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何去何从?

2007-05-1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7年第33期(总第760期)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卷入亚洲薪酬大战  
    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强劲的经济增长、宏伟的企业目标,以及数量有限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这一系列因素使亚洲企业卷入了一场争夺高级人才的大战,从正在扩张生意的澳门赌场,到迫切希望吸引矿业工程师的澳大利亚西部新兴资源城市,莫不如此。
    在企业的争夺下,高级人才的薪酬已经达到闻所未闻的水平。甚至连美国硅谷的印度软件工程师也被高额薪酬和高级职位吸引回国,而在伦敦和纽约工作的华裔和日本裔银行家也不例外。
    美林环太平洋地区首席运营官达米安•丘尼拉利(Damian  Chunilal)表示:“亚洲经济的成功,增加了一些领域可用人才的数量。现在亚裔移民乐于回国就职,而在五年前,这些职位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亚洲人才市场更加供不应求,但我们的总体招聘规模在扩大。”
    谁能赢得这场人才大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谁将在亚太地区获得成功。
    人们一致认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在亚洲地区招聘并留住熟练员工的难度和成本都更高了。猎头顾问警告称,由于无法找到关键职位的合格人选(基本上都是高层职位),许多公司在亚洲地区的扩张计划都遭遇了挫折。
    雇用合格员工的争夺在金融服务行业最为激烈。该领域的命运与经济增长水平密切相连。在印度和中国,对零售银行业务的需求猛增,而各投资银行也在招兵买马,为该地区涌现出的有意进行收购的公司提供服务。此外,过去一年中,私人股本公司和对冲基金蓬勃发展,并挖走了数十位亚洲顶尖的投资银行家,而该该地区新出现的百万富翁们,则需要世界一流水平的财富管理服务。金融服务业的繁荣,也对会计、法律和公共关系等相关支持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招聘方面的一个关键难题是,由于亚洲各国的文化、政治和语言习惯差异较大,因此该地区人才缺乏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能力。某全球性投资银行一位驻香港高管称,情况已近乎“疯狂”。他表示:“全世界的银行都缺乏优秀人才,但亚洲是迄今最火的地方,很多28岁的年轻人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他们要辞职,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份年薪100万美元的工作。”这位高管将工资上涨归结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市场新进者大幅提高工资来吸引人才、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的发展与扩张,以及现有市场参与者的扩张计划。他表示:“这些都意味着,有过多的潜在雇主,在追逐着为数太少的人才。”
    除了挖投资银行的墙角以外,在亚洲扩张的私人股本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欧美的做法,吸引资深行业高管。最近数周,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已经挖走了可口可乐和德尔福(Delphi)的亚洲地区主管,分别负责该公司未来在消费品和工业领域的投资。
    业界认为,这种疯狂的挖角行为促使新加坡政府制订了一项非正式的禁止挖人协议,有效地保护了星展银行(DBS)和华侨银行(OCBC)这两家本地银行,免遭外国竞争对手的算计。
    在中国,分析师用“严重”一词来描述人才短缺状况。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中国业务负责人石力(Steve  Mullinjer)表示:“这里有个矛盾现象:人才充足与短缺并存。”他认为,中国需要7.5万名优秀人才,来填补跨国公司及不断扩张的国内企业高层职位,但目前只有5000名左右具备合适经验的候选人可供挑选。薪资增长如此迅猛,以至于一个本土出生的跨国公司总经理能够比美国国内同职位的人多挣20%,而他“只具备70%的同等技能”,石力说,“实际上,中国的高管头衔过高,工资过高。因业绩欠佳而离职的人,往往还能找到薪水翻倍的新工作。”
    印度也强烈感受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尤其如此。企业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行业游说团体预测,印度IT行业在2010年前将面临5万名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这威胁到该国在全球离岸IT服务业外包中的主导地位。蓝筹IT企业正在全行业抢夺人才资源,并从其它行业挖来土木工程师和毕业生,将他们变成软件工程师。这导致建筑业等行业面临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印度Wipro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阿齐姆•普莱姆基(Azim  Premji)表示:“跨国公司像疯了一样,给出了不必要的高薪,找人填补空缺。”Wipro是全球一流IT企业之一。
    薪资上涨的效果是可以预测到的。咨询公司翰威特(Hewitt  Associates)表示,印度目前的年度平均薪资增幅超过14%,而中国约为8%,韩国和菲律宾则要稍低一些。
    全球性猎头公司Boyden印度业务董事总经理迪内希•默克达尼(Dinesh  Mirchandani)表示,在印度,一家年销售额仅有1亿美元的中型跨国公司,其首席执行官的年薪在过去5年间已经翻倍至25万美元。他说:“在高管阶层,印度和其它地区企业间的薪水差距已急剧缩小。更有甚者,我有一个印度客户在跨国公司任本地首席运营官,而他的薪水比其在迪拜总部的老板还要高。”默克达尼举出英国石油(BP)、花旗银行(Citibank)和百事可乐(PepsiCo)为例,称这些企业因为通过受欢迎的人力资源政策,成功招募并留住了员工,从而使当地业务蓬勃发展。
    日本招聘市场一向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但是,该国的经济复苏已经在金融服务、零售和制药等行业产生了瓶颈效应,而精密工程等行业则因受到中国对其产品庞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人才争夺战也有其优点。一位在亚洲工作的美国投资银行高管表示,目前的形势降低了他解聘业绩欠佳员工的难度。他表示:“过去,人们或许可能被裁掉。现在我们让他们去市场上悄悄地寻找职位。他们通常会很快就去做,而且能从一家对冲基金或私人股本公司找到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这样一来,大家的名声都保住了。”
                                                      (FT,2007.5.9)
                                      国际经济

亚洲金融何去何从?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5月11日撰文称,两个月后的亚洲,将会发生什么?无人知晓。但是十年前今天后的两个月,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将东南亚人民数年的财富付之一炬。巧合的是,金融危机前的亚洲,却和现在如出一辙:房价咆哮、股市疯狂,只是主角略有改变,十年前是“亚洲四小虎”,而今天却增加了“龙”和“象”。
    没有迹象表明亚洲这种泡沫经济仍会象十年前一样,以金融危机结束。但刚刚结束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或许让正在流动性“陷阱”中苦苦挣扎的亚洲央行有所沮丧:虽然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不变,但是其声明中“未来利率政策调整”,取代了3月份“未来可能提息的幅度和时机”的说法,却让市场看到了再度降息的可能性。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美联储降息成行,巨额的美元将延着再创历史新高的贸易赤字和直接投资装入亚洲的口袋,将已经被泛滥的流动性淹没的资产价格围成汪洋。直接的后果是,本来高企的亚洲房价将迎来更高的房价,正在形成的股市泡沫将迎来更大的泡沫,即使中间会有深度的调整。
    这同正在处于升息周期中的其它中央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同一天,英国央行一如市场预期,宣布升息25个基点至5.5%;而欧洲央行和韩国央行虽然按步不动,但都对潜在的通胀保持了强烈的关注。这对于亚洲或许就是 “宿命”,在目前“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联储当仁不让成为全球的中央银行,虽然这个角色在欧元区有所削弱。与之相反,在目前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或变相流动的背景下,亚洲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原罪”,使亚洲不能主宰自已的命运,却必须俯首于美国的经济周期,其后果是美国经济虚弱,而亚洲经济却要大吃补药。
    事实证明,自2001年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以来,大量的资金随着贸易顺差和投资源源流入亚洲。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6年,新兴亚洲国家拥有的外汇储备达到3.15万亿美元,较2001年底增长了近2万亿美元。
    以亚洲的重灾区中国为例,2001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近8千亿美元,相当于逾6万亿人民币,占同期增长的中国居民储蓄三分之二强。巨额的外汇储备增长,直接导致了亚洲银行系统流动性的泛滥,在这些资金的推动下,本币升值,房价咆哮,股市迭创新高,已经成为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关键词。这在中国尤为明显。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亚洲泡沫经济的表面之下,一个巨兽也深深地扎根其中,并静静地躺在那里,观察、等待、忍受寂寞,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彻底地疯狂起来,将其猎物撕得粉碎,事实上,十年前这只巨兽就撕毁了整个亚洲甚至全球经济。对于亚洲来说,能否逃离这种宿命,取决于整个地区的团结和合作,尤其是其货币体系和经济的合作,虽然这种合作因整个地区经济受人于柄而显得比较脆弱。但不管如何,欧洲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榜样。
    而据香港《大公报》5月11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香港特别行政分处代表奥拿夫5月10日表示,10年前的金融风暴对不少亚洲国家造成伤害,时至今日这些亚洲国家大都汲取了教训,各自改善及加强本身的金融体系,这些改变使得亚洲金融市场变得更为稳健,风险相对地降低。
    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曾居于亚洲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日本及越南等地的奥拿夫,亲身体验了该次亚洲金融危机。他指出,经此一事后,亚洲各国各地都意识到改善及加强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及需要,当中包括改善了银行服务及市场架构等等,这些做法都大大降低了相关风险。
    他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期07和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9%。而在过去美国经济每有风吹草动,世界经济亦会受其影响。但现在世界经济大环境已改变,所以现在美国经济放缓对其他国家影响将会很有限。他补充说,随着楼宇按揭业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退,美国经济将恢复原先的增长势头,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不过,奥拿夫认为威胁世界经济的风险不容忽视,而这些风险对亚洲而言亦需小心提防。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楼宇按揭继续恶化,美国整体经济可能被拖累。
    而全球经济在保持4年高增长后,通胀压力亦会上升,如果出现新一轮油价上升,届时风险将会进一步增大。其它如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失衡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压力,也会造成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他指出,内地经济以惊人速度发展,近期主要风险表现是信贷及投资增长过速。而中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将会是增加消费需求及减少对出口及投资的依赖。
                                                          (综合消息)
美利率第七次维持不变
    据香港《商报》报道,美联储5月9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七次作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美联储在当天的例会声明中还指出,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里以温和速度继续增长似乎是可能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通胀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把利率维持在目前水平对美国经济中的存贷双方都是适宜的。当天的美国股市也对美联储的决定和声明给予了较积极回应。
    美联储当天发表的例会声明说,经济增长第一季度减速,住房市场调整仍在进行,但是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里以温和速度继续增长似乎是可能的。声明还说,去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有所上升,美联储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通胀风险。声明同时表示,未来利率政策调整将取决于未来数据所反映的通胀和经济增长形势变化。
    分析人士认为,从美联储当天发表的声明可以看出,美联储对经济继续增长抱有信心,而通胀风险仍被视为头号“敌人”。分析人士并指出,美联储视通胀为主要风险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目前美国通胀水平偏高。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头三个月的美国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4.7%,升幅远大于去年全年的2.5%;去除能源和食品之后的核心消费价格上升2.3%,升幅略低于去年全年的2.6%。可见,在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的情况下,目前通胀水平仍超过美联储认为可接受的1%到2%的范围。
    其次,可能助长通胀压力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因素之一是能源价格上涨。美国能源价格3月上涨5.9%,是2005年9月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而第一季度更是猛涨了22.9%。目前看来,能源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可能继续走高。因素之二是美元走低。欧元区和美国的利率差缩小、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看好而美国经济降温等,都是对美元汇率的打压因素。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元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力量,今后几个月欧元对美元汇率仍可能保持高位。因素之三是失业率偏低。美国失业率自2006年9月以来一直在4.4%至4.6%之间浮动。今年3月,失业率为4.4%,与过去5年来的最低水平持平;4月,失业率微升至4.5%,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最后,美国经济可能继续温和增长,这也是美联储重视通胀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目前仍不乏支持经济继续温和增长的条件。美国经济增速放慢主要是受住房市场大幅降温拖累,但目前住房市场的调整虽然仍在进行当中,但发生崩溃的可能性不大。工厂订货3月也创一年来最大单月增幅,可能预示着制造业的疲软状态即将结束。而占美国全部经济活动比重超过80%的服务业4月增速快于预期。此外,占美国GDP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表现良好,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看好,这一切都有利于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
    5.25%的利率意味着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也将维持在8.25% 左右的水平。行业人士指出,目前的利率情况对美国经济中的借贷双方都比较适宜。从贷款消费买房的借贷者角度而言,稳定的利率水平是受到欢迎的,而对于储蓄者来说,尽管美联储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升息,但目前的利率水平仍有吸引力。
    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及发表相关声明后,美国股市给予较积极回应。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上升53.80点,达到13362.87点的收盘新高,涨幅为0.40%,这是道指今年第21次创出收盘新高。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6点,至1512.58点,涨幅为0.32%,创6年半来新高。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4.59点,至2576.34点,涨幅为0.18%。
    对于未来美国利率的走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鉴于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胀风险依然存在,美联储可能将在今年全年维持现有利率水平。当然,也有专家指出,如果出现失业率继续上升等情况,也不排除美联储在今年晚些时候宣布减息。
                                                        (香港商报,2007.5.11)
资源民族主义威胁全球石油供应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能源咨询公司PFC  Energy发表的石油行业报告显示,日益流行国有化和不断加剧的资源民族主义,正成为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长期威胁。
    这份报告强调指出,在石油领域,市场决定权正在向国有石油公司转移。跨国公司拥有或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不到全球的10%。资源民族主义限制了跨国石油公司获取资源的能力。全球需要新的产能来替代正在迅速枯竭的现有资源,但由于资源民族主义,加上国有石油公司未能将利润再投资于生产,限制了开拓新产能所需的资金。
    PFC  Energy董事长罗宾•韦斯特(Robin  West)表示:“问题并非全球石油正在耗尽,而是石油产能正在枯竭。”PFC  Energy的研究显示,政治因素正在限制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罗斯的产能增长。沙特阿拉伯也正限制产能扩张,而且与其它国家一样,其中原因也在于主动限制,而非因为管理挑战。这7个国家占全球石油储量和全球原油产量比例分别为65%和45%。1961年以前,全球石油行业可以投资于任何国家(除了前苏联和墨西哥)。后来,该行业被逐出了中东和委内瑞拉。跨国石油公司的投资目标随后转向了北海、阿拉斯加北坡和海上。但北海和阿拉斯加的油田正趋于成熟老化,主要石油生产商的产量也在下降。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首席执行官吉姆•穆维表示:“鉴于跨国石油公司获取资源的能力更为受限,这可能会造成供应紧张。”然而,跨国石油公司几乎无法改变这一现实。穆维表示:“对于跨国石油公司而言,获取资源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FT,2007.5.10)
欧洲经济有望保持强劲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经济今年可能会取得本世纪以来的最快增速,2008年也仅会略微放缓。不过,欧盟货币事务专员华金•阿尔穆尼亚(Joaquín  Almunia)昨日警告欧盟(EU)各国财长,他们在平衡预算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在失业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阿尔穆尼亚将其对 2007年和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提升了0.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9%和2.7%。但阿尔穆尼亚昨夜警告在布鲁塞尔会晤的欧元区财长,在当前经济好转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在平衡预算方面有所松懈。
                                                              (FT,2007.5.8)
                                        国内与港台经济

华尔街日报分析:中国要防止经济过热?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政府智库一位高级官员撰文称,中国政府应通过严格控制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并“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来防止经济增长过热。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赵涛的这一评论凸现出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股市可能出现泡沫,并逐渐认识到汇率应当成为抑制经济增长过热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赵涛在一篇题为《防止经济偏快转为过热》的文章中表示,中国应加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流动性管理,严格控制M1增长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华尔街日报》指出,近几个月以来,中国的M1增长速度要快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的M1较上年同期增长19.81%,同期M2增幅为17.27%。经济学家称,M1增速偏快,表明资金在转换为流动性较强的现金形式,可能是作股市投资之用。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虽然政府越来越担心股市可能形成泡沫,但政府就此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哈继铭称,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机构仍然不同意泡沫正在形成的说法。他补充称,中国应当通过推动更多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允许海外注册企业在国内上市,并引进股指期货来防止股市出现泡沫。
    周小川也在上周末表达了他对股市可能形成泡沫的担忧。中国央行顾问樊纲在5月1日发行的央行主办杂志《中国金融》中表示,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应只监控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上升,还应关注房地产及股票价格等资产价格的变化。樊纲称,如果4月份通货膨胀率仍然超过政府为2007年设定的3%的目标水平,中国央行可能会将存贷利率上调27个基点。中国3月份CPI升幅为3.3%。
    就在赵涛发表有关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评论两周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将出访美国,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此次对话将围绕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展开,而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成为双方讨论的内容之一。
    但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认为,赵涛的评论并不可信,除非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王志浩表示,如果政府允许,人民币能够在现有体制下实现迅速升值。
    赵涛表示,中国应严格监管资本跨境流动,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并通过清理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等措施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
                                                          (WSJ,2007.5.11)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7年第33期(总第760期)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