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拐点即将到来

2011-05-0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34期(总第1156期)  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大宗商品价格走向何方?    美国制造业将迎来复兴    美国将继续刺激经济    亚开行:2050年亚洲经济或占全球GDP一半    欧洲央行暗示暂缓加息      印度加息50基点    中国“老龄经济”兴起    中国经济的拐点即将到来
经济热点

大宗商品价格走向何方?
        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最大跌幅  
    英国《金融时报》5月6日报道,5月5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在各方担忧全球经济之际,投资者集体逃离市场。投资者担心,原材料价格的飙升正削弱需求,并迫使新兴国家的央行加息,以努力抑制失控的通胀。
    在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公布其巨额首次公开发行(IPO)细节后的第二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一些投资者将此次上市与高盛和私人股本集团黑石的IPO进行了比较——那两宗上市也分别代表了各自市场的最高水平。追踪一篮子大宗商品的基准路透/杰佛瑞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Reuters-Jefferies  CRB)下跌3.9%,为两年来最大跌幅。若刨去2008-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动荡,CRB指数这一跌幅将是创纪录的。经纪商全球曼式金融(MF  Global)驻纽约的大宗商品分析师爱德华•梅尔表示:“这一笔值得记载。你看到所有人都在退出大宗商品交易。”巴克莱资本的贱金属分析师盖尔•贝瑞补充道:“这是可怕的举动。这反映出这些市场有多么不安。”不过,分析师警告称,大宗商品市场可能会快速反弹,就像过去一年经历类似的调整之后市场的表现一样。尽管价格高企削弱了需求,但在另一方面,矿商、石油企业和农场主难以增加供应以解决市场的紧张。亚洲经济增长也仍然强劲。
    抛售行为仅限于大宗商品市场,股市仍相对稳定。大宗商品抛售从银市开始。上周,银价创下了每盎司50美元的新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飙升了175%。过去数月蜂拥进入规模较小的银市的散户投资者争相退出,以保护自己的收益。过去一周内,银价下跌了25%。金价下跌 2.1%,至每盎司1484美元。
        商品市场修正有益全球经济增长
    路透社专栏撰稿人5月6日伊安•坎贝尔撰稿称,大宗商品投资者纷纷转向,白银姗姗来迟的大跌还不是最糟的事。他们更担心经济数据转弱,特别是美国数据。这些经济增长忧虑应当得到重视——对商品投资者来讲尤其如此,事情不可能都按照他们期望的来。他们已经见到可观的价格涨幅,但全球复苏和低通胀不能两者兼得。如果要全球复苏,总得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从大局出发,让商品价格作点牺牲会比较合适。
    商品价格目前的表现是自食其果,这总比扼杀经济复苏要好。商品价格涨势过度。特别是油价,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高油价会被视作与经济增长不符,无疑会导致衰退。
    一般人都以为,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急速增长推动商品涨至令人却步的高位。但这并非唯一的原因。大量投资玩家拿着从央行那里借来的廉价资金,投入这片被誉为新兴投资领域的商品市场。结果,能源和建筑原材料价格被推到世界难以承受的高度,食品价格飞涨,也超出了全球很多穷人的购买力。亚洲国家若不想再依靠加息来抗击通胀,就需要获得更便宜的石油等商品。而美国如果希望借助消费来促进经济恢复更快增长,创造更多就业,那么也需要更便宜的燃料。
    商品价格下跌对全球多数国家来说是件大好事,不过不同的商品表现并不一样。白银或延续大幅跌势,不过鉴于其在商品指数中权重很低(比如在路透 /Jeffries  CRB指数中只占1%),因此其宏观层面的影响也较弱。而像原油和铜这些重要得多的工业商品,尽管也会跌价,但会在不威胁世界经济增长的水准找到支撑。原油和铜在CRB指数中权重分别为23%和6%。总之,商品市场要稍作些让步。
        PIMCO仍然预测大宗商品继续上涨
    据路透社5月6日报道,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5月5日称,尽管市场出现2008年以来最猛烈的下跌,其仍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PIMCO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共同基金。  
    PIMCO 旗下规模最大商品基金的基金经理米希尔•沃拉赫(Mihir  Worah)重申了公司的展望,当日从石油到黄金和谷物等商品市场遭遇近三年来最严厉的重创,因许多金融投资者仓皇出逃。沃拉赫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长期观点没有改变,主要因为发展中经济体的消费增加导致了供需不平衡。”他认为,商品市场的全线下挫是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收紧政策”,这些国家正在努力放慢经济增速。沃拉赫称,除了利率上升,疲弱的经济数据以及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市场经济成长预估下调,也是此轮跌势的推动因素。美国劳工部5月5日表示,4月30日止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跳增至47.4万人,为去年8月中以来最高,该数据令市场担心。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美国制造业将迎来复兴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该研究预测,美国制造业将在未来五年里复兴。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此份报告预测,到2015年,美国可能略微领先于中国,成为最终面向北美销售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基地,这是基于美国生产率的良好增长,以及尚属低廉的工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很多地区的薪资正迅速上涨,结果是,除非是为了在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上销售,外国公司越来越没有动力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
    美国政府想必会欢迎这份研究。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为经济持续改善所拟定的诸项计划中,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近几个月,卡特彼勒(Caterpillar)、通用电气、福特等大公司纷纷宣布计划,对于在美制造业务投入新资金。据估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实现了9.1%的年增长率,成为美国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然而,该研究所预测的美国制造业的时来运转,似乎不足以让美国重夺世界最大制造国的桂冠。这项桂冠美国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去年被中国夺取。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哈尔•西尔金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庞大需求”,将足以让中国继续在头把交椅上坐一段时间,因为这些商品大多将由设于中国本地的工厂供应。西尔金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国仍将是(制造业领域)实力强大的老二,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如西欧国家。在西欧,经济趋势不那么乐观。”
    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驻院研究员约翰•马金表示,对美国制造业崛起的预测,与美国企业的发展潮流相符:更多的美国企业正在调整方向,转而生产“可以以节约劳动力的新科技制造的、更为精密的产品”。美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纽柯公司(Nucor)首席执行官丹•迪米科表示,得益于美元疲软,未来十年,很多美国企业都拥有“巨大机遇”来扩大本土制造规模。
    根据咨询公司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的数据,去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1990年,中国仅占3%。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上述研究显示,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成本估计将每年上涨17%  ,而美国的涨幅将仅为3%。过去20年,中国工厂工人的平均生产率已提高十倍,但仍不及美国同项指标的三分之一,从而抵消了中国的低工资优势——中国工资通常仅为美国十分之一。雇工成本通常占制造业总支出的 20%-30%,而购置设备等其它成本,在中国往往并不低于其它地方,因此,到2015年,在许多面向美国市场的产品制造方面,中国不大可能拥有相对于美国市场的成本优势。
    这项研究还显示,看上去在美国生产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包括那些生产批量小、存在许多设计变化的产品,例如建筑机械和家具。而那些大批量生产、制造工艺相对固定化的产品,如手机和电视,将继续在中国生产——包括那些最终在美国销售的产品。
                                        (FT,2011.05.05)
美国将不会结束刺激经济措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6日报道,多名区域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暗示,美联储在短期内,不会结束6000亿美元的刺激措施,因为充分就业目标尚未达到,而通货膨胀也不是长期风险。
    旧金山联储银行行长威廉姆斯4日在一个演讲中表示,尽管油价飙升,但美国通胀仍在控制中,如果价格压力开始失控,美联储随时准备加息。威廉姆斯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只是暂时的,他承认美国经济面临许多困难,但通胀还构不成威胁。
    波士顿联储银行的行长罗森格伦的观点与威廉姆斯相似,认为美国不太可能出现70年代那样的通胀形势。他认为工资增长受限以及高失业率,可以帮助缓冲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让消费者通胀预期得到控制。而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洛克哈特则预计今年底前的就业状况将温和改善,但是要恢复衰退期间损失的就业岗位可能需要三年时间。
    美国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跳涨2.7%,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物价则较去年同期上升1.2%,美联储的非正式目标水平为2%。
    然而,并非所有的美联储官员都同样乐观看待通胀。达拉斯联储银行行长费舍尔担心物价升高。他在一场演说后对记者表示,“主要通胀数据有点顽强。我们必须小心监控通胀预期如何变化。”
    另据道琼斯报道,纽约联储银行行长威廉•杜德利6日表示,有多种迹象表面,整个美国及纽约地区经济已具备了在未来数月加快增长的条件。复苏势头仍然比较温和,要想实现Fed提出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大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他认为Fed不会立即向更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转变。
    此外,杜德利还表示,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未来数月可能会持续这种局面。他表示,就业市场在持续改善,这从刚刚发布的就业报告就可以看出来。他说,即使非农就业人数每月增加30万人,到2012年,美国经济仍然会有闲置产能。杜德利称,尽管就业市场复苏的准确节奏很难预计,但预计上半年就业人数增幅将会加快,他对就业人数在未来数月持续增长抱有信心。
    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杜德利表示,过去一年大宗商品的涨势可能会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推高整体通货膨胀率。但他也表示,即使油价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也基本没有传递至更广泛的价格指标。核心通货膨胀率仍低于Fed认为合理的水平,整体通货膨胀预期仍然稳定。
                                                    (综合消息)
亚开行:2050年亚洲经济或占全球GDP一半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5月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50年亚洲经济总量可能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但前提是亚洲国家能处理好政策、制度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这份名为“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 (Asia  2050--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的报告强调指出,亚洲崛起虽备受期待,但未成定局。其过程伴有重大风险,可能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或导致经济发展及扩张脱轨。
    报告称,如果亚洲主要经济体保持现有经济增速,到2050年该地区GDP有望达到14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1%,并使30多亿人脱离贫困。亚洲地区2010年GDP为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7%。
    报告还警告称,如果亚洲发展最快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陷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工资水平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该地区其它国家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届时亚洲的GDP可能只有61万亿美元,仅占全球GDP的32%。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在报告序言中称,在朝着繁荣脱贫之路行进的同时,亚洲需要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消除不断扩大的不平等现象,减轻资源争夺引发的环境恶化问题,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黑田东彦补充称,要应对这些挑战,亚洲领袖们应当制定大胆而富有创新的国内政策,并探讨本地区乃至全球合作的途径;以往在亚洲处于低收入、资本稀缺阶段时实施的政策在当时可能奏效,但不大可能在今天或未来继续发挥其效力。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乐观预期,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将引领亚洲的发展。到2050年,这些国家占全球GDP的比例或将提高到45%,人均收入将达到45800美元,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于高出25%。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建议的国家政策优先事项包容性增长、金融系统改革、大规模城市化管理、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和多元化计划、创业、创新和技术发展以及治理改革。该行指出,为了发掘亚洲全部潜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变得更加重要,例如,亚洲应当在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协作以提高话语权,消除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壁垒,并在技术发展等领域展开合作。
    报告称,虽然亚洲抗冲击能力提高并迅速走出了近期的全球经济衰退,但不应因此自满。亚洲必须继续通过遵循谨慎的宏观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提高金融系统的活力,来增强自身的抗冲击能力。
                                            (WSJ,2011.5.4)
欧洲央行暗示暂缓进一步加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央行(ECB)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已经排除6月份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但为了抑制欧元区高涨的通胀,今年夏天晚些时候可能会提高官方借款利率。
    在 5月5日作出的表态中,特里谢暗示,拥有17个成员国的欧元区加息步伐不会像一些分析师预期的那么快,这一表态使欧元汇率急剧下挫。他的表态暗示,欧洲央行在上个月先于美联储(Fed)和英国央行(BoE)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后,正趋于谨慎。欧洲央行委员会是在宣布葡萄牙纾困计划仅数小时后开会的。葡萄牙是第三个需要外部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特里谢维护了欧洲央行抗击通胀的形象,他没有说任何话来否定金融市场的相关定价,即7月份将再次加息 25个基点,达到1.5%。特里谢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第一家加息的大型央行,我认为……我们的可信度没有任何问题。”不过他并没有提到欧洲央行需要保持“高度警觉”,这是下个月将加息的银行术语。特里谢补充说,葡萄牙等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疲软经济“绝对不是”推迟可能的加息的因素之一。欧洲央行相信欧元区总体的经济复苏将会持续,认为上个月的加息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不应让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所引起的通胀上扬变得根深蒂固。
                                        (FT,2011.5.6)
印度加息50基点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央行大幅上调基准利率,这等于是默认,它过去一年中采取的收紧货币政策的渐进措施,未能遏制肆虐的通胀。5月3日加息后,回购利率(央行向商业银行借贷的利率)升至7.25%,反向回购利率(央行从银行系统吸收货币的利率)升至6.25%。
    印度央行5月3日将两项主要货币政策利率提高了50个基点,加息幅度比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高一倍。它在采取此措施时警告称,通胀高于预期水平,威胁经济增长前景。然而产业界人士却告诫道,此举可能打击投资和增长。该国总体通胀率3月份跃升至8.9%,而印度央行的官方目标为4%至5%。
    印度央行行长杜武里•苏巴拉奥称:“通胀率上升会对未来的增长构成严峻威胁。因此,应以降低通胀为优先……即使以损失一定的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
    这是印度央行在短短一年里第九次加息,不禁让人怀疑其抑制通胀措施的效力。“加息50个基点清楚地表明,他们已经有点孤注一掷了,”ICICI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A•普拉桑那评价道。“印度央行手上没有多少可遏制通胀的手段了。”
    连续加息沉重打击了印度制造业,借贷成本急剧上升,投资计划受到影响。“像印度央行这样应对通胀,就像一个人在追赶自己的影子,”重工及建设集团 Larsen  &  Toubro公司高级副总裁桑卡•拉曼说道。“面对这样的利率水平,我们未来会更艰难。”印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会长昌德拉吉•班纳吉称,加息会对增长和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不断收紧货币政策,而没有任何结构性改革措施来缓解供应面的瓶颈,将会对产能创造和扩张造成更大影响。”房地产中介 Jones  Lang  LaSalle  India公司董事阿舒托什•利马耶称,加息会使企业在高昂的信贷成本下难以筹措资金,因而也会损害印度房地产业。
    印度央行5月3日还批准了一项新的监管框架,将为穷人提供的小额贷款利率的上限设为24%,利差在10%到12%之间。
                                            (FT,2011.5.4)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老龄经济”兴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经济增长、独生子女政策以及近来的房地产繁荣,共同促成了中国领取养老金的人大幅增加,每个独生子女最多要照料6位父辈和祖辈的老人。中国4月28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增加了约48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3%。10年前,这一比例为略高于10%。过去 10年,中国总人口增长了5.84%,目前为13.39亿人。上海市年逾六旬的人口达到五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29%。
    中国人对于孝道和退休生活的态度正在发生里程碑式的转变。这些转变正推动着中国老龄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国内外投资者准备拿出上百亿元人民币资金,投入护理行业中的一小块市场:让老年人住进有“银色之城(silvertown)”之称的私营老年公寓。鉴于目前只有1.3%的老人住在政府设立的养老院里,从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的辅助型生活社区,到为体弱老人提供的护理型养老院,社会上对于为养老金领取者提供膳宿的民营机构的需求大幅上升。
    随着政府的限制措施开始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屈服,以及在房地产繁荣的推动下,大城市里在上世纪90年代长期城市住宅私有化时获得了住房的老人们个人财富升值,大规模投资的条件已经成熟。
    文化变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根据中国引以为豪的长期孝道传统,上了年纪的父母决不能单独居住;但这一观念的影响力近来已有所消减,超过半数老年人—— 在大城市中这一比例更高——已经和子女分开居住。这一传统受到了如此严重的侵蚀,以致于中国政府最近出台了一项法律,强制要求成年子女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老年人对这种变化表示欢迎:奥美(Ogilvy)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者表示同意到养老院居住。直到目前,愿意到退休社区居住的老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银色产业(silver  industry)仍处于发展初期”,“银色之城”一词的发明者鞠川阳子(Yoko  Marikawa)表示。她说,投资者以前出于文化方面的原因回避着银色产业:“人们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投资者觉得这是一个不利因素。”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上海最大私营老年社区亲和源(Cherish  Yearn)的董事长奚志勇说:“社会变迁意味着‘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亲和源的收费相当高昂,但它也提供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健身俱乐部、医院、安排社交生活的个人助理、保健、购物和居民娱乐设施。奚志勇表示,85%的居室都已售出。但他抱怨说,政府虽然鼓励私人投资,但在硬件和服务标准等问题上存在政策真空,给投资带来了风险。不过,他还是计划建立更多的亲和源社区。“中国最有钱的是老年人,”他表示。
                                                              (FT,2011.5.6)
中国经济的拐点即将到来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金奇(James  Kynge)等人曾把中国经济形容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象——只要还在前进就没有问题,但一旦减速后果就不堪设想。现在,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上涨的工资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将会上升,增长将会放缓。正如一名经济学家5月5日所说,对中国来说,“大拐点即将到来”。
    路透社5月5日报道称:“目前的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同时,人口红利窗口期也即将关闭,”巴曙松在《经济参考报》撰文表示。“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并非一时之事,而是大拐点即将到来的标志,是趋势性的改变,”巴曙松写道。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其它地方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工资上涨将推动价格中枢的上升,劳动力供给充分条件下的低通胀态势将不可持续,……二是,越过拐点后经济增长中枢将出现系统性下降。”
    就短期而言,多数中国经济学家表示,通胀将在下一个月左右见顶(3月通胀达到5.4%),今年剩余时间价格将重返适宜区间。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这成为现实 ——官方已出面阻止某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被转嫁给消费者,还有传言暗示,人民币可能升值。但永久遏制价格上涨是很难的。
    如果近几年是由低廉劳动力成本推动的“低通胀”时期,那么“正常”通胀率会是什么样的呢?近期历史提供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先例。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例,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常超过10%。事实上,1994年末期中国通胀在接近30%的高位见顶。正如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在5月4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所写的,中国不久可能将面临“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资产价值崩溃时刻——译者注)。若为了遏制中国的通胀和信贷而采取果断、持续的措施,包括大幅提高利率,那将打击周期性增长。但这些措施将使增长变得更可持续,因为它们将抑制投资,让其它措施有充分时间发挥作用,以提振家庭收入和消费。
    中国若遭遇“明斯基时刻”,将打击全球增长和资源市场,冲击有关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共识。它还将影响中国再平衡本国经济、提高消费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目标,并加大政治不安定的风险。多年来,发达国家(以及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获益于廉价的中国制成品,这些廉价产品帮助为世界带来了10年的低通胀。还有其它任何国家能够填补中国留出的空缺吗?面对人口结构拐点的中国,很可能打赢2011年的抗击通胀之战。但这场“战争”将进行下去,如果说有任何变化的话,那便是它将进入难度大得多的下一阶段。
                                                          (FT,2011.5.5)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5月6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638.70↓;纳斯达克:2827.56↓;标普五百:1340.20↑;英国FTSE100:5976.77↓;法国 CAC40:4058.01↓;德国DAX:7492.25↓;日经225:9859.20↑;上证综合:2863.89↓;香港恒生:23159.10↓;台湾加权:8977.23↓;新加坡海指:3099.52↓;越南指数:472.71↓;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8626.90↓;巴西BVSP:64417.30↓;印度BSE30指数:18518.8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5月6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5月5日):
欧元/美元:1.4316↓;英镑/美元:1.6368↓;美元/日元:80.6328↓;美元/人民币:6.4932↑;美元/港币:7.7716↓;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6月交割):1491.6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6月):97.175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882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6月)7.594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340.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34期(总第1156期)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