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经济的重点任务

2017-12-2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7年第91期(总第1796期)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分析

  2018年中国经济的重点任务

  [导读: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8-20日召开。在对会议精神的解读中,我们注意到,“提质增效”、“精准施策”、“细化任务”、“优化结构”、“长效机制”等词汇是分析中最多使用到的,这也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作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提质增效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20日召开,会议指出,2018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据路透沈燕分析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来看,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型改革,致力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排在今后三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其中防控金融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会议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这也延续了上年的政策基调,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对于涉及民生,环保、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也做了具体部署。

  会议还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较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表述,今年的重点更侧重于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旨为打造中国经济从大国到强国的升级版创造条件。

  而在回顾十八大以来的成绩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表述,也显示决策层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刻保持着警醒的认识。

  近日,美智库外交关系学会(CFR)曾发文称,中国的强国之路须应对挑战,妥善处理以下可能的四个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这四个陷阱中前两个决定中国国内转型。文章称,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需在2020-2035年间保持不低于5%的年增长率。同时,考虑到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政府还在积极推进其他目标共同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减少贫困。

  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提质增效是关键

  沈燕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跃居全球前列,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体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区域经济的不平衡,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潜藏的金融风险以及老龄化社会加快到来使得社保可持续性的现实难题,均促使中国必须加快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步伐。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3.7万亿元,短期内不存在支付上的资金缺口。但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不容小觑。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人口老龄化处于不断加速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提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经济全面开放,民生问题精准施策

  会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现青山绿水的环保目标仍然是中国明年工作的重点。会议提出,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中国经济在总体平稳下的积极变化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12月21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必然趋势;经过这几年调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化较好,今年全年可以说会首次迎来年度增速的提升。

  盛来运认为,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预期,有利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要尽可能地淡化GDP的增长。他强调,多年以来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要加大结构性改革,要去除过剩产能,要加大经济的再平衡的力度,使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增长,要转向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保持高速增长,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我觉得中国的经济还是控制的非常不错的,”盛来运称,“新旧动能转化比较好,前三季度增长6.9%,今年全年还没有出来,但是应该说可以说会首次迎来年度增速的提升。”

  他表示,要更加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随着生活消费升级,对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盛来运指出,如果要站在老常态、用老的思维、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经济,那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增速在下滑,传统的产业在分化,传统的动能在削减,可能就乐观不起来,但是如果站在新当代视角、站在新时代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再看待中国经济,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占据半壁江山,新兴产业,包括一些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普遍高于工业增速4到6个百分点;过去四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是1300万,调查失业率最近几个月连续在5%以下。“说明中国经济在增速换挡,在总体运行平稳的情况下内在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积极变化。”

  另据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20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测,中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左右,比2016年增加0.1个百分点,实现年初的增长目标,继续保持在中高速适当的增长区间;预计2018年增速保持在6.7%,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不会发生硬着陆。

  蓝皮书并预计,中国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9.2万亿元人民币,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2.4%,整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小幅下滑;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0.3万亿元,名义增长10.1%,实际增长8.7%,下降幅度逐渐收窄。

  对外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预计将有进一步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竞争力在迅速提高,未来出口高附加价值产品会越来越多。加之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也将保持较好势头,2018年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大型装备制造、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多项领域或将取得更多成功,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更快增长。

  蓝皮书对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总结概括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贡献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投资结构分化;消费平稳增长,需求结构不断改善;进出口增速明显回升,贸易顺差基本稳定;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物价基本稳定等特点。2018年,经济增长存在许多积极因素,包括自贸区、外商投资新模式等新一轮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外部需求,消费者预期稳定,消费新业态高速发展等因素。

  明年三大攻坚战 供给制约仍大于需求制约

  中金固收宏观部最近发表报告指出,明年三大攻坚战,供给制约仍大于需求制约。2018年,伴随主要矛盾的变化,弱化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的根本要求。

  1、2018年:伴随主要矛盾的变化,弱化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的根本要求

  中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逐步淡化对经济增长的追求,意味着政府已经不再简单追求经济增长,重心从稳增长更多转向对质量的追求以及结构的调整,且政绩观这一改变,或对未来地方政府盲目冲刺的行为有所改观,也是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体现。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仍没变,但更加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2018年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这些领域仍将有重要推进。

  2、细化三大攻坚任务的具体措施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8年要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紮实进展。政策重心从去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到“打好三大攻坚战”,且表示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进一步细化指出:

  (1)会议指出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在于防控金融风险,而且是要3年的时间,表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金融行业GDP占比和贡献持续上升的环境下,金融行业也进入了去杠杆和去产能阶段。“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意指金融要在合理有度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形成房地产泡沫,且减少金融套利和金融空转,避免金融体系内部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来看,金融风险的整治重点集中在银行体系,包括银行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的调控更是重中之重,未来监管的思路是要引导银行不忘初心,回归传统,集中精力做好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此外,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隐患也是未来的治理重点。

  (2)会议指出瞄准特定群众,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十九大“真脱贫,脱真贫”的要义符合,现在的扶贫政策更多地转向“生产性支出”,为困难群众建立自给能力(如“光伏贷款”等),之后的扶贫政策可能更多地与产业结合,和“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政策结合,提高扶贫政策作用的“持续性”。同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也有提高科学规划水平,避免政策滥用,大水漫灌的政策意图。但政府也要防范地方打着“扶贫”旗号来规避各种金融政策约束。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可见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及执行仍为较为严格。严格的环保限产政策今年确实对环境治理起到了较好效果,北京的雾霾天气明显减少。预计环保政策将继续贯彻执行,继续抑制工业品产能和产量的释放,这会使得工业品价格维持在高位。今年不少上中游原材料价格累计涨幅较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的情况下,部分行业的资本开支意愿较强。从会议表述来看,明年对于产能建设的抑制力量不会减弱,但相应的环保设备,项目投入会有所增长,对于制造业投资可能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

  3、财政政策:积极政策取向不变,优化支出结构,强调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而非国有企业

  中金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但强调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总体思路是在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和财政支出总规模受限的背景下,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保证对重点项目的支持,重点项目即是与三大攻坚战中后两个方向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不过分强调地方债务的问题,也是要为融资留出空间。预计2018年赤字率可能持平于3%,但同时会增加专项地方债额度(专项地方债主要是用于各种项目支出,不算入赤字规模),使得明年整体地方债的供给量不明显少于今年,可能仍对债券市场有一定压力。另一方面,政策强调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也与当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品领域,达到即增加公共品供给,又不增加政府债务的政策意图。

  强调国有资本而非国有企业做优做大,意味着盈利性经济性可能成为评判国有资本经营质量的重点,国有资本/企业可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虽然没有和去年一样强调“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但政策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4、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流动性或仍偏紧,确保融资需求的合理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相比之下,2017年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从历史上来看,当货币政策提到“闸门”或者“流动性闸门”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处于收紧的基调上,比如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都提到了“闸门”。本次“闸门”的说法从“调节好”转向“管住”,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难有放松的空间;相应的,在货币政策偏紧、基础货币投放有限、而严监管下货币乘数或下降的背景下,对应整体的流动性或仍然偏紧,对债市仍属于不利。未来债市的转机在于融资需求的更明显回落。但目前房地产绝对和相对库存都处于历史最低位的情况下,房地产销量需要放缓更长时间才会传导到开放商的投资和融资意愿放缓,因此仍需要等待。

  不过,会议也提到保持信贷、社融的合理增长空间,避免由于严监管而导致的融资下行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但银行回归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情况下,核心的制约仍在于偏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偏低的超储率,制约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预计明年信贷和社融增速仍会出现一定的幅度的回落,只是回落未必很剧烈。

  央行前期也指出未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在双支柱下,以去杠杆和防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偏紧的货币政策虽然仍不变,但在经济增长和通胀都不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也不会出现更进一步的收紧,即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依然偏弱。

  5、房地产调控延续,着眼于长效机制以及租赁市场的发展

  2016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房地产后续政策主线的刻画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2017年,本次会议仍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梳理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态度:2015年年末对房地产的基调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到“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对应2016年,仍在出台去库存、放开限购限贷的政策。不过,进入2016年,提出“建立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对应2017年,一方面,严控消费贷等无序流入房地产市场,房贷政策明显收紧;另一方面,增加土地供给,尤其是提出加大保障房供给、租售同权。2017年年末,提出要“完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效机制”——预计2018年,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区域的差别化调控进一步明显,且租赁住房市场或迎来快速发展。不过本次会议仍强调“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做好风险防范,预计房地产相关的信贷环境仍偏紧,避免资产泡沫风险。对应到基本面来看,虽然信贷环境收紧下,未来商品房销售或放缓;但低库存以及保障房、租赁房,或带动商品房开发投资仍相对偏强。

  中国谨慎避开“福利赶超”模式

  上海证券首席分析师胡月晓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谨慎处理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关系,力求避开“福利赶超”的发展模式。

  1. 由高速增长到福利赶超

  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谨慎处理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关系,力求避开“福利赶超”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通常都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同时,经济起步阶段的社会贫富差距,通常不会太大,社会基尼系数比较合理。政府和民众比较容易为“勒紧裤腰带”达成共识——双方都意识到,为了美好明天,牺牲当前消费是值得的。当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财富有相当积累时,社会的贫富差距通常会扩大;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过渡期间,通常会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增多等诸多社会发展的民生问题。“保民生”为成为彼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甚至左右政策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已到一定高度,经济积累已到相当水平,政府亦有能力、有意愿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民选体制国家,政党为拉选票,此时往往会倾向于增加民生支出,建设超前的福利社会体系,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福利赶超”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福利赶超”的结果,必然是政府债台高筑;政府债务持续积累,必然带来通胀压力和宏观风险的双重上升,经济发展和宏调政策的回旋余地变小。此时如果政策应对不当,比如麦金农所说的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不对,过度、过早地开放了资本项目,那么经济发展就很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几乎每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停滞之前,都经历过民众普受益的“福利赶超”阶段。

  2. 如何避开“福利赶超”

  首先,要确保民生水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作为“惠民生”的具体内容,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对于前段时间一直倡导并作为“十八大”以来重要成就之一的“扶贫”,要求在现有标准下脱贫,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这意味着,“惠民生”并不是“高福利”。以问题导向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为。

  其次,民生发展着重供给方式变革,而非供给水准提高。民生问题,尽管也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但究其内容看,民生领域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是当前的主要发力点。相对于提高既有保障水平而言,解决保障不到位的“精准施策”更是短期重点。

  第三,坚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民生改善,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2017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改革仍然位于明年8项重点工作的首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4年末提出以来,迄今已开展3年有余,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仍将长期延续。

  3. 政策如何护航经济稳中求进?

  胡月晓认为,经济稳中求进,就是要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这自然对政策的平稳性和延续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可以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6.5-7.0,仍将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稳”,是指增长速度的平稳,即经济增长在6.5-7.0间运行;“经济进”是指增长质量提高(达到政策宣称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宏观风险下降(即实现政策宣称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政策上就要稳中求变。按照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政策上的“稳”,是指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不变——积极财政+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上的“变”,是指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变,有“保”(加大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压”(压缩一般性支出),而货币政策上的“变”,主要是指金融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减少资金“空转”。从既有实践看,中国政府宏调政策“稳”的决心很大,即使资本市场股债双双低迷,偏紧货币政策仍得以坚持;对于政策的“变”,市场却还没看到有大的动静!

  积极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风险间的平衡,稳健货币和金融风险间的平衡,决定了财政上的“积极”和货币上的“稳健”,实际上都是高度受限的,都只能是昨日的“延续”。以稳货币为例,预期,M2增长8-10,将会是2018年合意的货币增速区间!

  背景资料:2005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将总结当年的经济形势,确定并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和重点。

  以下为自路透整理的2005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和相关内容:

  2016年

  召开时间:12月14-16日

  政策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2017年经济目标:GDP增长6.5%左右,CPI涨幅3%左右

  实际:--

  2015年

  召开时间:12月18-21日

  政策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主要内容: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消化房地产库存稳定市场,鼓励地产商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财务成本,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2016年经济目标:GDP增长6.5-7%,CPI涨幅3%左右

  实际:GDP增长6.7%;CPI增长2.0%

  2014年

  召开时间:12月9日-11日

  政策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2014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年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放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等九大领域改革。

  2015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左右,CPI涨幅3%

  实际:GDP增长6.9%;CPI增长1.4%

  2013年

  召开时间:12月10日-13日

  政策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2014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

  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2014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际:GDP增长7.3%;CPI增长2.0%

  2012年

  召开时间:12月15日-16日

  政策基调: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政策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作用。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降低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成本,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2013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际:GDP增长7.8%;CPI增长2.6%

  2011年

  召开时间:12月12日-14日

  政策基调: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2012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5%;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实际:GDP增长7.9%;CPI增长2.6%

  2010年

  召开时间:12月10日-12日

  政策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2011-2015年)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2011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

  实际:GDP增长9.5%;CPI增长5.4%

  2009年

  召开时间:12月5日-7日

  政策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0.6%;CPI增长3.3%

  2008年

  召开时间:12月8日-10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9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

  实际:GDP增长9.4%;CPI增长-0.7%。

  2007年

  召开时间:12月3日-5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2008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8%。

  实际:GDP增长9.7%;CPI增长5.9%。

  2006年

  召开时间:12月5日-7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007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4.2%;CPI增长4.8%。

  2005年

  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

  政策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关键是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06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2.7%;CPI增长1.5%。

 

  (整理、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7年第91期(总第1796期)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