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

2006-11-2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年第85期(总第715期)                        2006年11月17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韩报:第二次“中国冲击波”来了吗?
    韩国《朝鲜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如果提到“中国技术力量”,就联想起“低廉、单纯的制造业”,那您就该扔掉您对中国的所有认识了。中国在全世界纳米技术方面所拥有的专利达到12%,威胁着跨国企业三星电子的数字显示技术,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研发强国。中国正从量到质、从以外企为主到以本国企业为中心,开始新一轮发展。
    中国的转变得到了中国政府强而有力支持。例如,海归派创建公司,只需三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他们为了扶植本国战略企业而创建的“经济安全”理论,是韩国企业要翻越的又一座长城。中国正向世界市场宣告“第二次中国冲击波”的到来。
    美国英特尔公司继上海之后将在中国建设的第二个芯片制造公司地址选在成都。日本激光印字机公司“兄弟工业”决定不扩大在深圳的两个主要工厂,并从明年4月起将工厂向越南转移。世界最大的缝制玩具公司“Dream  International”最近削减在中国工厂的生产,在越南雇佣了6000人。
    英特尔在成都建厂其物流费用比上海高得多,但那里有高级劳动力,工资也比上海低30-50%。Dream  International削减80%在中国工厂的生产率,节省了人工费,将削减的部分在人工费较低的越南加以补充。兄弟工业计划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解决过于集中于中国而产生的危险。最近中国城市工人的工资剧增,使看好低工资打进中国的海外企业紧张起来。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去年最低工资上涨了34%,创下了十年来最高纪录。就制鞋工厂而言,中国的工资水平比越南高出30%,比印尼搞出15%。特别是工人保险等非工资费用接近中国工人工资总额的50%。
    “无论什么产品,只用产品原价的 10-15%就能生产出来。这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才能做到。”但10年前世界制造业企业因中国冲击波遭到了苦头,是因为以低工资为武器的“第一次中国冲击波”留下的后遗症。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加快工资上涨速度,而且最近又一个冲击波迫在眉睫。工资剧增而导致的雇佣难要求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于是世界市场将经受与上次截然不同的第二次中国冲击波。这种变化主要是,中国经济从已有的低工资生产基地(第1次冲击波)转移到高工资内需、高新产业结构(第2次冲击波)。
    中国政府为将劳动市场的变化当作转危为安的机会,做各种政策试点工作。因为政府认为,如果从劳动集约型产业过度到技术集约型、亲环境服务业,中国经济将走上新的台阶。
    当然,第二次冲击不是马上就到。中央党校教授赵虎吉说:“在电脑信息通讯领域,中国赶不上韩国企业。中国的基础科学力量很强,但应用技术还不行。”但他也认为,中国在中长期内加强尖端产业竞争力后,会对现有的发达国家的市场形成威胁。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方面的意志也不容忽视。温家宝曾于2005年说:“科学技术是国家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核心技术是无法用钱买到的,自己开发心核心技术应该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正从单纯的制造业大举转变成知识密集型产业。去年8月15日,联想、新浪、华旗等100余企业家发表了“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宣言。这意味着将不再用 “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而是用真正的“Made  by  China(中国制造)”来赢得市场。
    “V815” (胜利815)是全部用中国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共同标识。华旗将新产的数码相机命名为“Aigo  V815(爱国者)”并正在试销。Censoft自主开发的企业资源管理用软件(ERP)被命名为“V815”。中国信息产业部最近公布,中国100强电子IT企业今年的销售额达到964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加了18.2%。
    中国政府最近正通过选择性培养和控制,试图实现质的飞跃。通过设立工会来推动工人工资的提高,并着手撤回对当地出口业的各种优惠,而且着手大幅降低占对外出口比重较大的外国投资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向外国企业提出技术转让和研究开发(R&D)的要求也在增加。这是因为1990年开始推进的“市场和技术交换”战略被评价为“只提供了市场,却没获得技术”。
    中国2004年列“信息通讯产品出口世界第一”,但这只是量的方面。另外,出口额的87%来自于外资企业。为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以外国企业为主到以本国企业为主,中国已开始了行动。三星电子天津电视显示屏生产部门部长赵贤哲说:“中国和韩国的数码显示技术都一样,只是设计和品牌威力有所不同。几年前三星公司独占鳌头的市场上,中国企业也开始进军,因此两国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韩国POSCO中国法人的相关人士也表示担忧说:“宝钢等中国钢铁公司已具备了制造输送石油钢材API-X70等最高级钢材的能力。3年以后有望确保POSCO的最顶级技术。”
    那么,作为第二次“中国冲击”诱因的人力不足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城市规模越大其情况越严重,并急速向农村扩散开来。首先,随着中国全境的经济得到发展,劳动力开始逐渐分散。从农村供给的人力减少就是一个例子。农村仍有超过一亿多的闲置劳动力,但不轻易走向城市。这是因为,最近减免农业税等政府施行归农政策及农产物价格上升,加上由于内陆地区进行开发政策,自身的人力需求也开始增加。连湖南、四川等内陆地区也严重缺乏民工。别说是大城市,连地方城市的“民工慌”现象也相当普遍。
    20万个企业入住的广东省东莞地区的技术工人缺乏数量就达到70万-80万人左右。上海比这还要严重,估计缺少200万人力。工资上升趋势也越发明显。东莞的最低月薪急速增长,2年前为450元,去年575元,而今年为690元。比2年前提高了50%以上。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5大保险及“残疾人义务录用标准”(全体职员的 3%)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正式适用。如果包括职员宿舍及区内食堂费用(全体职员免费),那么实际人工费为每人每月1500元人民币。举个例子,5-6年前驻扎广东省地区的韩国玩具企业最多达到100多家,而现在却只剩下10多家。
    不知道是不是在过去20年来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5%的缘故,熟练工人们都忌讳比平时支付2倍工资的晚间加班。就连比平日支付4倍工资的国庆节加班都很难向工人们提及。深圳的三星corning公司都设立了健身房、音乐欣赏室及文化活动室等,具备了不亚于韩国职工福利设施。
    忌讳3D(危险、肮脏、低工资)行业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到城市赚到一些钱后又回到家乡的劳动者不计其数。更为悲观的是,年轻劳动者的数量也正在减少。自1979年以来,由于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预计未来5年内15-19岁的劳动力将减少17%。也就是说,未来5年内相当于丹麦人口4倍的劳动人口将会消失。
(朝鲜日报,2006.11.11)

国际经济

FOMC会议纪要: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略有降低
    据道琼斯报道,11月15日公布的美联储(Fed)10月24-25日会议纪要显示,上个月持谨慎乐观立场的Fed认为,自前次会议以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均略有降低,这表明Fed官员对目前稳定的政策立场愈来愈感到满意。但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按惯例延后3周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对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的看法似乎更加普遍,Fed官员继续强调称,通货膨胀的上升仍是其最担心的问题,这应会削弱市场有关未来数月Fed可能降息的预期。
    Fed在会议纪要中称,多数委员认为经济活动的下行风险已经略有减弱,也有一些委员认为通货膨胀的上升风险已经下降,尽管只是略有下降。
    Fed 官员在10月份的会议上连续第三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不变,但表示如果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存在,Fed仍倾向收紧货币政策。Fed官员在 10月份的会议纪要中表示,未来数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接近或略低于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官员们上个月还暗示,即将公布的数据可能会对其下个月的政策立场产生重大影响。
    会议纪要称,Fed委员指出,在下次政策会议于12月份召开前将有大量的数据公布,Fed由此可获得进一步评估经济前景的充分机会,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官员们似乎满怀信心地认为,2007年和2008年经济增长将高于今年第三季度令人失望的1.6%增幅水平。
    然而,会议纪要表示,未来两年经济增幅可能将低于2006年,部分原因是家庭财富、利率及财政政策的推动作用减小。官员们还表示,与今年下半年相比,2007年和2008年核心通货膨胀率将缓慢下降。
    根据会议纪要,部分与会者指出,近期核心通货膨胀的放缓帮助缓解了他们对未来通货膨胀持续上升的担忧,不过通货膨胀仍存在上行风险。Fed补充表示,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当前核心通货膨胀率处在“令人不安的高水平”。官员们表示,就业市场的趋紧可能会继续推动工资水平上升。官员们从近期住房数据中获得了些许慰藉,该数据显示住房市场的调整可能不会比他们之前预期中的更为严重,住房市场更大幅度萎缩的风险已经减退。然而Fed表示,住房市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调整。
(DJ,2006.11.16)

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强势已经到达顶峰。不过人们对未来几个季度的放缓程度看法不一,具体变化可能还将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
    欧元区12国第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较上一季度增长了0.5%,低于经济学家对其增长0.7%的预期,也低于第二季度的0.9%增幅。法国经济出人意料地停滞拖累了欧元区整体数据,不过意大利和德国分别增长0.3%和0.6%,也低于预期。巴克莱资本驻伦敦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朱利安·卡洛表示,“这清楚地表明欧元区经济增长已经越过了顶峰。接下来的趋势可能是向下。”
    经济学家表示,即便增幅只有0.5%,欧元区经济增速也已接近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维持的最高水平。他们预计今年全年的增长率将在2.5%左右,成为六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很多经济学家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将小幅反弹,主要受德国消费的推动。由于德国将从明年1月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原来的16%上调至19%,因而在明年1月以前预计消费者将会进行大量的采购。
    不过明年的前景尚不明朗:德国和意大利提高税率将损害消费者购买力,同时加息也可能导致欧元汇率进一步走强,使得欧洲出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而另一方面,油价回落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有利,而且这已经在近期的信心调查中有所体现。
    很多经济学家称,关键在于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的走势。如果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放缓后能够有所反弹,则将帮助欧洲保持住增长势头。欧洲央行最近表达了对这种情况的乐观预期。此外,欧洲央行官员指出,除美国经济以外,很多因素都将影响欧元区的经济周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已经暗示,英国经济对欧元区的总体影响要比美国的影响更大。因为英国是欧元区最大的出口市场。
    不过其它经济学家指出,美国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颇大,而欧元区增长又依赖全球经济。德国今年的强劲复苏就是受对亚洲资本货物出口飙升的推动,亚洲企业又用这些设备生产了大量在美国销售的消费品。除此之外,很多欧洲企业在美国有大量投资,美国的经济放缓必然会影响它们的收益。卡洛表示,“推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力量一直是大型企业的乐观信心,这反过来也反映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增长动能。倘若美国经济持续放缓,就很可能影响到明年的欧元区企业信心。”这将损害欧元区企业投资及就业市场,而这两方面今年表现都不错。
(WSJ,2006.11.15)  

东亚呈现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放缓作准备
    据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网站消息,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预计东亚各经济体在2006年将连续第五年保持强劲增长,贫困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但是已有迹象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预期会出现经济放缓,反映出美国2007年可能出现增长减弱,从而导致东亚出口下降。
  《东亚经济半年报》显示,东亚新兴经济体2006增速可能达到8%左右,为该地区长达五年的经济扩张期间增速第二强劲的一年。目前的估计也表明,东亚地区处于每天生活费2美元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人数将在2006年减少到5.  5亿左右(总人口29.3%)。在过去一年贫困人口减少 1.5%,意味着东亚地区自2005年以来约有2500万人口摆脱极度贫困。
    中国超过10%的增长率为东亚地区GDP的总体增长奠定了基础。强劲的出口增长一直是整个地区保持经济活力的一个共同特点。国内消费和投资表现则差异较大,反映出2006年上半年油价上升和国内利率走高等因素的影响。公共财政改善和公共债务额降低也为在需要时增加公共支出提供了财政空间,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投资方面。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思说:“东亚地区的油价和利率可能已达到峰顶,因此强化内需和抵消出口减弱影响的前景是良好的。”
    中国与区域内贸易。半年报发现,区域内贸易继续强劲增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仍是在零配件方面。半年报的执笔人米兰.布拉姆巴特说:“在过去十年,中国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成为东亚出口的目的地。然而,这些出口产品中的三分之二经过加工后又出口到发达国家,所以要说中国对东亚地区的重要性超过全球市场还为时过早。”
    半年报还发现,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到2006年9月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占一半。东亚地区不断上升的经常项目盈余在2006年第二季度超过3000亿美元,继续构成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经常项目盈余比一年前上升了13.5%。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保持旺盛,2006年第二季度前的一年总额达到1010亿美元。另一方面,最近几个季度东亚地区出现证券投资和其它资本净流出,反映出该地区的利率现已低于美国和东亚居民购买外国资产日益增多的影响。
    半年报指出,东亚正日益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地区。越南有可能2010年就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届时东亚地区就会有超过十分之九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但报告警告说,这会构成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对这种新财富如何管理方面。在东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现象增加,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方面,也表现在学校教育和获得基本服务方面。虽然许多东亚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和融入区域经济方面十分成功,但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却明显滞后。应对这种挑战,也需要重视快速城市化、服务提供、社会凝聚力和反腐败等问题。
    半年报有一个特别聚焦部分,关注东亚地区的4.5亿青少年,探讨了如何使这个群体做好准备成为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并指出提高技能水平带来不断增长的高收益以及学校与工作挂钩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对青少年进行更有效的培训,使他们做好就业准备,并成为积极的公民,就有可能导致广泛的幻想破灭和社会紧张。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网站,2006.11.13)

日本经济第三季增长2%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高于预期,强劲的出口抵消了疲弱的国内消费对经济的影响,推动实际经济增幅折合年率达到2%。市场此前对日本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为0.7%。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带动日经指数上涨1.67%,至16289.55点,创下6周来最高单日涨幅。
    在日本经济增速的利好消息公布之际,有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潜在通胀压力大大减轻,而且近几个月的零售支出,不像市场此前认为的那么活跃。虽然美国10月份不包括汽油销售的零售额高于预期,但整体零售情况比较疲软,前几个月的数据作了向下修正。与此同时,美国的核心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出现了13年来的最大降幅,提高了消费者价格指数走低的可能性,刺激债券市场大幅上涨。
    在欧洲,继第二季度增长0.9%后,欧元区12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又在第三季度增长0.5%,与欧洲央行(ECB)有关欧元区经济增长相对于产能而言依然强劲的观点一致。欧洲央行几乎肯定会在12月份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至3.5%,但未明确表示2007年会做何选择。美林经济学家贾斯皮•科尔表示,日本增长数字似乎印证了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的观点。福井俊彦此前曾表示,日本经济依然强劲。福井俊彦曾明确表示,日本央行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先发制人地解决通胀问题,不过,他同时也表示,日元利率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FT,2006.11.15)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
    左晓蕾在《联合早报》撰文称,中国银行监管监管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条例),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的时候正式实施。外资银行业将全面参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分布格局和版图将受到外资银行的挑战。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最大开放是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开放。人民币的公司业务实际上早就开放。有一些估计显示,中国较大比例的存款集中在比较小比例的人群手中,即所谓高端客户。这些高端客户可能更看重外资银行的风险防范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可能会转移部分存款到外资银行。
    零售业务与外资银行比较,无论是从服务、产品和理财投资管理的能力,中国银行业都并不具备优势。外国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国际市场的资产配置的能力,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银行业务,应该在零售业务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至少在高端客户群体内有很大的体制空间。
    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的另一开放是地域的开放。外资银行的机构设置不再有城市和区域的限制,原则上来说,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建立机构和开展业务。我们一直比较强调中国银行业的网点优势。但是对于一些在中国有长期战略性发展计划的国际大银行来说,地区的开放,可能给他们提供了网点扩张的机会。
    近期香港《文汇报》披露了一份五大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战略计划。计划显示,汇丰计划年底前将内地的网点增至30多个,未来增至100家。渣打银行在未来18个月将把网点增至44个,恒生和花旗银行业业各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些银行除了独立的网点扩张,已经都参股中国的银行,有的甚至参股数家银行。事实上,大银行都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金融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了若干战略分析报告,应该是有备而来。
    地域的开放使网点的扩张没有限制,更重要的是使业务的扩张也没有地域的限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可能是外资业务向一般居民扩张,弥补网点劣势的发展目标。
    中国银行的全面开放可能会推动银行层面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运作。中国的利率体系从制度安排层面来说,已经非常“市场化”,调整的能力并不匹配制度的“市场化” 安排。这也是中央银行多年来货币政策是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而不是以利率调整为主的原因之一。但是银行业全面开放以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市场化操作,高利差模式可能让外资银行搭政策便车,所以中国银行业的高利差的时代可能要结束。外资银行在如何利用利率进行资产定价、调整资金成本,控制信贷风险,调节流动性方面具备优势,可能在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变化时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据有关报道,《条例》规定的法人银行的条款意见得到10多家外资银行的积极回应,包括一般不在海外建立法人银行的日本银行。所以外资银行参与竞争中国人民币零售业务,抓住全面开放的机遇的取向是非常明确的。竞争环境的拓展,对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及经济的发展,应该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国的银行家们加快改革的步伐,把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推向国际化的新水平。
(联合早报,2006.11.17)

人行暗示将再调高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央行表示,将继续透过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报告又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国民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成果,注意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等问题。央行11月14日发表该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撰写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重申将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报告指出,在中国当前的流动性条件下,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两种对冲工具管理流动性的方式可行,是维护货币政策主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措施。在流动性较多的前提下,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一剂猛药,只属于适量微调。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三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4600亿元人民币。由于央行在是次报告内并无提及未来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市场揣测央行或会继续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流动性。
    展望第四季度经济,央行相信第四季度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成果,注意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等问题。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幅回落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未来应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由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增加中国出口的不确定性。
    该报告亦重申,未来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其中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公用事业价格会陆续上调,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对生产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央继续加大对企业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成本会相应增加;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增速反弹的可能等,均可能导致价格上行,预期CPI涨幅约在1.5%。报告还预期今年全年GDP增长将超过10%。
    此外,央行透露,截至九月底,共批准中国工商银行等十家银行境外代客理财购汇额度111亿美元、11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额度35亿美元(其中购汇4.7亿美元)以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额度5亿美元。报告称,随着保险业投资渠道逐步放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现时除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其它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投资等的增加较多,占总资产比重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至35.2%。而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0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累计赔款、给付978亿元,同比增长20.1%。九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
(大公报,2006.11.15)

数据显示经济降温措施取得成效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为高速增长的经济降温的措施似乎已取得成效,投资和工业产值增速均开始减缓。然而,经济学家仍然保持谨慎,认为不应对本周发布的数据进行过多解读,因为月度数据可靠性较低,而且他们相信,中国潜在的经济动能仍然强劲。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 16日公布,10月份城镇投资同比增长16.8%,低于9月份的23.6%。过去3年,中国的产出增长有近一半来自城镇投资。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略低于9月份的16.1%。经济学家认为,月度投资数据尤其不可靠,因为该数据仅涵盖大型企业,而不包括有活力的小型企业,而且其中还包括土地出售数据。
    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出的投资增速放缓,与其它指标是一致的,特别是10月份的贸易数据。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大幅飙升,达到创纪录的238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口或投资商品增速下降的结果。为抑制许多地方出现的投资过热,中国政府过去6个月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勒令国有银行减少贷款,提高国有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使货币退出流通环节。中国政府也发动了一场大张旗鼓的反腐运动,加强对土地出售的审查,以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手段。对缺少税收资金的地方政府而言,土地出售是主要筹资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这常常导致官商勾结,共同腐败。反腐运动终将松弛,正是怀疑论者认为投资增长难以继续减缓的原因之一。
    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9月份数据显示出来的增幅下降,是“短期行政手段导致的结果,可能深度不够,而且效果短暂。”他表示:“我们预计,随着行政压力的消失,廉价资金、低值货币及推高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政治动力等基本面因素重新发挥作用,2007年一季度的数据将显示出投资增长的反弹。”
(FT,2006.11.17)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6年第85期(总第715期)                                    2006年11月17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