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通胀状况明年方能出现缓解

2007-09-07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7年第67期(总第794期)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法定准备金率还能扛多久?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评论员陈旭敏撰文称,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很难想象中国银行业能做出这样的非理性选择:宁愿放弃伦敦银行同业5.5875%的隔夜拆借,而选择将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结汇,从而获取1.89%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以及0.99%的超额储备金利率,当然也有大量较高的贷款利率。
    正因为人民币升值,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使中国的企业、居民都将手中的外汇结汇成人民币,而收汇的银行也将手中的外汇甚至借入外汇,在外汇市场抛给中国央行,迫使中国央行售出外汇占款,从而引致中国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
    这也不能奇怪,中国央行在周四再次将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中国央行今年第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准备金率。
    这肯定不是中国央行今年最后一次上调准备金率,只要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继续高居不下,只要人民币升值,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能根除,流动性过剩将一直困扰中国,中国央行还会继续将准备金率这只昔日“老虎”沦为“病猫”。
    幸亏有法定准备金率,自去年以来,这个货币政策工具至少为中国央行冻结了中国银行系统近两万亿资金,并大大减少了中国央行回笼资金的成本,从而为中国抑制经济过热和信贷过快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已经疲态渐显。毫无疑问,随着准备金率的逐渐抬高,准备金率的空间也渐收窄,毕竟,以资产为盈利的商业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沉冗在中央银行,盈利能力将大大削弱。
    而且,从成本看,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将受到侵蚀。随着中国央行持续上调存款利率,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也越来越高,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高达3.33%,远远高于法定准备金利率1.89%,和超额准备金率0.99%。当然,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利率为0.81%的活期存款为法定准备金率苟延残喘。
    但是,中国银行的流动性,并未随着准备金率的上调而收缩,相反,由于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的走升而继续泛滥,至少,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泛滥的流动性,还难看到枯涸的迹象。
    而且,即使中国今年以来已经连续七次、自去年以来连续十次,上调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但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资产泡沫还是光顾了中国,并有登堂入室之意。  
    对于中国来说,准备金率固然可以配合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但是在“本”未能根除的情况下,这种“标”的可持续性也未必能走得很远,很难想象,一旦这个准备金率见顶,谁还能对中国经济有回天之力?
                                                    (FT中文网,2007.9.7)
                                      国际经济
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影响经济
    据《华尔街日报》9月6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周三(9月5日)公布的最新黄皮书报告中表示,尽管金融市场近期面临的困境令住房市场低迷状况加剧,但到目前为止,该问题对总体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微乎其微。Fed对美国经济的上述评估表明,尽管两周后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Fed官员可能并不像金融市场预期的那样认为有必要大幅放松货币政策。
    黄皮书称,除了房地产市场,本次调查期间有关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经济活动的报告较为有限。
黄皮书是美国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当前经济形势报告概要》的俗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决策者通常将这份由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做出的经济现状概述作为重要参考。FOMC下一期政策会议将于9月18日召开。本次调查期间截止于8月27日。
    市场目前普遍预计Fed会在本月的会议上进行4年多来的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上个月,Fed将再贴现率下调了50个基点,至5.75%。但在本月之后利率将走向何方还是个不解之迷。金融市场现预计年底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会下调100个基点,主流经济学家已呼吁Fed积极降息以应对住房市场的疲软局面。
    黄皮书显示,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报告称,信贷风波导致核贷标准收紧正在对住房市场的活动产生显着影响,住房市场何时能够走出低迷还未可知。多数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报告称,销售活动和物价也在持平或下降。不过,黄皮书称,许多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认为,就大多数消费者和企业而言,当前的核贷情况和信用质量仍是不错的,而且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扩张形势总体也较稳定。
    黄皮书一般不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在Fed主席贝南克上8月31日在怀俄明州Jackson  Hole表示将特别关注时效性最强的经济指标及从商业和银行业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后,黄皮书的重要性已有所上升。其它可能属于时效性最强的经济指标表明,美国经济下滑的风险有所加大。
    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9月4日公布的7月份成屋签约销售指数下降12.2%。与此同时,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和 Macroeconomic  Advisers同日公布的报告估计,美国8月份私人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仅3.8万人。最近几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攀升。不过,美国8月供应管理学会制造业活动指数和汽车销量数据显示,尽管住房市场低迷,但美国经济依然有一定程度的支撑,因此美国经济似乎并未出现衰退的迹象。
    黄皮书称,消费支出有温和增长,而多数地区的汽车销量出现放缓或陷入低迷。黄皮书称,多数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称就业至少有温和增长,而薪资水平增幅也较为温和或稳定。Fed称,总体价格压力基本没有变化。
    据香港《大公报》同日的报道称,经合组织降美经济预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昨天调低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2.1%调低至1.9%,并建议该国大幅减息,以减低次按问题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亦不排除美国经济将会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首席经济师科蒂斯在声明中表示,该组织已把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2.1%向下调整至1.9%,而今年第三和第四季的经济增长将会更疲弱,不会如次季所取得的数字般强劲。科蒂斯表示,最近发生的事件揭露了美国楼市的不建全运作。他建议美联储应该在本月减息四分一厘,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减息的行动不能过急,以免令鲁莽的投资者相信联储局会承担其投资损失。科蒂斯又表示,现阶段难以评估次按对全球金融市场所造成的进一步破坏,不过危机已经明显地加强。虽然经合组织现阶段不会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不过,这个可能性亦不会排除。
                                                              (综合消息)
日本股市或许值得另眼相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日本经济和日资银行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抵挡住了美国次级抵押危机的冲击,但日本股市近来遭受的打击却比其它大型市场更甚。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况造就了一个买进良机。在他们看来,日本企业的基本面依然强劲,因而当疑云消散之后,其股价应该会强力反弹。
    就在全球市场不得不着手应对美国住房市场出现的问题时,基准日经225指数的表现可谓难如人意。该指数9月5日下跌1.6%,收于16158.45点。自7 月20日(此后不久美国住房市场问题便开始波及全球市场)创出高点18157.9以来,日经指数迄今已累计下挫11%。而从7月20日至纽约股市周三午盘,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累计下跌幅度约为4%;7月20日至周三收盘时,英国富时100指数跌4.8%,香港恒生指数则上涨了3.3%。
    对日本银行来说,次级抵押证券给他们带来的风险也相对有限。如果这场次级债危机最终拖累美国消费者需求放缓,那么日本出口商将遭受打击。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他们认为日本持续六年的经济增长局面不会就此终结。致使日本股市自7月来遭受如此重创的还有其它原因。首先,由于许多日本国内投资者都比较保守,与股票相比,他们更青睐债券和银行存款,因此日本股市更为倚重的是境外投资者的热情。这就意味着,一旦全球投资者避险撤离,将资金投向离本国更近、更安全的投资领域,那么日本股市将深受其害。
    在截至8月17日的当周,海外投资者净抛售了总额达7520亿日元(约合65亿美元)的日本股票,这也是近 20年来外国投资者单周净抛售规模最大的一次。8月17日当天,日经指数下探至15273.68点,该点位较2月底创出的今年高位下跌了16%。外资在日本股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中占据的比例达到了近三分之二。
    美林公司负责日本股票业务的首席策略师Masatoshi  Kikuchi谈到,最大的问题是,股价下跌时日本很少有国内投资者会逢低吸纳,这也就是为什么境外投资者撤离后,日本股市便遭遇重击的原因。他表示,如果人们对次级债的担忧再度增加,日经指数有可能在今后几周内下探至15000点,而要想朝19000点的水平反弹,则要等到今年年底了。
    造成日经指数疲弱的另一原因是日元走强。就在日本股市屡屡下挫之时,日元兑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却在过去几周一路上行,其中美元兑日元周三甚至跌破了116日元,而7月中旬该汇率还处于120日元上方。日元汇率之所以上涨是因为投资者纷纷解除日元融资套利交易的头寸。这对日本出口商来说可是条坏消息,因为日元升值意味着出口品的价格随之增加,从而削弱它们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丰田汽车公司和佳能的股价自7月20日以来已分别下跌了12%和11%。而对于那些用美元买进日本股票的外国投资者,股价下跌对他们的冲击就没有那么强烈了,这是因为日元的升值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股价下跌带来的影响。
    分析师指出,日本股市大幅下挫使得有些个股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了。如三菱UFJ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等日本大型银行,它们宣称由于过去十年中保守而谨慎的投资,其受到次级抵押危机的影响并不大。不过,日本银行类股近来几周的表现却和全球范围内其它金融企业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一路下行,其中三菱UFJ  7月20日以来的跌幅已达17%。
    最近的下跌走势使得日本企业的估值按照某些标准衡量更具吸引力。东证指数上市公司目前的平均股息率为1.38%。虽然以国际标准衡量,这一比率不算太高,但要知道这些公司2007年初的平均股息率仅略高于1%。此外,1.38%的比率正在接近日本的一项重要指标──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前该只国债的收益率在1.6%左右。投资者通常会参考一国国债的收益率,以此来判断其股息率究竟魅力几许。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属投资策略部负责人约翰•维尔指出,股息率触及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情况只发生过几次,而每次这个时候都是绝佳的买进时机。股息率上次高出日本国债收益率是在2005年年中,之后股市的上涨势头一直持续到2006年初。
                                                        (WSJ,2007.9.6)
联合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3.4%
    据香港《商报》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5日发布的年度贸易和发展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是连续第五年增长。不过,这个增长率还是略低于去年的4%,主要原因将是美国经济增长下滑。
    报告说,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仍将是东亚和南亚,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分别为10.5%和8.5%。由于这两个国家的投资率高,它们的快速经济增长在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还要持续下去。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防美国经济的下滑。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200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去年的3.3%降到2%。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甚至变成衰退,那么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这些经济体需要继续努力扩大内需,以防出口减少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报告预测,2007年欧盟经济将增长2.8%,日本经济将增长2.3%,都高于美国的增长水平。报告还预计,2007年非洲经济将继续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拉美和西亚的增长率将略有下降,但也将接近5%。报告说,非洲、西亚和拉美过去5年的人均GDP增长 15%以上,是198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增长率,这显然有利于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报告说,总的来看,世界经济目前处于一个相当不错的时期。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有利的。由于世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强劲,包括一些最贫穷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从中受益。
    报告还敦促改革全球汇率制度,认为通过较为适当的全球汇率安排,可以更容易纠正世界经济日益不平衡的现象。报告还对浮动汇率制度能否有效避免过度的经常项目不平衡提出质疑,认为一些国家向中国施压企图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目前中国的利率仍然较低,如果实行浮动汇率,那么人民币可能贬值而不是升值,这反而会加重全球的不平衡现象。
                                            (香港商报,2007.9.7)
澳洲经济增长远超预期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澳洲国家统计局9月4日宣布,该国国内生产总值较首季升0.9%,超出彭博社26位经济师平均预期的0.5%。澳洲次季经济较去年同期升4.3%,创下三年来的最大增幅。澳洲商业投资本季大升4.5%,为经济增长贡献了0.7%的增幅。澳元兑美元一度从82.07美分升至82.55美分。政府两年期债券孳息在报告公布前,一度从6.27厘升至6.33厘,对同期赎回的国库票据的息差扩阔至2.21个百分点,创下2004年十一月来的新高。政府十年期债券孳息(收益率)升1个基点或0.01厘至5.93厘。澳洲国内消费向好,矿业公司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出口增长,帮助澳洲经济平安度过由次按引发的全球信贷危机。澳洲七月建筑和零售业业绩理想,预示着澳洲16年的经济增长势头将会延续。澳洲财长科斯特洛9月4日表示,经济前景仍然存在一些隐忧,但是澳洲商业投资的良好发展将会支持澳洲经济的长期增长。TD证券公司的资深经济师维廉姆森认为,澳洲经济成功摆脱了近期的金融市场紊乱,多数行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投资。他期望澳洲的出口继续强劲。法国兴业银行首席交易员米尔顿表示,由于欧洲暑假已经结束,澳元走势会较为稳定。市场的流动性将会增强,近几周的市场波动将会得到改善。澳洲央行9月5日会公布9月4日的议息结果,彭博社25位经济师预期基准利率不变。巴克莱的货币经济师弗里斯特认为,GDP数据只是反映了前期的状况,对央行的利率决定影响甚微。
                                                  (大公报,2007.9.5)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高通胀状况明年方能出现缓解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9月3日表示,中国当前的高通货膨胀状况可能要到明年4月左右有充足猪肉进入市场推低食品价格之际才能出现缓解。此言可能算得上迄今为止有关中国抑制消费价格能力的最明确的表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周二(9月3日)在记者会上对记者说,政府鼓励猪肉生产的激励措施当前正在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仔猪长成成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所以要真正看到这些措施的具体成效还需要一段时间。“我认为生猪供给的根本性转变,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他说。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超过了11%)的同时一直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于低位,这一成就令其它国家羡慕不已。然而今年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开始大幅上扬,猪肉价格猛涨是今年7月份CPI飙升的主要原因。虽然若将食品剔除在外,当月的价格水平表现平稳,但7月份整体CPI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6%,创十年最高水平。
    今年1至7月份中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5%。毕井泉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影响2.9%,剩余的则由租金及医疗价格等因素引起。
    近几周以来,中国官员对通货膨胀的评论越发具体,显示出他们对解决该问题越来越有信心。此前曾有一些分析师预计中国能在年内压低通货膨胀率。尽管如此,毕井泉的上述讲话仍表明中国政府有信心并有能力防范通货膨胀率长时间在当前的高位徘徊。
                                                              (WSJ,2007.9.5)
中国开始对外资说“不”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编辑何禹欣撰文称,第一次,最大牌的外资并购猎手们落到了普通中国股民一样的处境。是冒着吃不了兜着走的风险追涨呢,还是任由看好了、煮好了的并购生意,就这样打了水漂儿去?
    8 月下旬以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参股不同中国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交易,相继触礁。美的电器向高盛定向发行新股的方案,未能获得中国证监会通过。摩根士丹利和 IFC从国有大股东手中购买海螺水泥股份的计划,在经历一年半的报批后,已与胎死腹中无异。一般看法认为,出价太低,是外资遭到监管部门否决的主要理由。
    这种价低者不得的解释的确很有说服力。长期以来,“贱卖”是外资在中国并购遭到的最常见批评。去年11月高盛下单时,美的新股的价格不到9.5元/股,大约为其目前的股价的四分之一。而2005年底大摩从国有股东手里拿到的海螺水泥,价格为6.8元/股,仅为目前股价的十分之一左右。
    考虑到低价问题长期存在,中国监管者的“变脸”,显然更受到其他因素的左右。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亚太并购报告,今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国并购,不单没有衰减之势,反而从金额和数量上都大幅高于去年。但过去18个月里,中国境内的并购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国内企业间的并购日益活跃,外资并购则转平淡。在不断飙升的中国股市支撑下,那些在计划经济下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比如能源、水泥和钢铁,获得了合并的动力。  
    中国政府让国内行业龙头进一步做大的导向,在海螺水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2006年底,中国发改委与央行联合发文,要求各地银行对重点大型水泥企业的项目投资和重组兼并,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而海螺水泥的母公司安徽海螺集团,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结构调整的60户大型水泥企业集团首位。在这样的政策倾斜之下,外资并无吸引力的出价显得短视。
    “拒绝”外资更重要的理由在于,中国正在进入全盘调整外资政策的阶段。8月底通过的《反垄断法》,已显示了政府加强规制外资并购的取向。中国还需要多少外资?需要什么样的外资?已成为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议题。
    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现有的外资并购政策距离实现“收益与义务”的平衡方面,差得很远。举例来说,外资往往只按收益来购买资产,而把相关义务,如历史债务和对职工的遣散安置,留给政府。“再也不能把资源的价格,包括劳动力的价格,压到这个水平来引进外资了——要让外资担负应当担负的责任。”一位经济学家则认为,在中国不缺钱的情况下,引资目的在于引进国外的企业家能力,以实现对资源最有效率的配置。“中国需要的是(外资)最有质量的部分。”
                                                        (FT中文网,2007.9.7)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7年第67期(总第794期)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