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进入“第四发展阶段”

2008-10-28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81期(总第905期)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金融危机将如何改变世界经济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世界,由此引发的剧烈震荡可能会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关的分析连篇累牍,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供读者参考。

一、全球经济未来走势

世界经济未来的五种走势
    《参考消息》刊登10月18日英国《卫报》朱利亚·芬奇撰写的文章“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列举了世界经济未来的五种走势:
    1.短期剧烈振荡(V型经济衰退)
    戈登·布朗首相的银行救助计划收到了奇效。利率在圣诞节前被大幅降至3.5%。节日过后,银行业将重拾信心,并将再次开始放贷。到2009年夏天,利率将进一步降至2.5%。随着购买者恢复元气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回升,房地产价格将趋于稳定。公司业绩报告中的盈利水平将有所降低,但不会出现严重衰退。商品价格将趋于稳定。油价降至每桶60美元后将维持这一水平,从而有助通货嘭胀率降至2%。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会像冰岛一样出现动荡,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对它们施以援手。中国经济增长只会小幅放缓,全球经济将由此获益。
    2.五年低迷期(U型经济衰退)
    由于受到更加严厉的新监管体制的影响,银行仍不愿放贷。贷款方只关注于进行安全系数最高、风险最为适宜的贷款。截至2009年夏天,利率将降至2.5%。但为恢复盈利并重建资本基础,银行并未将更低的利率转给借款方。一些银行会要求进一步注资。决策者则黔驴技穷。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放缓,通胀形势将会继续维持下去,该国失业人数将上升。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将固定在3300点-3800点区间。房地产将损失40%的价值。众多公司将倒闭。但五年后将开始出现经济复苏的苗头。
    3.两次衰退(W型经济衰退)
    目前似乎只是短期强烈震动。但石油输出国组织会实施减产,小麦种植地区会出现新旱情。与此同时,人们纷纷要求加薪,通货膨胀再度出现。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实施加息政策。消费者失去信心,并苦于还债。银行将开始新一轮销账。房产收回率和破产公司数量会再次攀升。
    4.失落的十年(L型经济衰退)
    正如我们在日本银行业危机过后所看到的那样,当前的通货膨胀将在2009年转化为通货紧缩。银行仍不愿放贷,消费者则苦于还债。坏账增加,房价下降40%。企业破产率创下新高。失业人数增加。随着借款者失去工作,房产收回现象开始增加。有银行和多个保险公司倒闭。美国深陷衰退之中,中国经济则面临硬着陆。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跌至3000点,即从当前水平再下跌25%。届时,该指数与2007年触顶时相比跌幅将超过50%,并未能恢复元气。
    5.大决战
    中东地区的新战争导致油价涨至最高水平。各国央行为抗击通货膨胀纷纷加息。大国大都陷入经济萧条。许多国家的银行系统崩溃,民众无法存取现金或付款,从而导致出现大规模动荡。随后发生暴动,施舍站外排起长队,政府派士兵上街维持秩序。失业率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世界总产量在十余年时间里不断下降。这是世界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

《泰晤士报》:三种国家将成金融危机牺牲品
    据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报道,英国《泰晤士报》近日发表题为《新一批金融牺牲品将倒下》的文章,认为三种国家将成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第一类是有巨额贸易赤字或大规模外债的国家。由于这类国家完全依赖外资流动,因此政府对银行的救助不太可能奏效。这类国家除匈牙利之外,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家。
    第二类国家是有有着庞大银行系统的小国,其中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冰岛。冰岛经济规模微不足道,却有着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与瑞士联邦政府不同,作为国际借贷者的冰岛政府自身不具备任何信用。如果列支敦士登、安道尔和塞浦路斯也过度扩张当地银行业,就可能面临类似问题。
    第三类国家有贸易盈余和充足的储备头寸,但对金融部门监管不力。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俄罗斯。阿根廷及另外几个拉美国家也可以归入此类。俄罗斯有56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足以为私营企业的外债提供资金。但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通过恶性通货膨胀、蓄意侵占和拖欠支付等手段,俄罗斯政府反复剥削储户。如果政府接管银行,可能会令国际债权人满意,但会造成国内储户的恐慌。

从金融灾难到全球萧条
    香港《信报》10月16日刊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的文章“从金融灾难到全球萧条?”
    作者指出,富裕世界的金融系统正向着灾难走去。股市在多数时间里持续下滑,金融市场及信贷市场随着利率价差飞涨而关闭;银行系统发生的大规模挤兑,引发了 70年来首次恐惧;而经纪自营商、非银行抵押信贷机构、结构性投资工具及渠道,对冲基金、货币市场  基金  等影子银行系统,则面临着短期债务挤兑的危机。
    在实体经济方面,占全球GDP55%的所有发达经济体,甚至在2007年夏天开始的大规模金融动荡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因此,现在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了经济衰退、严重金融危机及严重银行危机。只有当外国投资者开始撤资的时候,新兴经济体才与这场灾难连在一起。就连表现较好的国家例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现在也冒着经济硬着陆的危险。许多新兴市场目前可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事实上,可怕的是愈来愈激进的政策及金融市场的紧张状况间落差愈来愈大。当政府在3月份以高达300亿美元的代价挽救贝尔斯登债主的时候,股票、货币及信贷市场的反弹持续了八个星期,当美国财政部宣布在7月援救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及房地美的时候,反弹只持续了四个星期;当2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付诸实施,上述公司6万亿美元的债务被美国政府接管的时候反弹却只持续了一天。
    不久前美国及欧洲宣布救市政策的时候,任何像样的反弹都没有出现。当政府以高达850亿美元的代价挽救美国国际集团的时候,市场下跌了5%;接着当美国7000亿美元教市方案获得批准的时候,市场在短短两天内又下跌了7%。在美国及外国政府从lO月6 日至9日采取愈来愈激进的政策措施时,资本市场却日复一日地向着更深处下跌。
    当政策行动不能对市场参与者构成安慰的时候,你就知道离系统性金融及企业部门崩溃只有一步的距离。去杠杆化、资产价格骤降及增收保证金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中。因此,我们不能排除系统性失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只有经济政策发生巨大变化,所有发达及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非常激进及协调的措施,才能避免发生灾难。这些措施包括:
    一,新一轮全球快速减息,平均降幅至少150个基点;二,为所有存款提供临时全面担保,区别对待应予以关闭的破产金融机构及虽然而临困难却仍有偿付能力的机构,必须对后者实行部分国有化,为其注入公共资金;三,先暂停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全部操作,然后迅速降低无偿付能力家庭的债务负担;四,向有偿付能力的金融机构无限量提供大规模流动性;五,向有偿付能力的部分公司提供公共信贷,帮助有偿付能力但流动性不足的公司及小企业避开短期债务再融资危机;六,数额巨大的直接政府财政刺激,其中包括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开支、失业补助、对低收入家庭的税收减免及为陷入资金困难的地方政府提供补助拨款;七,在经常账户盈余的债权国与经常账户赤字的债务国之间达成协定,以保持赤字融资的井然有序和债权国盈余的重复利用,避免上述余额山现无序调整。

二、美国时代将终结?

金融危机终结美国超强时代?
    据 10月17日《参考消息》综合国外各新闻社报道,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耶伦14日表示:“美国经济似乎已陷入衰退。”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评估,美国 2008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2%,而第四季度的降幅预计为0.8%。衰退并不一定会导致经济急速下滑,但衰退的危险性在于,经济可能会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无力走出困境。
    法新社认为,首先垮掉的是银行,接着是全球经济的稳定性——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会不会是金融危机的下一个,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呢?
    美国的反对者说,急剧的变化已经发生,甚至一些美国的盟友也说,时候快到了。灾难预言者列出的理由有,伊拉克和阿富汗代价高昂和旷日持久的战争,自上世纪 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金融动荡,政治和国内经济所面临的空前的信任危机。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兴奋地断言“帝国”的终结,俄罗斯则宣告“多极世界”即将来临,届时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强国将占据统治地位。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也说:“美国将会失去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超级大国地位。”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撰文说,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次大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新加坡《联合早报》l0月14日文章认为,如果危机不断恶化而导致美元危机,其对美国实力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冲击,将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金融危机。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如果此轮金融危机按照一些专家估计持续两至五年的话,意味着美国与其他大国实力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一超多强的格局将面临调整。
    不过,美国人并不同意上述的观点,《华尔街日报》l0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仍将是超级大国。
    文章说,德国财政部长、俄罗斯总理和伊朗总统几乎异口同声地预言美国在金融或其它领域的“霸权”即将结束。《纽约时报》载文剖析美国“未必能保住超级地位”。《明镜》周刊宣告了“高傲自大的下场”。《卫报》专栏作家约翰·格雷则看到了“美国垮台的惊心时刻”。
    这些言论大多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欢欣雀跃,但是,当潮水漫到格列佛的腰部时,那通常意味着小人国已经在水下10英尺。文章列举了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例子,并指出,全球经济难题并不总是与美国的利益相悖。当油价跌到每桶80美元以下时,乌戈·查韦斯就会开始急速滑向破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莫斯科和德黑兰的石油独裁政权。
    而且,相对于它筹款救市的能力而言,美国的处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糟。9月份批准的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似乎数额惊人,但它只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多一点。相比之下,德国的4000亿至5360亿美元救援资金是GDP的12%至l6%,英国的 8350亿美元是GDP的30%。同样有利的是,美国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依然居世界首位。最重要的是,美国仍然倡导金融透明。
    法国《回声报》l0月13日指出,应该重视美国具有重新活跃起来的能力。我们不要忘了:越南战事不太光荣的终结曾促使人们谈论“美国衰退”。而且经济多极性确保不了战略多极性。如果两种原动力完全相关,世界可能已经有很多极了。占有全球财富25%的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实力2/3的战略保证。
    西班牙《起义报》10月14日的文章则认为,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数据和结构分析清楚地表明,许多分析人士提出的“美元时代的终结”以及美国霸主地位即将崩溃的理论是错误且不可行的。如果美国和美元走向衰落,就会像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具有决定权并操控着 “美元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实际上是那些犹太复国主义金融集团和“无国界”的跨国企业,它们才是美元和资本主义世界真正的主人。所谓的“美元时代终结’ 理论以及世界霸主地位转向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断言只是一厢情愿的谬论。

三、全球经济秩序与格局可能的变化

美《新闻周刊》:资本主义新时代揭幕
    据《参考消息》转载美国《新闻周刊》10月13日一期发表的拉娜·福鲁哈尔的文章,华尔街的崩溃重创盎格鲁-撒克逊式资本主义,意味着中国和欧洲等其他类型经济体制不仅会存活下来,而且还可能茁壮成长。最终,世界经济将变得更接近欧洲模式。
    作者指出,现在,一条分界线似乎已经出现在面前——我们正在远离自由市场、信贷宽松、高风险交易和高额薪酬的黄金时代,进入一个以紧缩银根、加强管制,减少投机和政府更多干预市场为特征的新时期。各地政客纷纷呼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对金融系统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像中国这样的独裁资本主义国家和德国、法国之类的欧洲社会民主国家用一种带点幸灾乐祸的态度来迎接美国的金融危机。它们都害怕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尽管出于不同的理由。如今华尔街的崩溃意味着,这些国家自己的模式不仅会存话下来,而且还可能茁壮成长。在法国,萨科齐总统正在策划召开一个世界论坛来“反思资本主义”  ,向世界宣告“动用国家力量来干预金融体系运作的合法性已经毋庸置疑”。
    这种情绪无疑会在俄罗斯找到共鸣,普京正忙着指责“这场源于美国的传染病”给俄罗斯带来麻烦。在拉美亦是如此,拉美领导纷纷宣布新自由主义“不过县花一现”。
    很多人(甚至很多金融界的知名人士)都认为,事情确实做得过火了。投资者兼慈善家乔治·索罗斯表示:“从根本上说,全球化和放松管制的模式已经崩溃,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他是最早对抵押贷款、信用卡账单等各种复杂信贷产品的风险提出警告的人之一。索罗斯说:“我们现往已经走到了这种意识形态的末路。”他还说,未来“我们面临的是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过程”。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政府最后出台的救市措施会让美国老百姓得到多少帮助,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20年来极端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不是演变成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的话,至少会变得更温和。首先,我们所知道的老派投资银行已经没有希望了。在美联储的管制下它们的举债经营能力将大幅缩减。
    或许连银行高管的薪水都会受到限制,与此同时,让这些人变得如此富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应该受到限制。在美国,一些人正呼吁建立一个票据交换所,让交易变得更透明。在欧洲,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计划已经在推进: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项提议,将禁止或限制银行从事债务抵押债券及其他把高风险债务转变成证券的业务。
    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兴市场的极大关注,它们无疑会向西方市场投入大量资金。这当然会增加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政冶影响力,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但它并不意味着自由市场体系纷纷倒下,走向灭亡。2008年“中国模武”也惨不忍睹,到目前为止股市已经损失了66%的市值,普通百姓财富大量蒸发——所以这也算不上是成功的模式。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时代降临的同时,最终这个世界可能变得更像欧洲。我们将再度扮演储蓄者而非投资者的角色。由于短期内信贷紧缩的局面难以改变,节俭之风将再次盛行。此后,直到某个时刻,资金又开始变得宽松,那时候会形成新的泡沫,究竟在哪个领域——是能源、绿色技术还是太空领域—— 就任由各人去猜想了。到那时,或许没有人会记得2008年世界几乎走到了尽头。

新自由主义走上拐点——金融危机与国家的复权
    日本《每日新闻》编委西川惠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日本严重。欧洲经济状况不久前还比日美两国好,但今天却为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而叫苦不迭。欧洲各家媒体反复在报道中问道:“金融机构破产后存款能够得到保护吗?”欧洲的情况与1997年山一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时的日本相似。
    关于金融与经济危机,有两种引人注目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危机将对欧洲统一形成打击。
    法国和德国在金融机构的救助方法上严重对立。法国主张在欧洲设立像美国那样的救助基金,分离不良债权、而德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危机是各国自行解决的问题,不能将税金用来救济其它国家。
    目前,欧盟出现了放宽一些规定的动向。欧盟为了维持正当竞争而禁止各国政府对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欧洲委员会主席巴洛佐悦;“应当灵活地利用规定。”他暗示,欧盟有可能暂时放宽这一规定。此外,欧盟还准备为成员国应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3%以下的义务松绑。
    欧盟各国间的对立在加剧。欧洲中央银行实力在减弱,欧盟事实上放宽了一些规定。法国《世界报》10月2日指出:“危机比金融机构更为严重的是欧洲统一。”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危机的根源不是次贷问题,而是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与撒切尔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即市场至上主义。不少人认为:“数十年自由放任这一过度的自由主义是危机的元凶。”
    耐人寻昧的是,这给各国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论据。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25日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法国政府将控制金融系统并对投资企业进行限制。《世界报》头版的大标题是《市场的失败与国家的复权》。“国家的复权”现象不仅能在法国看到,而且在欧美各国也能看到。在自由放任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出现了主张实行国有化这一难以想象的动向。
    毋庸置疑,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正处于转折点。这并非与日本无关,特别是对继承小泉改革路线的“市场经济派”来说,目前是一个艰难时期。

世界进入“第四发展阶段”
    据 10月17日《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在10月15日的《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指出,最近发生的俄格冲突和金融危机,表明全球面临严重的管理体系危机和发展哲学危机,标志着世界历史正进入新时期。2008年8至10月将作为过去l00年第四个发展阶段的开端而被载入史册,这才是21世纪的真正起点。
    作者认为,世界历史的新时期正在开始。在政治上可以把过去的l00年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始于一战、俄国革命和凡尔赛和约,在斯大林主义、法西斯主义和二战期间结束。第二个时期始于形成两大集团对抗体系、“冷战”、成立联合国、建立美国与西方居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与金融管理体系。共产主义失败和苏联解体开创了第三个历史时期。然而,国际体系适应新挑战和新机遇的改造并未发生。获胜的西方和陶醉于自己新地位的  美国决定一切都维持现状。由于茫然失措和软弱,俄罗斯未能提出任何建议。“第三世界”国家则仍然处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边缘。以旧机构为基础的单极世界形成了。
    西方开始扩张。联合国继续失去影响和效率。过去50年形成的国际关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受到暗中破坏。在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华盛顿共识”——即全世界只能按照超自由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发展的思想。没有入去为这个迅速发展的经济发明调节系统。人们指望的是陈旧的有效手段和美元的强势地位。
    与此同时,一个强有力的进程浮出表面。新的工业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为基础。  中国  成了世界经济中力量重新分配的象征。经济上的老牌强国开始出人意料地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资金流向了年轻国家。
      美国和西方迷恋于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却忽略了另一个革命性变化——对资源(首先是石油)的控制在惊人的短时间内从西方公司转到了另外一些国家及其公司。能源蕴藏量丰富的俄罗斯,开始鄙视和傲慢地对待开始失势的和不久前曾羞辱过自己的“冷战获胜者”。格鲁吉亚在8月份进行了挑衅。俄罗斯不仅进行了惩罚性打击,而且对北约继续扩大说“不”。
    随后拉开帷幕的是世界经济危机。尖锐的危机令整个全球经济管理体系进入改革时期。美国及其所鼓吹的自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限制国家作用的主张遭遇了最残酷的打击,美国主导打造的体制再遭沉重一击。
    看来,2008年8至10月将作为全球第四发展阶段的开端而被载人史册,这才是21世纪的真正起点。
    这场金融危机相当危险,它将给数十亿人带来不可避免的财产损失,加上前面提到的来势汹汹的地缘政治事件,旧国际法、安全体系的崩溃,爆发战争的危险正在升温。
    这不只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国际体制的危机。要摆脱这场体制性危机,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国际体制,出台新的世界发展哲学;需要在老废墟上建立新的全球管理体系。
    在摆脱这场体制性危机的过程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的不只是受害最浅的国家,还有那些能够抓住构筑国际新秩序、新机制主动权的国家。新秩序和新机制应当符合新的力量对比,并能切实应对新挑战。
    作者提出构建未来体制的若干原则:
    一,抛弃极度的、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将对自由贸易、自由经济秩序的支持与更强有力的国际调控结合起来;二,由最强大和更具责任感的国家共同制订和协调政策,而不是一国独大,或是一部分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其他所有国家;三,集体填补安全真空,而非划出新的分界线、形成新的冲突源头;四,联合解决能源问题,而非将能源安全问题人为地政治化;五,有必要遏制住在承认科索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届再度兴起的国家分裂浪潮;六,发展的目的是为追求进步而非民主,民主是进步的结果和一种手段。
    文章最后指出,惯常的政治思维模式无助于扭转局面,更不能建立新世界。而创建新体制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待续)  
(摘编、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81期(总第905期)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