,对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的乐观态度将人们的情绪推至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以每年3%的年率增长,最近几个月,美国国会批准了减税和更高的联邦支出,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额外刺激。

  这为美联储新主席带来微妙的平衡要求:他要试图防止失业率处于21世纪初以来最低水平的美国经济过热,即便通胀率仍在低于美联储目标水平的区间徘徊。

  人们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3月份再次加息,此前在1月底鲍威尔的前任耶伦主持的最后一次会议上,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去年12月,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三次上调短期利率,同时将继续缩减美国央行数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一些分析师认为,随着失业率继续下降及通胀率回升至2%,美联储越来越有可能在今年加息4次。

  另据美国商务部2月28日公布,经季节性因素和通胀调整后,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2.5%,较初步预期略为疲弱,而且增速可能在2018年初放缓。与上年同期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GDP增长2.5%,大幅高于2016年第四季度的1.8%增幅。数据还显示,占美国经济产出逾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出在第四季度增长3.8%,企业投资第四季度增长6.6%。

  而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房价在2017年底继续迅速上涨,但初步迹象表明,远超薪资和通胀增长率的房价涨速可能会在今年开始放缓。

  S&P CoreLogic Case-Shiller全国房价指数在2017年12月上涨6.3%,超越11月的同比上涨6.1%。 10大城市房价指数去年12月同比上涨6%,与11月持平。20大城市房价指数上涨6.3%,略低于11月的上涨6.4%。

  2017年房价较2016年加速上涨,2016年的房价涨幅大多是在5%左右。尽管如此,预售屋和成屋销量已于近几个月有所放缓,可能最终会迫使卖家降价,尤其是在利率也开始上升之际。

(综合信息)

  世行新经济指标:揭示各国人均财富的变化

  世界银行通过追踪1995年至2014年间141个国家四类资本的变化,力求提供比GDP数据更全面反映经济进步状况的指标。

  根据迄今最全面的尝试编制国家财富“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在1995年至2014年的20年里,20多个国家的人均财富出现了下降。

  世界银行的这项研究力求提供比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更能全面反映经济进步状况的指标。它追踪了1995年至2014年间141个国家四种不同类型的资本:生产资本(如道路,机械和建筑物);人力资本(基于对劳动力未来收入的现值的估计);金融资本(海外净资产);以及自然资本(主要是地下能源资源、矿产、森林和农地)。

  使用这种方法衡量,在这20年内,受中国和印度资本形成的推动,亚洲人均财富大幅增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唯一倒退的地区,人均财富略有下降,这主要是该地区许多国家持续高出生率抵消了名义财富增长的结果。

  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治学院(University of Oxford’s 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经济与公共政策教授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表示,与更为正面的GDP数据相比,这些数据表明,最贫穷的非洲国家正逐渐与世界其他地区“断开”。

  世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林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世行的新方法为GDP反映的经济状况提供了补充,GDP显示一段时期内收入和生产的流动,但没有提供关于人力、物力、自然和金融资产的信息,这些资本支撑了收入的增长。

  世行补充称,财富数据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指标,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依赖“向后看的”GDP指标。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更好地理解是什么让国家财富可持续发展的。”她认为孟加拉国、卢旺达和越南属于做了正确投资的国家。她补充说:“显而易见,当各国善用自然资本,主要投资于人民,那么各国人均财富就会跃升。”但她说,如果一个国家将来自自然资源的收入挥霍在消费上,即使GDP增长看起来健康,人均财富也可能会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出生率较高的国家随着人口增速超过财富增速而日渐落后。格奥尔基耶娃说,冲突无疑也是摧毁财富、特别是生产资本的一个因素。

  科利尔表示,尼日利亚的GDP在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之前蒸蒸日上,但由于历届政府都未能使用石油收入来改善基础设施,因此该国人均财富出现下降。他补充称,财富数据如果早些公布,就可能“揭发失败的政策”。

  津巴布韦的财富也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与国内失业率较高以及数百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口移民到南非和其他地区相关的人力资本下降。在欧洲,希腊的人均财富下降,因为其净财务状况恶化,而失业率上升削弱了工人一生的收入潜力。

  世行表示,随着国家的发展,它们将自然资本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本——道路、工厂、医院、学校和大学——因此自然资本在财富总量中的份额随着其他形式资本的重要性上升而下降。

  在高收入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自然资本仅占总体财富的3%,而人力和生产资本则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报告指出,在贫穷国家,自然资本占到财富的47%。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格伦-玛丽·兰杰(Glenn-Marie Lange)将国家的财富账户比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她表示,到目前为止,依赖GDP数据的政府不得不完全依靠相当于损益表的东西来确定政策重点。

(FT中文网,2018.3.1)

  日本医院病床数过剩也烦恼

  日本经济新闻首次对显示日本各都道府县未来医疗前景的“地区医疗构想”报告中写明的2025年所需病床数和截至2016年7月的实际病床数进行了汇总。虽然此前就有声音指出日本医院的病床过剩,不过通过统计具体数字将有助于深化讨论。

  “地区医疗构想”是着眼日本团块世代(战后1947-1949第一波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步入75岁以上高龄的2025年构建医疗体制的材料。必要病床数是基于人口推算数据和各年龄段人群的住院率等因素推算而得。

  医院病床过剩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富山县,实际病床数比2025年需要病床数多出约29%。其次为熊本县和山口县,多出28%左右。在需要削减20%以上病床的13个县中,九州占5个县,西日本地区的病床过剩情况突出。简单计算,日本所有的医院2016年共有125万张病床,比2025年所需的119万张多出约5%。最近几年来病床过剩的情况整体出现扩大。

  病床数过剩的地区,曾经为了振兴产业而推进医院建设。这些地区需要采取措施,让无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转为在家治疗,并减少医疗机构和病床。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强化知事的权限,以化解病床供给过剩的情况,让各地易于自主对病床数进行管理。不过削减病床数预计将遭到医疗业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同时目前缺乏解决全国性病床过剩问题的根本性举措。

  占国民医疗费(42万亿日元)4成的住院医疗费是日本医疗财政的关键所在。由于按照规定接受诊疗的话,费用由国家承担,所以相比普通行业,即使医院过度扩大规模,也不容易经营不下去。如果国家不加以指导,很容易诞生超出实际需求的医院与病床数。如果病床数陷入过剩,医院为了降低病床空置率,可能会让无需住院的患者入院治疗。

  日本医疗制度的过剩现象突出。每千人口的病床数约为13张,大幅高于美国和英国的不到3张以及法国和德国的6-8张。平均住院天数约为30天,远远高于欧美各国的10天以下。

  从日本提出的地区医疗构想来看,根据患者的状态将病床划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和“慢性期”4种。此次统计发现,过剩情况尤其突出的是面向重症患者的急性期病床。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床占病床总数的60%,然而到2025年,这一比例只需达到45%即可。除了这些病床过剩的地区,也有地区存在病床短缺,例如包括千叶在内的东京圈、爱知县和京都等地,因此,日本需要纵观全国合理分配病床数。

(日经中文网,2018.3.1)

中国经济

  中国须向骆驼经济转型

  英国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副研究员查尔斯·帕顿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认为,水危机迫在眉睫,中国需出台比现有措施更有效的政策促成“骆驼经济”的实现,但这样的政策将面临极大阻力。

  文章写道,除了黑天鹅、灰犀牛、白象和成为反腐斗争目标的“老虎和苍蝇”,关注中国的评论员和经济学家们需要给他们所钟爱的动物寓言集加入一个新品种:欢迎来到“骆驼经济”(Camel Economy),它必须迅速适应水资源短缺。危机迫在眉睫,可能产生比人口结构变化、债务问题和去杠杆严重得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

  那么,为什么缺水不是中国经济前景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为什么缺水不被认为是对经济增长、进而对中国实力的一个制约因素?毕竟,在2005年,当时的中国水利部部长曾宣称,中国需要“要么为每一滴水而战,要么灭亡,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挑战”,而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曾表示,缺水威胁“中华民族生存”。

  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遗憾的是,确实如此。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短缺和严重短缺的警戒线分别是:人均1700立方米/年、1000立方米/年和500立方米/年,涵盖从核电站到刷牙的所有用水量。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0立方米/年,但80%的水资源都在南方。在北部,有8个省份水资源严重短缺,还有4个省份水资源短缺。这些省份占到全国农业产出的38%、发电量的50%、工业产出的46%和人口总量的41%。

  下面还有一些需要经济学家考虑的可怕的统计数据。京津冀地区1.12亿人口的水资源量,仅为严重短缺警戒线水平的一半。过去25年里,中国有2.8万条河流消失了。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高达1至3米。后果之一是:北京局部地区地面每年沉降11厘米。为无数人供水的黄河,如今流量只有1940年代时的十分之一;黄河经常断流。污染进一步减少了水供应:2017年,中国有8.8%的水资源甚至不适合农业或工业用途。

  缺水的后果对人有切实影响。在甘肃临洮,高楼层的居民必须自己打水带回家。在山西省(全省人口3500万)省会太原,拥有2500年历史的著名食醋产业正面临威胁。去年,在太原主要的国际酒店,客人们被告知洗漱用水每天仅供应1小时。郑州市到2020年增加300万至400万人口的计划可能是实现不了的:水资源只够供应7个新的水处理厂中的1个。

  挑战是巨大的:中国的“五年规划”意味着在人均用水量减半的同时,中国GDP要较2010年翻一番。

  “别担心,”经济学家们说,“中国有南水北调工程(SNWTP)。他们可以让水流改道。或者淡化海水。”可惜的是,数量还是不够。即使南水北调的全部水量都流入京津冀地区,该地区的人口仍将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窘境。但调来的水量还必须供应其他三个省份。从西藏或俄罗斯调水属于异想天开。淡化海水很愚蠢:耗电量大,而发电(仍主要靠煤炭)又会消耗大量的水。

  中国政府向骆驼经济转型的速度太慢了。它有计划,出台了对官员的激励措施;它投资于回收处理、灌溉、污染治理、抗旱作物;它在高压输电(从中国西部获得水能、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不够用,可能也来不及。如下这些最有效的措施在政治上面临最大阻力:提高约为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中国水价,确保更好的治理(太多部委参与决策,既得利益者从中干预),放弃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淘汰耗电大的产业(钢和铝)。这些都太难了,不如拖一天算一天。

  然而,骆驼经济正是中国表示希望拥有的:基于高科技制造和服务、向消费倾斜的再平衡(当前的水资源定价和补贴有利于企业、而非消费者)、高效的农业部门(这非常重要,因为农业目前消耗了62%的水资源)。

  这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投资于研发节水技术的公司或与之合作;更广泛的科技合作;把耗水多的行业迁至国外。不那么正面的影响是,未能实现骆驼经济将极大地影响世界贸易、投资和就业;在最坏的情况下,合法和非法移民水平可能上升,围绕跨国水源的紧张局势也会加剧。

  或许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全球抱负,这些抱负需要强大而可持续的经济来支撑。经济学家可能会问自己,水资源短缺是否将会令这些抱负破灭。

(FT中文网,2018.3.2)

 

 

 

  (编译、整理:李彦松、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8年第15期(总第1812期)          2018年3月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