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中国金融影响力

2006-10-2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年第77期(总第707期)  2006年10月20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联合国《2006世界投资报告》公布
    来 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的消息称,10月17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表《2006世界投资报告》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报告指出,继2004年后,全球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过去一年当中增 长近30%,达到9160亿美元。不过,报告说,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与2000年的1.4万亿美元最高水平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报 告显示,英国去年吸引的海外投资增加两倍,近30年来首次登上第一宝座。壳牌运输贸易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合并组成壳牌集团,该交易价值743亿美元,是 2005年最大的交易,占了当年对英国1650亿美元海外投资的近一半。去年对美国的投资增长幅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达到1330亿美元(前年为1240 亿美元),排名第二。中国以720亿美元列第三,第四位的是法国的640亿美元。
    2005年,流入南亚、东亚、东南亚的FDI维持上升趋 势,增长速度为19%,但是占全球外资流入的比例从2004年的20%下降至2005年的18%。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仍然保持着本地区第2和第3大外来直接 投资目的地的地位。上述地区目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外来直接投资。
    由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亚洲经济体近年不断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以期在全球获得更多资源和市场。不过,上述地区的资本输出去年下降11%至680亿美元。报告指出,资本输出之所以仍维持较高水平,主要是跨境收购兼并激增83%的结果。
    中 国2005年的海外投资快速增长至110亿美元,主要是在能源和制造业领域进行了一些超大型收购兼并。尽管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但中国在其它地方获得了 成功: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和厄瓜多尔成功收购油田;中海油在尼日利亚收购油田;中国铝业在澳大利亚收购铝土矿;五矿集团和世界最大的铜商智利 Codelco建立了合资企业。报告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的扩张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相似之处。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在全球排名第17位,不 久,中国将成为更加重要的资本来源国。
    和中国内地主要收购自然资源的策略不同,其它亚洲经济体更看重通过企业并购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比如,中国香港投资财团以10亿美元买下旧金山的美国银行中心大厦,印度塔塔集团并购了英国知名化工企业卜内门公司等。
    报告指出,去年流入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37%至542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创下3340亿美元的新高。不过,与2000年的1.4万亿美元最高水平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股市上涨推动收购、兼并热潮,去年对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至2001年来的最高水平。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受私人股权基金推动,这占了跨境并购交易的近五分之一。低企的借贷成本和金融市场整合度提高推动了这类基金的活动。
    报告指出,去年并购案件数较2004年增长88%,交易额超10亿美元的有141件,并购活动已引发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论者的担心。
    贸发会议负责投资分析的官员米洛指出,预计明年投资也将上升,尤其是对自然资源的投资,原因是经济仍将处在低利率、高能源价格的环境下,而且许多并购活动“尚未兑现”。
    报告显示,去年对非洲的投资激增,达到307亿美元。不过,投资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几个行业。南非是最大受益者,这主要得益于巴克莱银行以50亿美元收购南非联合银行。
    此 外,“南-南”投资也大幅度增长,促进了穷国的发展。指出,来自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南-南”直接投资在2005年里达到了一个创纪录的水平。贸发会 议负责投资分析的官员米洛(Anne  Miroux)指出,“南-南”直接投资为发展创造了机会。米洛说,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相当重要,而且不 少投资最终流向其它发展中国家。事实上,许多低收入国家现在主要依赖于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报告》指出,非洲在过去一年所受到的直接外国投资达到 310亿美元,但却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几个行业。南非是最大受益者,接受的直接投资占非洲接受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洲央行可能会暂停加息
    《华 尔街日报》报道,部分观察人士认为,欧洲央行可能会步美联储(Fed)的后尘,暂停继续推高利率。为了防止通货膨胀,Fed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 以每次25个基点的幅度加息,直至今年8月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5.25%后才暂时歇手。经济学家们说,这一利率已处于“中性”水平的高端,所谓中性利率就 是它既不对经济增长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相比之下,尽管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制定机构欧洲央行在  10个月的时间内已先后5次加息,但欧元区的利率水 平之低仍足以对经济增长起刺激作用。欧洲央行去年12月开始加息时欧元区的利率水平处于2%的历史低点。但如果欧洲央行像它暗示的那样今年12月时将基准 利率水平从目前的3.25%提高到3.5%,这将使欧元区的贷款利率提高到经济学家们所谓中性水平的低端。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可能会使欧洲央行获得仿效 Fed现行做法的空间。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伦敦的欧元区首席经济学家肯•瓦特瑞特说:“Fed决定使利率回归至更加中性的水平,然后再作一些微调。”他还说:“我不认为欧洲央行正在做的(与Fed)有什么不同。两家机构在齐头并进。”
    当 然,两家央行在对待各自的经济时还是有些根本性不同的。其中之一是,人们希望Fed既能控制通货膨胀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欧洲央行的任务就是确保价格稳 定。欧洲央行经常分析的“总体通货膨胀率”包含了波动性很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因素,而Fed则更关注不包括这些因素的“核心”物价指数。
一些经济学家说,欧元区中性利率水平的理论区间要比美国的这一利率区间低一些,因为欧元区依然四分五裂且深受束缚的经济无法以美国那样快的速度增长。但鉴于欧美经济都面临着物价上涨、增速放缓的可能,欧洲央行和Fed皆有将利率保持在中性区间的意愿。
    许 多经济学家还认为,欧洲央行希望在德国明年上调销售税税率之前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因为这一因素会对欧元区经济产生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而目前欧元 区似乎形势不错。欧元区今年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5%的6年来最高水平。而油价的下降则意味着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会被控制在略低于2%的欧 洲央行目标水平。Barclays  Capital驻伦敦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朱利安•卡洛说,如果能源价格不再上扬,欧洲央行会惊奇地发现11月底之前 的通货膨胀率都将符合其目标水平。
    但德国于明年1月将销售税税率上调三个百分点之举则将推高欧元区的物价,减缓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欧元 区的经济产出有约三分之一是德国创造的。因油价下跌导致的物价回落可能是暂时的,欧洲央行还担心,以往高油价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可能会通过其它物价慢慢释 放出来。工资成本的压力也在步步逼近。2007年第一季度德国众多金属加工行业都将开始工资谈判。鉴于这些行业已多年不涨工资,而欧元区的失业率又出现了 下降趋势──7月份的失业率已下降至7.8%的5年低点──企业员工的工资谈判实力或许将会增强。德国钢铁工人上个月就成功地使自己的工资获得了10年来 最大幅度的上调。
    摩根士丹利驻伦敦的经济学家埃尔加•巴奇说,鉴于欧元区的就业市场形势正在改善,欧洲央行也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工资成本的变动形势。
    与 此同时,预计欧元区200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会有所减慢。欧洲央行的人士预测,在德国和意大利提高税率、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欧元走强这些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欧元区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2.1%。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欧元汇率上扬是加息导致的典型后果。不过经济增长放缓未必完全是坏消息。经济学家们普 遍认为欧元区经济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就是2%左右。Dresdner  Kleinwort驻伦敦的欧洲经济学家大卫•欧文说,如果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 到长期趋势水平,这将是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他指出,与Fed不同,欧洲央行的正式任务还包括监督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而欧元区目前依然强劲的货币供应数 字也会加大欧洲央行在明年第一季度加息的可能。
    鉴于预测下一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们一再强调说,他们还未决定明年第 一季度将如何行事。身为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比利时央行行长盖伊•奎登最近表示,鉴于明年经济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关于2007年利率水平的 任何猜测都是“绝对不成熟的”。
    但经济学家们预计,到12月时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会更清晰一些,届时欧洲央行的工作人员以及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的工作人员将发布关于2008年年底之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形势的最新预测报告。
                                                        (WSJ,2006.10.17)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已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国政府表示,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而经济增长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在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向着突破10%迈进时,北京方面不大可能对此严加控制。
    10月19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通货膨胀调整后比上年同期增长10.4%。这低于二季度折合成年率11.3%的增长速度,但高于一季度的10.3%。
    中 国的经济规模目前居全球第四。随着中国出口行业迅猛发展以及意图从经济繁荣中受益的企业及政府机构大兴土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0年来的 最高水平。此类投资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迅猛增长让人们担心情况可能失控,政府于是采取措施紧缩银行信贷,并严格审批新增工业和房地产建设项目用地。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表示,“这次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和有效的,不仅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把过快的增速放慢了下来,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
    政 府仍然需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实现降低失业率、提高收入、减少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目标。而且10%的增长率在中国并不鲜见: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 在  2003、2004和200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10.1%和10.2%。另外,通货膨胀率仍保持在不足2%的较低水平。
    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周发表讲话,重点强调了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其中包括巨大的贸易顺差、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过,国务院表示,“国民经济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
    国务院还表示,第四季度将继续把好土地供应和银行信贷闸门,以防投资增长出现反弹。李晓超表示,政府需继续观察经济运行情况以决定是否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
    中国央行今年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幅度达0.54个百分点,并采取了其它措施从银行系统撤出资金。在最新数据公布后,许多分析师预计政府不会再次大幅上调利率。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不大可能继续调整货币政策。”
    中 国以往的货币政策调整相对谨慎。而相比之下,美联储在2006年将利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5年的利率增幅更高达2%。大多数人认为,约为6%的中国 基准贷款利率不足以抑制企业信贷。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本·辛芬德费尔表示,“这是在调整政策,而不是在收紧政策。”他说,总体而言,投资增长 对中国经济有益,中国官员并不想遏制增长脚步。
    而真正让政策制定者不安的问题是,在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下,许多项目或许在未来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生产能力过剩可能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未售出商品的库存增加、工人下岗和工厂倒闭,而这将为金融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WSJA,2006.10.20)
外电: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中国金融影响力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用不了几天,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了近9个国家年经济产出的总和。中国则因此成为了金融世界里的巨人。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在帮助缓解国内经济动荡的同时,却有可能引发国际市场的波动。
    中国如何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对全球经济而言意义重大。截至9月30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9879亿美元,并且正以每个月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这与美国共同基金巨头Fidelity  Investments管理的1.2万亿美元资产不相上下。
    随着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精明的中国央行投资管理人士开始悄悄尝试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他们进行了一些风险较高、回报更为丰厚的投资。去年春季,他们在黄金市场一次并不成功的试探性投资引发了金价骤然飙升。
    对 美国而言,中国如何处置其外汇储备将对美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多数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等以美元标价的债券上,而美国国债一向被认为是全球最安全的 投资。结果导致美国国债的需求非常强劲--也使美国利率得以保持低位。而这一投资模式的变化很可能影响到美国人抵押贷款及其他很多贷款的成本。华盛顿官员 及部分市场人士担心,中国有一天可能会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并引发市场对美元资产的抛售狂潮,从而冲击美国经济。不过,尽管存在种种担忧、并且中国经济学家 偶尔也会警告称美元疲软可能会损害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但目前尚无迹象显示中国将大举削减美元头寸、将其兑换成欧元或者其他货币。
    Roubini  Glob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泽尔估计,中国外汇储备中大概有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
    中 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影响全球经济平添了新的筹码。汇丰(HSBC)驻香港的外汇策略师理查德•耶岑加表示,国际市场正在盛传中国央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 理局将逐步分散外汇储备投资。人们一直在考虑多样化的问题,”他说,“从规模上能与SAFE相媲美的投资者只有俄罗斯和中东的一些产油国。
    随 着中国外汇储备不断膨胀,市场及很多美国官员纷纷预计中国将减少对美国国债的购买量,增购美国抵押贷款商房利美(Fannie  Mae)和联邦住房贷款 抵押公司(Freddie  Mac)发行的债券,美国国债由美国政府明确担保,抵押贷款商的债券也暗含着美国政府的担保。
    据称中国的投资品种还将包括一些风险更高、回报也更加丰厚的品种,例如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美国公司债券等。金融市场交易员和分析师还认为,中国甚至已经开始涉足风险更高的以美元标价的新兴市场债券,委托全球私人基金经理进行操作。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与中国管理人民币汇率的外汇体制不无关系。中国央行从外国投资者和本国出口商手中不断买入美元,放出人民币。充沛的人民币流量帮助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官员也担心充足的货币供应会导致中国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
    中 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为保护中国经济免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所需的水平。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乎是中国去年进口总额的1.25至1.5倍, 相当于去年中国经济总产出的45%左右;这样规模的外汇储备足以偿还中国所有的短期外债6次,它让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American  Funds 旗下管理着147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成长基金(Growth  Fund  of  America)相形见绌,更是让哈佛大学30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看 上去像是零钱小票。
    来自美国财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中国公共和私人部门共持有至少5273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包括 45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或政府机构债券。从其美元资产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比日本更老道的投资组合管理者。据信在日本外汇储备中,有8810 亿美元投资于美国短期债券。不过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可能还低估了中国的持有数量,因为美国政府往往很难确定债券的最终持有人。
    事实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通过全球各地的交易商以及国有的交通银行买卖资产时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线索。由于交易数据巨大,从香港到伦敦等各个地方的交易员和分析师对于哪怕是一星半点的交易信息都会如获至珍。
    中 国发布的有关外汇管理的报告即便是最不可信的也会导致全球市场的波动。比如,今年5月份,中国领先的行业报纸《中国黄金报》引用中国一位经济学家的话称, 中国应将黄金储备由目前的600吨增加到2500吨。这位名为刘山恩的经济学家与SAFE并没有关系,他是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退休返聘的经济师,而 该中心是一家国有矿业集团下属的研究机构。然而正是这篇报导将黄金价格推到了25年的新高。中国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在了购买美国国债上,从而帮助美国将其 抵押贷款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中国本来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其庞大的发展中经济上,中国的医疗体系几近崩溃、学校资金匮乏、社会福利系统也存在巨大的资 金缺口。
    在有关如何更好利用外汇储备的讨论中,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曾提出可以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来购买高新技术、以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 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则认为应该用这些资金购买中国缺乏的原材料。与此同时,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一直在全球各地演讲,告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它们 将大量资金投资在低收益率的美国国债上,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一些中国的经济学家则建议要小心从事。易宪容曾警告说,将外汇储备投资到石 油和其他商品上的风险过大。他建议减少美元资产、增持其他货币。就在本月,在中国央行一位顾问发表评论称中国持有如此多的美元存在风险后,美元兑主要货币 汇率从数月高点应声回落。不过,被路透社引用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的这番讲话主要是针对中国除了美元投资外、其他投资渠道寥寥而说的。
    美 国官员目前对中国减持美元倒没有太多的担心,让他们更担心的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不满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可能会从中国那里获取贷款,从而无形中 增加了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力。据参与讨论的官员称,最近美国拒绝让中国以“非地区成员”的身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中国本来希望通过此举来深入资源丰富的 拉美地区。华盛顿方面坚持认为,像中国这样从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没有资格获得这样的地位。
    对此中国提供了一条折衷办法:对于中国从世界银 行借入的每一美元,中国将从其外汇储备中拿出同等数量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返还给世界银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巨大的外汇储备给中国带来的灵活度。但这种办 法未见结果。美洲开发银行发言人表示,他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进行了这样的谈判。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过去四个月中国的外汇 储备增长没有再高于同期的贸易顺差,该国似乎已阻止住了热钱流入投机人民币升值。在截至9月份的四个月中,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达632亿美元,几乎与同期 62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完全持平。由于外国直接净投资仍以每月50亿美元的速度涌入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之间的平衡表明,资本已开始流出中 国。排除贸易顺差和流入中国的外国投资不计,目前中国已连续4个月出现资本净流出。
    过去3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买进足够的外汇,来抵消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和热钱流入的影响,以此阻止人民币升值。在此期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远高于贸易顺差增速,二者之间的差额往往高达每月150亿美元。因此,投机热钱的流入是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重要因素。
    但 人们对上述数字有着不同的解读。对于它们是否证明投机资本流入已逐渐停止,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分歧。北京大学教授施建淮表示,宣称热钱流入已逐渐停止的说法 言过其实,因为投机资金可以通过贸易账户进入中国。不过,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在其封闭的资本账户中开放数条通道,以此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加之海外利率 水平高于中国国内利率,这两个因素似乎已对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香港分行的王庆在一份 研究报告中称,中国政府已采取“系统性措施,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将其外汇资产存放在海外。”另一个因素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心只允许人民币渐进升值。一些经济 学家认为,此举降低了热钱进入中国的冲动。
                                                        (综合信息)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6年第77期(总第707期)  2006年10月20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