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势将结束劳工低薪时代

2010-06-04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10年第44期(总第1063期)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被“特色”绑架的中国经济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赵岩撰文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如果在30年前,可以用“改革开放”四字概括的话,在30年后,则已经成为一套复杂而特殊的政策体制。
    伴随4月“国十条”对房地产开刀,房市无明显震荡而股市已深跌逾20%,于是,“房地产绑架中国论”四起。国家发改委则出面表示,绑架论并无依据。
    肿瘤致命吗?不同医疗体系的诊断分歧司空见惯,但值得共同关心的是,病因何在?是生活习惯不良、家族遗传,还是环境恶化呢?中国经济罹患地产巨人症,内需侏儒症,看似矛盾,病因其实一脉相承。正如不同经纬的人类肤色各异,但正常的身体比例大致相若。中国特色却不仅肤色异于西方,身体比例也日渐呈现出个性鲜明的“大脑袋”。
    中国人喜欢说头大聪明,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脑袋体现出了高效的决策力和强大的资源调动力,但也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肌体的内循环失衡的“症状”:当养分过度向头部集中,四肢很难不瘦削,也不得警惕脖颈的承受力。
    由于扮演着重要的营养输送器,尤其是和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政绩忧戚相关,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一直获得了强有力的权力背书。而在中国力保经济高增长、快速推进城市化,投资渠道有限,持续扩张信贷、加大投资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脊柱行业和主要投资领域,一直矗立于头顶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它为大头催长,但也被大头越顶越高,正日益成为体制“大头症”上的垒卵。而内需过于瘦削的身躯,始终难以伸展拳脚。
    房地产问题是中国特色养分循环体制内在问题的典型代表,但非特例。从财税到投融资体制,“大头症”背后的病因都一脉相承。
    税收的意义是转移支付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政府用不了太多钱就不应该征收太多税,而正如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的5月21日发表的署名文章《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带来经济社会风险》指出的,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竟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为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且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 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与此同时,正如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的,金融海啸后虽然各国都扩张信贷,但中国的银行信贷扩张,大部分都投向了房地产、国企以及地方政府。另外一部分能贷到款的恰好是富裕阶层和“成功人士”,普通百姓很难从银行融资。利息收入与实际通胀率相比是负利率,至少要负5个百分点,这等于向存款的老百姓征收家庭储蓄税,或者说穷人贴补富人、贷款者。而受制于教育、医疗和养老考虑,存款的恰恰是穷人,甚至是连首付都付不起的穷人,才是存款的主力军,无意间银行就扮演了“杀贫济富”的角色。
    文章尖锐指出:中国财富分配日益表现四大失衡: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
    对于四万亿投资,社科院近期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获得全国借贷的91.2%,而民营企业仅获得8.2%。计划可能令更多资源流入强势企业和部门,对中小企业形成进一步的挤压。强弱贫富的差距都是相对项,当强者更强,本身就意味着弱者的差距更大,而如果不从体制政策上扭转,悬殊程度只可能加深。
    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超过,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而中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这是十分严重的信号。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在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推行至今逾十年,成为造富机器,但“市场化”真正的消费者只有一个社群:普通民众。1998年房改后,市场化取代福利分房,因此福利房被明令禁止,但事实上中国公务员系统内的变相福利分房从未停止过,并且自成体系。
    至今,这种中国特色和“公共权力”挂钩的“福利”房的变种很多,数量自然缺乏官方统计。但依照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的分析,“以北京市 2005年到2009年公开的土地供应量计算,其中70%以上用于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而期间面向社会供应的经济适用房全部数量加起来仅占 7%左右”。换言之,另外63%以上的供给住宅用地被国家公务员、垄断企业几部分北京市公务员“挪用”。
    而各地变相的公务员福利房无论是 “经济适用房”变“官员适用房”还是其他种类,都常常进入百姓视线。这中间的价差到底有多大呢?中国证券报4月28日针对小产权房的报导曾举例,公安部某员入职两年即在北京广渠门内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每平米约4500元,与周边逾35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价形成鲜明对照,也就是说仅为市场价的1/9。此类例子俯拾皆是。  
    于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权力阶层居于“福利房”世外桃源;富裕阶层的生财机器,撬动资金杠杆的成功人士的投资乐土;只有第三类城市平民,孤独的面对无法负担的高房价。这一“市场”结构造成的后果是:房地产繁荣期,平民的财富遭到掠夺;房地产一旦下滑,城市平民又首当其冲受害。有高价差篱笆保护的权力自留地无虞,财雄势厚者不足深忧。
    美国内需堪当经济主引擎,是因为藏富于民。中国启动内需治理房患,恐怕需从根源入手,从财税、到投资研究如何还富于民,正如丛亚平和李长久研究员提到的,中国是时候转“投资财政政策”到“公共财政政策”,是时候下更大力气,让头适当小,而身子真正胖起来了。
(Reuters,2010.5.31)

国际经济

美国第一季度生产率升2.8%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生产率升幅小于此前预期,因为企业节约的劳动力成本不及初步预测值。
    美国劳工部周四(6月3日)公布,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第一季度非农企业生产率折合成年率为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2.8%。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值为上升3.2%。美国劳工部5月6日公布的第一季度生产率初步预测值为上升3.6%。第一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折合成年率下滑1.3%,与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值一致,而劳工部此前公布的初步预测值为下滑1.6%。2009年第四季度生产率数据未作修正,为上升6.3%。单位劳动力成本被修正为下滑7.8%,初值为下滑5.6%。
    生产率的这一涨幅将有助于控制物价,并使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能够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以支持经济、降低失业率。尽管经济复苏逐渐获得动能,但是各个公司今年年初仍继续削减成本,这意味着现有就业人员的生产率提高。生产率通常会在经济衰退末期大幅提高,然后会随着企业开始人员招聘并增加工作时间以满足需求而逐步回落。
    而尽管单位劳动力成本降幅小于初值,但是其持续下滑表明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超出薪酬增速。第一季度非农领域小时工资上涨1.5%,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的实际薪酬不变。第一季度非农产值折合成年率增长 4.0%,工作小时数增加1.1%,是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大增幅。第一季度制造业生产率上升1.5%,产值增长7.2%,工作小时数增加5.6%,为1996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大增幅。
(WSJ,2010.6.3)

欧洲经济前景指数逊预期  失业率12年新高
    据香港《大公报》6月1日报道,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区内的经济亦渐渐受到波及,欧洲联盟五月份的经济前景指数下跌至98.4,比分析员预期的数据要差。
    欧盟委员会在5月31日一份有关行政人员和消费者情绪的报告显示,有关指数由四月份的100.6下跌至五月份的98.4,比经济师所预期的无改变差得多。而在另外一份经济报告显示,欧洲的消费物价指数在五月份按年升1.6%,比分析员预期的1.7%增长率要低。
    分析指出,经过希腊财政危机后,欧元区国家可能要努力挣扎,才可重拾增长动力,同时,欧洲各国政府可能会被迫加紧削减开支,才可以解决财赤的问题。虽然欧元下跌有助区内的出口增长,不过,亦同时增加了入口的成本。阿姆斯特丹ING集团经济师马丁•范维列特表示,欧元区经济环境转差,证实了南欧的主权债务危机正扩散至欧洲的实体经济中,欧元区国内的经济复苏前景正变得黯淡。
    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又指出,欧元区内的消费者信心由四月份的-15点跌至 -18点,零售、建造和服务业的情绪指数均录得下跌,惟制造业情绪指数由-7升至-6。该委员会在报告中表示,这个最新公布的数据主要是受到经济活动分类的改变,因而影响到这个统计的结果。但是,消费者指数却未有受到新统计方法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曾在5月5日预期,欧元区经济在今年将会增长0.9%,明年增长1.5%,今年的通胀率将会平均处于1.5%,明年为1.7%,至于失业率则可能会由今年的10.3%上升至明年的10.4%。
    另据香港《大公报》6月2日报道,欧洲最新公布的失业率升至12年新高,加上欧央行发表报告表示,欧洲银行今年将会面临庞大撇帐,刺激欧洲股市早段急跌,英国、法国、德国跌逾2%,其后,美股回升后,欧洲部分股市反弹。与此同时,受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下跌的影响,亚洲股市全面下跌,欧元再度跌至4年新低。美国道指开市一度下跌,最多跌98点,低见10038点,其后跌幅收窄。英股收市报5163点,跌0.48%。法股收报3503点,跌0.13%。德股收报 5981点,升0.28%。
    欧盟统计局数字,欧元区16国4月的失业率上升至10.1%,略高于3月的10%,是199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分析员原先预期失业率在4月维持不变。
    受到希腊债务危机影响,欧洲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下跌,欧洲多国需要大幅削减赤字,欧洲经济将要苦苦挣扎才可以重拾上升轨道。由于诸多不利因素,反映欧洲股市表现的Stoxx欧洲600指数在过去两个月下跌一成。
    4月份的失业率公布后,欧洲股市偏软,同时受到中国和欧洲制造业放缓的影响,Stoxx欧洲600指数创下一年以来最大跌幅。欧洲制造业指数在5月份跌至55.8,比4月的57.6低,甚至低于市场早前估计的55.9的水平。
    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大指数均曾跌超过2%。放弃堵塞墨西哥湾漏油井的英国石油(BP),股价在周二(6月1日)更一度急暴一成半,至418.7便士,是 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最大油田服务供货商Saipem  SpA的股价则下跌4.5%,至24.4欧元。瑞士铜锌采矿商Boliden的股价亦曾跌3%,至91.7瑞典克朗。至于全球最大采矿公司必和必拓的股价在伦敦曾下跌3.4%,至1849便士。第三大采矿营运商力拓的股价在伦敦亦曾跌 2.4%,报3113便士。
    中国的采购经理指数下跌,引致亚太股插水,是2008年10月来最大跌幅。大摩亚太区指数曾跌0.8%,至 112.54,区内主要股市录得1%至2%的跌幅,跌势最急的是印度尼西亚,下跌2.6%。欧元的表现亦疲弱。由于欧央行报告指欧洲银行今年将撇帐900 亿欧元,导致欧元兑美元一度跌至1.2111水平,跌幅1.6%,是2006年4月14日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兑日元亦一度跌至110.42日元,跌 1.7%。澳洲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4.5厘,澳元兑美元无大变动,曾报83.9美仙。
  (综合信息)

印度首季经济增长8.6%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印度经济增长加速,截至3月31日季度的GDP较去年同期增长8.6%,增添印度央行加息压力。分析指印度经济最大威胁是通胀及经济过热,促使印度以加息抗通胀,但加息必然的后遗症是经济增长放缓。
    印度统计局周一(5月31日)公布,截至3月31日止首季GDP较一年前同期升8.6%,而去年第四季修订后为增长6.5%。印度经济增长步伐加速,就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但印度央行加息压力甚重。印度与中国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现正衡量欧洲债务危机打击市场需求所带来的风险。对两国来说,欧洲市场占其出口比重为五分之一。
    对于印度,其通胀率超出中国逾两倍有多,因而印度央行暂停货币紧缩政策的空间有限。经济员表示,印度经济最大威胁是通胀及经济过热,此终迫使印度央行积极提升利率,但加息无可避免令经济增长放缓。印度央行曾表示,即使主要批发物价通胀率超出水平(现为 9.59%),但央行仍然审慎处理加息。相对地,中国经济于首季扩张11.9%,4月消费物价较一年前上升2.8%。
    分析表示,只要金融市场压力尤在,印度未必会实时加息。由于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投资者忧虑打击全球经济,印度股市自4月30日以来跌约4%。期内印度10年期债息跌57个基点至7.49厘,印度央行发出减慢加息步伐讯号,印度卢比5月兑美元贬值4.5%,导致入口价格上升,印度央行备受降通胀压力。目前印度逆向回购利率为 3.75厘。
    印度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次于日本及中国,印度经济增长强劲,薪酬升幅加快,推动消费增长,当地汽车、手机及旅游业兴旺。印度人力资源分析指出,印度薪酬升幅是亚太区中最快。印度汽车市场销情强劲,当地Tata汽车4月份销量较一年前增加39.5%,是1999年来最大月份升幅。
    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说,新兴国家安然度过全球衰退,情况较发达国家为佳,整体而言是全球经济动力来源。他说,金融危机确定新兴市场经济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指出,新兴经济体,包括巴西及俄罗斯,今年料增长6.3%,为发达国家增长幅度的三倍。由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恐蔓延,本月欧洲必须推出1万亿美元纾困方案拯救欧元。
  (香港《大公报》,2010.6.2)

国内与港台经济

李稻葵:中国楼市问题比金融危机前的美国更严重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中国住房市场的问题比金融危机前的美国更为严重,因为中国的问题结合了潜在的泡沫与社会不满的风险。
    李稻葵表示,近期政府出台的旨在冷却房地产市场的措施,需要成为长期努力的一部分,以求控制住高企的楼价。他还表示,中国经济仍有过热迹象,并建议小幅提高利率和人民币汇率水平。
    李稻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住房市场的问题实际上比西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英国住房市场的问题根本得多,也大得多。他说,这不只是一个泡沫问题。
    李稻葵发表上述讲话后不久,中国国务院宣布,已批准一项改革房产税的计划。这是迄今最明显的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将首次对某些住宅征收年度税,以遏制不断上涨的楼价。这条消息传出后,中国股市应声下跌2.4%。
    李稻葵不同寻常的直率言论,与经济学家圈子中逐渐占据上风的观点形成反差——这种观点认为,欧洲的危机将使中国得以避免出台进一步措施(包括人民币升值),以收紧政策。中国总理温家宝强化了这种印象,他表示,现在还不到大型经济体撤销刺激措施的时候。温家宝在东京表示,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可能阻碍欧洲的经济复苏。中国将确保有危机感。
    李稻葵表示,住房价格高,可能减缓城市化进程,从而影响未来经济增长。楼价不断上涨,还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引爆点,尤其是在觉得自己被排除在房地产市场外的年轻人中。他说,楼价上涨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变得非常焦虑。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他表示,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已经大幅减缓,欧洲也遇到麻烦,但中国的经济活动仍过于强劲。他说,中国要么正在承受过热风险,要么正处于过热边缘——尽管他补充说,他并不认为局面已经失控。
    除了呼吁小幅提高存款利率(目前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外,李稻葵表示,让人民币逐步升值,将有助于企业为人民币显著走强后的局面做好准备。他说,最重要的是重启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无论幅度有多小。
(FT,2010.6.1)

中国势将结束劳工低薪时代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过去两周来撼动中国南方制造产业带的一连串罢工和自杀,很可能标志着中国已不再是提供无穷无尽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对中国经济而言,这可能是一件大好事。
    在广东省的制造业中心,人们热议着两则不同但相关的新闻:一是代工生产苹果iPad平板电脑和其它高科技设备的富士康(Foxconn)发生了一连串自杀事件,二是本田的一家零部件厂发生令人瞩目的罢工。这两件事也都带来了引人注目的加薪:富士康员工加薪30%,本田工厂提议加薪24%(工人们要求加薪 50%)。
    这些动态与中国各地薪资普遍上涨的总体趋势吻合。在东南沿海的另一个出口中心温州,职业介绍中心信息科科长戴琴兰表示,今年当地多数工厂的工资已上涨了20%。北京市昨日宣布,将把最低工资提高20%。
    “在华企业的工厂仍然能够招聘到年轻工人,但厂方将不得不支付高得多的薪资,”北京龙州经讯(Dragonomics)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这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数年来一直有报道称,广东部分地区出现员工短缺,在2008年后期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出口业之前,薪资曾出现涨势。同时,中国的薪资水平仍仅相当于墨西哥的三分之一,巴西的四分之一。
    相反,本周从广东传来的加薪消息,标志着整体格局向有利于劳工的方向转变,这一趋势在近几个月加速,并很可能持续多年。这些加薪反映了强大的人口结构变化,其原因是30年前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意味着进入就业市场的新劳动力人数正快速下降。经济学家们表示,中国已经触及(或正在逼近)“刘易斯转折点”,即富余的农业劳动力“池”逐渐枯竭,引发工业工资大幅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昉针对这一现象撰写了不少文章,他表示,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07年期间增长大约7%,而去年猛增了16%。
    在宏观经济层面,工资通胀确实会带来不少麻烦。中国在过去10年能够实现两位数增长,而通胀却微不足道,部分原因就在于工资的增幅小于生产率的增幅。但如果工资继续上涨,那么正常的通胀率就可能更高,而有些人担心中国经济已经过热。通胀不断上升,可能导致更高的利率,这可能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它们在去年大举借贷,为刺激计划中的基建项目融资。
    不过,工资通胀是北京方面主要长期经济目标的先决条件之一,这个目标就是提振消费,减轻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提高中国百姓的收入,是鼓励他们减少储蓄、增加支出的最佳途径;在某些观察人士看来,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眼下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情况与许多人头脑中的印象相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中国消费者正开始消费。”
    消费繁荣进而将带来较小的外部盈余,因为中国将从世界其它国家进口更多商品,推动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只要潜在的通胀飙升能够在代价不太大的情况下得到控制,中国就将大大得益于更高的薪资水平。
(FT,2010.6.4)

珠三角港企可能因劳资成本增加现倒闭潮
    香港贸易发展局早前访问了2400名在珠三角地区开设工厂的港商。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港资企业反映,随着订单情况日渐改善,他们在今年上半年曾遭遇劳工短缺的问题。
    为了挽留人才,过去六个月,珠三角工人的工资水平已平均上升约17%,再加上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相应增加,港资企业的总生产成本在过去半年提高了4%至6 %。与此同时,在珠三角地区设厂的港资企业,其本地含量(即以人民币结算的生产成本部分),也从数年前的平均30%,增加至目前的49.8%。
    调查指出,虽然市场认为人民币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升值,预计未来一年会逐步升值约3%至5%,但由于本地含量增加了,即使人民币兑美元仅仅升值5%,也会令生产成本上涨2.5%。调查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是大陆港商未来营商的一大挑战。
    此外,中国政府于今年4月把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格分别上调4.1%和4.5%,与2008年底相比,价格已上升了28.7%及29.5%。最近,国家发展改委的官员又表示,因为价格改革,今年内水、电、汽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将会上调。这也将增加港商成本。
    日前,面对深圳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母公司鸿海集团宣布全面加薪三成;日本本田公司也在差不多时间宣布调高工人薪金二成四。
    香港《信报》分析,目前在珠三角有8万家香港企业,他们近年已饱受劳工荒之苦,一旦再要大幅增加工资兼与这些褔利好和工资高的大企业“抢人”,成本在短期内将迅速增加,或令“本小利薄”的香港中小型厂家百上加斤,爆发倒闭潮。对此,香港贸易发展局副首席经济师邱丽萍指出,近期珠三角工资急升,一些盈利能力及产品档次较低的厂商,将会受到较大压力。他们能否继续转嫁成本,要视市场情况而定。她说,欧洲债务危机虽然未导致订单急跌,但欧元弱势会令港商加价空间收窄。港商正积极提升效率,优化生产结构应对。她建议港资企业也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留住人才。
(联合早报,2010.06.04)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0年6月4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9931.97;纳斯达克:2219.17;标普五百:1064.88;英国FT100:5126.00;法国 CAC30:3455.61;德国DAX:5938.88;日经225:9901.19;上证综合:2553.59;香港恒生:19780.07;台湾加权:7344.59;新加坡海指:2806.51;越南指数:510.37;俄罗斯RTS:1360.74;巴西BVSP:61675.75;印度 BSE30指数:17117.69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0年6月4日收盘价(伦敦铜为6月3日):
欧元/美元:1.1967;英镑/美元:1.4454;美元/日元:91.8980;美元/人民币:6.8288;美元/港币:7.7948;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0年7月交割):1216.7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0年7月):71.51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3月期):6669.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0年7月)4.356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3844.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0年第44期(总第1063期)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