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效率问题

2010-08-0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10年第62期(总第1081期)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经济强国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易鹏撰文表示,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将中国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从他掌握的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当然由于媒体报道的不详细,尚难揣测道易纲用的是平价购买力还是汇率GDP指标。如果按照平价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很多年前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
    即使按照汇率GDP来计算,中国超过日本也是在预料之中。在2009年,如果不是日元升值,而人民币死盯美元的话,中国的名义GDP已经超过了日本。
    伴随着中国国家统计局在7月初初步核实的2009年GDP数据,中国2009年GDP增长速度为9.1%。这个数据比今年年初发布的8.7%提高了0.4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在2009年——以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值计算,更改后的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大约为4.985万亿美元。而根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GDP总量折合成美元总计5.068万亿美元。据此,两国的GDP差距进一步缩小,仅为800亿美元了。
    这个差距在今年上半年看来已经轻松的被跨越。考虑到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高达1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经济2010年全年能够实现 10.5%的增长率。相比之下,日本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仅为2.4%。这意味着,中国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2010 年全年结束,只要日元没有特别意外的大幅升值,中国汇率GDP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已成定局。
    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面对这种汇率GDP排名世界第二,则需要一种清醒的认知。尽管中国的GDP在世界即将排名第二,在人均GDP这个更具价值的指标来看,中国还是没有多少颜面的。
    IMF在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人均GDP达到了3566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而日本排名世界第16名,人均GDP  为39573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以上。即使按照世界人均GDP8000美元来衡量,中国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
    中国的人均GDP还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存在严重的“被人均”的现象。
    一是存在的巨大的城乡差距,直接导致占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远远不到人均GDP的水平。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1以上的比例。
    二是存在严重的行业差距。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最高的证券业是中国平均的5.9倍,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1。而这种差距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虽然垄断行业的从业人员占的比重很小,但其拉高了中国的平均工资。
    三是,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社会处于可能动乱的“危险”状态。这一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财政部最近有一个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统计数字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由于财富被少部分人所拥有,大部分中国人的人均GDP排名可能还在世界150名以后。
    四是,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人民币;到200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扩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而中西部地区集中了中国更多的人口。
    看到这四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一个认识:尽管中国汇率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的人均的财富可能远远落在世界的100名之后。甚至有可能还低于建国前中国人均在世界的排名。
(FT中文网,2010.8.5)

国际经济

全球制造业增长放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8月2日发布的大量报告表明,全球工业复苏仍然参差不齐,并可能正在失去动力。美国、欧元区、英国和亚洲各地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虽然工业产出继续扩张,但先前几个月的快速增长步伐已有所放缓。
    欧元区7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初步估计值略微修正上调。然而,报告虽然并未显示出多少复苏停滞的迹象,却揭示出欧元区的增长严重依赖于德国由出口驱动的制造业。其他地区的增长前景依然疲弱,法国的指数跌至10个月最低水平。
  “这显然是一场十分不均衡的复苏,”编制PMI调查报告的研究公司Markit的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森表示。“只有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的制造商在大幅增加人手。”
    美国的相应指标显示,7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放缓,为复苏降温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表示,7月份,其工厂活动指数从6月份的56.2下降至55.5。这是该指数连续第12个月高于50,但也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该指数高于50意味着产出扩张。
    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的指数也显示出增速的放缓,但这主要体现的是回归正常增长,而不是跌至趋势以下。
    虽然今年全球复苏稳步延续,但工业产出格局基本上再现了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年失衡的经济增长,欧元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国的制造业。除采购经理人调查外,VDMA德国工程协会还报告,其成员公司6月份接获的定单比一年前增加了62%。这一增幅主要反映了2009年中工程行业表现异常疲弱。但VDMA理事汉纳斯•黑塞表示,它们也凸显了行业的“活力”。
    在总体上阴云密布的全球制造业中,英国成为其中的亮点,产出在7月份继续增长。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份的57.6微降至57.3,但仍高于金融市场下跌至57.0的预测。随着制造业从衰退中复苏,这些数值自然很高。7月数值与 5月份创下的58.1的15年高点相去不远。
    Markit的罗布•道布森表示,7月份的数据“表明在第三季度,制造业将继续为GDP做出重大贡献,并由此唤起了人们的希望: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不会比第二季度1.1%的丰盛数据大幅放缓”。
    在亚洲,经济学家们表示,由于稳健的财政基本面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经济增长将保持弹性。瑞士信贷除日本外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  随着世界各地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减速已在人们预期之中”,但亚洲经济体的表现讲好于其它地区,因为它们普遍没有债务问题,其银行体系依然健康。
(FT,2010.8.3)

美国7月份失业率9.5%  就业增长乏力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7月份美国就业人数降幅大于预期,失业率持稳于9.5%,进一步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动力或许正在减弱。
    美国劳工部8月6日公布,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31000人,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减少的影响。7月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仅增加71000人,而参与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的临时就业人员中有143000人离职。
    6 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经大幅向下修正后为减少221000人,初步数据为减少125000人,私人部门就业人数修正后为仅增加31000人。以修正后的数据计算,美国今年前七个月平均每月新增就业人数不足100000人,不足以降低失业率。7月份失业率持平于9.5%。
    劳工部称,7月份制造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继6月份增加13000人后再增36000人;机动车和零部件行业的季节性裁员少于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人数减少11000人。
    7月份包括州和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部门总就业人数减少202000人,因人口普查就业岗位裁撤,且州和地方政府就业人数减少48000人。7月份美国失业者中有45%的人失业时间超过六个月。
    一个略为乐观的迹象显示,7月份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幅上升,从6月份的34.1小时升至34.2小时。所有行业工人7月份平均小时工资增加0.04美元,至22.59美元。
(WSJ,2010.8.6)

日元飙升导致国债利率大跌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8月4日,日本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7年来首次跌破1%,原因是日元汇率升至8个月高位,引发了市场对于日本央行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预期。
    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4日跌至0.995%,自2003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1%大关。这是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第三次跌破1%,另外两次分别是在1998年和2002-2003年。4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至1.73%的历史新低。
    日元兑美元汇率高企,引发了日本央行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猜测——这种做法可能有助于缓解日元升势。去年年底,在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85日元后不久,日本央行即向商业银行提供3个月期的低息贷款。“(对日本国债收益率来说)日元汇率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瑞穗证券(Mizuho)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 Hajime  Takata表示。  
    在国内需求本已极其旺盛之际,由于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感到担忧,投资者选择购买日本国债。这种需求抵消了对日本财政状况可持续性的担忧。日本是政府债务负担最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国内银行在放贷上较为困难,而在本国的通缩形势下也没有太好的选择,因此纷纷把多余资金投入日本国债。此外,寿险公司也大举买进期限较长的国债,以求实现资产和债务的匹配。分析师称,银行已买走了大部分期限在5年以内的债券,如今也开始购买期限较长的债券。
    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克里斯蒂安•卡瑞罗表示,日本财政部近期发行的短期国债,少于即将到期的数额,因此银行有多余资金投资日本国债。分析师认为,尽管目前需求相对供应而言,远比2003年时旺盛,但国债收益率不太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跌到这么低。卡瑞罗表示:“假如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形势的担忧一直挥之不去,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可能跌至0.9%至0.8%,并且仍然与‘基本面因素’相符。”
(FT,2010.8.5)

特里谢:欧元区经济正在走强,前景仍不明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8月5日称,欧元区经济正在走强,但他也警告称,当前的经济增速不太可能在夏季过后持续。
    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经济增幅将远远低于第二季度。他还称,第二季度经济表现相当好,他相信第三季度经济表现也将好于原先预期。但他同时表示,欧洲央行并不是在“宣布胜利”,因为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特里谢称,现有数据表明目前经济增速快于预期,但他强调了金融市场再度紧张、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所构成的威胁。
    关于货币政策,特里谢对未来继续实施现有政策工具持开放态度。他表示,货币政策立场和整体流动性供应将视情况进行调整。
    特里谢还表示,近期的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增强了银行系统的透明度。他表示,压力测试过程是全面而严格的,测试结果证实了欧盟和整个欧元区对严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
(WSJ,2010.8.5)

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8月5日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出口,以确保国内通胀受控。该消息将小麦价格推升至合约高点。此前俄罗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热浪毁坏了该国作物。普京在政府会议上说,“我认为对俄罗斯谷物和其它由谷物制成的农产品实施暂时性出口禁令是明智的。”普京发言人Dmitry  Peskov称禁令将自8月15日起生效,适用于已经签署的合同。“禁令是暂时性的。我们稍候将讨论12月之后该如何应对,”普京称,暗示禁令实施期至少会持续到12 月。
    当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小麦期货涨停,至每蒲式耳7.85-3/4美元的合约高点以及近月合约价格的23个月高位。普京亦承诺为农业部门提供100亿卢布(3.35亿美元)的补贴和250亿卢布的贷款,并称政府干预基金储备的粮食将分发到没有进行标售的地区。
(Reuters,2010.8.6)

国内与港台经济

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华尔街日报》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幅正从两位数回落至8%左右,原因是中国政府在收回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逐步使经济政策回归常态。
    《华尔街日报》在这份最新出炉的季度性调查中,请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预测,具体预测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季度环比增长率。其他主要经济体都会公布这一增长率,中国官方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时只公布同比增幅,即较上年同期的变化,这就增加了辨识经济拐点的难度。中国的决策者们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对目前的经济放缓持积极看法,他们从今年初开始就一直采取措施,使经济避免因高涨的房价和快速增加的债务而遭受风险。市场似乎也没怎么担心:实际上中国股市最近几周都在上涨,因为许多投资者预计政府不会再采取新的经济降温措施,甚至可能反而采取新的保增长举措。
    中国央行上个月在其季度经济报告中说,中国经济将来放缓趋稳的可能性很大,但不大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它说,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鉴于中国经济今年开局良好──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经济增速达11.1%──中国2010年仍有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全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将达到9.5%。尽管多数人预计中国经济下半年只会温和放缓,但对于一个习惯了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国家来说,这种降温依然不那么好受。
    13 位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是:中国二季度GDP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较上季度的增幅折合成年率为8.4%,增幅不及第一季度10.4%的估测值。相比官方数据,这种估计所显示的经济减速更为严重。官方数据是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0.3%,低于一季度11.9%的增长率。这次调查中得到的估计数字,也低于上一次调查时经济学家们的预测。
    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会继续减缓。他们对第三季度年化增长率的预测中值是7.9%,对第四季度年化增长率的预测中值是8.3%。但他们普遍预计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再次回升,2011年的平均增速将达到9%左右。至于经济增长何时再次加速,经济学家们看法不一,有的预计最早会发生在2010年第四季度,其他人则预测要等到2011年第二季度。
    民间经济学家需要在没有多少官方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估计中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季环比增长速度,所以他们的计算结果常常相差很大。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经济体,究竟应该怎样对其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才合适,专业人士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的不确定。
    中国央行在最近的报告中,没有像前几个季度那样给出它自己的季环比增长率数字。经济学家过去对央行的季环比增长率估测不乏批评,认为它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轨迹。国家统计局也曾说,它将在今年开始发布这种按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增长率数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布。
    参与《华尔街日报》这次调查的经济学家分别来自于:巴克莱资本、Capital  Economics、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独立经济学家盖保德(Albert  Keidel)也参与了调查。
(WSJ,2010.8.6)

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效率问题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供稿中称:国际经济环境一动荡,中国又开始为经济增长担心,决策层又在琢磨:宏观经济政策要不要变啊?多少年来,我们就一直处在对经济增长的担心中,而经济规模则从几万亿增长到如今的35万亿人民币。
    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不要说9%,就是8%、7%的速度,放在全世界来比,规模和速度都是很惊人的。有人会说,这与发展阶段有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太低了不行。而“中国经济增速低于8%就会引发各种问题”的说法,更是成了众所周知的真理。但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关键是经济效率问题。低效率的10%,就是不如高效率的3%!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谈到,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效率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中发生的太多事情,说到底都是效率问题。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上都有很多问题,经济增长需要投入的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很多,多上加多,百上加斤,差一点都不行。但投资稍微一回软,经济增长立即软下来,没有刚性。
    为什么这样?还是效率问题。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钱堆上去的增长,这是假增长,是没有效率的增长!而且更麻烦的是,这种缺乏效率的增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撤不下来了。两年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计划,大部分投资给了国有企业。当时看着还不错,很见效。但现在看来,摊子铺开了,今年新增信贷指标7.5万亿已经是历史上第二高了,但企业和地方还在喊不够,还要更多的贷款。现在的情形实际是市场在倒逼,没有投资、没有贷款,这个经济增长就又没有保证了。
    这种被倒逼的情况,在政策官员那里有个漂亮的说法,叫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在我们看来,这没有说到点子上,根源还是在经济效率问题。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才需要如此之多的资源投入来“保持政策连续性”。
    经济效率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经济结构问题,有产业结构问题,有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有投资依赖问题,还有“国进民退”问题。“国进民退”之所以也是效率问题,与国有企业占有资源、阻碍社会资本进入某些市场、依靠垄断资源来竞争以及它们的产出有关。
    有一个例子,8月10日,国内第二批光伏发电招标将正式开标,招标总额将达到280兆瓦,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然而,目前报名参加竞标的企业多是五大电力集团等央企巨头,民营企业则是寥寥无几。光伏产业曾经是民营资本的天下,为何却退缩不前?业内人士称,电网公司搅局、央企强势压价,面对“价低者得”的游戏规则,民资除了黯然退出别无他路,而“国家队”可能再次包揽光伏特许权投资的全部名额。
    中国国企独大不只是在光电市场,在风电领域,下游产业基本上是五大发电集团,再加上中广核、神华、中节能等八大国企为投资主体,约占风电下游总投资金额的76%。国企打退民企的不是它们的效率,而是它们拿着优势资金不计成本的压价。这样的格局下,需要扶持的新能源产业和市场,很快就会被压垮,造成整个行业发展的低效率。
    安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不慢,关键是效率问题。效率关乎经济增长的质量,关乎国民的福利和幸福感。这是今后中国宏观政策应该追求的关键目标,也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FT,2010.8.6)

中国商品住宅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房地产企业上半年商品住宅待售情况较去年底好转,显示企业销售状况有所改善;但未来料随着供应高峰的来临,供应将进一步增加,从而令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有助政府达成调控房价的政策初衷。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10646万平方米,同比微增0.2%,较去年末的11494万平方米则减少约7%。
    “与去年底相比,该数据或说明今年上半年施工量不那么足,开工热情不是那么高,去年下半年新开工的复苏还未形成有效供给,”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分析师表示。北京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指出,去年下半年新开工项目的逐步复苏,将在今年9-10月形成供应高峰,供需紧张局面将得到缓解。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但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而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并未松懈,最新消息是商业银行的第三套房贷将全面收紧。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并表示,商品房待售面积不等于住房空置面积。商品房待售面积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竣工商品房中至报告期尚未售出或出租的面积,住房空置面积是指某一时点上已经售出但实际无人居住的住房面积。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91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国信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方焱在最新报告中对此表示,统计局进一步披露待售面积等数据有利于厘清人们认识,利好地产股。
    此次统计调查对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单位,也包括附营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活动单位。截至6月末,符合填报要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为80522家。
(Reuters,2010.08.05)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0年8月6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0653.56;纳斯达克:2288.47;标普五百:1121.64;英国FT100:5332.39;法国 CAC30:3716.05;德国DAX:6259.63;日经225:9642.12;上证综合:2658.39;香港恒生:21678.80;台湾加权:7963.30;新加坡海指2995.06;越南指数:482.82;俄罗斯RTS:1479.73;巴西BVSP:68094.76;印度 BSE30指数:18143.99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0年8月6日收盘价(伦敦铜为8月5日):
欧元/美元:1.3280;英镑/美元:1.5942;美元/日元85.5100;美元/人民币:6.7686;美元/港币:7.7622;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0年9月交割):1203.6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0年9月):80.70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42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0年9月)7.256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2030.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0年第62期(总第1081期)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