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势难改

2011-07-22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56期(总第1178期)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人民币升势难改    美国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欧洲央行提出希债解决方案    日本首见贸易顺差    中国制造业滑向  收缩边缘    中国房价上涨趋缓  
经济热点

人民币升势难改
    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7月21日,人民币迎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六周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及中间价均创出汇改新高。
    交易员分析,德法领导人在危机峰会前就援助希腊达成共同立场,提振欧元反弹打压美元回落,人民币也顺势走升,预计人民币的强势行情还将延续一个礼拜左右。他们也表示,中国汇改六周年之际,人民币市场化进程已经较2005年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央行可考虑适时扩大汇率波幅,继续推进汇率改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7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536元,该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的6.4592大幅下跌56 个基点,人民币汇率从而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刷新汇改新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人民币汇率2011年以来已累计升值2.62%;与6年前汇改启动之前相比,人民币目前则已累计升值28.15%。在7月21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受中间价定位影响,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当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即期汇价低开于6.4517,收盘报6.4516,全日下跌0.12%,盘中则将即期汇价的历史低点刷新至6.4505。
中国央行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但一直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人币汇改六年  升值难以停步
    香港《信报》评论到,人民币汇改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启动,到2011年7月21日刚好6周年,并以兑美元中间价创出历史新高,揭开一个阶段性发展新序幕。于改革六周年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发表一份报告,认为人民币仍被严重低估,建议应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以助经济转型。从人民币升值6年的过程看,中国寻求经济外部均衡的目标落空,使人民币升值难以停步,预料巨大的国际收支失衡,将令升值压力有增无减。近日,人民币以“小步调整、大步调升”的形态攀升。有分析认为,央行因多番加息、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压抑通胀,已令经济增长露出疲态,故让人民币升值,可使进口商品价格升压下降。然而,不少经济实证研究表明,汇率的价格传导效应并不大,因此,即使央行有此企图,但取得压抑通胀的效果相信甚为有限。  
    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升至约 3.2万亿美元,相比2005年底的7100亿美元,增长达4.5倍。可以说,汇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有“泥足深陷”之势。国际收支的资本账目不完全开放,国家控制外汇出入,是外汇储备不断激增的其中一项主因。中国央行购进外汇而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过去6年有增无减,成为通胀蔓延及房产泡沫形成的帮凶。  
    照目前形势看,重建贸易平衡的过程确实充满阵痛,甚至增加失业率。但抵制这个过程,可能使两者在调整最终来临时,情况变得更严重;重建贸易均衡,也意味需要增加家庭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亦即把社会财富从政府和商界手中,向民间进行重新配置,触动权贵阶层的既得利益,尤其在明年中国中央权力更迭的时刻,这种资源重新分配的竞争,以及经济结构变动引发的阵痛,无疑为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带来上下波动风险。  
    目前,人民币以渐进步伐升值,升值预期虽然导致资本持续流入,令货币政策显得被动,但中国政府担忧大幅急进升值所带来的风险,经过6年的实践观察,迄今看来仍是人民币汇改进程的基调。照今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幅约达2.5%,并以今年整体升值5%计算,于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相信会与上半年相仿。
    IMF:需用人民币升值对抗中国经济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7月21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及不断减弱的货币控制能力“对中国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政府应促使人民币升值来对抗这些威胁。
    IMF利用对中国经济的年度评估报告向中国提出了一些涵盖内容广泛的改革建议,其中包括人民币升值、上调利率、减少大型国有企业的优势以及加强金融领域的开放等。IMF认为,这样的改革对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削减与贸易伙伴的冲突是必要的。
    IMF 说人民币被“大幅”低估。IMF一个磋商小组估计,人民币按不同计算方法被低估的程度在3%到23%之间。IMF估计,过去一年间,经通胀因素调整后,人民币兑中国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实际下跌了2%左右,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约8%。IMF的评估旨在支持中国国内包括中国央行部分人在内的一直呼吁改革的人士,尽管改革或许并非是大刀阔斧的规模。但这份报告可能会被美国国会及其他地方的许多中国的对手所利用,这些人希望美国政府在货币和其他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中国驻IMF代表何建雄强烈反对IMF的一些结论,其中包括IMF对货币的评估。何建雄说,中国外汇储备增至3万亿美元以上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将利率压得太低,导致资本大量涌入新兴市场。何建雄及其高级顾问张正鑫在附于IMF报告后的一份声明中写道,该报告没有提及中国作为全球稳定和增长的重要来源所发挥的作用。
    短期内,IMF比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更看好中国的前景。IMF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可能会增长9.6%,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会在2011年底从目前的超过6%跌至4%。但和很多中国问题专家一样,IMF认为,中国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并让经济增长的好处得到更普遍的分享,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IMF将中国决意阻止本币升值视为一个阻挠改革的关键障碍。人民币升值会损害中国出口,为防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印制大量人民币来购买美元。这让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无法达到在市场力量作用下本该具有的水平。印制这些人民币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中国央行为“对冲”这一影响,强制国有银行用人民币购买低息国债,而不是把这些钱贷出去。
    此举的一个后果在于,央行及其上级于是有了维持低利率的动机。如果利率上升,那么用于对冲通胀影响的债券就得支付更高的利息,管理汇率的成本就会增加。但维持低利率有副作用。银行存款利率被定在远低于通胀率的水平,所以中国老百姓就不把钱存在银行,而是投资房地产,从而加剧了楼市泡沫。那些资本密集型的大型国有企业能够以非常低的利息借到钱,而更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不管付多高的利息都难以从银行借到钱。
    IMF的报告说,虽然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但中国每年的就业增长率只有1%。
    报告说,提高人民币汇率是加快中国增长模式转型、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并减少国有企业优势的“关键要素”。  但这一改革在中国很难获得政治上的支持,因为出口企业和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而普通家庭却没有。
    IMF 提醒说,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会让美国和欧洲成为大赢家,至少一开始不会。IMF经过计算得出,人民币升值20%将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提高0.05到0.07 个百分点,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不到0.12个百分点。IMF这份报告没有解释这是为什么,但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流失的出口产业绝大多数都会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美国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美国国债争执的由来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似乎朝向达成协议以避免违约的目标走近了一步。7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支持由一批民主党和共和党参议员提议的一份赤字削减协议。7月20日,白宫又表示,它愿意考虑就短期提高美国国债上限达成一个临时协议,以给相关谈判更多时间。
    7 月13日,奥巴马在与国会议员们的会谈接近尾声之际,曾高声斥责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特(Eric  Cantor)。在国债上限问题的讨论中,坎特一直坚持共和党式的强硬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增税。坎特办公室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总统说了一句,“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就算因此下台,我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屈服”,之后就猛然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对于偿还债务、维持联邦政府正常运转都非常重要。如果谈判破裂,美国可能出现违约——这样的震撼性事件将严重冲击美国刚刚起步的复苏,并令本已受到欧洲债务危机惊扰的全球经济再遭惊吓。假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未能达成协议,这也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表明美国国内政治系统失灵的情况日益严重,已无法继续处理党派分歧。
    对于那些仍然指望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扮演领导角色的人来说,应该醒醒了。花旗集团分析师史蒂文•维廷表示:“‘假如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美国经济会变成什么样’,这就好比在问,‘自杀之后该怎么办’。”
    就在美国预算方案陷入僵局之际,评级机构穆迪威胁降低美国评级,表明金融市场有影响力的运营者已宣布不再奉陪。美联储(Fed)主席本•伯南克警告称,违约将造成一场“金融灾难”。
    美国国会未能就金融救助计划达成一致的情况,上一次出现在2008年。当时是银行业危机最危急的时刻,当国会起初否决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时,股市下跌了近10%。
    目前,奥巴马每天都陷在白宫,与国会领袖们会谈,以确保达成协议。华盛顿方面许多人士警告称,如果未能达成协议,可能会爆发又一场金融危机。众议院民主党二号人物斯特尼•霍耶(Steny  Hoyer)就认同这一观点。
    FT社评:美国债务风险“拆弹”难  
    英国《金融时报》社论称,距离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截止日期(8月2日)已没有几天,民主党与共和党议员却仍在各说各话。各种新方案满天飞。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刚刚通过了一项旨在“削减、限制和平衡”预算的法案——众所周知,民主党主宰的参议院必定会拒绝“放行”。此外,由两党各出三名议员组成的所谓“六人帮”(Gang  of  Six)再出新招,提出了又一笔“大交易”,以在十年内将公共债务削减约4万亿美元。
    这样的喧嚣掩盖了一种潜在的动向:针对迫在眉睫的避免违约问题,双方正倾向于找到一种可以接受、但不会太出彩的解决方案。
    显然,众议院必须彻底放弃“削减、限制和平衡”法案。即使那些呼吁削减美国公共服务、将未来公共开支限定在半个世纪所未见的水平、并通过修宪使反周期财政政策失效的人,也没有指望该法案会成为法律。但他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也这么做了。
    在 8月2日之前,细节之处仍模糊不清的“六人帮”方案不太可能成为法律。太多的共和党人反对其中的财政收入增收条款,而且时间紧迫,不可能将如此复杂、且存在争议的法案变成立法。不过,这份方案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它表明,参议院重新出现的妥协精神,可以消解众议院绝不让步的态度。正因如此,奥巴马虽然并不怎么了解方案的内容,却马上予以支持。
    他这么做是明智的。该方案思路正确:大范围的开支削减,同时通过税制改革来增加财政收入。对于学东西慢的人,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案称作鲍尔斯与辛普森(Bowles-Simpson)方案(鲍尔斯与辛普森为两名议员的名字——译者注)。但就当下而言,该方案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内容如何,而在于它将推动国会接受一项应变性方案,就像上周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所提的方案那样。这将提高债务上限,避免违约,保全各方的脸面——实际上,这是一种认同分歧的协议。
    从设计上看,这笔怎么也谈不上宏大的交易将无法解决更长期的问题。这的确令人羞愧,而且连麦康奈尔的小伎俩现在看起来也有了些吸引力,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但当务之急必须是避免违约。国会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装腔作势,现在已没有时间来解决更棘手的问题。他们将不得不等待。他们将不会有什么作为。
    白宫称达成重大债务协议的势头增强
    路透华盛顿7月21日电称,美国国会助手7月21日表示,正在讨论一份可能的协议以避免美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债务违约。共和党面临的压力增加,要求其在谈判中做出让步。两名资深民主党国会助手表示,总统奥巴马和众议院议长伯纳(John  Boehner)正在讨论一项协议,包括在10年内削减3万亿美元支出,但把税制改革留待以后进行。贝纳是共和党人。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表示,任何协议必须包含加税以及削减国防等方面的开支。“我们还将增加收入,而且我们能够以不损害经济的方式做到这点,(而且)实际上可能通过堵塞扭曲经济的漏洞而扶助经济,”奥巴马在NPR发表的采访内容摘录中表示。虽然他们可能把全面的税制改革推后,但奥巴马与国会可能同意增加收入,而这会结束部分减税优惠措施。  
    其它一些迹象亦表明债务谈判正在取得进展。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之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将没有资金来支付账单。如不采取行动,美国经济势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并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尽管许多人仍一心想达成削减赤字的长期协议,但国会助手和一些议员暗示,谈判者正在就短期提高债务上限汇聚共识。短期方案包括先行削减5000亿美元赤字,并承诺制订一项解决美国财政问题的更全面的长期方案。  
    “我认为,白宫和两党的领导人都在试图找到解决办法,”参与先前几轮谈判的众议员霍伦(Chris  Van  Hollen)在美国MSNBC新闻网站表示,“焦点仍然是——努力达成大妥协。”白宫最初设定目标是在7月 22日达成协议,为国会通过议案留出时间。其称,达成一项包括减支和增税的全面计划的势头在增强。  可能达成协议的希望鼓舞市场,随着8月2日最后期限的临近,市场越来越紧张不安。众议院的共和党人依旧是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贝纳称,他已经警告共和党人必须接受一些妥协,而且也相信多数人会这么做。“到了最后,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贝纳对记者说道。美国税制改革协会(Americans  for  Tax  Reform)创立者以及“免税”承诺发起人诺奎斯特(Grover  Norquist),为坚守承诺的保守人士提供了可能的台阶下。多数共和党议员签名支持“免税”承诺。诺奎斯特在华盛顿邮报社论中表示,允许小布什时代的个人所得减税措施结束终结并不违背"免税"承诺。他稍后告诉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将反对在这些税上进行变动,但有办法做到在技术层面不违背承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的官员在国会山与首任期共和党议员会面,也加大了该党的压力。
    8月2日前若无法上调举债上限  美将引发新经济震荡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分析师和美国官员表示,如果华盛顿无法在8月2日之前上调法定的国债上限,将在美国引发新的经济震荡,形势会比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还要糟糕。
    美国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债务违约,已成了众目的焦点。到8月2日,美国政府的开支将超过收入。不过,经济学家认为,到时华府可能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大幅度削减开支,砍掉某些项目的支出。
    按照目前的预算赤字规模计算,支出可能减少40%,大部分政府机关将因此停摆,以致军人领不到薪饷、法院被迫休庭、发放给老人的社会福利金延后支付。
    此外,举债上限如果未能在期限之前上调,届时美国各州的债务评级也将到受影响。
    “美国进步中心”的研究员埃特林格指出,这确实是一场经济大灾难。他表示,如果国债上限到9月还是维持不变,美国一个季度的经济将萎缩超过2%,比 2007-2009年经济萧条时最差的季度还要糟。单单那一个季度,就有200万人失去工作。他说,政府决定大砍开支,还是选择违约,都将是一场灾难。
    另据香港《商报》报道,随着希腊第二轮援助方案的出台,市场目前的焦点大都转向美债上限谈判问题。据CNBC发布的一份最新联邦调查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国会两党立法者无法在8月2日的最后期限前上调债务上限,美国股市将可能遭遇一次大规模的抛售潮;但如果债务上限协议最终及时达成,其对股市的提振作用则相当有限。
    在接受调查的78位市场经济学家和华尔街策略师以及基金经理人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债务上限最终未能及时上调,美国股市将遭遇抛售,出现3%甚至更大幅度的下跌。但大多数受访者同时认为,如果债务上限协议及时达成,美国股市将仅上涨约1%。
    RBC资本市场驻纽约的资深经济学家波切利称,美国财政部将能够把最后期限延长至8月15日,但他表示:“如果导致债务上限协议仍无法达成,我们预期将会产生非常极端的反应,而且产生反应的将不仅仅是在市场方面,最糟糕的情况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一名高级民主党助理官员称,奥巴马和众议院议长、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伯纳正就一项协议展开讨论,其内容将包括在未来10年时间里削减3万亿美元支出等,目的是避免联邦政府出现史无前例的债务违约事件。该助理官员并称,可能达成的协议还包括承诺在2012年进行税收改革等内容。
(综合信息)

欧洲央行提出希债解决方案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欧洲中央银行理事斯马吉(Lorenzo  Bini  Smaghi)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在第二市场回购希腊债券,对于希腊和投资者都有好处,但他认为要真正落实这个计划,便要改变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现行制度。另方面,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道,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为希腊回购债券提供融资,将可以让希腊借贷减少200亿欧元。
    斯马吉接受希腊报章《to  Vima》访问时表示,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案,是由EFSF在第二市场回购希腊债券,这样便可让希腊私人投资者售出债券,同时可减轻各国政府挽救希腊的负担。但他认为,在建构 EFSF时,并未有考虑这一点,所以该基金现时在制度上难以充当这种角色,如果有办法改变EFSF,那便会有帮助。
    欧元区领袖在三月份的会议上,否决赋予EFSF在第二市场购买债券的权力,而欧央行在去年当希腊债务危机日益恶化之时,却曾经行使了这种权力。德国《明镜周刊》引述德国财政部的计算指出,希腊若得到EFSF融资而回购债券,便可令该国的债务减少200亿欧元。
    报道称,回购债券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现正为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所测试。同时,他再次强调欧洲中央银行的立场,即任何要私人债券持有人分担拯救希腊责任的计划,都不能演变成一场信贷危机,欧央行担心这样的信贷危机将会波及全球。
    斯马吉认为,一切最终还需要希腊继续实行其所承诺的减赤计划。他还鼓励希腊银行出售外国资产。他指出,希腊银行需要出售部分海外资产,筹得新的资金,以帮助其复苏,另外,亦可以与外国银行合并,从而引入外国资金。他相信,若以完全假设的考虑,希腊银行均由外国资本所控制,即好像东欧一样,那希腊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斯马吉相信,为希腊债务危机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令希腊经济返回正常持续增长的轨道,便可有效地防止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向外扩散,不然,外界便会认为投资在欧洲的资金只会被锁住而动弹不能,他表示必须令人改变这种观念。
    在有关整体欧洲的新财政制度方面,他表示支持由欧元区主席兼卢森堡总理容克所提倡的,设立一个泛欧元区财政部长。他认为,这将可以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找出长远之策,而且事不宜迟,现在便应该起动。
  (香港《大公报》2011.7.18)

日本首见贸易顺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在311大地震发生后,三个月来首次出现贸易顺差,出乎市场意料。日本财务省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6月份意外取得 707亿日元的贸易顺差,虽比去年同月减少89.5%,但也是三个月来首次出现顺差,原因是出口降幅低于预期。出口额为5.7759万亿日元,连续四个月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1.6%,减幅小于5月的10.3%,情况逐渐好转,供应链快速恢复的汽车出口额减幅为12.5%,比4月的67.0%和5月的 38.9%大幅改善,这表明制造商正克服3月11日地震及海啸相关的供应链问题。
    接受道琼斯通讯社和日本经济新闻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作出的预期为,日本6月份商品贸易逆差1486亿日元,出口下降4.0%。日本5月份和4月份贸易逆差分别为8558亿日元和4677亿日元。
    数据显示,6月份出口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主要受汽车和电子元件销售减少拖累。不过,6月份出口降幅显著低于5月份的10.3%和4月份的12.4%。半导体等电子材料减幅为17.1%,和5月的18.5%不相上下,恢复速度较慢。
    对美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6.1%,进口额下降4.7%,对中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1.2%。对欧盟地区出口额增加8%,进口额增加3.6%;对亚洲地区出口额减少1.7%,进口额增加8.7%。
    6月份进口额为5.7052万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为连续第18个月增加,但增幅不及经济学家们给出的11.0%的预期。6月进口增长主因为核电厂陆续停止后,用于火力发电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等进口大幅增加。
    日本财务省同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受震灾影响,今年上半年,日本出现8955亿日元(约114亿美元)贸易逆差,是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自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日本制造业受到了供应链停顿与节电措施的双重打击。
    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南武志认为,星期四公布的数字说明日本的生产已经恢复到震前水平,恢复速度也比预期为快。
    瑞穗综合研究所资深经济分析师山本康雄也认为,最新数字显示供应链明显已经恢复,有助于安抚市场情绪。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7.22)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制造业滑向收缩边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7月21日发布的一项调查,中国制造业可能正滑向一年内的首次收缩,新订单数量下降,工厂艰难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胀。
    汇丰(HSBC)的采购经理指数预览值(flash  PMI)意在提供有关工业活动状况的早期快照。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跌至48.9,这是28 个月以来的最低位。本月的PMI终值将在8月1日发布。PMI低于50说明活动收缩。疲弱的PMI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政府坚持不懈地收紧货币政策之举正在影响经济增长。但分析师们告诫人们不要反应过度,称今年下半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将表现强劲。
    汇丰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消费者支出的弹性和大量基建项目的持续投资”将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使增速保持在大约9%。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扩张9.6%,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表示,政府必须在遏制价格压力与防止经济增长剧烈波动之间达到平衡。
    面对三年来最高的通胀,中国央行在过去九个月期间稳步收紧政策,迄今已5次上调利率,9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即使在采取了所有这些措施后,通胀仍是一个顽固的对手。汇丰的PMI预览值显示,7月份投入成本出现反弹。但是,若制造业增长放缓趋势不断深化,可能促使中国政府暂停其收紧政策的行动。
    7月21日,中国主要股指——上证综指下跌1%,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四天下跌,反映出市场对前景的忧虑。国有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表示,它已取消了原定在周五进行的一期债券发行。该行并未解释原因,但中国央行的收紧行动已从中国货币市场抽走现金,导致近几周一系列短期债务的拍卖遭遇认购不足。
    从更为长远的视角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有关中国经济的年报中表示,中国经济仍“步伐稳健”,部分原因是就业和工资增长提振了国内消费。不过,IMF警告称,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房产泡沫和信贷质量下降都构成风险。
  (FT,2011.7.22)

中国房价上涨趋缓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房价在6月份以较慢速度上涨。意在阻止房地产泡沫的各项政府措施对市场形成下行压力。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发布的人口加权平均数据,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环比上涨0.1%,低于5月份的0.2%,是今年最小的月度涨幅。6 月份全国房价同比上涨4.2%,远低于该月6.4%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这是显示中国房产市场已开始从沸点降温的又一个信号。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求遏制房价。政府提高了首付比例,上调了抵押贷款利率,还增加了人们购买一套以上住房的难度。
    尽管政府的努力取得初步成功,但许多经济学家仍把房产泡沫的可能性视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各方认为,房产泡沫将威胁到中国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和中国的社会稳定,原因是缺乏价格适宜的住房导致人们的不满升温。
    上周,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实施各项调控政策。目前人们担心,政策收紧的效应在一些地区开始逐渐消失。温家宝特别指出,“二三线城市”(人口在100万至1000万之间的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正在加大,并责令地方官员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国务院表示,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采取限购措施。
    7月18日发布的数据也展示了市场趋势的分化。在政策限制执行最坚定的大城市,房价上涨缓慢。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同比仅上涨2.2%。但在地方政府调控力度有所放松的不少较小城市,房价上涨比较严重。最突出的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该市房价同比上涨9.2%。
    大举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在政府避免房产泡沫和化解公众愤怒的努力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今年早些时候因资金不足而进展不顺利之后,温家宝上周表示,今年全年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已完成了一半。
(FT,2011.7.19)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7月22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681.20↑;纳斯达克:2858.83↑;标普五百:1345.02↑;英国FTSE100:5935.02↑;法国 CAC40:3842.70↑;德国DAX:7326.39↑;日经225:10132.10↑;上证综合:2770.79↓;香港恒生:22444.80↑;台湾加权:8765.32↑;新加坡海指:3182.95↑;越南指数:409.20↓;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8664.50↓;巴西BVSP:60270.50↑;印度BSE30指数:18722.3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7月22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7月21日):
欧元/美元:1.4360↑;英镑/美元:1.6300↑;美元/日元:78.5420↓;美元/人民币:6.4472↓;美元/港币:7.7908↓;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8月交割):1601.5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9月):99.87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963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9月)6.922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323.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56期(总第1178期)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