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称中国需要加快市场化汇率机制

2006-11-03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年第81期(总第711期)  2006年11月3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人 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人行发表的声明表示,虽然今 年央行采取的多种货币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资金的过剩状况,但是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而且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仍在产生。声明补充 道,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外,人民银行还 提高了贷款利率并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外电分析说,人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加大对造成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剩流动资金的回笼力 度。由于近期数据显示,推动信贷高速增长的流动资金依然充裕,所以央行再度推出紧缩政策也不足为奇。强劲的出口已令中国外汇储备逼近1万亿美元大关。中国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达10.4%,这说明中国经济仍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中国第二季度GDP按年增幅为11.3%。
    据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分析师预计,当中国金融市场周一(11月6日)开始交易时,股市可能会因为准备金率上调而温和走低,而汇市可能不受影响。某外资 银行驻上海的交易商表示,前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均未对现货汇价产生直接影响。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预计,银行类股可能在股市中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因为存款准 备金率的上调减少了可放贷资金,继而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与加息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更为立竿见影,因为它直接削减了银行的可放贷 资金规模。
    相比之下,较高的贷款利率仅能提高借贷成本,藉此减少过剩流动资金的效果相对有限;因为虽然央行今年以27个基点的幅度两度上调了1年期贷款利率,但是中国的整体利率水平依然偏低。
    一 位驻上海的基金经理预计,上海证交所中国国债指数下周一可能跌向111.25-111.35点,该指数周五(11月3日)收于111.55点。高盛驻香港 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表示,该行认为中国目前推出的紧缩政策不会导致经济增速显著下降,高盛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的货币及信贷增长将继续放缓。不过,一些经济 学家认为,至少就今年而言,中国央行可能不会再推出新的紧缩政策。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该行相信中国央行会等到未来几个月更多的经济 数据出炉后,方决定是否推出进一步的紧缩措施。花旗集团经济学家黄益平补充道,目前看来,中国不太可能再度上调贷款利率;虽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在控制过 剩的流动资金方面有所帮助,但或许还不足以抑制过剩的流动性。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欧洲央行可能继续加息
    据道琼斯报道,欧洲央行对12月7日再度加息几乎未留悬念。该行在周四(11月2日)的政策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过去一个月中一再表示,他不想做任何表态以改变市场对欧洲央行12月份加息的预期。他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又作了同样表述。
    特 里谢表示,欧元区强劲的经济数据表明,央行仍有必要对物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以确保中期至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依然处于有效控制中。在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每 次决定加息前,该行都会在声明中使用“警惕”一词。特里谢措辞强硬的讲话似乎坚定了市场对下月加息的广泛预期。这将是欧洲央行自2005年12月份启动紧 缩周期以来,第六次加息25个基点,从而使关键利率从目前的3.25%上升至3.5%。
特里谢也略微暗示,加息不会止于12月份。
    正 如市场所预期的,特里谢拒绝在欧洲央行12月份发布预测报告前提供有关明年利率前景的任何线索,Tullett  Prebon驻伦敦的七大工业国市场经 济学家Lena  Komileva表示。但他指出,特里谢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描述符合政策进一步紧缩的趋势。特里谢指出,2007年欧元区经济将稳固增 长,通货膨胀率可能保持在2.0%以上。特里谢表示,央行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保持物价稳定,即年通货膨胀率接近但低于2.0%(这是欧洲央行对物价稳定 的定义)。他补充道,如果欧洲央行的设想和基本预期得到证实,该行将进一步取消适应性货币政策。特里谢表示,以坚定、及时的态度采取行动对确保价格稳定至 关重要。上个月的声明遗漏了这一点。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驻伦敦的高级经济学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以上前景指引可被视为12月份加息或许不是最后一次的模糊暗示。
    特 里谢表示,央行正在密切关注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大幅上升的情况,上调利率是其通常的解决之道。反观2005年12月份的首次加息,特里谢指出,正是对货币 供需形势的分析促成了那次行动,尽管当时有很多观察人士敦促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特里谢表示,货币支柱对欧洲央行依然重要,这个因素过去对引导央行决策 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和将来也将是如此。他并称,货币方面的证据显示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仍有强劲动力。9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3较上年同期增长8.5%, 增幅高于8月份的8.2%;私人部门信贷增长11.4%,8月份和7月份的增幅分别为11.3%和11.1%。特里谢指出,物价依然面临上行风险,原因是 以往油价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强于预期,间接税收高于迄今宣布的水平。特里谢表示,从更基本的层面看,由于过去几个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稳定,而且 劳动力市场继续得到改善,因此强于目前预期的工资增长状况给物价稳定带来了切实的上升风险。
                                                              (DJ,2006.11.3)
拉美经济体前景堪忧
    现 在只要一谈到投资,商家必定先想到中国和印度,其次就是越南和油钱大把的中东。至于新兴的拉丁美洲国家,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就纷纷向市场经济看齐,积极力争 上游,可惜这块大陆距离亚洲太远了,两边的经贸关系不太密切,亚洲对拉美也缺乏关注,所知有限。何况拉美国家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不稳定,在国际 社会的政治影响力也不大。
    拉美其实是个天然资源丰富的大陆,如委内瑞拉就是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巴西拥有大量的铁矿、黄豆和木材;智利则是世界主要的铜出产国。但是,我们也知道拥有丰富的天然财富并不意味着国家必定富强。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显示国家的体制必须完善,从而形成良好的经商环境,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条件。可惜拉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不少弊病,相对于蓬勃的亚洲和大兴土木的中东,投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检讨拉美的经济发展时指出,拉美国家的外来投资及贸易已出现逐渐流失到亚洲和东欧的情况,这是个值得注意的警讯。它提出拉美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贫穷和财富分配失衡等依然严重,如不严加控制,足以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拖累经济发展。
    不过,它也肯定了拉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革体制,转为开放市场所取得的成就,今天拉美的商业环境同20年前比较,已有相当大的改进。这个地区去年取得4.6%的平均增长率,是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
    然而,环球竞争场上高手辈出,各经济体不但要与时并进,还要进步得够快,才能在世界经济竞技场上立足。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克拉罗斯指出,拉美要吸引投资,就必须强化监管体制、改善经济政策及加速改革步伐。
    基础设施普遍被视为拉美较弱的一环。他认为拉美各国必须尽快改善交通系统、电信和能源设施,否则竞争力必会被削弱。
    在 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发表的《2006—2007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拉美国家的排名欠佳,只有智利是例外,在全球125个经济体的排名中列在第27位, 一跃成为拉美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它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已连续四年排在全球首30位,2003年排28、前年排22、去年和今年都排第27。世 界经济论坛赞扬智利在推动市场开放、提高透明度及市场效率方面有出色的表现,政府也致力于建立一个可靠有效的监管机制、持之以恒地消除贫穷、重视发展基础 设施及提升教育与公共卫生水平等。这些良好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为智利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其余20个拉美经济体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的排名则从第53名到第111名不等,大部分都比去年差,大国如巴西和阿根廷的排名都下滑,分别排在第66名和第69名。整体而言,它们同亚洲和欧美经济体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
                                                              (联合早报,2006.10.28)
东亚研发投资飙升
    据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6年10月29日公布的顶级研发(R&D)支出企业综合记分板显示,东亚地区继续呈现出某些全球最可观的研发支出增 长。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公布的研发支出1250强记分板显示,一些最引人瞩目的增长出现在台湾和韩国企业:去年的研发投资分别增长了30.5%和近12%。 名单上的44家台湾公司几乎都不是世界知名企业,但在2005/06年度,它们的研发支出总计46亿美元,比前4年的平均水平高出44.6%。台湾的研发 活动分布于大量电子和电脑公司之中,韩国的研发活动则由3家发展迅猛的企业巨头主宰:电子领域的三星和LG,以及汽车领域的现代。记分板显示,过去4年 中,三星的研发支出已从18.8亿美元升至54.4亿美元。日本的研发支出增长仍然缓慢,继续受到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2005/06年度,日本企 业的研发支出提高了4.0%,但仅比前4年的平均水平高5.9%。
    至于世界其它地区,记分板显示,过去一年,大西洋两岸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因为美国企业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仍快于欧洲竞争对手。在过去一年中,欧洲企业研发支出上升了5.8%,而美国为8.2%。(FT,2006.10.30)

                                        国内与港台经济

IMF称中国需要加快市场化汇率机制
    据道琼斯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10月31日)表示,中国需要加快其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转化步伐,以更好地控制国内投资和信贷的增长。
    在 今年7月份提交给IMF执行董事会的中国经济年度回顾报告中,IMF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着严峻形势,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规模巨大且在不断增 长,地方政府频频向银行施加压力要求扩大信贷规模,而随着大型银行完成资本结构改革,这些银行对于信贷增长的限制也在逐步取消。
    IMF表 示,中国央行为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而对汇市进行的干预导致其对金融系统流动资金的控制能力下降。IMF亚太部门的副主管及中国问题项目负责人 Steve  Dunaway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和说教来控制增长过热经济领域中信贷增长的做法与政府希望银行进行商业化 运作的意愿背道而驰。
    9月份的IMF执行委员会会议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加快了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9月份升值了0.6%,10月份进一步升值0.4%,自2005年7月中国取消人民币对美元的钉住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累计升值2.7%。
    但 Dunaway表示,考虑到金融系统充斥的巨额流动资金,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以及飞速上升的贸易顺差,这样的升值速度依然不够。他补充说,过去几个月,尽 管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加快,但结合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快,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长期问题的途径就是更大范围地应 用基于市场的货币政策。IMF表示,中国央行需要提高利率水平和更多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来降低信贷和防止银行系统新一轮不良贷款的发生。
    上 述报告表示,如果不能显著紧缩货币政策,信贷的持续上升将推动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其结果将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领域内产品价格的回落,进而连带银行系统不良贷 款的上升。Dunaway表示,通过行政控制和指令来加以控制的办法不会奏效,他本人对中国迄今采取行政手段来加以控制的效果有很大的质疑。
    IMF 表示,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加速升值最大的担忧集中在其可能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鉴于农村人口收入的一半来自家庭成员外出 务工的收入,政府担心制造业的损失将危及农村人口收入。IMF称,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非常强劲,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的预期目标有可能进一步 上调,这为改革创造了良好时机;近年来政府预算改革解放的资金可用来帮助缓解汇率改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IMF报告补充说,中国用于健康和教育的开支比例 远低于其它处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DJ,2006.11.1)
中国如何花掉巨额外汇储备
    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一篇文章中说,随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接近1万亿美元大关,社会上要求中国花掉这笔钱的呼声正汹涌而来。
    中 外评论人士建议,将外汇储备更多用于医疗卫生、农村教育以及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创建中国和平队这一宏伟计划。但声称将中国外汇储备用于 上述用途比单纯购买美国国债要划算的说法其实都没抓住要害。中国的外汇储备并非一笔可被慷慨用于政策性项目的意外横财。此外,中国的现行汇率制度也决定 了,将外汇储备兑换成本币再支出是不可行的。
    中国央行手中的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不能随意支出的,这一储备与其它大银行所管理的资产没有 什么两样,比如说花旗集团账上的那1.6万亿美元资产就不能随便被动用。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央行从中国企业手中购买的,后者手中的外汇来源于出 口收入和所获外商投资。
    虽然中国去年略微提高了一些其汇率制度的灵活性,但中国央行仍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日升降幅度控制在0.3%以 内。这一政策迫使中国央行须卖出(目前更经常的是买入)一定数量的美元以便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上述区间内。为了筹措购买美元的资金──中 国央行目前每月的美元购买额为200亿美元左右──央行必须发行债券或多印钞票,而票子印得太多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外汇储备不过是兑成了外币的央行负 债而已。
    中国央行可以用手中的美元购买资产,比如说美国国债,或者像去年那样换取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这与花旗集团以及其它大型金融机构 将所持资产用于投资的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同。但央行将美元储备用于政策性项目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无论是将这笔钱用于农村教育还是创建和平队,其 结果都是一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减少了,因为央行无法回笼等额的资产,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却依旧是那么多。即使像中国领导人建议的那样用外汇储 备购买高科技设备和原材料,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仍然会像上述情况下一样迅速减少。当然,资产负债表上用于购买美元的负债同样不会减少。无论是哪种情 况,其结果实际上都相当于央行或中国政府的其它部门举债消费。
    在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下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支出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花出去的 美元最终总是会回到央行手中。例如,假设政府准备用100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最贫困省份之一甘肃的某家医院支付护士工资。那么这家医院必须向当地一家商 业银行卖出这些美元,以换取支付护士工资的人民币。而那家当地银行则必须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外汇市场上卖出那100美元才能补上支付给那家医院的人民 币,可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各外汇市场上的多余美元最终都是被央行悉数买进的。
    所以,中国央行又回笼了那100美元,而中国 外汇储备的规模依然未变。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央行为了回笼它花出去的这100美元,就必须要么发行债券要么多印人民币。其结果是,不是政府的净负债额 增多了就是向市场投放的人民币出现了过量,而后者则将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中国放开对资本项目的控制,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那情况就不 同了。中国央行将不再需要购买市场上的全部多余美元,它可以听任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由波动,到多余的美元完全被市场消化时波动自然停止。可只要中国政府继 续维持现行的汇率制度,中国央行就无法控制其外汇储备的规模。
    任何由政府出资的项目,无论其初衷多么美好,都是要政府掏钱的,而政府筹资 的途径只有三条。它可以通过加税或出台某项收费政策来筹钱。具体做法包括多印钞票,这实际上是变相加税,其结果是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它还可以将国有财产 出售或实施私有化。第三种方式就是在国内借钱。(在中国,所借外债会由央行自动地转化为内债,因为借回来的外币必须向央行兑换成人民币,而央行支付的人民 币则是它在国内举借的。)
    讨论中国如何能提高社会福利这一问题时,必须考虑中央或地方政府用于社会项目支出的财力有多大。但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分一块用于国内项目支出显然行不通。
                                                              (WSJ中文网,2006.10.31)
中国需要更多消费
    英 国《金融时报》的一篇社评认为,有两个世界大国的年工业增幅都曾连续10年高于10%,令私人消费低于经济产出的50%,并将投资作为经济战略的中心。一 个是现代的中国,另一个是斯大林时代的俄罗斯。中国过度偏爱投资而非消费,这一做法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也让未来的稳定面临风险。
    IMF在最新发布的员工报告中,对中国控制投资增长的能力表示怀疑。该报告指出,危险在于,过度投资最终将导致价格和利润水平崩溃,银行不良贷款堆积,经济增长步伐急剧放缓。
    如果一个经济体剩余劳动力和廉价资本泛滥,就很难计算出其投资增长的极限。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迅猛增长(超过10%),是有可能的。中国经济也许过热,但并未热到“融化”程度。
更确切地说,中国的危险在于资本配置不当。如果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过多,或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外国需求,那么资本配置不当就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低估的实际汇率水平、资本控制、以及鼓励企业将利润用于再投资而非发放股息的做法,都加大了资本配置不当的风险。
    问题的核心是实际汇率水平被低估。它鼓励了企业对出口产能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央行保持低利率,以减少市场对货币的投机。低利率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投资,而资本控制也阻碍了企业在国外寻求更高的回报。
    中国一直尝试通过行政命令减少投资。它要求各省限制房地产投资,抑制污染行业的增长,停止建造新的钢铁厂和汽车厂。但省级政府官员相信,经济增长是衡量其政绩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鲜有行动。即使他们的确阻止了一些投资,这些被停掉的工程中可能包括效率最高的项目。
    中国需要的是有管理的汇率升值,提高利率,适当放松对资本的管制,改善针对穷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可以直接提高消费水平,又可通过减少储蓄动机,间接促进消费。北京已允许人民币有所升值,但其进程实在太慢。
    中国必须转向更加依赖消费。这对斯大林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他根本就不关心人民的福利。但中国政府必须响应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憧憬。中国应该提高支出和消费水平。这种转变开始得越早,就越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和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
                                                              (FT,2006.11.2)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6年第81期(总第711期)  2006年11月3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