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遭遇波折?

2011-09-3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76期(总第1198期)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人民币升值遭遇波折?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至    美欧迈向二次衰退    EFSF扩大    日本应对日圆升值    中国楼市走向低迷?    中国股票市盈率创新低  
经济热点

人民币升值遭遇波折?
    人民币或成“避风港”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报道,在全球汇率战中,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尽管投机者所期望的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可能性逐渐变小,但中国推动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政策并未改变,这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将成为一个新“避风港”的讨论。
    巴克莱资本驻香港大中华区交易主管Patrick  Law表示:“随着全球越来越普遍地使用人民币,它可能会成为一种避险货币,特别是在人民币兑美元可能每年上涨2%至3%、而瑞士法郎兑美元的涨幅可能为零的情况下。”在亚洲内部,新加坡元和日元是传统的避险货币。然而,对那些有渠道投资人民币的人来说,人民币很快也将成为一种避险货币。“近几个月来,不断出现一些隐秘的迹象,表明人民币正成为一个避风港。”法国农业信贷投资银行外汇策略负责人米图•科特查表示,“本次危机实际上可能加快了全球使用人民币的脚步。”在中国短暂容许人民币以更大力度升值之后,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出现几个月来的首次回落。中国已经经常性地把汇率当作一种政策工具,用来降低进口食品和燃料价格、抗击通胀。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稳定在每年3%至5%,但如果通胀见顶已成定局,那么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会降低一个档。然而,投资者们更担心的可能是人民币完全停止升值。2008年,在全球信贷危机期间,中国暂时停止了人民币升值,转而实行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政策,以应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在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和欧洲陷入双底衰退之际,中国有没有可能故伎重演?银行业集团瑞信的外汇策略师Puay  Yeong  Goh表示:“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即衰退出现,中国可能重新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中国的出口部门仍然是解决就业的大户。”
    然而,大多数分析师(包括Puay  Yeong  Goh)都认为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科特查表示:“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的可能性降低了——在目前的情况下,重新盯住美元会被视为倒行逆施。”中国通胀问题的性质跟以往不同,这可能也是因素之一。“2008年,通胀见顶,之后很快下降。如今,通胀将持续高企。”Patrick  Law表示,“除非中国经济增速急剧下降,人民币才会重新盯住美元。否则,中国将维持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政策。”
    就目前而言,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的主要障碍在于,全球投资者难以找到投资人民币的渠道。 “人民币有潜力成为避险货币,但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渣打银行亚洲研究主管关家明(Nicholas  Kwan)表示,“在实际操作层面,投资人民币的渠道不多,而且流动性仍然严重不足。”“问题在于,人民币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完全可兑换。5年后,我们还需要这样一种避险货币吗?我希望是不需要。”香港居民每日最多可购买2万元人民币(合3130美元)。去年,香港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额飙升,达到5500亿人民币以上,占香港总存款额的10%。但投资机会仍然稀缺。点心债券(dim  sum  bonds,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仍只相当于人民币存款额的20%。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 的统计,2010年,香港只发行了17只点心债券,而今年迄今已发行59只。
    尽管点心债券发行数量增长迅速,但供应仍满足不了需求。 Puay  Yeong  Goh表示,其结果是,此类债券的交易价格“非常高”。如果通胀出现走低的迹象,这种局面可能会改变。中国当局一直对允许内地企业赴港以当地较低利率融资并将融得款项汇回内地持谨慎态度。例如,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Unilever)最近发行的点心债券,收益率仅为1.15%。但在8月份,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宣布了一项配额制度,允许内地企业通过点心债券市场融资,总融资额将为5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此举被视为对点心债券市场实验成果的肯定。Patrick  Law表示:“随着通胀放缓,应该会有更多的点心债券发行。”“很可能会出现规模更大的中长期点心债券发行,这将有助于满足避险性投资的需求。”

人民币再次挂钩美元?  
    詹姆斯•麦金托什9月 3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认为,历史可能不会重演,但中国当前的形势却与历史惊人地相似。几个月来,市场状况似乎是2008年的翻版;中国的汇率政策可能也会如此。这一动向非常重要。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向全球提供了过剩的流动性(以及廉价出口商品),所以,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全球失衡的根源就在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回到2008年7月,股市和大宗商品出现暴跌,金融恐慌导致美元迅速走强。中国失控的通胀也似乎终于得到了抑制。中国的危机对策是暗自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将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6.82元人民币左右。
    过去六周的相似情形很难让人视而不见。股市和大宗商品再次暴跌,金融恐慌(这次主要出现在欧洲)推动美元大幅走强。中国的通胀在7月份企稳,8月份出现回落。此外,正如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的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所指出的,中国似乎再次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这次汇率是保持在1美元兑换6.39元人民币左右。
    很难确定这是否属实。中国对其汇率操作守口如瓶,它实现盯住美元政策的手段是把流入的资金掉过头来投在美国国债上。如果人民币已盯住美元,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投资者认识到这一点,随着押人民币单边上涨的赌局走向终结,流入中国的热钱可能再次干涸。这意味着,从中国回流至美国国债的资金会有所减少——上一次,这曾导致流向欧元或日元资产的资金出现更大的降幅。
    如果热钱流向逆转,应该会小幅推高美国利率,并帮助美元相对其它货币走强。加息的压力可能会被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抵消,但这种需求只会推高美元汇率。现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如果人民币没有很快恢复升值,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政府已再次悄悄地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将因此获得提振,而这种提振却恰恰是投资者不想要的。

人民币或现贬值风险
    据香港《大公报》9月28日报道,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然而,近日美元恢复强势,令香港离岸人民币汇价(CNH)下挫,而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NDF)亦出现低水,业界提醒,应留意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东亚银行顾问陈子政9月27日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大部分人民币产品的设计,似乎未有考虑人民币升值逆转的可能性,投资者以及市场需要留意有关风险,人民币不会只有单边升值。他指出,虽然现时不少产品利润可观,但若果出现逆转情况,可能会对金融机构有负面影响,而在目前银行人民币业务中,零售业务仍录得亏损。恒生企业及商业银行业务总监林燕胜则相信,无论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均可为市场提供人民币产品的商机。人民币作为香港额外的资金来源,此时占香港总存款约9%,已经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估计人民币存款持续增加,可以替代的业务越来越多时,香港将更积极吸引新的人民币业务。他估计今年年底,相关人民币产品的细则将会陆续出台。
    事实上,最近已有不少银行陆续加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吸纳人民币存款,显示人民币前景依然走俏。星展香港零售银行业务总监王洁凤指出,就算人民币有贬值的风险,零售业务很难出现逆向交易,况且没有人想过人民币会贬值,而该行的散户亦未见有将人民币兑换回港元的情况。渣打香港中小企业理财香港及华南总监区伟权指出,人民币的汇率在过去数年均得到控制,但随着升值预期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愿意跟银行谈论如何对冲风险。法巴首席亚洲区经济师Richard  Iley预计,2013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可达2.5万亿元。

人民币升值波折难免  
    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Lex专栏认为,同一种资产(人民币)的两个市场涌现了经典的套利机会,但只有寥寥数家公司能够利用这种机会。在受到严格管控的在岸市场,1美元兑6.398元人民币。而在香港这个快速增长的离岸中心,1美元能换到6.457元人民币。这两种汇率之间的利差,已从上周1.9%的创纪录水平略有收窄,但仍达到0.9%,远高于今年0.3%的平均值。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问题是离岸汇率“下一步走向何处”,因为只有达到严格的文件要求、证明自己有业务需要的公司,才能利用这一套利机会、汇回离岸人民币资金。从总体看,这一动向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其它地方出现的一窝蜂转回美元的趋势——尤其是韩元和巴西里亚尔。这还不算,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本身的放缓正在加速,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新的汇率差别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更具体地说——或许也更令人震惊的是——人们怀疑北京方面可能像它在2008年7月所做的那样,冻结人民币汇率,以保护国内市场不受愈演愈烈的市场动荡的冲击。总体而言,这种做法起到了作用。甚至有人提出,这一次北京方面可能压低人民币汇率,以抵消美元的升幅。这种可能性似乎要小得多。即便在2008年中国出口崩盘、美元飙升之际,北京方面也坚持冻结(而非调整)人民币汇率。
    9月27日上午,中国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在1美元兑6.376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中国开始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以来的最高点。尽管当日收盘时1美元兑6.398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在8月中旬首次达到这一水平),如果说中国政府在认真考虑让人民币贬值的做法,设定上述中间价将发出一个奇怪的信号。因此,最好将仍然很大的利差视为一个及时的提醒:即便是对最有把握的长期押注,也不能指望它沿着一条直线前进。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至  
    《华尔街日报》9月26日文章指出,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全球。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毫不犹豫地给我们正身处的这场金融乱局贴上“潜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标签,并大谈出现一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危险。事实上,我们说的是欧元区有可能爆发一场危机,美国或许会再次发生危机,以及欧洲和北美同时发生经济衰退的几率。同时,我们还经常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描绘为世界经济的潜在拯救者。然而这种局面现在可能已经改变,我们或许一直都是对的--目前这场危机可能已经蔓延至全球。
    就像一直以来的那样,危机的信号来自金融市场。目前,股市正在回升,金、银、铜、锌的价格已稳定下来,此前由于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打击对基本原材料的需求,这些金属的价格近来曾大幅下挫。那些经济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虽然本币汇率有所回升,但大宗商品和“商品货币”头上仍笼罩着阴云。这种局面引发了一些非常具有看跌色彩的研究结论,而这类论调通常只是在有关希腊经济和美国失业状况的评论中才会看到。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们在一份股市研究报告中说:“我们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最近大幅下挫,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对大多数(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及他们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脱钩的能力所抱有的结构性负面看法。”至于中国,报告称:“我们依然预计,对中国经济不断增大的担忧将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微观数据和传闻更多显示的是某些企业领域的情况正在恶化,许多发达国家的悲观经济前景会加剧这种恶化局面。”
    与此同时,瑞银的货币策略师们指出,上周资金继续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大量外流,流出量再创新高。一些债务负担沉重国家的货币,如墨西哥比绍,面临严重抛压,因为以“真实资金”进行投资的人在对冲因投资这些高负债国家的债券所承担的风险敞口,而那些以真实资金以及藉助杠杆手段来投资的人都在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货币。瑞银策略师们所说的“真实资金”,是指掌握在退休基金和保险公司这一类机构手中的资金,这些机构不用借来的钱进行投资。当他们也纷纷抛售离场时,人们就会猜想这是真正的麻烦就要来临的迹象。
    瑞银说:“投资者上周纷纷抛售他们在(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投资头寸。”“外国投资者在将大量资金汇回英国、美国和欧元区,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来自真实资金所有者的卖盘。”当然,投资者一直倾向于高估欧元区和美国的事态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的影响,但这种情况目前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另据香港《商报》9月  30日报道,高盛9月发表研究报告称,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担心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但世界陷入“大停滞”的可能性明显超过预期,概率高达40%。高盛对过去15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20例与上世纪 90年代的日本类似的经济大停滞状况,其中多数发生在发达经济体,时间也集中在过去的60年。高盛经济学家尤舒亚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在这些时期,人均 GDP增长率徘徊在1%以下,而波动性低于正常时期。这些时期的典型特征还包括低通胀、失业率攀升且居高不下、房价停滞不前以及股票回报率低下。”
    尤舒亚预测,世界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大停滞的概率为40%。他说:“停滞的可能性明显超过大家的想象。由于这些情况与金融危机相关联,目前环境下的有条件概率要高于正常时期。欧洲和美国迄今的发展趋势依然可能落入典型的增长停滞轨道。”尤舒亚并称,由于缺乏数据,很难知晓以往的政府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帮助经济襬脱停滞,但有很明显的关联数据表明什么将导致经济停滞。他说:“股市重跌、货币危机、外债危机和收入水平增长将提升停滞的可能性。伴生的两次危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及增长较高的波动性将降低停滞的可能性,因为这些因素意味着经济状况将会更好或是更坏,而不是停滞。”在高盛预测世界经济将陷入大停滞的同时,花旗再次调降了世界经济增长预估,将今年增长预估由去年的4%下调至3%,2012年为2.9%。
    而据最新一季彭博《全球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均预计欧债危机将延续,2012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且金融体系恐将瓦解,同时社会骚乱也将不止。此外,高达40%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5年内可能有至少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根据这份针对全球1031名投资者、分析师和交易商的季度全球调查,高达72%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未来12 个月可能陷入衰退泥潭;53%的受访者称,全球金融体系饱受主权债务冲击,混乱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欧债危机将继续恶化,明年全球经济恐有二次探底之虞。
(综合消息)

美欧迈向二次衰退  
    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Evercore  Partners创始人及董事长罗杰•奥特曼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说,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国债利率都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不到2%,创下自美联储(Fed)  1953年开始发布市场数据以来的新低。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收益率为零。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收益率水平,带有深刻的负面含义。只有当市场预期资本需求和通胀水平将不值一提时,利率才可能被推低至如此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非常正确:美国和欧洲正处在经济衰退的边缘。
    对于美国和西欧经济体来说,在失业率出于如此高位的情况下,再一次陷入衰退将是一场灾难。恐慌的消费者、企业和市场将进一步紧缩开支,加速经济下滑。疲弱的劳动力市场将雪上加霜,本已极为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总体而言,我们正面临1937年的历史重演的严峻危险——那一年,美国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中复苏刚刚3年,就又再度陷入了衰退。不幸的是,对于利率的疯狂下降,我们找不到其它可信的解释。诚然,货币政策极度宽松,这控制了短期利率。避险心理也在起作用。但这些都无法解释当前的低利率。债市通常通过反向收益率曲线——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来预示经济衰退。从技术上讲,眼下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因为短期利率已经为零。但近期长期利率的走势差不多具有相同的意味。
    美国和欧洲近期的经济数据证实了这种严重危险的存在。美国家庭净资产再度下降,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连续数周攀升。零售销售持平,消费者信心在近代低点水平附近徘徊。在岸企业的流动性创下了13万亿美元的新高,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心里没底。
    在大西洋彼岸,形势同样糟糕。第二季度,德国和法国经济都未能实现增长。同时,欧元区的家庭消费实际上有所下降。此外,欧盟委员会预计,整个欧盟地区的第三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仅为0.2%和0.1%。而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无疑意味着实际结果将更加糟糕。
    正是拖垮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将美欧再次推到了悬崖边缘。这正使得主权债务发行、状况不佳的借款人和中小企业面临的信用环境进一步收紧。这也在进一步打压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并使出口前景蒙上阴影。
    这场看似永无止尽的危机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在每一次机会面前,欧洲领导人都选择了拖延,只迈出尽可能小的步伐,而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确实,所有人都知道,从德国开始,所有国家的政治形势都很艰难。但眼下,出现又一次雷曼式破产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缩的风险已迫在眉睫。面对这种局面,欧洲领导人必须勇敢地正视这些政治问题。然而,他们不情不愿的渐进主义做法正在加大上述风险。这就是上周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现身波兰所传递出的信息。
    一种代表17个国家的单一货币,必然要求一份统一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如今再也不能否认第二点的必要性。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简称:EFSF)现在必须成倍扩大,使之能够抵御更大国家——比如意大利或西班牙——出现的困难。
    此外,必须扩大欧洲央行(ECB)的职权范围。和美联储一样,它应该负责维护银行业体系的健康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这就要求它必须具备为银行直接提供融资——就像一些央行上周所做的那样——的常备能力。它还必须能够在二级市场灵活地买卖主权债务。这些改革必须辅之以强化整个欧洲范围内的银行监管。还必须加强EFSF向成员国提供直接贷款的附加约束条件。最后,鉴于目前还看不到通胀的风险,欧洲央行现在应该放宽货币政策。
    美国也必须停止两党间的口角,启动最后一轮财政刺激。应该实施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规模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计划,或者其他类似规模的快速行动计划。美联储也应该采取行动,推动信贷供给和放贷。
    现在需要的是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又一次衰退将对劳动力市场和公众信心造成极大的破坏。正如我们的先辈在20世纪30年代付出代价后才认识到的,创伤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抚平。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努力避免这样的结果。
(FT,2011.9.30)

EFSF扩大  
    据美联社等媒体综合消息:德国国会下议院9月29日通过扩大“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EFSF)权限与规模的措施,成为欧元区17国当中,第11个通过这项措施的国家,为稳定欧元和救助欧元区债务国铺平道路。这次投票,亦有助于加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联盟政府。
    为了保护各成员国的金融稳定,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5月成立了“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EFSF),以维护欧元区金融稳定,该基金将在2013年6月到期。今年7月21日,欧元区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并达成协议,决定提高EFSF的权限和规模,它可在二手市场买入欧元区陷入主权债务困境国家的国债;也可向成员国提供资金,帮助因债务危机而面临巨额亏损的银行资本重组,其规模也由欧元区成员国出资的2500亿欧元升为4400亿欧元,占比 59%,欧盟委员会出资600亿欧元,占比8%,IMF出资2500亿欧元,占比33%。
    根据这一协议,欧元区将与IMF和私营部门一起,为希腊再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同时,欧元区政府担保则由4400亿欧元提高到7800亿欧元,德国为此需承担的份额也由原来的1230亿欧元提高到2110亿欧元。
        EFSF 需得到17个欧元区国家的批准才能生效,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获得国会批准这项措施的欧元区国家,包括了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可能在29日稍后通过;奥地利将在明天投票。剩下的4国:塞浦路斯、马耳他、荷兰以及斯洛伐克,都将在 10月投票,通过难度较大的国家仅剩下荷兰和斯洛伐克。
  (综合消息)

日本应对日圆升值
    据香港《商报》报道,日本政府表示从9月27日开始将执行措施以对抗日圆持续升值。日本政府指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等房贷的金融机构已在9月27日获得通知。日本政府8月24 日表示,将创立规模1000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工具,帮助企业应对日圆升值,避免经济复苏受到冲击。同时通过日本国际合作银行释放1000亿美元,为贷款提供资金支持。日本内阁府指出,其他包括提供补助给因日圆升值而难以留住员工企业及展延小型企业援助等措施将于本月和10月实施。日本政府上周已宣布这些措施。这些措施中包括辅助国内制造商开设生产工厂,防止产业中空化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利率过低。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27日表示,如果欧盟落实一个合理体系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成员国,那么日本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欧洲债券。安住淳表示:“如果欧盟推出一项应对方案,能帮助缓解因救助希腊引发的全球紧张情绪,那么我不会排除日本分担部分责任的可能性。”日本共同社援引安住淳的话称,欧盟官员已将潜在的应对方案告知日本政府。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近日表示,日本拟购买更多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债券,以缓解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香港《商报》,2011.9.28)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楼市走向低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分析,中国债券和股票正在亮起警报信号,似乎表明近年来一派繁荣的中国房产行业正走向低迷,其影响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涟漪效应。
    目前有证据表明,房价正不断下降,开发商正失去资金来源。随着交易员们开始消化此类证据,直到去年还是国际投资者眼中宠儿的中国房产行业,正变成一场“恐怖秀”。
    国际债券市场中的担忧已有所加剧。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已在这些市场发售了190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券的价格仅在过去两个月期间,就大跌22%,导致收益率飙升。“现在你可以看到收益率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存在重大违约风险,”澳新银行(ANZ)亚洲信贷策略师欧文•加利莫尔(Owen  Gallimore)表示。他警告称,至少有6家开发商面临严重的债券违约危险。
    股市也在作出无情的判决。自今年年初以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地产类股已下跌40%,而基准的恒生指数同期内的跌幅为22%。“人们在担心违约风险,以及这对地产公司本身、银行业体系和股市整体的影响,”霸菱资产管理(Baring  Asset  Management)的中国股票业务主管邓鸿文(Agnes  Deng)表示。邓鸿文称,近期实地走访珠江三角洲地区期间,她看到许多开发商降价5%或更大幅度。目前成交量下降,尽管9、10月传统上是中国房地产销售的旺季。
    政府数据显示,中国楼价自2006年底以来上涨60%。不过,私人部门的估计似乎表明,许多地区的楼价涨幅达到官方数字的数倍。缺乏准确、全面的中国住宅供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两个问题抱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楼市是否存在泡沫?如果存在,那么这个泡沫是否已开始破裂?
    但是,不存在疑问的是,近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执行大胆的扩张计划之际,背负了巨额债务,这意味着,如果房产销售确实下滑,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更糟的是,开发商正失去资金来源,过去三个月来,它们被挡在公开债券市场门外。与此同时,国有银行正遵照政府指令,限制向多数开发商放贷(只有一些最强大的开发商除外)。
    据中国媒体报道,政府本月通知信托公司停止向某些开发商放贷;信托公司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一部分。“信托公司是最后的放贷者,正因如此,这条渠道被切断是非常严重的,”加利莫尔表示。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本周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以确定该机构评估的30家中国开发商在低迷期间将如何表现。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压力测试的结果是催人警醒的。标普发现,多数开发商能够承受2012年房产销售下降10%。但如果合同销售下降30%,逾半数企业,包括恒大地产等数家大型开发商,将难以维持债务偿还。 2010年1月,在看好中国的情绪高涨之际,恒大地产以13%的票面利率,向美国、欧洲和亚洲投资者发售了13.5亿美元的五年期债券。这些债券目前的交易价格仅为发行价的73%,这意味着收益率达到26%。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地产股价仅为其2011年预期收益的4倍。
    尽管这样的价格似乎看上去具有吸引力,但分析师们警告称,它们可能进一步大幅下跌。2008年,随着中国房产市场开始下滑,同类债券(当时市场上只有寥寥几只中国房产企业发行的债券)的价格曾跌至发行价的50%以下。
  (FT,2011.9.30)

中国股票市盈率创新低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沪市股票相对于预期企业盈利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表明中国投资者对股市已明显失去兴趣。根据彭博编制的数据,目前,上证综指与预期盈利之比为10.9倍,为历来最低水平。按当前盈利计算,上海股市的市盈率为12.6倍,同样处于历史低点。9月29日,上证综指下跌了1.1%。上证综指今年迄今累计下跌15.8%,与2007年10月繁荣时期达到的峰值相较则下跌了60%。
    投资者对企业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的盈利前景看法悲观,可能是中国股市的市盈率跌至历史低点的一个原因。但上海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中国股市低迷的最大原因是灰色贷款市场兴盛。今年以来,由于中国国有银行减少了放贷,影子银行体系和地下放贷市场的利率猛升至2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三位数水平。从银行告贷无门、又被挡在公开债券市场门外的房地产开发商,成为地下信贷的主要需求来源。谢国忠表示,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利率的诱惑,吸引投资者把资金投向地下放贷市场或理财产品,而不是股市。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楼市下滑可能成为触发中国股市反弹的契机,因为那些以高利率借出资金和押注房价上涨的投资者将重新把资金投入股市。
(FT,2011.9.30)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9月30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0913.40↑;纳斯达克:2415.40↓;标普五百:1131.42↓;英国FTSE100:5128.48↑;法国 CAC40:2981.96↑;德国DAX:5502.02↑;日经225:8700.29↑;上证综合:2359.22↓;香港恒生:17592.40↓;台湾加权:7225.38↑;新加坡海指:2675.16↓;越南指数:427.60↓;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6375.80↓;巴西BVSP:52324.40↓;印度BSE30指数:16453.8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9月30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9月29日):
欧元/美元:1.3388↓;英镑/美元:1.5584↑;美元/日圆:77.0625↑;美元/人民币:6.3813↓;美元/港币:7.7856↓;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12月交割):1622.3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12月):79.3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6995.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12月)6.092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899.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76期(总第1198期)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