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经济的真相

2008-11-2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88期(总第912期)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文汇报》评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意味什么
    马建波在香港《文汇报》撰文说,中国政府果断出手,迅速推出2年内投资4万亿资金稳定经济、拉动内需、确保增长的重大国策,显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由“稳健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完成“一保一控”的过度,并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宣告持续1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自去年初以来,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上升(由2007年2月的2.7%迅速上升到2008年2月的近年高位 8.7%),国务院及时推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加以调控。从2007年1月5日至2008年7月6日中国央行先后16 次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由9.5%上调至17.5%,上调幅度达8%,冻结流动性约3.2万亿人民币,并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宏调力度不谓不强。同时由于受美国次按危机的影响,国际流动性急速逆转,香港和内地沪深A股持续深度下挫长达一年多,至今难以见底。  
    2008年9月美国次按危机终于演变为狂飙全球的世纪金融大海啸,全球经济遭到重创,陷入衰退已成定局。为挽救频临崩溃市场信心,遏制经济衰退的势头,9月18日以来,包括欧、美和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央行陆续采取了联合注资和降低基准利率的全球市场拯救行动。截止10月15日,全球注入金融体系救市资金已超过3万亿美元,但相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已造成近3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明显杯水车薪,就连美国政府注入的7800亿美元已所剩无几,保尔森不得不紧急宣布“终止购入美国金融按揭问题资产”。可见,世界经济衰退的势头难以遏制,国际市场急剧萎缩,金融和工商领域裁员潮汹涌而至,作为世界主要工厂和最大出口来源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为此,日前中央果断出手,迅速推出3年内投资4万亿资金稳定经济、拉动内需、确保增长的重大国策,显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由“稳健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完成“一保一控”的过度,并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宣告持续1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迅速转向又意味着什么?解读如下:  
    首先,根据最新公布的上月经济数据,中国内地第三季度GDP已跌破双位数增幅,滑落至9%,创下 2003年以来的新低。外贸出口亦大幅回落,一些出口企业面临倒闭,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开始失速,面临跌穿年增幅8%或以下的警戒窗口(此速度下,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政府的作为目标是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而非对股市的直接干预。在国民经济仍能保持9%-10%的增长,并没有完全失速(或低于8%)的情况下,政府很难推出放松宏调的刺激经济政策。因此,政府此时紧急出手,已表明经济形势的严峻,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已使中国经济面临衰退或硬着陆的风险。这也是中国政府果断推出刺激经济猛招,力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内地已成为全世界的主要制造业基地,也是全球的主要商品市场,正如胡总书记在亚欧首脑峰会所言“我们解决好自身的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有助于遏制全球经济的衰退,就是对世界的贡献”。因此,中国政府此番出手,首重恢复和提振环球市场的信心,以减缓全球经济的衰退,受到各国一致好评,长期效用更胜于眼前救急。一是着重拉动和扩大内需市场,有助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含量,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在未来保持快速、持续和平稳增长。二是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基建、民生工程和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大型基建投资项目的启动,将迅速改善和提升全球原材料、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状况,并有助拉动国际原材料供应市场、商品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尽快复苏,短期内产业联动和减缓经济衰退效用明显。  
    第三,中央政府快速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并尽快落实配套措施,有关方案渐趋明朗,初略估算,目歉意列入紧急启动计划的资金规模将超过6万亿人民币(这里尚不包括明后年正常启动的计划规模和4万亿杆杠效应所带动的其他社会投资来源)。如此前所未有的投资规模,可谓举全国之力,确保我国经济增长,并遏制世界经济衰退,足见中国政府力挽经济危局的决心与信心,以及敢于承担的大国责任。  
    第四,中国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方案推出时机把握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近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去年已突破5千万亿人民币大关,今年首10个月累计实现5427万亿,同比增长22.6%),并坐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且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近3.2万亿人民币金融资金,因此,具有快速启动组合策略的实力和能力。二是近期我国经济增长失速,面临全面通缩的压力和金融风险,且上月内地CPI已大幅回落至4%,PPI增幅也由10.1%的高位迅速回落到6.6%,反映工业生产疲弱,国际原料和商品价格持续走软,这就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快速推出,及以相对低成本启动基建项目,营造了最佳时机。三是11月15日全球G20国金融、经济峰会召开在即,中国的经济策略即展现了与世界各国共渡时艰,联合救援的积极姿态,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在重建未来世界金融秩序磋商和发挥国际经济影响的博弈筹码。日本政府日前也紧急提出向IMF提供1050亿美元援助的方案,其谋求发挥对未来世界金融影响的用意也十分明显。  
                                                  (香港《文汇报》,2008.11.19)

                                      国际经济

日本再陷衰退泥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日本经济自2001年以来首次陷入衰退,在此次全球性经济低迷中与欧洲成了难兄难弟。由于出口疲弱导致日本企业纷纷削减支出,而国内的消费者需求又无法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本经济终于陷入了衰退。
    11月17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日本在今年7至9月这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季度萎缩了0.1%,折合成年率则为负增长0.4%。而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数据经修正后为较上季度萎缩0.9%,折合成年率为负增长3.7%。
    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11月17日表示,GDP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已陷入衰退。他说,国内外市场疲弱的需求有可能会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日本经济是在连续6年增长后陷入衰退的,在这6年间日本经济似乎终于摆脱了长期萧条。在当前这场仍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的金融领域一直相对安然无恙,因为日本银行业在次级按揭贷款方面的风险敞口有限。
    但日本企业却在纷纷大幅削减资本投资,原因是作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出口正日益受到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的打击。由于出口增长疲弱,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额大增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法被有效抵消。企业削减资本支出将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下拉了0.3个百分点,而贸易因素又将这一增长率下拉了 0.2个百分点。
    鉴于出口预计仍将维持疲弱局面,日本现在急需提振国内的消费者需求。但这却是件很难的事。虽然日本经济最近几年出现了复苏,但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停滞不前,原因是企业纷纷转用工资较低的兼职员工,并且更偏重于增加资本支出和提高派息。即使是在前一段经济增长期日本消费者在花钱方面也依然极度谨慎。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新家义贵说,在日本,人们对未来有着很强烈的恐惧,让他们花钱会是件非常、非常难的事。他说,日本的家庭支出将会是最后出现复苏的领域。让消费者花钱是日本首相麻生太郎510亿美元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核心内容。这项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方案还包括一个向百姓直接发放现金的计划。但经济学家们说,对未来深感担忧的日本消费者可能会将这笔钱存起来,国内的总体消费可能不会增长。省钱心理在日本日渐增多的老龄人口中尤为强烈。在政府遗失了数百万份退休金档案的消息去年披露后,日本老年人的支出已经出现了下降。从时装店到超级市场,日本的各类零售商都在纷纷削价促销。
    鉴于国内消费疲弱的同时出口业又出现了萧条,看来今后一段时间日本的GDP还将负增长。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日本经济在今后两到三个季度将继续萎缩,经济萎缩程度在今年第四季度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在10月份的前20天,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9%,而9月份则为较上年同期增长1.5%。有鉴于此,日本企业将继续大幅削减支出。Nikko  Citigroup的经济学家村岛喜一说,现在是出口拉动型的日本经济遭遇了巨大的外部动荡。他说,虽然与欧洲相比日本经济可能还略微正常些,但也身处非常严峻的环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日本的GDP明年将下降0.1%,而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明年将分别负增长0.9%和0.5%。
    日本政府根据工业生产和就业等指标的低迷程度来判定经济是否已陷入了衰退,而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经济衰退判定标准是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日本政府今年8月表示,经济已“开始走弱”,许多经济学家将此解读为按照日本的标准经济已陷入衰退。
                                                                (WSJ,2008.11.18)
欧洲经济陷入15年来首次衰退  
    据香港《商报》报道,受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欧洲经济陷入了15年来的首次衰退,这为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以及减税铺平了道路。欧洲央行委员会成员艾瓦德·诺沃特尼(Ewald  Nowotny)11月14日在布鲁塞尔表示,欧洲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他表示:“对于通胀的担忧将会快消除,欧洲央行将有空间去采取一些扩张性的措施。”
    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数据统计办公室昨天表示,相比于第二季度,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15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下滑了0.2%。据悉,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同样也是缩水了0.2%。连续两个季度GDP的萎缩昭示着欧元区经济陷入了十多年来的首次衰退。随着销售额、公司利润以及就业情况的恶化,消费者及企业都感到了切身的痛苦,而这也促使欧洲央行继续降息,并且各国政府也受此影响推行了一系列财政刺激计划。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欧元区通胀率由9月份的3.6%下跌至3.2%,与之前10月31日的最初预期相一致。能源价格通胀率由13.5%下跌至9.6%,创自去年12月以来的新低。今年第三季度,作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的经济下滑了0.5%,大大超出人们之前的预期。与德国及冰岛情况相类似的是意大利,据悉,意大利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遭遇了第四次经济衰退。三季度西班牙经济出现了15年来的首次下滑。荷兰经济则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停滞状况。与衰退潮流相反的是,今年三季度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于二季度增长了0.1%。
    目前,欧洲经济正在遭受着多个方面的打击,其中包括欧元的持续下跌、近16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胀形势以及今年7月份油价暴涨至每桶147美元。随着今年9月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信贷成本飞速上涨,迫使各大银行削减贷款提供额。同时,欧元区的出口贸易也遭遇了打击。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昨天表示,今年10月份欧洲汽车销量下跌了15%,创连续第六个月下滑。
    世界第二大水泥生产商Holcim有限公司于11月12日表示由于盈利下跌,其将关闭设在西班牙的工厂。德国化学品供货商巴斯夫公司以及法国车胎制造商米其林都在采取减产及裁员的措施。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将遭遇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下滑,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日子也并不会比欧洲更好过。美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下滑了0.1%。今年二季度,受财政刺激计划影响美国经济上涨了0.7%。英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下滑了0.5%,遭遇了16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欧洲央行于上周将基准利率调低了0.5%,达到3.25%,这也是近1个月以来第二次降息。
    欧盟统计局(Eurostat)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CPI月比持平年升3.2%,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月升0.1%年升3.2%。
                                                    (香港《商报》,2008.11.15)

                                        国内与港台经济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经济的真相  
    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中国政府的目标一直是平稳增长。因此,官方数据有时低估了真实的增长速度。同样,在以往的经济减速时期,当“电力供应”已经停顿时,中国的经济活动还不可思议地继续前行,丝毫未受影响。因此,当我们得知未来两年内,中国将向年增长率“只有”9%——相对于急功近利的民众所预计的10%至12%,这的确是一种下降——的经济注入4万亿人民币时,我们应以一种怀疑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数字。
    这些迹象表明,中国这个全球唯一还保持着强劲增长的超级经济体,正果断采取行动,以确保这种形势的继续。起初,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为此上演了涨升行情。不过,正如随后市场下跌所暗示的那样,此项经济刺激方案可能并不完全像它看上去的那样。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已低于官方的数据。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斯蒂芬•罗奇表示,中国政府的行动好象有些“慌张”,表明经济增长率可能已降至8%以下。8%是中国观察家们确定的控制社会动荡所必需的水平——他们的才智令人质疑。
    的确,非官方证据表明,上月的产出有惊人的下降,比任何人几周前所能想象到的都要快得多。这儿有一家大型化学制品公司报告称,10月份订单减少了一半。那儿有一家广东工厂的老板,几乎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广东省堪称中国出口驱动型经济奇迹的引擎,那里有数千家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出口增长已经放缓,但尚未停滞,暗示着还有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经济学家怀疑,如果没有刺激措施——甚至在更糟糕的情况下,即使采取了刺激措施——经济增长率是否会降至6%,至少在一个或两个季度里。
    这种突如其来的放缓并非源自华尔街。它源于中国政府去年给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决定——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担心通胀,而现在这种担心已不复存在。政府勒令银行控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地产开发商不得不建造廉价住房,同时提高了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难度。
    中国的政策与美欧有明显差异,在美欧地区,独立的央行试图控制资产价格属于越权之举。不过,即使在一个指令性经济体中,戳破泡沫也没有那么容易。中国政府不只是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撇除,而是把它挤干了。龙洲经讯(Dragonomics)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在微调,但中国的经济还停留在19世纪那种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循环之中。”
    如果减缓增长的尝试都失败了,那么再次将它推高的努力可能也不会多么容易。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表示,北京在这上面投入的资金总量让他震惊不已——至少是一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即使有人给它打了折扣,称所宣布的投资有半数是已经承诺过的。但他表示,中国“越来越由市场驱动的经济”下滑的速度,可能比新资金的配置速度更快。贝哲民列举了房地产市场为例,该市场约占GDP的7%,目前主要由私人部门控制。即使有关部门指示银行放贷,地产开发商也不一定借款,从而使政府一度丧失了对经济杠杆的直接控制。而在10年前,当大多数房屋是公有的时候,关闭投资的阀门、然后再把它打开,要容易得多。
    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刚刚获得了曾经私有的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它们很难不与中国保持一致步调:诱使银行将国有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同时,中国政府也并非唯一夸大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和潜在影响的国家——日本已经把重复计算变成了一种滑稽的艺术形式。不过,为了安抚消费者的不安情绪,旧瓶装新酒可能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对策。
    中国经济属于一种中央计划体制,正缓慢而艰难地向市场经济转型。而美国和欧洲已经不得已迈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这两种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中国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持续中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以及生产力提高的空间,几乎保证了它将继续高速增长。但任何幻想中国现在就具备让全球避免经济衰退能力的人,都应该三思。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投资编辑约翰•奥瑟兹(John  Authers)在题为“人民币/美元汇率的玄机”的文章,中国的汇率是世界市场上对政府控制作出反应的最后几个关键变量之一。因此,许多投资者现在正试图揣摩中国官员的心思。几年来,中国一直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稳步升值。这种做法使美国满意,也使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有所减弱,同时还有助于中国经济降温。这种稳步升值在7月初突然停止。自那以来,尽管各种力量排山倒海地冲击着世界市场,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几乎没动。  但是,这只适用于美元。在贸易加权基础上,人民币继续升值,尤其是相对于其它亚洲货币,但相对于日元则出现明显贬值。按逻辑,这种组合意味着美元相对于其它货币必然升值,而日元的升值幅度还要大。这进而意味着“日元套利交易”(即投资者借入日元资金,然后兑换成高利率的货币储蓄)的终结。鉴于弱势美元曾与强劲的油价关联,这还意味着油价会下跌。果然,油价开始下跌,美元开始升值,日元套利交易开始赔钱。这一切都发生在7月,恰逢中国人民币停止对美元升值。哪些理论能够解释这种情况?理论之一是,这是中国压低油价的最佳途径。另一种理论提出,这都可归因于考虑范围更广的外交政策:做一个好邻居,让人民币对其它亚洲货币升值。还有,随着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出台一些刺激措施实为明智之举。一些投资者还相信,这可能是向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发出的一个信号,奥巴马想把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无论真相为何,这也进一步意味着,一旦人民币恢复对美元升值,油价可能上升,而美元对其它货币将会贬值。
                                                        (综合信息)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88(总第912期)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