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产泡沫风险升温构成重大挑战

2010-10-15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10年第81期(总第1100期)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调高存款准备金  回应美国量化宽松措施
    路透社Kemp专栏载文称,中国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个月,以回收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预示出美联储(Fed)或将提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恐怕会徒劳无功,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尽管进一步宽松的前景,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会增加新兴市场和英国等国家的通胀压力,但却无法刺激美国的就业或产出。美国和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维持利率在近零水准,并且透过新一轮资产买进来挹注更多流动性,并无法激励产能投资或增加就业.。
    这些宽松措施只会鼓励新一波的财务操弄和去股权化,例如微软等企业利用廉价资金来支撑其股价;宽松措施也会再次造成资金由核心金融市场外流,投入大宗商品工具和新兴经济体,以取得更好的收益。正是这些金融不稳定趋势造成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在半固定汇率的环境下,Fed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渐影响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等已然面临经济过热威胁的新兴市场。Fed、政府和国会的政策官员希望新兴市场透过本币兑美元升值来因应通胀问题。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升值,可改善美国竞争力,提高美国制造业出口,同时减轻低价进口商品带来的压力。
    实际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及主要商品生产国的因应方式,可能就是升息和调高准备金率。中国将六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高50个基点两个月的决定,只是一连串紧缩信贷举措的最新一步。这些原先只被视为全球经济中的“边缘”国家,现在则是成为带动全球成长的主要动力。
    这是中国人行今年第四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在其他国家,澳洲央行已三度升息,将利率由3.75%调高至4.50%;新西兰央行的隔夜拆款利率则两度上调,由2.50%调整至 3.00%;挪威今年已升息25基点,延续去年底的类似升幅;加拿大央行亦三度升息,将基本放款利率由2.25%调高至3.00%。其他如英国等国也面临了通胀上扬的问题,主因食品、能源和其他进口品价格升高,但英国到目前为止仍选择不升息,希望这样的物价涨势只是暂时现象,而不会深植于通胀预期中。
    在汇率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正使全球失衡情况更加恶化。关键在于,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对于股票和大宗商品等流动性交易工具的影响,要比对建筑和设备投资等不流动且不可交易资产的影响更为迅速,更遑论要去影响聘雇活动。因此短期而言,增发钞票会推高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资产和投入价格上扬,但却对增加就业和雇员毫无作用。
    虽然这也是一种通胀,却不是Fed希望见到的通胀类型。况且,这并不能推高核心制造业产出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也无法进一步带动薪资上扬.这反而会使景况恶化,因为在投资成本升高以及实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制造业、服务业和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更多削减其他成本和支出的方式,例如降低雇员相关的成本。
    在Fed带领下,英国央行、印度央行和其他国央行,将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扬,归咎于基本面的供应短缺,例如作物预估令人失望等。但价格上扬波及的层面远远超出谷物,过去几周来,基本面并无改变,但原油和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升高,只因为预期货币环境将进一步宽松。此外,也没有人暗示黄金和白银供应会突然短缺,其价格涨势完全是受到对货币不稳定的忧虑升温所影响。
    美国不缺流动性,进一步注资并不能加快复苏的到来。美国真正需要的,是合适的汇率、提振出口的策略、以及解决家庭负债过高和薪资停滞的问题。在美国政府和Fed能够提出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可行策略前,扩大注资只会降低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美国企业虽握有大量现金,却不愿进行投资和增加雇员,反而偏好买回自家股票,相较之下,中国企业则是在持续盖新厂,并大量投资太阳能和电池等先进技术。从这点来看,不难了解为何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处于停滞,但新兴市场却在快速成长。财务操弄取代了企业家精神;以往亨利福特专注于造车,如今他的继承者心思却放在如何重新包装抵押贷款上。
                                            (Reuters,2010.10.13)

                                      国际经济

NABE下调美国GDP预测至2.6%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商业经济协会(NABE)9月2日至9月21日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受高失业率困扰,消费不振,复苏无力,估计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据NABE的预测,今年及明年美国GDP增长只有2.6%,低于5月时预测的3.2%。
    调查反映,受访的经济员均不看好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经济员亦调低个人开支、就业及消费物价的评估。有37%受访者指出,2009年6月以来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反映家庭财富减少,债务沉重,限制了购买力及借贷活动。而认为主要是受到刺激措施推动,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受访者,由5月的5%升至17%。候任 NABE总裁、科罗拉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沃布肯德说,仍然对持续增长具备信心,但近期经济表现疲弱,令到不少经济员下调增长预测,今个夏天经济增长放缓,显示经济对财富损失、债务及刺激措施效应减退有所反应。
    NABE调查预测,2010年经通胀调整的消费开支料增长1.5%,2011年料增长2.3%。相对5月时调查分别估计为2.6%及2.8%。调查预测,今年底假期购物旺季销售料较去年增长2.5%,不过这个升幅被指为“特别疲弱”。调查显示,二成受访者相信,财富损失虽然是导致家庭储蓄率上升的主因,但也有可能是美国人转向节约生活。NABE表示,消费开支预测放慢,显示职位及家庭财富增长微弱。调查预计,今年美国平均每月增加9.4万个职位,低于5月时调查的12万,而2011年预计为15.3万,亦低于5月预测的22.5万。经济员估计,直至2011年中旬,失业率都会维持在9.5%或更高水平,2011年底料降至9.2%。
    高盛预测,美国很快将有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出台,估计11月美联储议息时,将会宣布大买国债,可能购买高达5000亿美元政府债券,避免经济陷入“甚差”局面。而这次买债行动,高盛料会维持至2011年中期。高盛指出,9月美国失去9.5万个职位,这会令联储采取行动,联储的低息政策可能要维持至2015年或更长时间。高盛分析报告称,根据其对经济“颇差”的评估,意即GDP增长介乎1%至2%之间、失业率逐步攀升、以及反通胀等环境,而“甚差”局面定义为经济再陷衰退。
                                            (大公报,2010.10.13)
IMF促亚洲撤出刺激举措  
    据香港《商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9日表示,亚洲国家应迅速采取措施撤出危机期间所采取的经济刺激举措,因该地区通胀形势抬头。IMF 亚洲地区总监Anoop  Singh在华盛顿参加IMF年会时指出,亚洲地区面临的主要政策性挑战仍是危机期间经济刺激举措的撤出问题,因该地区经济已开始复苏。他警告称,亚洲通胀压力显现加重信号,并欢迎亚洲国家撤出扩大巨额支出举措。Anoop  Singh说,亚洲各国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仍较宽松,但该地区应明显加速收紧部分。但日本除外,因该国经济复苏目前仍乏力。
    与此同时,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表示,发达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正在加重本国货币与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的不良风险,且这种趋势将最终会损害全球经济发展。野田佳彦说,发达国家央行为促进本国经济复苏而继续实施的货币宽松举措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风险。发达国家海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已导致当地货币升值,并引发新兴市场资产价格飙升。野田佳彦的上述评论令以下担忧升温,即发达国家央行发行的过量货币将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不发达国家发展埋下问题的种子。野田佳彦称,部分国家以其他国家为代价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是不可持续的,现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上述问题尤为重要。全球经济低迷风险加重以及扩大政府支出的难度加大说明,发达国家的货币宽松举措将需保持一段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鉴于通胀的担忧,将不能放松货币政策来抵御发达国家货币宽松举措带来的影响。野田佳彦在讲话中还敦促IMF改善其经济监管来确保成员国采取并维持实施良好政策,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监管,以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香港《商报》,2010.10.11)
分析师料日本经济第四季陷入停滞
    路透社调查显示,日本经济将于第四季停止增长,因政府刺激政策举措带来的影响减退,但明年将出现温和复苏,因受到亚洲需求的支撑。尽管一些分析师警告,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业受到进一步的打击,日本经济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出现收缩,但调查显示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为30%。
    路透对近50位分析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预计日本在2011年底前都将承受通缩压力,日本央行可能至少在2011年底前继续维持实质为零的利率。
    日元/美元汇率10月14日触及15年新高,因市场预计美国将出台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日本财相野田佳彦称,如有必要,日本将继续采取包括干预汇市在内的果断行动,阻止汇市过度波动,以免威胁日本依赖出口的经济复苏。9月15日,日本政府逾六年来首次干预汇市抛售日元,但效果短暂。
    路透调查预测,日本经济第三季将增长0.5%,但今年第四季料将出现迟滞。法国巴黎银行首席分析师Ryutaro  Kono称,“不能排除第四季经济出现短暂收缩的可能性。日元升值,以及节能汽车补助的结束,都可能会令消费者大幅削减支出。但有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短暂放缓之后再次快增,特别是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增速应该会令日本脱离二次衰退的危险。”
    日本央行本月早些时侯将其利率目标从0.1%下调至0-0.1%这一区间,而且誓言要购买5万亿日元(610亿美元)的资产。瑞穗总合研究所资深经济分析师山本康雄称,“日本央行可能会推行诸如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的宽松政策,但这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因为市场对美联储下次政策会议决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一直在升温。”
    路透调查显示,日本第三季和第四季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料将分别下跌1.0%和0.7%。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滑1.0%,为连续第18个月下降。
                                                (Reuters,2010.10.15)
弱势美元推高全球资产价格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元贸易加权汇率跌至2010年低点,帮助推动全球股市升至两年最佳水平,金价涨至历史新高。美联储购买更多资产的前景仍是推动市场的主导力量。然而,美国股市艰难挣扎,金融股遭到打击,原因是市场担心当局对银行收回房产程序的调查。
    一些策略师警告,市场可能已变得过份乐观地认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操作将推动经济牢固进入可持续复苏轨道。瑞穗证券美国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里基乌托表示:“具体而言,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是,消费者试图去杠杆化所构成的结构性问题,将使经济保持在微幅增长的道路上,即便美联储扩大资产购买方案……这增加了一种风险,即美国可能陷入彻头彻尾的通缩,使资产负债表复苏过程延长数年而非数季。股票市场可能正逼近下跌的边缘,因为数据一直到2011年初都继续不振。”
    与此同时,Monument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刘易斯警告,实际和预期的量化宽松操作正对汇率产生压力,推动世界走向一场“汇率战争”。他表示:“此外,随着国际流动资金扎堆投入亚洲金融资产,假如量化宽松操作在什么时候停止,那么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现的风险在上升……这种危机如果发生,那对于全球信心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亚洲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是世界经济中正常运行的增长核心。”
                                            (FT,2010.10.15)
欧美三学者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位学者共同获得,他们提出的突破性理论对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做出了解释。戴蒙德(Peter  Diamond)、莫顿森(Dale  Mortensen)和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10月 11日共同获得该奖项。
    这三位学者开创性地研究了买卖双方在市场中寻找彼此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买卖双方即雇主和劳动者。该“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房地产市场、寻找配偶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说,这是一个很棒的奖项,他们三人以一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思考。布兰查德曾与戴蒙德有过大量合作,也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教授的皮萨里德斯有过合作。
    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之一克鲁赛尔(Per  Krussell)说,这一奖项的决定与目前低迷的就业市场毫无关系。但是,这三人的研究正处于一个激烈争论的核心,即目前的高失业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造成的,又有多少仅仅是由疲软的经济造成的。美国高失业率的一个怪现象是,尽管就业机会在增多,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得出结论,高失业率可能是“摩擦”的结果,摩擦使得雇主和劳动者分崩离析。“摩擦”可能是严厉的解雇规定,失业人员缺乏相关技巧等。
    研究的另一重点是失业保险,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更优厚的福利导致失业率更高,因为劳动者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但最终这对经济是有利的,因为这会促使人们选择能更好施展他们才能的工作。
今年71岁的莫顿森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他在电话会议上对记者说,在当今困难的经济环境中,他怀疑失业保险是导致目前失业人口较多的重大原因。
    今年70岁的戴蒙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他作为一位年轻教授就开始探询买卖双方彼此寻找如何影响市场。不过直到他看到莫顿森的相关研究,这一理论才开始成形。他说,在那之后我才真的开始大步取得进展。当戴蒙德首次考虑将摩擦如何运行做成模型时,莫顿森和62岁的皮萨里德斯将这一想法用到了就业市场上。
    三位经济学家的著作被广泛应用于检验上世纪80和90年代欧洲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的问题,一个结论是,许多欧洲失业人口已很长时间没有工作了,他们的技能已退化很多,因而他们更难找到工作。
    戴蒙德说,美国可能也陷入了同样的僵局。一个原因是,他认为政策应该注重尽快创造就业。戴蒙德在就业市场的专长在他被提名成为美联储官员时受到了关注。
                                            (WSJ,2010.10.12)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外储创纪录  人民币升值再添压力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0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6483万亿美元,再创单一国家持有外汇总额的历史纪录;其中,三季度增加1940亿美元,为1997年1月以来单季新高。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将加重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承受的压力。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940亿美元,与一季度的479亿美元以及二季度的72亿美元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从单月看,7月份增加 846亿美元,8月份增加89亿美元,9月份则大幅增加了近1005亿美元。此外,截至9月底,中国黄金储备持有量为3389万盎司,与7月和8月的数量持平。
    与此同时,虽然9月份中国实现贸易顺差较少,但整个三季度贸易顺差高达656.1亿美元,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这是9月末外汇储备创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还有,外汇储备的增长远高于同期国际收支,可见热钱流入成为推高外汇储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直言,由于外汇储备增长实在太多了,但同期国际收支却不配合,因此可以肯定有热钱加速流入。市场也普遍预期,在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热钱流入的速度在加快,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的使用,以对冲因外汇流入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不过,针对目前的情况,刘东亮认为,央行现在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人民币缓慢小幅升值只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来,但升值速度太快企业则会承受不了。由于目前没有更好解决办法,故他相信短期内人民币还是会维持快速升值,主要是海外压力仍然很大。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中国三季度外汇储备猛增和6月份重启汇改后人民币升值有关,也和外围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及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因其造成大量外汇资金涌入中国。而尽管近来人民币汇率上涨较快,但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并不能抑制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因为境外资金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她建议,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巴西等国采取的办法,加强资本管制,来抑制外汇资金的异常流入。
    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创新高,报6.6693元,踏入6.66关口,再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纪录。而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更升值逾23%。自九月以来,已升值2.12%。
    上述分析师认为,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的中期选举,而非贸易等经济数据。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在升值预期下仍有可能走升。
                                            (香港《大公报》,2010.10.14)
摩根大通预测“十二五”经济增幅8%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摩根大通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即将公布的“十二五”(2011至2015年)规划将聚焦经济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将稳健增长,并有望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至于高盛则指出,由于中国决策当局认为外部需求存在疲软的风险(凸显出促进内需政策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内人口结构、土地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明年三月份可能会下调GDP增长目标至7%。
    摩根大通在报告中预计,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下一个五年的主要投资亮点,并成为未来中西部地区消费启动的基础。报告称,虽然全球需求疲软,但中国稳健的公共投资和逐步增加的私人部门投资,能够保证未来五年经济增速锁定在8%。
    报告并指出,地方政府新开工项目可能会在明年早些时候提速,加上中央政府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要求,私人消费和需求的复苏,库存影响的逐步消化,以及中国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已经从底部逐步复苏,经济过热风险可能出现在2011年初。
    而高盛则在其中国“十二五”投资策略报告中称,“十二五”规划将延续“十一五”的主要思想,并对日用必需品、零售、医疗、科技和新能源行业有积极作用。“十二五”规划将聚焦五个方面,分别是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改善消费、行业效益/资源保护、研发/高技术提升,以及城市化/人口向内陆转移。报告指出,在 “十二五”目标下,日用必需品、零售、医疗、科技和新能源行将“一面倒”受惠,而汽车、工业或机械行业受惠于大部分“十二五”主题,但周期性行业、房地产和能源行业则显得较为复杂。至于电讯、银行和保险等行业,该行认为影响有限。
    该行虽然预期明年3月或下调GDP增长目标至7%,但重申下调GDP不应被视为市场的负面因素。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乔虹指出,看淡外部需求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下调GDP增长目标,从周期性和长期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一增长目标既无约束力,也不具备预测性。此前的多个五年规划期间经常出现实际增长与目标背离的现象。此外,这一目标并不会影响政策干预的时机。如果出现2008年底那样大规模的失业和企业亏损,中国政府不可能等到根据其增长目标或者经济学家估算的趋势增长率定义的衰退出现再采取行动。
                                                      (香港《大公报》,2010.10.9)
香港资产泡沫风险升温构成重大挑战
    香港恒生银行最近发布的2010年10月期《香港经济脉搏》认为,香港资产泡沫风险升温构成重大挑战。报告认为,香港经济目前经济保持强劲,但放缓迹象浮现。
    报告认为,从国际环境来看,工业国家的财政赤字高企将限制这些国家再度推出更多措施刺激经济的能力,他们亦需要一段时间减债灭赤以恢复财政稳健。20国集团在多伦多举行的峰会上已同意于2013年前将他们的财政赤字减半,并于2016年前稳定或降低国债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而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工业国家的失业率高企亦将影响消费。另外,美国供应及管理协会指数及欧洲、日本的采购经理指数等领先经济指针均显示增长势头或已见顶。
    工业国家的政府财政赤字及失业率高企以及全球经济回软,将意味着香港出口前景转弱。
    但是,各国采取的持续低息政策产生了资金充裕的环境,过剩的流动资金已流入资产市场,令资产泡沫风险上升。虽然在非常低息环境之下,以每月按揭供款计算,买家似乎仍有能力负担楼价,但不少量度楼价的准则均显示本港楼价已大幅偏高,为楼市响起警号。
    报告预测,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明朗将会主导未来经济走向,因此对香港外向型经济的前景抱持较为审慎的看法,并预期增长势头将于未来显著放缓。虽然全球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政府刺激经济的效力正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正在减弱。很多国家将需要一段时间减债灭赤方可恢复财政稳健,因此前景不容乐观。
    报告中预期,2010年第四季度香港的增长将会由上半年的7.2%大幅放缓至约2%。同时,低息环境持续令资产泡沫风险上升,将对政府施政构成重大挑战。预测2010年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为5.0%,消费物价指数为2.2%,失业率为4.5%。2011年预测为4.5%、3.7%和 4.3%。
                                      (香港恒生银行《香港经济脉搏》2010年10月)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0年10月15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1062.78;纳斯达克:2468.77;标普五百:1176.19;英国FTSE100:5703.37;法国 CAC40:3827.37;德国DAX:6492.30;日经225:9500.25;上证综合:2971.16;香港恒生:23757.63;台湾加权:8205.30;新加坡海指:3204.27;越南指数:458.39;俄罗斯RTS:1581.90;巴西BVSP:71830.18;印度 BSE30指数:20125.05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0年10月15日收盘价(伦敦铜为10月14日):
欧元/美元:1.3977;英镑/美元:1.5992;美元/日元:81.4520;美元/人民币:6.6411;美元/港币:7.7570;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0年12月交割):1372.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0年12月):81.9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8415.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0年12月)7.045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2762.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0年第81期(总第1100期)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