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五大教训

2011-11-04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84期(总第1206期)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中国货币政策放松了?    欧债危机处理更趋务实    G20五大教训    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    中国拒绝人民币升值要求    全球繁荣指数中国经济表现排名优异

                                        经济热点
中国货币政策放松了?
        中国货币政策出现放松迹象  
    英国《金融时报》11月3日报道  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已大幅下滑。目前有迹象表明,为维持增长,政府正开始稍稍放松偏紧的货币政策。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讲话表示将对政策进行“微调”,许多分析师认为这预示着过去一年为抑制通胀而收紧的货币政策,将会转向适度放松。
    11月2日,衡量中国银行间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7天回购利率下跌了近70个基点,为3周来最大跌幅,表明政府在兑现承诺。与此相呼应,一年期利率互换(IRS)跌至3.37%,为6个月最低水平。
    分析师预期政策放松将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二是非正式指导各银行增加放贷。这两方面都已出现放松迹象。本周到期央票约为 107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央行迄今只宣布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央票,说明该机构将向金融体系注入很大规模的净流动性。与此同时,官方《中国证券报》11 月2日在一份报道中称,在中央政府呼吁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后,这些银行在10月底加大了放贷力度。
    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沈建光在一份研究简报中指出,“我们相信政策放松会比预期来得更快。”他表示,尽管降息的可能性被认为较小,但中国最早可能在12月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困难重重,但中国的增长仍相当强劲——第三季度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1%。
    分析师预计,随着出口企业遭遇困难,而从房地产开发商到钢铁企业的国内公司受困于偏紧的货币环境,今年剩余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上海股市自温家宝提到有必要“适时适度对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后开始攀升,在过去一周上涨了8.5%。上海股市经常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策信号(而不是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驱动。
    在更果断地放松货币政策之前,中国政府将希望确信:居高不下的通胀确实放缓,一度飙升的房价已经下降。同时,将于下周公布的10月份官方数据,很可能为继续适度放松提供依据。
    另据香港《信报》2011年11月3日报道,人民银行继上周暂停三年期央票发行后,前日在公开市场发行一年期央票,发行量较前周大减约50%,仅100亿元人民币,而且没有进行正回购操作,收回市场的流动性,反映货币数量调控力度有弱化之势。照目前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看,中国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格局不断强化,货币数量调控可望进一步放松。较早之前,于上月20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三年期央票,利率较前一周下降了一个基点至3.96厘,是15个月来首度下调,显露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数量作出微调的意图。
    而据四大银行工行、农行、中银及建设银行上月底贷款统计,数量明显增加,反映信贷有“解冻”迹象。10月21日至27日五个工作日,新增信贷量增至600多亿元人民币,日均新增贷款逾100亿元人民币,较上月日均约80亿元人民币遽增20%。种种迹象显示,在保持整体政策偏紧的前提下,局部性的调整和宽松已告开始。
    在经济增长放缓形势下,温家宝总理日前强调,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并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无疑为宏调定出了新调。很明显看到,面对欧美经济进一步下滑、出口形势欠佳、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宏调必须在控制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重新进行政策的优先选择。  
    政策预调微调通过货币调控工具来实现,央行以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最终使用利率等货币工具,去强化目标政策的有效性。如今以公开市场操作“先试啼声”,适度纾解流动性压力,先后调低央票发行利率,暂停三年期央票发行,把一年期央票发行量减半,不进行正回购操作,持续释放出政策放松信号,难怪市场对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不断加强。
    基于通胀仍处于6%水平,“负利率”也制约了货币放松的政策空间,因此可以预料,货币政策不会全面放宽,短期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逐步强化宽松力度,发展方向目前则已清晰可见。
        李稻葵:中国明年经济成长续放缓  货币政策应微调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11月4日称,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将进一步放缓至8.5%,今年料为9.2%。同时,中国应维持当前经济政策到明年,并跟随外部环境变化微调货币政策。他在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并指出,随着明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预计明年中国通胀率将回落至 2.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下滑,”李稻葵称,“宏观政策态势应基本稳定,而不是大规模调整,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监测美国等国家变化,宏观调整经过两三年的调整逐步到位”。李稻葵还称,明年中国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放缓,今年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约为1500-1600 亿美元;明后年继续下降,基本平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樊纲稍早称,中国经济已基本实现“软着陆”,明年将平稳增长,仍能保持8%甚至8.5%以上的增速。
    李稻葵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条件成熟,并应加快利率市场化。同时,亦需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和资本项下自由兑换。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已升值30.2%至6.3165元,再创汇改来新高。李稻葵并建议,未来五年中国老百姓可关注海外投资,可以先选择如温州等一两个城市试点。另外,商业银行也要改革,高质量的资产应该证券化出售而不仅仅是打包,从而在本质上改变中国银行一个部门独大的局面。而面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他反而认为较容易解决,并称欧洲未来六个月应能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他表示,欧洲必须提出可行方案,然后中国和其它金砖国家才可投资。而“欧洲的财政情况不是最严重的,欧债危机不是最严重的,美国比欧洲严重的多。”
        刘利刚:中国应考虑立即放松货币政策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刘利刚11月2日撰文称,中国应该审慎考虑目前的货币政策,并且应该吸取上轮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放松过慢导致的经济迅速滑坡的教训。从中国目前的国内情况来看,结合海外经济的现状,中国应该考虑放松货币政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像笔者此前提出的,抛开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问题,以及银行本身的风险考虑等因素,这事实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的动力并不强,同时,受到政府意志的制约,国有金融机构也不得不向政府相关项目提供成本较低的信贷资源。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政府刺激计划,银行的信贷资源将很快被这些项目挤占,最终造成“国进民退”。这意味着如果不改变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中小企业即使愿意付出较高的利率水平,也难以获得国有银行的青睐。尽管在财政和税收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扶持中小企业,但在金融方面,实质性的举动却并不多。事实上,在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明确指示前,银行也不会立刻放开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闸门。体制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极端环境下,中国货币当局的可选择空间并不大。必须选择放宽货币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被满足后,总会有剩余的信贷资源会流向中小企业。这当然不是治本之策,但却是目前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之下的最佳选择。
    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桎梏。在过去5年的经济发展中,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对中国经济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大规模行政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最近已经出现较快下滑,价格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松动。尽管这是调控政策本身希望达到的效果,但房地产市场如果持续目前的颓势,那也很可能导致市场的崩盘。这会带来一个传到效应:房地产销售不畅,政府的土地拍卖收入将会锐减,地方政府的沉重债务也将难以为继;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大量投资项目都与房地产项目相关,房价下跌将影响这些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收益,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和宏观经济。此外,大量银行的抵押品是房产和土地。一旦抵押品的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客户的违约率可能提高,如果银行被迫对抵押品的价值进行重估,那么客户将被要求提前归还部分贷款,部分客户将出现“被违约”,这样的结果将是致命性的。从实体经济本身的影响来看,房地产开工率和开工面积的下降,将影响钢铁、建材等若干上游行业。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考虑到重工业在中国经济的核心低位,那么其带来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将蔓延至就业和服务业等若干领域。因此,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性调控政策应该尽快退出,取代以利率调控和税收等更加市场化的手段。
    中国应该尽快考虑放松货币政策,来降低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中国的货币政策紧缩进程相对超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些政策存在着一定弹性。11月1日,澳大利亚央行已经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也应该为中国央行所借鉴。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已经数十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四次提高了利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会流动性已经开始紧张,导致了资金成本的提高。如果海外流动性出现紧张,即使境内的货币政策不再紧缩,境内的资金成本仍将进一步提高,这对于盈利能力并不强的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说,将意味着进一步的紧缩,在终端需求不畅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现金流状况都将出现紧张。
    货币政策的完全放松将需要考察通胀的最终表现。目前来看,通胀的全面下降仍有待时日,但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国PPI价格指数也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其对CPI的传导作用也将进一步下降,这有利于整体通胀水平的下降。
    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PPI以及CPI之间的历史关系来看,也基本上可以确认,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疲软,中国的CPI将在3至4个月后出现明显下滑。
    一旦通胀企稳,那么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放松则将更为明确。但目前面对境外需求下降以及境内以房地产市场疲软带来的经济减速的风险,笔者认为,央行应该首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通过缓解市场流动性来降低市场利率,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笔者预计,央行很有可能近期内降低存款准备金一次,幅度为50个基点,与此同时,央行将在年内降低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意味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开始。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欧债危机处理更趋务实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推迟债券发行
    据《华尔街日报》11月3日报道,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失去了信心,这股情绪现已波及到执行欧洲金融救助方案的工具。欧元区临时救助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发言人11月2日以市场动荡为由,说至少要等到下周才会发行计划中的30亿欧元(合41.1亿美元)债券。
    市场参与者原本预计EFSF将在本周发行上述债券,但希腊政府呼吁就其新救助协议举行全民公投的决定让投资者大为受惊,因此EFSF决定等市场恢复平静。银行业人士说,他们预计发行工作会在下周继续,特别是如果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G20)峰会可成功地让市场恢复平静的话。
    EFSF推迟债券发行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很小,因为这笔债券本来是为提供给爱尔兰的一笔贷款进行再融资。爱尔兰自开口要求外部援助后,已在控制本国债务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爱尔兰财政部发言人说,截至10月底,爱尔兰的现金储备为116亿欧元,而该国今年预期赤字总额有望达到160亿欧元。不过,推迟债券发行的影响有着较大的象征意义。EFSF是欧盟自己的救助工具,有7800亿欧元的政府担保,并且被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定为AAA级债券,所以对它来说,出售债务遇到麻烦是件极为难堪的事。
    EFSF  11月2日上午与投资者举行了电话会议,向投资者通报这笔计划发行的10年期债券的最新情况。EFSF  10月 31日宣布将发行这笔债券。此次电话会议是由17国组成的欧元区上周决定使用金融杠杆将EFSF规模增加至约1万亿欧元以来,其与投资者的首次直接联络。 EFSF目前的借款上限是4400亿欧元。巴克莱、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  SA)和摩根大通负责EFSF债券的销售。
    这一决定引起了评级公司的不同反应。虽然没有哪家评级公司说EFSF本身的信用质量将处于险境,但支持EFSF的各国背负债务的不断增长,却足以引起人们对这些国家评级的担忧。市场的担忧集中在法国身上。法国AAA评级债券的价格在本周大幅下跌,推高了这个国家的借款成本。法国10年期借款成本高出德国的部分,本周以来已经扩大了接近0.40个百分点,11月2日盘中达到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1.28个百分点。EFSF债券相对于基准债券的息差,相比前面几期已经大幅提高。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10月31日宣布对上周欧盟峰会提供给希腊的减债方案举行全民公投,之后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增无减。
    EFSF 首席执行长雷格林(Klaus  Regling)上周访问中国和日本,与官方和其它方面的人员讨论投资新救援机制的问题。欧元区领导人上周说,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特殊目的机构(SPV),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他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措施。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戛纳说,中国尚不能承诺投资EFSF的扩大化机制,还需要了解更多具体情况。他指出,EFSF债券已经是中国外汇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欧洲央行下调利率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4日报道,欧洲央行新任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上任伊始就展现出大胆的风格,下调了利率。但他同时也警告称,欧元区各国政府别指望欧洲央行会为它们的财政提供最后支撑。
    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主要政策利率从1.5%下调至1.25%的理由是:欧元区今年年底前可能出现“轻微的衰退”,而且欧洲央行大幅调降了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他同时也扇了那些提出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性的欧元区领导人一记耳光。欧元区迄今已有13年历史。德拉吉说,“(欧盟)条约中”没有为退出欧元区而设的条款。这番话反映出,欧洲央行对于向投资者传递何种信号相当谨慎。
    此次降息决定显示,一向谨慎的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种务实的做法来处理不断升级的欧元区危机,因此德拉吉才敢于上任后“第一把火”就下调官方借贷利率。
    然而,这位新任行长对欧洲央行国债购买计划却表现得相当的慎重。欧洲央行自8月份以来已累计购买1000亿欧元的国债,主要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德拉吉表示,那种认为政府借贷成本能靠“外部”干预长期维持较低水平的想法“很不靠谱”。他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各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正确的经济政策进行改革。”这番话是针对意大利政府的。
    德拉吉还排除了欧洲央行明确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可能性。但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驻法兰克福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莱默(Jörg  Kramer)表示,自己仍认为“如果最糟糕的情形出现,欧洲央行会购买更多的国债,数量将远超出许多人现在的想象。”
                                                  (综合信息)
G20五大教训  
    美国前美国财长劳伦斯•萨默斯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指出,20国集团(G20)领导人首次聚在一起应对金融危机是将近三年前的事情了。与现在一样,当时人们对某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基本面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与现在一样,当时各国政府若不向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提供远超出他们需要的支撑,就很难给他们带来他们所需的金融稳定。与现在一样,当时摆在眼前的挑战是遏制金融恐慌,更深层次的挑战则是为重新实现全面繁荣奠定基础。
    世界避免了当时看上去很可能会发生的萧条,但我们面对的前景却很难令人满意。在G20峰会于戛纳召开之际,我们能从过去三年的经历中汲取什么教训?世界各国领导人(尤其是欧洲领导人)如果忽视下列教训,后果会很危险。
    首先,宣布含糊不清、试图以极小努力换来稳定局面的计划,更有可能导致问题恶化、而非解决它们。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前美国财长汉克•保尔森提出的“超级结构性投资工具”(super-SIV)计划,该计划后来流产;保尔森的继任者蒂姆•盖特纳提出的首项金融危机解决方案;以及欧洲为解决欧元区危机陆续做出的多项努力。而那些取得成功的政策,比如美国最初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中国出台的刺激措施或者瑞士近期稳定本币汇率的努力,都是以超出稳定局势所需最低要求的明确行动为基础的。这意味着,只有宣布力度远超出现有提议的明确方案,才能把欧洲主权债务息差压低足够的幅度,从而令市场相信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具有偿付能力。
    其次,政策制定者发表的不可信言论最终削弱了信心。就像一只会响十三声的时钟一样,否认明摆着的事实或声称自己知道不可知情况的政策制定者,无论再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方面的例子包括:2008年监管机构断言大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金;有关方面宣称今年夏天美国出现了复苏;以及最近宣称希腊没有违约。投资者为何要把自己的命运押在极力否认希腊违约的欧洲当局提供的违约保险上呢?人们越早认识到迄今提出的杠杆化欧元区纾困基金的构想不合逻辑,就越能早日解决这场危机。
    第三,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足以恢复增长。美国信贷市场到2009年底已基本恢复正常,但由于需求疲弱,经济增长不足以让失业率下降。即便欧洲的金融状况恢复正常,我们也很难看出有什么因素可以推动那些实施紧缩计划的国家的增长,因为紧缩计划会导致收入减少、需求下降。欧洲经济形势不稳将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如果银行通过收缩来提高资本金比率,信贷供应也将萎缩。
    第四,主权信贷危机的最大风险并非来自肆意挥霍,而是来自增长缓慢和通缩。四年前,西班牙和爱尔兰被视为财政清廉的楷模。它们的问题是由经济和金融体系崩溃造成的。对负债累累的国家而言,如果债务利率长期远远高于名义增长率,那么压低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关方面在分析紧缩措施的时候总是过高估计它们的功效,忽视了它们给经济增长、通胀乃至未来税收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全球经济恢复适度增长,赤字问题将是可控的。如果没有增长,减轻债务负担多半是不可能的。
    第五,扩张性财政紧缩理论在当前环境下可谓自相矛盾。人们常说,坚决削减赤字会促进增长。这种说法在有些情况下是正确的。上世纪90年代的加拿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一开始的利率非常高,并且拥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邻国,此外还允许本币贬值。而现在,安全利率已经非常低;依赖快速增长的邻国也不可行,除非中国和德国等盈余大国改变政策;欧元区赤字国家更不可能对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采取本币贬值策略。相反,正如英国现在的情况所表明的那样,财政紧缩导致了经济收缩。如果央行不采取行动抵消财政紧缩对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情况会更加糟糕——欧洲目前的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都是需要汲取的惨痛教训。对G20来说,如果无视市场动荡、赞扬欧洲最近达成的协议,发誓维持当前的全球增长轨迹、口头上要求盈余国家做出调整,那当然要容易得多。但那样做会造成灾难,因为这场危机的终极教训是,信心和自满其实是自我否定的预言。世界经济现在面临的危险,不亚于过去30年间的任何时候。只有当政策制定者感受到与这种危险相称的不安情绪时,他们才会采取必要的行动。
                                                                  (FT,2011.11.4)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欧洲向中国的“求欢”正朝着一个新的、也更为热切的层面演变。欧元区纾困基金负责人克劳斯• 雷格林目前正在北京谋求中国的支持。而就在几天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还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话,以争取中方的支持。他们不应抱过高的期望。
    他们将会听到中国的客套话:中国愿意、也有能力提供援助。自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多次表示愿意向欧洲施以“援手”。然而,欧元区国家必须明白,它们将必须要自救。指望“红衣骑士”出手援助可谓大错特错。
    要清楚,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一个强大的欧洲总是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同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一个财政稳健、繁荣兴旺的欧洲肯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当然,像中国这样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是有能力提供援助的,但尽管它愿意出手相助,也并不是无条件的。
    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大连世界经济论坛(WEF)上所指出的那样,欧盟(EU)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欧元区各国和各党派彼此就如何推进纾困方案争吵不休之际,中国怎么可能支持那些匆忙拼凑而成的纾困方案呢?
    事实证明,中国对美元的信心是错误的,它承担不起再犯同样错误的代价。近来欧洲扩大纾困基金规模的协议被视为积极之举,但通过部分担保以“杠杆化”欧洲稳定安排(EFSF)的想法则无法让人放心。这远非EFSF债券的初衷。
    从中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用中国的钱为欧盟国家纾困让中国人很难接受。中国的数千万老年人会要求知道:在他们自己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养老体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援助富裕的欧洲人、让他们早日退休?与累积了巨额外债的美国不同,欧元区整体的外部(负债)状况比较健康。这意味着,只要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乐意出钱,欧元区国家就能够用自己的资金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人将会质问:如果德国人不愿意掏更多的钱,中国又何必操这份心?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袖手旁观。正如中国已经做过的那样,中国将乐于以一种有分寸的方式投资于EFSF债券。如果说欧元区债券应该发行,那么中国也应该投资。就针对欧洲主权债券的任何重大投资而言,安全都是关键,这意味着需要百分百的担保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介入。此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让中国在不承担主权债务风险的情况下提供援助。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购买欧洲财务稳健的非金融及金融企业的股票。中国企业可以向欧元区经济注入数十亿欧元的定向直接投资。
    此外,中国还可以提供间接援助。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给予欧洲企业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当然需要欧洲方面也有所回报。通过贸易和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欧元区经常账户情况得到改善,将解放欧洲内部的资金,从而使更多的储蓄流向各国政府。
    虽然中国应继续与单个欧洲国家开展双边合作,但中国政府应该与欧元区集体(而非单个国家)谈判金融纾困方案。否则,由于各国对中国举措的态度肯定会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欧洲内部出现不和。
    我们要清楚,中国不应给外界留下利用他人不幸牟利的印象。但对中国政府而言,金融决策应建立在金融考虑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的帮助未能达到你们的预期,切勿出言责备。中国从未说过它能够将你们从债务泥潭中解救出来——而且如果仅凭中国的力量,它也不会这么做。
                                                        (综合信息)
中国拒绝人民币升值要求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呼吁全球领导人不要再敦促新兴市场升值货币,他使用了迄今为止中国在汇率问题上最强硬的措辞。胡锦涛在法国戛纳举行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一再要求新兴市场升值货币、减少出口,这不会带来平衡的增长;相反,只会令全球经济陷入“平衡的衰退”,使可持续增长成为不可能。另外,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峰会间歇对记者说,他认为人民币已升值到了合理水平。陈德铭说,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了30%左右,中国的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正在不断降低。
    中国领导人驳回了升值人民币的要求,这与道琼斯通讯社看到的20国集团决议草案形成了鲜明对比。决议草案呼吁汇率更快地朝着基于市场的体系前进。草案说,我们重申,我们将致力于更快地朝着更多由市场决定的汇率体系前进,增大汇率的灵活性,以便反映出基本面状况,避免竞相贬值货币。
    不过,中国领导人可能在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灵活性之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他们说,市场压力可能推动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化。实际上,陈德铭说,人民币9月份面临抛压,显示出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正开始发生改变。
    在20国集团决议草案中,包括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存在巨额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承诺提振私人消费。陈德铭说,中国将重视扩大从欧洲的进口,作为援助欧洲经济体的一个途径。
    胡锦涛11月3日在讲话中说,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必须成为全球领导人的首要任务。中国代表团在20国集团峰会上发放了胡锦涛讲话稿。胡锦涛还说,保持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将有利于全球经济。胡锦涛还呼吁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改革其货币组成篮子。
                                                  (WSJ,2011.11.4)
全球繁荣指数中国经济表现排名优异
    英国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11月1日发布的“列格坦全球繁荣指数”显示,中国在经济表现一项的排名在11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十,首次超越今年列第18位的美国。经济表现项的评价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满意度和预期、增长基础以及金融部门效率方面。经济表现项目排名前九名分别为新加坡、瑞士、挪威、中国香港、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德国、荷兰。
    列格坦全球繁荣指数共分经济表现、创业环境和机会、治理、教育、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个人自由、社会资本等8项。
                                                      (综合信息)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11月4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1983.20↓;纳斯达克:2686.15↓;标普五百:1253.23↓;英国FTSE100:5527.16↓;法国 CAC40:3123.55↓;德国DAX:5966.16↓;日经225:8801.40↓;上证综合:2528.29↑;香港恒生:19842.80↓;台湾加权:7603.23↓;新加坡海指:2848.24↓;越南指数:410.57↓;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8553.60↓;巴西BVSP:58669.90↓;印度BSE30指数:17562.6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11月4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11月3日):
欧元/美元:1.3792↓;英镑/美元:1.6033↓;美元/日圆:78.2395↑;美元/人民币:6.3400↓;美元/港币:7.7676↑;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2年1月交割):1756.1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2年1月):94.26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86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2年1月)6.367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784.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84期(总第1206期)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