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要双底衰退?

2011-08-2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66期(总第1188期)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美经济要双底衰退?    全球经济前景恶化    美欧经济政策错在哪?    日本通货紧缩趋势预计将加剧    鼓励资本流出    中国政府对房价动真格了吗?

经济热点

美经济要双底衰退?
    据综合消息,近几日,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及花旗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重重打击下,美国经济被推上二次衰退的边缘。由于欧美复苏不如预期,经济前景看淡,环球股市普遍表现不佳,欧美市场持续动荡下跌。其中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道曾连续四周累计下跌15%,直到8月22至26日的一周才止住跌势,一周累计上涨4.3%。
    市场热切寄希望于美国将可能推出第3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刺激经济。但是,8月26日在怀俄明州举行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尽管承认复苏乏力,但在讲话中并未明确提到QE3。他表示,美联储将继续根据未来信息对经济前景进行评估,同时美联储准备动用适当的政策工具,在物价稳定的背景下促使经济以更强劲的势头复苏。他还说,美国的经济复苏已经持续了两年半多时间,并继续温和增长。他承认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幅度要比美联储此前预计的大。然而他对美国经济长期前景的乐观程度有所增强,称金融危机没有给经济带来永久创伤。
    伯南克指出,目前美国银行业的状况更为健康,制造业已从最低水平反弹15%,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有改善。但他警告称,金融压力仍对美国及海外的经济复苏构成很大拖累。而美联储采取的政策无法给经济的长期趋势带来太多帮助,他敦促国会修复预算赤字,以免妨碍经济增长。他称,美国需要更好地改进财政决策机制。
    市场对伯南克未提推出QE3感到失望,美股在伯南克讲话后一度急跌220点,但他随后讲话中指出经济仍然会维持增长的言论稳住了股市。同时,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向下修正为1%,显示经济势头仍然疲弱;而结束亚洲之旅的副总统拜登表示,美国需要“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8月26日收盘,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134.72点,至11284.54点,涨幅1.21%。受科技和非必需消费品类股走高推动,标准普尔500指数涨 17.53点,至1176.80点,涨幅1.5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60.22点,至2479.85点,涨幅2.49%。欧洲股市在伯南克讲话后亦一度急跌,但之后跟随美股跌幅收窄,英国FT-100指数、法国CAC指数及德国DAX指数收市跌约1%。
    另一方面,尽管飓风艾琳将吹袭美国东岸,但原油市场观望情绪仍浓。纽约10月份期油跌1.12美元,每桶报84.18美元。美元受第2季经济表现较原先估计差所拖累,兑欧元和日元汇价均出现下跌。而资金持续流入债市,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2.18厘。纽约12月期金每盎司升29美元,报1792.2美元。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1%,低于早前公布的1.3%,也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1%。摩根大通经济师费罗利表示,美国二战以来曾11 次经济增长维持在1%以下,有9次出现衰退,依照今年上半年趋势,情况可能会更差。美国经济持续疲弱,前两轮量化宽松成效不彰,外界担心美联储已无其他工具可用,陷入技穷的尴尬境地。现在,美国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使市场对复苏失去信心。美联储前高层莱因哈特估计,美国1年内出现双底衰退的机会介乎4%至 10%。高盛经济师施特恩称,若美联储推出1万亿美元的QE3,1年内可让美国经济增长加速0.5%,但不足以起死回生。
    美国最新公布的就业、制造业及住房等数据均不如人意,多家银行亦下调全球经济预测。其中,摩根士丹利将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从4.2%下调至3.9%,而明年的增长预测则从4.5%下调至3.8%。其后,高盛也采取了类似动作。该行将2011年和201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从4.1%和4.6%下调至4.0% 和4.4%。当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美国和欧元区,包括将美国今明两年的GDP增长率预期分别从1.8%和3%下调至1.7%和2.1%,及将欧洲今明两年的GDP增长率预期分别从2.1%和1.7%下调至1.9%和1.4%。花旗也发表报告指,2011和2012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慢于该行此前的预期,于是将2011年美国GDP增幅预期由1.7%下调至1.6%,2012年GDP增长率预期也从2.7%调低至2.1%。而房利美则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4%,2012年经济增长2%,均比7月份的预期大幅降低。
    不仅银行看淡美国经济,债券大王格罗斯(Bill  Gross)亦不表示看好,他指出,美国国债收益率处于60年来的低位,足以显示美国陷入再衰退的可能性十分高。他认为,美联储目前可以支撑美国经济的政策手段已经不多,估计最有可能的仍是QE3。至于欧洲区方面,虽然部分经济体已经开始作出削债计划,但美联储对欧洲银行的资金情况进行调查一事,令区内金融体系再受到打击。部分市场人士已经开始猜测,欧元区解体的风险正在加大。
    另据报道,加拿大财富管理机构 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的经济学家大卫•罗森伯格表示,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边缘。他在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美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经典的衰退前模式中,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冬天都会处在经济萎缩的峭壁之上。罗森伯格将占据美国经济比重70%的消费支出视为最脆弱的绳索,并且认为房屋市场明显不会从谷底复苏。资本支出令人欣慰,但是不足以抵销其他经济紧缩的作用力。8月23日,投资者用来规避企业债券损失风险的Makit  CDX投资级别指数一度上涨4基点至126.8基点。而高盛债券相关的信用违约掉期攀升40基点至255.4基点,达到了2009年 4月以来的最高峰,显示投资者对美国企业信贷的信心降低。
    不过,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8月23日在华盛顿参加一个经济研讨会时表示,欧债危机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但美国经济暂无二次衰退风险。他指出,欧元区正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如此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确定性增加。格林斯潘认为,目前全球各经济体之间联系紧密,美国有约两成的出口商品销往欧洲,欧洲经济增速下滑对美国经济自然会造成影响,但美国经济暂时没有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
    与此同时,评级机构穆迪副总裁兼主权评级团队高级信用评级官史蒂文•赫斯表示,即使美联储推出QE3,其对美国经济复苏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就目前情势而言,若美国不动用财政刺激措施,而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增长,这种措施很难奏效。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削减债务、控制开支及重振生产等一系列举措,但一度担当经济增长引擎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表现将继续牵制宏观经济发展前景。赫斯还指出,从金融危机过后家庭的去杠杆化过程以及住房市场的疲弱表现来看,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增速都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且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黯淡的时期,这一点无庸置疑。
    关于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全球的潜在影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誉8月25日发布了一份新报告,研究假设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的影响。惠誉近期将美国2011年经济增幅预期从2.6%下调至1.8%,将美国2012年增幅预期从2.8%下调至2.3%,但如果陷入“二次衰退”,美国经济增幅将可能出现该机构所假设的数值:2011年增幅降至1%,2012年萎缩0.6%,2013年增长 1.5%。
    惠誉的报告主要通过贸易渠道的影响来分析美国经济放缓的假设情况将对每个国家产生的影响。报告并未试图量化避险情绪升温将带来的第二轮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进一步重大影响。
    报告指出,假设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2011-201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累积增幅将较惠誉的基线预期放缓至少2.1个百分点。2011年全球GDP增幅将较惠誉的基线预期放缓0.3个百分点,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放缓1.2和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进而导致2012年和2013年油价分别跌至每桶90美元和85美元附近。惠誉的基线预期是2012年和2013年的油价为每桶100美元。
    另外,2011-2013年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GDP累积增幅将分别较惠誉的基线预期放缓1.6、0.7和0.9个百分点,但若考虑到通过相互依赖的金融业等产生的第二轮影响,则美国经济放缓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全面影响可能要大得多。惠誉的基线预期是2011和2012年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幅均低于2%,日本2011年经济增幅为0.5%。美国经济下行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容忽视。
    从整体来看,如果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与美国和中国有广泛贸易联系的亚洲小型开放新兴经济体的GDP降幅可能最大;中东欧国家经济增幅也会放缓,但主要是因为欧元区增长放缓和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所致。中东和非洲国家将因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受到不利影响,而拉丁美洲经济体将因与美国的贸易恶化以及旅游收入及海外汇款减少而受到影响。
    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增长放缓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影响最大,而中国2012和2013年的实际GDP增幅也将降至7%,低于潜在增长速度,并将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冲击。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全球经济前景恶化
    据报道,在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会8月24日在德国南部小城林道开幕。多位诺奖大师发出的声音是:欧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可能性很大。
    德国《世界报》会前对多位诺奖得主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诺奖得主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整个西方体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政治家不能尽快控制这场危机,美欧经济将陷入长年停滞,并与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崛起相反走入衰落。他们认为,西方可能出现的衰落和欧元区崩溃应由政策失灵承担责任。
    多位诺奖得主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扼制经济增长的“杀手”。
    埃里克•马斯金指出:“西方国家负债成瘾将毁灭西方制度。”政治家必须清醒并紧急行动起来,否则西方经济的混乱局面将持续多年。
    詹姆斯•莫里斯认为,“西方经济较长时间陷入停滞的可能性极高”。
    迈伦•斯科尔斯也表示,“如果当前政策继续混乱,欧洲和美国将再现日本那所谓的‘失去的十年’。”
    彼得•戴蒙德说,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真正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许多国家政府对失业问题重视不够是两大风险源。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正在谈论紧缩财政问题,如果西方主要经济体实行过度紧缩政策,其影响将通过出口等方式传导到世界其他地方。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另一个全球衰退风险是明显的。不过我不认为会像2008年衰退那样糟糕,因此这次不会像上次那样令世界猝不及防。”
    埃德蒙•菲尔普斯说:“西方在过去几十年里生活奢靡,因此他们的一部分未来已被提前消费掉了,现在必须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他认同欧元区可能萎缩的观点,而另一个比欧债危机更大的难题是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美国的财政状况是可怕的。据估算,美国的公共债务加上其他债务,累计超过66万亿美元。如果对这个问题不予理睬,美国可能会陷入日本式的经济停滞,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激发美国经济活力。
    关于解决之道。诺奖得主呼吁各国政府拿出勇气,采取行动,以便使消费者、大企业管理者和金融市场参与者重建信心。只有恢复对体制稳定的信心,一切才可能重新开始。
    对如何解决欧洲债务问题,诺奖得主呼吁政治家要有信心和决心。埃里克•马斯金说:“欧元区各国要建立统一的金融体系,如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一样,欧元区才会长期存在下去。”斯科尔斯说:“欧洲货币联盟拥有一家中央银行,但有17个独立的财政部长,这是行不通的。”
    丹尼尔•麦克法登认为,德国应帮助欧洲穷国走出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从长远讲要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并实行有效监督。
    菲尔普斯认为,政治体系是最大的问题。美国两党相争,互相掣肘。欧洲当权者建立刺激体制,让银行和保险业必须持有国债,导致欧元区多数国家国债超过法定上限。
    罗伯特•蒙代尔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欧洲债务问题,欧洲必须在三大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一是,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欧元区国家必须做好“自我调整”,努力改善自己的财政状况。要全力确保经济增长。第二,欧元区必须找到有效的流动性机制。除欧洲央行外,欧元区必须设法提供足够流动性支持,以确保不会有成员出现债务违约。第三,快速完善欧元区财政管理体系。欧元区必须做出不留情面的决定,敦促所有成员做正确的事。而要实现这一点,德国和法国必须首先做出妥协达成一致。
    斯蒂格利茨认为,德国民众普遍认为只要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降低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西班牙和爱尔兰负债水平、赤字较低。实行紧缩政策遏制了增长。没有增长,希腊和意大利都无法偿还债务。欧洲领导人在7月峰会上认识到了增长的必要性,但不幸的是希腊等国实现增长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依然没有到。改革劳工市场等措施长期看有助于增长,但短期看主要矛盾是“总需求缺乏”。这些国家大力削减支出,短期整顿了财政,但增长因此消失甚至出现下降,结果是税收减少,债务水平上升。
    谈到美国就业市场时,戴蒙德说,美国劳工市场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尽管联邦政府采取了财政刺激措施,但地方州政府没有能力举债,而不得不削减开支。他认为,美国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短缺,应该像中国那样兴修公路、铁路和桥梁。如果这些东西早晚需要,那么现在建设比以后做好,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失业劳动力和资本。尽管短期它将提升债务水平,但应没有人真正对美国未来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他说,美国债务问题是长期性的而非迫在眉睫。如果政府能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就可获得更多税收,减少失业补贴,从而有利于平衡财政预算。
    欧洲央行近期大规模购买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券,此举遭到不少批评。不过蒙代尔认为,从当前形势看,这一做法仍然是必要的。他说:“意大利等国融资成本在迅速增加,防范大规模银行破产和金融市场波动已成为一个重大和严峻的问题,欧洲在这方面没有太多选择。”蒙代尔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元区无需在其他领域拿出解决办法。”斯蒂格利茨认为,欧元的基本框架存在缺陷,欧元救助基金需要扩大,欧洲央行应该支持提供流动性。他认为,发行欧元债券“几乎是必要的”。
    埃里克•马斯金也建议,短期内欧洲央行必须降低利率并进一步购买国债。关于美国是否应该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菲尔普斯持反对态度。他说,他支持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因为经济增长下降、通胀率较低,有必要采取刺激措施,“而我认为现在第三轮量化宽松没有多大必要性。如果我们不改变经济结构,美联储就难以刺激经济增长”。
    菲尔普斯说:“当我谈论经济增长时,我想的是,通过更多的创新,更多的企业投资活动,而不仅仅是刺激消费需求来增强经济活力。另一件事情,迫切需要改革法人管理。”他批评政府与银行的关系:政府和银行之间有一个神圣同盟,在这个同盟中,政府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非常低的利率。而银行愿意承担政府债务,按照规定,他们对这类债务不必做任何资本储备。因此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协议,它使得许多银行借贷远离了原本应该去的私营部门或商业投资领域。
    斯蒂格利茨也反对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他说,两轮量化宽松不仅没有奏效,而且还在全球催生了泡沫,而这些泡沫反过来以高风险的方式影响到美国经济。所有这一切将造成美国的通胀。通胀加上高失业率是最糟糕的了。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关系部门副主管大卫•霍雷(David  Hawley)8月25日表示,近几个月来全球经济前景呈下滑态势,这给9 月将举行会议的全球领导人带来了更多压力。霍雷表示,在9月出版的全球经济最新评估报告中,IMF可能会指出全球经济前景已经下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IMF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已经恶化。IMF官员正在希腊进行评估工作,预计这一工作将于9月初完成。之后,IMF可能会在9月底之前就是否通过希腊新一轮救助进行表决。他表示,IMF尚未收到希腊方面任何有关进一步救助的请求。IMF定于下个月在华盛顿举行年度大会,全球领导人将重点讨论困扰欧洲的主权债务及银行业问题。
(综合消息)

美欧经济政策错在哪?
    大卫•韦塞尔(David  Wessel)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全世界决策者都没有预见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但在危机袭来的时候,他们采取应急措施,引导经济走出了深渊。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情况会更加严重。现在越来越明显的一个事实是,美国和欧洲的决策者也犯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极其惨淡的经济前景。如果他们没有犯这些错误,情况不会很好,但会好一些。
    事后来看,他们犯的错误包括下面三个:
    第一、布什和奥巴马为援助困难房主而采取的杂七杂八的措施实在是微不足道。今天,根据政府相关计划永久性修改条款的房贷有76万余笔,远远少于总统奥巴马曾经鼓吹将要达到的数量。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至少有550万笔房贷出现拖欠或丧失赎回权。民间数据搜集机构 CoreLogic  Inc.说,1090万个家庭的房产价值抵不上所欠贷款;美国每五个房主当中,就有一个以上的房产净值为负。他们几乎全都无法再融资,这就减弱了当前极低利率的效力。
    纳税人承担了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国有化的所有坏处──即这两家房贷巨头出现的巨额亏损──但很少获得其中的好处。两家公司及其监管机构力图保护作为两公司股东的那部分美国纳税人,却拒不采取有益于另一部分美国纳税人的措施。
    没有什么低成本办法能够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几乎每种选项都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并没有过度借债的人来说。每一个重大选项都有重大缺陷。比如,要是允许房主宣告破产、对房贷违约,会促使银行修改更多房贷的条款,从而打击那些脆弱的银行。从银行买房子然后租出去,成本将是非常高的。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房价不振仍在对经济造成拖累。
    第二、美国政府──国会加白宫──的财政政策缺乏连贯性。有时候,政府谈到要为经济提供更多财政支持。去年12月,共和党人争取到减税,民主党人也争取到了他们想要的,但都没有考虑赤字问题。有时候,政府决策者又谈到削减赤字的必要。最近削减赤字、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基本上忽视了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
    立即削减政府支出的利弊引起了激烈辩论,但少有证据表明这样做会提振美国的经济增长。IMF去年考察相关证据后总结说,财政紧缩带来更快短期增长的说法,很少获得相关数据的支持。对于今天的美国经济来说尤其如此。无法为了抵消政府削减开支的影响而大幅下调利率。出口起到的作用不如在更小经济体中那么大,因此无法起到同样大的补偿作用。
    一个更明智的策略,是在为经济提供更多短期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削减长期赤字,包括控制医疗支出、修订税法。要是早早启动了更多基础设施投资,那么这些投资现在已经在创造就业了。要是政治家们达成了削减赤字的协议而不是设立又一个委员会,人们和市场就会更加相信美国政治体系有能力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第三、欧洲企图敷衍了事,这种办法没有效果。今天欧洲领导人对他们的原罪无计可施。这个原罪就是创造一个单一货币,同时并没有相关的治理机构和财政政策。但他们反复召开峰会,这些峰会只能把灾难的到来再推迟一个月,而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然后他们又希望欧洲央行前来救火。这削弱了人们对欧洲的信心,对欧洲的经济造成伤害。
    “假如”式分析方法常常是肤浅的,很少有说服力。但假如一年之前,德国和法国率领欧洲宣布,需要进行全面改革才能让欧元生存下去呢?这些改革包括重组某些主权债务,让整个欧洲集体支持其余成员国的债务,建立一只规模足以吓走投机者的备用基金,采取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推进欧洲进一步整合。
    虽然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盖特纳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为救援银行而招致抨击,但他们确实是在一个关键时刻稳住了银行系统。欧洲还没有这样做,而是希望其经济将会改善,这样它就能够避免把纳税人的钱注入银行。这种情况看起来已经是越来越不太可能。
(WSJ,2011.8.26)

日本通货紧缩趋势预计将加剧    鼓励资本流出
    据《华尔街日报》8月24日报道,今年第二季度,日本不包括生鲜食品的消费者价格再度开始下跌,而且在日本经济经历三个季度的萎缩后,通货紧缩趋势预计将加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日元走强降低了进口成本。同时,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权重调整可能导致CPI至少在未来两年进一步走低。为了更准确的衡量物价趋势,平板电视和个人电脑等价格快速下降的物品在CPI统计中所占的权重将上升。这意味着日本央行仍需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增加资产购买规模。更糟糕的是,通货紧缩引发的问题将继续拖累经济,进而影响日本稳定债务状况的能力。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不包括短期债券,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逾180%。
    通货紧缩以及相应的超低利率使日本政府在偿付利息方面并不差钱。实际上,虽然日本负债总额已较1994年增加近三倍,达到8.6万亿日元,但每年利息支出规模却由1550亿美元降至1270亿美元。不过,如果缺少经济更快增长或者物价上升推动的税收收入增加,在不进行大幅支出削减和提高税率的情况下,债务规模难以降低。例如,在过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日本债务利率都高于名义经济增长率。
    目前,日本政界正商讨在始于2015年4月的财政年度将目前5%的销售税税率提高一倍,用于支付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开支,并实现基本赤字减半的目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估算,假设债务利率高出名义经济增长率的幅度不超过1.5个百分点,日本想要稳定债务与GDP比率的话,需要取得相当于 GDP  3%的基本预算盈余。而现在日本的基本预算赤字为GDP的9.2%。日本可能还不会实施这种程度的财政紧缩,但任何程度的紧缩都可能令已经增长乏力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25日报道,日本将从外汇储备中拿出至多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日本的海外投资和出口,这次史无前例的努力旨在鼓励资本流出,并帮助受到日元兑美元升值损害的企业。日本财务省表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将提供风险资本(以低息贷款为主要形式),鼓励并购活动和自然资源投资,并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活动。这项政策将在未来12个月内落实。
    在全球经济放缓形势下,日本继巴西和土耳其等国之后,成为最新一个试图通过创造性的政策扶持本国出口行业的国家。新举措的不同寻常,突显出东京方面在政策选择上的匮乏。今年以来,为阻止日元升值,日本当局已经两度入市干预。但是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上周创下了战后新高,达到1美元兑75.95日元的高点。日元升值正在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迫使日本企业把更多生产转移到海外。
    周三出台的新提议并未立刻在市场上激起波澜,截至纽约正午时分,日元对美元汇率上扬0.2%,至1美元兑76.57日元。
    东京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Morgan  Stanley  MUFG  Securities)的研究主管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表示:“政府鼓励资本流出是个好主意。”但他也表示,“他们似乎不太可能采取足够迅速的行动”,以便在汇市产生影响。
(综合消息)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政府对房价动真格了吗?  
    英国《金融时报》8月26日分析说,鉴于通胀居高不下,加上政府在竭力减少债务,中国没法再像2008年那样拿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措施、扮演帮助拯救世界于绝境的超级英雄。相反,中国在楼市调控上拿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心——往昔热火朝天的楼市,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氪气石”(编者注:电影中的超人所向无敌,他有一个唯一的死穴,就是害怕氪气石,氪气石会使他的超能力尽失。)。说到中国楼市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房地产建设在中国GDP中所占的直接比重接近15%,此外还拉动着对铁矿石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瑞银(UBS)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形容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独一无二的重要行业”。
    去年初,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迹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包括提高按揭利率和限制个人购房数量。一些迹象表明,这些措施终于开始奏效了——正当美国和欧洲濒临二次探底之际。
    按月度环比计算,中国房价涨势已经几近停滞。许多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捩点。由于待售房存量巨大并呈上升趋势,未来几个月,各大城市房价可能一路走低,进一步抑制建筑活动和整体经济增长。
    中国和世界因此面临一个大问题:中国会不会被全球经济的困境吓到,从而放松楼市调控?从本周的形势来看,答案是不会。据《中国证券报》8月23日报道,政府将在8月底前扩大限购令实施范围,增加大约30个城市。其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会议上,胡锦涛表示,必须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尽管中国开展了农业外包,但这是放慢、而非加快发展步伐的信号。
    看来,中国政府已经从2008年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当时,政府刚放松调控措施没几天,房价就开始大幅上涨。政策时断时续不仅对经济有破坏作用,也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公信力。这次政府在楼市调控上毫不松动,重树了威信。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楼市发展是一件好事。虽然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坏消息,但是中国不会出台新刺激措施已成市场主流观点。然而,对希望从中国需求中得到短期提振的国家和投资者来说,这又是一个让人担心的理由。
    另据《华尔街日报》8月22日报道,在IMF博客的一篇文章中,IMF中国事务主管乔克(Nigel  Chalk)似乎对北京历时一年的房价控制战不以为然。问题是什么?乔克认为,中国存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因素在推动房价上涨:政府抑制高房价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乔克认为,迄今为止推出的限制投机者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需要的是一个更全面的方法:“归根结底,解决办法必须包括上调利率(包括存款和贷款),努力创造一组更广泛的金融资产供人们来投资,并对中国大部分住宅资产全面征收房产税。”其中一个方面或许有一定进展:对于以对抗通胀为投资目的的家庭,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扩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除房地产之外的选择。但由于大多数储户的利率仍远远低于通胀水平,并且在房产税方面的尝试逐渐淡出政策议程,因此其它方面的进展极其有限。中国的决策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个更大的软锤子。
(综合消息)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8月26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1284.50↑;纳斯达克:2479.85↑;标普五百:1176.80↑;英国FTSE100:5129.92↑;法国 CAC40:3087.64↑;德国DAX:5537.48↑;日经225:8797.78↑;上证综合:2612.19↑;香港恒生:19582.90↑;台湾加权:7445.10↑;新加坡海指:2748.18↑;越南指数:404.41↑;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6200.70↑;巴西BVSP:53350.80↑;印度BSE30指数:15848.8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8月26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8月25日):
欧元/美元:1.4499↑;英镑/美元:1.6368↓;美元/日元:76.6448↑;美元/人民币:6.3875↓;美元/港币:7.7959↓;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10月交割):1795.1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10月):85.37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8924.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9月)7.622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541.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66期(总第1188期)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