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风险明显增大

2010-06-1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10年第46期(总第1065期)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罗奇返国前增言:后危机时代中国必依靠内需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时说道,亚洲成功度过了2008-09年的全球危机,作为过去3年摩根士丹利亚洲业务的主席,我有幸亲自见证了亚洲这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在如今即将返回美国之际,我感到有三个经验教训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亚洲很好地汲取了1997-98年地区危机的沉痛教训。那场危机主要源于亚洲易于遭受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冲击。亚洲各国外汇储备匮乏,短期外债过多,实施刚性的汇率盯住制度,因此在热钱开始逃离之际,几乎没有幸免于难的机会。当泰国倒下的时候,印度尼西亚、韩国、台湾以及发展中亚洲的其它大部分地区也很快陷入了危机。
    相比之下,对亚洲而言,最近这场危机主要是一场外部需求冲击。2009年全球商品贸易前所未有地下滑了11.8%,严重打击了这个出口主导型地区。亚洲各地无一幸免,要么陷入严重衰退,例如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和泰国,要么经济大幅滑坡,例如中国、印度和韩国。但亚洲在两次危机期间的外汇储备积累——从1998年的不到1万亿美元至2009年的近5万亿美元——使其免于遭受了雷曼兄弟破产后的金融动荡。
    其次,这里有中国因素。我的足迹遍及亚洲,决不会弄错亚洲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特征。我记得,在亚洲危机之后,我在英国《金融时报》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一定会取代日本,成为地区增长的龙头。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怀疑,就连我自己也承认,转换的速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快。
    但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经济力量。过去10年,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全都调整了自己的对外出口方向:它们最大的出口市场曾经是美国;现在则是中国大陆。结果,“亚洲梦”现在更像是“中国梦”。这一点无疑在回归中国近13年的香港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我也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交易中再三看到这一点。
    这让亚洲陷入了险境——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繁荣。但中国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视——最近的房地产和信贷泡沫,以及富士康深圳工厂问题所体现的劳资压力,都突显了这一点。但就像行政手术措施看起来有可能抑制泡沫的危害一样,生产力迅速增长应该会抵消最低薪资延期上涨的影响,将单位劳动力成本保持在掌控之中。这并不是降低中国最艰巨的结构性要求——刺激私人消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我希望,在中国的“十二五”(2011-16年)规划中,中国能够实现有利于消费的转变,从而满足这一结构性要求。这转而将为韩国、日本和台湾等东亚供应商提供支持。然而,如果不能推动这种转型,从西方吹来的盘旋不去的后危机逆风,就会削弱中国的增长动力。届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其它地区就可能陷入困境。
    第三,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在一个日益复杂和一体化的世界里,困境的演变方式是无法预测的。 2008-09年危机跨产品的蔓延方式与1997-98年的跨境蔓延截然不同。亚洲必须为不可避免的下次危机做准备,而不是陶醉于新发现的适应力的光环之中。
    在这一点上,亚洲要做的还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口约占发展中亚洲GDP的35%。1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45%。就在 2008-09年危机的余震可能对美国和欧洲的需求产生长远影响之际,亚洲地区却已变得更加依赖外部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关键是亚洲要再次适应——转向更加依赖于自己的内部市场。如今亚洲在危机后必须要做到的是刺激私人消费——与上世纪90年代末危机后修复金融脆弱性的要求截然不同。
    我看好亚洲——未来3年甚至会比我最近在该地区任职期间更好。我认为中国肯定已经明白——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别无选择,只能把本国13亿消费者转变为内部增长的主要来源。
    但在离开亚洲之际,我非常担忧世界其它地区并不明白这点。我尤其担心美国打击中国的持续论调——特别是美国今年即将进行中期选举。我害怕,前所未有的国内储蓄不足导致的巨额多边贸易赤字,会促使美国犯下大错——通过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寻求以双边“疗法”来促进就业。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必要停止将自己的挫折归咎于他人。它应该自我反省,深刻明白自己是自酿苦果。这是美国的再教育要求,是我去耶鲁大学执教的主要原因。
(FT,2010.6.10)

国际经济

全球经济风险明显增大
    2010 年6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2010年夏季《全球经济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Summer  2010)。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2.9%-3.3%,到2012年升至3.2-3.5%,一反2009年2.1%的下滑态势。世界银行预测发展中经济体2010-2012年期间年增长将达5.7%-6.2%,但预计高收入国家2010年增长将在2.1%-2.3%区间——尚不足以抵消2009年3.3%的收缩——随后2011年增长预计为1.9%-2.4%。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指出:“在当今多极化增长的世界中,发展中国家表现向好令人宽慰,但要使经济回弹得以持续,高收入国家还须抓住发展中国家增长走强带来的契机。”
    世行报告指出,从中期来看,复苏仍面临一些强大的逆风,包括国际资本流量减少、失业率高企、诸多国家过剩产能超过10%等。报告认为,虽然迄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得以遏制,但主权债务长期持续增加将会导致信贷更加昂贵,进而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并影响经济增长。从好的一面来看,世界商品贸易大幅回升,预计今年增幅约为21%左右,随后增速在2011-2012年逐渐回落至8%左右。2010-2012年全球需求增长近一半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的预测假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各机构的努力将会防止出现债务违约或欧洲主权债务的重大重组。但即便如此,与负债累累的高收入国家在贸易和金融上联系密切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会受到严重波及。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说:“高收入国家的需求刺激越来越成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解决办法。更迅速地控制支出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从更长远的角度促进高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无论欧洲高收入国家的债务形势如何发展,都无法排除欧洲中亚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第二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由于复苏速度缓慢和短期债务高企,这些国家的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可能危及到银行业的偿付能力。世行全球宏观经济学部负责人安德鲁˙伯恩斯说:“发展中国家对高收入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免疫力。但是我们预期,许多经济体如果专注于增长战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支出效率,就能保持良好表现。他们的目标将是确保投资者继续将其风险与高收入国家的风险区别看待。
    许多发展中国家将会继续面临严重的融资缺口。根据预测,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流量到2012年仅会从2009年的4540亿美元(GDP的2.7%)适度上升至7710亿美元(GDP的3.2%),依然远远低于2007年1.2万亿美元(GDP的8.5%)的水平。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缺口预计在2010年为 2100亿美元,到2011年减少至1800亿美元,与2009年的3520亿美元估计值相比有所降低。
    报告指出,在未来20年,如果由于发展援助额降低和税收收入减少,各国被迫削减生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就会使反贫困斗争受阻。如果双边援助额一如既往地持续下降,就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增长率,进而有可能导致2020年极度贫困人口增加2600万人之多。
    另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筱原尚之在新加坡演讲时说,全球经济前景面对的风险明显增加,但各决策当局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几近倾尽,可以运用的空间有限,虽然亚洲继续是带领全球经济反弹的动力,但要提防出现过热风险。
    筱原尚之(Naoyuki  Shinogara)在新加坡演讲称,目前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还是十分疲弱,问题关键是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有限,有一些情况甚至显示可行的政策已经用尽。他提出警告,全球经济前景风险显著上升。筱原尚之表示,发达经济体复苏进度缓慢,亚洲继续成为率领全球经济反弹的动力,不过这会带来新的风险,在资金大量流入情况之下,如果决策当局没有施行适当措施,经济可能出现过热风险。
    筱原尚之指出,全球经济及金融经过接近两年变动后,余震仍未完全消失,近期欧洲的发展,引致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前景仍然异常不明朗,经济下调风险显著。但当他谈到欧洲情况之时,形容匈牙利情况已经平复不少,目前没有太大忧虑。《华尔街日报》报道引述筱原尚之称,美国经济正在复苏,美元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货币,相对欧洲而言,美国经济反弹表现较好。谈到日本,他说国际贸易强劲反弹有助日本经济温和复苏。
    筱原尚之亦表示,近来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保持相对强劲的发展状态,主要是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他认为,中国经济出现转变,以往依靠由外部需求推动经济,渐渐转为由内部需求推动,但中期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尚不明朗。
(综合信息)

美国经济全面企稳
    据《华尔街日报》6月10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6月9日发表黄皮书指出,4月份和5月份美国经济形势普遍好转,但增长比较温和;不过,就业市场形势略有改善。黄皮书称,消费者支出有所增加,旅游业也实现增长,但对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影响感到担忧。报告称,企业支出增加,就业人数小幅增长。美联储称,自上一份黄皮书公布以来,12个辖区的经济活动继续普遍好转,尽管许多辖区报告经济增长温和。成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Fed称,投入成本上升的影响没有转嫁给消费者,薪资压力依然很小。美联储称,在春季期间,非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和运输业继续逐步回暖。政府补贴提振了许多辖区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向购房者提供的税惠政策于4月30日到期。不过,商用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金融活动基本持平,但一些辖区指出贷款实现小幅增长。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1日报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9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经济今明两年会继续增长,预计今年增速将达到3%-4%,但是这仍不足以解决就业市场问题,也不足以帮助削减巨大的预算赤字。
    他表示,看起来经济复苏似乎已经完成了一个重要转变,从受政府支出支撑转变为受更加强劲的私人需求提振。消费支出和商业投资持续增长对经济产生的支撑作用将会弥补政府退出刺激政策的影响。美国经济将继续以温和的步伐复苏,当前不大可能发生二次衰退,尽管永远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伯南克在证词中表示,为了避免未来政府开支计划和税收政策发生急剧并有破坏性的变化,并为了维持公众和市场信心,美国政府应该现在就开始筹划如何应对预算方面即将出现的挑战。他认为,如果不尽快制定计划削减巨额预算赤字,让金融市场对美国解决公共财政问题的能力失去信心,美国利率水平可能会急剧上扬,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甚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遭遇与希腊一样的财政动荡。伯南克说,尽管美国的失业率依然过高,但最近已经有迹象显示就业市场的形势正在改善。
    此外,伯南克指出,美国决策者必须对政府控制下的抵押贷款融资公司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及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简称:房地美)的未来作出安排。伯南克指出,在重启紧急汇率交换(currency-swaps)机制防止欧债危机蔓延后,将采取“必要”措施帮助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他指出:“我们进行中的国际合作,传达给全球金融市场一个重要讯号,即我们将采取必要行动以确保稳定和延续经济复苏。”
(综合消息)

欧债危机已受控制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欧洲债务危机经已受到控制,今年全球经济料增长约4.2%。卡恩接受彭博电视访问时说,“IMF相信复苏是强劲的”,尽管债务水平是经济增长的风险,特别对于欧洲而言,但欧洲各政府现已承诺解决困境,问题已经受控。
    欧盟各国本周同意尽早监管成员国的预算情况,对超出预算水平的国家实施更广泛制裁,避免希腊债务危机扩散至欧洲其他地方。欧元今年以来已贬值16%,卡恩说欧元汇价水平“不是一个问题”,不过他承认欧元急速贬值确令人关注。他预计,欧洲经济增长约为1%至1.5%,而美国经济扩张幅度约为3%以上,失业率到年底便会下降。
    至于“末日博士”鲁宾尼预言欧元兑美元未来一年将见平价,因而欧元区或有救之说,卡恩响应称,“欧元及美元若出现平价,可能是适合价位”。他表示,欧元兑美元于1.50或1.60价位是过高,现时较接近实际价位。
    IMF 上月预测,到2015年发达经济体债务将扩大至GDP的约110%,大幅高于2007年的73%。卡恩表示,并没有“一个尺码合身”的财务紧缩政策,部分国家需要返回轨道,其他国家必须认真对待问题。德国曾于本周宣布一个为期4年,规模达800亿欧元的削减预算、增加收入计划,德国此举可能逼使其他欧洲国家跟随,卡恩说,德国今年的预算还在扩张,削减措施是明年开始,而法国及德国等国家开始撤出刺激政策是正常的事。
    卡恩还指出,匈牙利经济表现不错,不看见有太大问题。匈牙利政府亦在本周推出包括削减开支及新银行税等措施,以纾缓投资者对该国财政状况的忧虑,由于有匈牙利官员曾经把该国与希腊相提并论,引致匈牙利货币两天内贬值了4.8%。
  (香港《大公报》,2010.6.11)

国内与港台经济

林毅夫料中国今年经济增10%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6月4日表示,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有些过热,因此随后出现一定放缓是理想的现象,但相信中国经济全年仍能够保持9%至10%的增速水平。他相信,中国国内的大量开发项目将有助于缓解欧元区债务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所带来的冲击。并指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尤其是生产率继续增长,那么人民币实际汇率将升高,中国国内实际收入水平也将提高。
    林毅夫6月4日在韩国釜山出席经济会议期间对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状况超过预期,但是可能仍然脆弱,全球多极化正到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双赢的。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之后靠着贸易与资本流动出现发展增速;在2008至09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危机的影响发展减速但仍然持续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2009年达到谷底后,已出现强劲复苏反弹。
    至于中国方面,自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投资投向了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林毅夫表示,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这一经济瓶颈,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效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在林毅夫看来,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具有潜力。他指出,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随着未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仍会大量增加,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从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些过热,因此随后出现一定放缓是理想的现象,但预计中国经济仍能够保持9%至10%的增速水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亦持相同观点,认为中国目前不需要过高的增长。左小蕾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际达到11.7%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已达11.9%。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续第一季度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9.5%至10%的现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经济偏热的情况。
    左小蕾表示,今年经济增长已开始V型反转,经济增长呈现快速上涨态势。根据近期的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基本稳定;预计在未来的三个月到六个月,中国经济将呈现增长态势,只不过增长的态势较之前更趋平稳。
    至于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预计,中国GDP同比增长会逐步放缓,从一季度的11.9%放缓到三季度的9%至9.5%、四季度的8.5%至9 %。他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是无法避免,也不应避免的;但强调经济增速再次下行到7%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出口正在大幅反弹,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已在过去十二个月内回升了近2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加速将在相当程度上抵销基础设施和开发商投资减速对经济的影响。
  ((香港《大公报》,2010.6.5)

美国借中国出口复苏施压人民币汇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出口激增,加上美国国会议员的愤怒情绪不断上升,将再次给中国带来压力,要求其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中国贸易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同比激增48.5%,远超分析师预测。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贸易赤字在4月份略有扩大,一些经济学家辩称,净贸易状况的好转及其对美国增长的贡献似乎已经停滞。这些数据给批评中国的美国国会议员提供了更多弹药,他们表示,将推进旨在限制从中国进口的立法程序,以纠正他们眼中偏低的人民币汇率。美国财政部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对北京方面开展外交工作,但美国议员们表示,他们正在失去耐心。
    纽约州参议员、参议院民主党第三号人物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表示,除非他看到北京方面有采取行动的迹象,否则他将努力争取在两周内让自己的法案成为法律。“我们需要采取比这种来回拉锯更强有力的行动,”他对正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作证的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表示。盖特纳表示,中国有必要了解,美国国会议员的立法举措是得到广泛支持的。“我认为国会内的强烈情绪势不可挡,这种情绪是两党共有的,它反映出这个问题对美国有多重要,”不过,过去两年来中国贸易盈余占GDP的份额已降低大约一半,并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在大幅增长。“随着我们逐渐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反弹比美国总出口的反弹要快得多,目前比危机前水平已经高出20%,”他表示。
    6月10日公布的中国出口强劲增长意味着,中国在5月份的贸易盈余达到195亿美元,显著高于4月份的17亿美元盈余和3月份的小额贸易赤字。鉴于中国房价仍在上涨,这些贸易数据还将再度引发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此前台湾也宣布5月份出口强劲。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表示,让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正再次变得更为充足。这些数据“似乎表明,全球失衡现象在早些时候出现好转之后,正再度恶化,……这些贸易数据说明应及早调整汇率。”
    美国的数据显示贸易赤字达到400亿美元,与前两个月相似。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里基乌托表示:“贸易赤字数据还显示,贸易流动情况的改善已经停滞。”
    一些分析师相信,中国5月份的出口数据可能让北京方面在开始调整汇率政策方面,得到自己需要的国内政治掩护。汇丰的屈宏斌在香港表示,这些出口数据“可能推动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更多讨论”。但他补充说:“我们不认为单这一个月的强劲数据会带来任何有意义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变化。”
(FT,2010.6.11)

中国5月出口飙升“只是暂时现象”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海关6月10日公布了5月份贸易数据:出口1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进口1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48.3%。贸易顺差195.3亿美元。中金公司对这些数据的解读如下:
    出口增长高于预期,但反映的是前几个月出口订单的反弹。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攀升至48.5%,远超市场预期的32%。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长10.3%。但这反映的是前两个月出口订单的反弹。出口结构升级趋势不改。分产品来看,5月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0.2%和47.2%,远高于服装(增长 27.7%)、鞋类(增长28.4%),显示出口结构升级趋势继续。此外,5月份钢铁出口飙升195%(1-4月仅增长33.4%),反映出口商在国家可能下调钢铁制品出口退税率的预期下提前交付海外订单。这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5月份出口的超预期增长。
    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继续。分国家和地区来看,5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依然最为强劲,譬如对巴西、俄罗斯、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10.1%,91.6%和48%;而对美、欧、日出口分别从 4月份的19.1%,28.5%和24.6%攀升至44.3%、49.7%和37.1%,更多反映了美、欧、日前期补库存的短期效应。
    进口继续回落,显示宏观紧缩调控下内需开始放缓。5月进口增速继续回落至48.3%(4月份49.7%),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的44.7%。分产品来看,5月成品油、铁矿石、初级塑料以及铜等原材料实物量进口继续下滑,同比增速分别大幅放缓至-4.8%,-2.9%,-2.6%和-6.1%,显示前期宏观紧缩调控下,内需已经开始放缓。
    5月贸易顺差大幅攀升至195.3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82亿,验证了我们当初对3月份贸易逆差只是暂时现象、2季度重回顺差的判断。尽管当前出口强劲,领先指标显示未来出口增长不容乐观:5月份官方与民间PMI双双下滑,其中的出口订单指数开始回落。欧洲债务危机将迫使欧盟国家大幅缩减财政支出,影响其需求。如果危机影响到银行业,则贸易信贷的紧缩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双重打击。欧元贬值增强了欧洲出口的竞争力,对出口结构与欧洲类似的美国出口产生冲击。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出口受阻局面下可能会下降,从而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前期人民币对新兴市场国家显著升值,使得中国对它们的出口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维持出口增长在下半年明显回落到10%左右的判断。需要指出,即使在目前如此强劲的出口表现下,5月份的实体经济增长(譬如工业增加值等)可能也已明显放缓,显示国内房地产调控效果对于内需的影响逐步显现,再加上下半年的出口放缓,下半年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滑压力。
(FT,2010.6.11)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0年6月11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0211.07;纳斯达克:2243.60;标普五百:1091.60;英国FT100:5163.68;法国 CAC30:3555.52;德国DAX:6047.83;日经225:9705.25;上证综合:2569.94;香港恒生:19872.38;台湾加权:7299.49;新加坡海指:2796.29;越南指数:504.29;俄罗斯RTS:1356.79;巴西BVSP:63605.38;印度 BSE30指数:17064.95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0年6月11日收盘价(伦敦铜为6月10日):
欧元/美元:1.2112;英镑/美元:1.4552;美元/日元:91.6480;美元/人民币:6.8330;美元/港币:7.7924;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0年7月交割):1229.1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0年7月):73.78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3月期):6375.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0年7月)4.406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3288.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0年第46期(总第1065期)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